徐光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5月21日)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3年5月21日) |
徐光啟 | |
---|---|
大明光祿大夫太子太保贈少保加贈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 |
籍貫 | 直隸松江府上海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子先,號玄扈 |
諡號 | 文定 |
出生 | 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1562年4月24日 直隸上海縣太卿坊 |
逝世 | 崇禎六年十月七日 1633年11月8日 (71歲) 京師寓所 |
墓葬 | 徐光啟墓 |
配偶 | 吳氏(吳小溪女) |
親屬 | (父)徐思誠 (子)徐驥 |
出身 | |
經歷 | |
丁酉順天一名,會八十八,三甲五十二 都察院政,改翰林院庶吉士
戊辰起原職,己巳太子賓客,升左侍郎,庚午加尚書[1] | |
著作 | |
天主之僕徐保祿光啟 | |
---|---|
傳道員 | |
出生 | 直隸松江府上海縣太卿坊徐氏祖宅「九間樓」[註 1] | 1562年4月54日
逝世 | 1633年11月8日 京師寓所 | (71歲)
敬禮於 | 天主教會 |
象徵 | 著漢服 手持 十架苦像 和 聖經. |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號玄扈,聖名保祿(拉丁語:Paulus),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明朝末年儒學、西學、天學、數學、水利、農學、軍事學等領域學者,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於崇禎朝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任上病逝於北京。諡文定。
徐光啟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科學技術事業的先驅之一。徐光啟支持實學,在西學東漸,引進西式火器和發展明軍炮兵抵禦後金,引種和推廣番薯、良種水稻等高產抗逆作物等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徐光啟最著名的事跡之一是他與利瑪竇合作漢譯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前6卷,其中譯定的一些重要術語沿用至今。此外,他親自或組織他人與來華天主教傳教士合作編譯了其他一系列漢文西書。徐光啟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其盡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編纂集中國古代農學之大成的《農政全書》和系統介紹西方古典天文學(主要是第谷體系)理論和方法的《崇禎曆書》[註 2]等百科全書式巨著[註 3]。徐光啟還著有軍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數量可觀的天主教傳道護教文章。徐光啟病逝後,此前由李之藻輯大量徐光啟譯著等成叢書《天學初函》刊行。
在西學方面啟蒙於郭居靜、受教於主要合作者利瑪竇,徐光啟深感中國傳統學術於邏輯的嚴重欠缺和中國數學的停滯落後,因而高度重視演繹推理,以數學為着力點,倡導數學的研習、普及和應用;同時,他以理論指導實踐,長期身體力行地進行天文、水利、農業等方面的科學實驗和測量以及天文望遠鏡、西式火炮等的製造,歸納總結實踐經驗。徐光啟生活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與培根、伽利略、笛卡兒等西歐學術名家同時代且並駕齊驅,在一些方面或有過之而無不及[註 4]。
在對待西學和西方文明的態度問題上,遠早於且不同於清末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中體西用」等思想,徐光啟不僅試圖組織人才隊伍在道理和技藝各層面虛心學習和利用西方優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藝之士,虛心揚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漸進之業,我歲月間拱受其成」[3]),還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匯並超越(「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4])的發展路線。
徐光啟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時弊,挽回世道人心,「補儒易佛」,改良中華文化。徐光啟是羅馬大公教會漢傳開教之初的教友領袖和護教士,是中國基督教史上影響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稱為中國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1933年,徐光啟被聖座宣告為「天主之僕」,啟動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後,利瑪竇、徐光啟列真福品案分別重啟。
生平
徐氏祖居蘇州,以務農為業,後遷至上海。徐光啟的祖父因經商而致富,及至父親徐思誠家道中落,乃轉務農。
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1562年4月24日),徐光啟出生於太卿坊(今上海市黃浦區喬家路[註 1])。
萬曆朝
少年時代的徐光啟在龍華寺讀書。萬曆九年(1581年)應金山衛試中秀才後,他在家鄉教書,並娶本縣處士吳小溪女兒為妻。萬曆二十一年 (1593年),徐光啟赴廣東韶州任教,並結識了耶穌會士郭居靜(Lazzaro Cattaneo)。二十四年(1596年)年轉至廣西潯州任教。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啟因考官焦竑賞識而以順天府解元中舉。次年會試未能考中,便回到家鄉教書。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他赴南京拜見恩師焦竑,並首次與耶穌會士利瑪竇晤面。三十一年(1603年),在南京由耶穌會士羅如望(Jean de Rocha)受洗入天主教會,聖名為保祿(Paulus)。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啟中進士,考選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1606年)開始與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前6卷,即平面幾何部分,次年春翻譯完畢並刻印刊行。翻譯完畢《幾何原本》後,他又根據利瑪竇口述翻譯了《測量法義》一書。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三年翰林館期滿告散,徐光啟被授予翰林院檢討。同年徐光啟的父親在北京去世,他回鄉丁憂守制。第二年邀請郭居靜至上海傳教,這成為天主教傳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間,他整理定稿了《測量法義》,並將《測量法義》與《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相互參照,整理編撰了《測量異同》;作《勾股義》一書,探討商高定理;開闢雙園、農莊別墅,進行農作物引種、耕作試驗,作《甘薯疏》、《蕪菁疏》、《吉貝疏》、《種棉花法》和《代園種竹圖說》。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啟回到北京,官復原職。因欽天監推算日食不準,他與傳教士合作研究天文儀器,撰寫了《簡平儀說》、《平渾圖說》、《日晷圖說》和《夜晷圖說》。萬曆四十年(1612年),向耶穌會士熊三拔(P. Sabbathino de Ursis)學習西方水利,合譯《泰西水法》6卷。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與朝中一些大臣意見不合,徐光啟告病去職前往天津。他在房山、淶水兩縣開渠種稻,進行各種農業實驗,先後撰寫了《宜墾令》、《農書草稿》(北耕錄)等書,為《農政全書》的編寫打下了基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禮部侍郎沈㴶連上三道奏疏,請求查辦天主教傳教士,史稱「南京教案」。徐光啟上《辯學章疏》為傳教士辯護。同年徐光啟回京復職,次年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贊善。不久病歸天津,作《糞壅規則》。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發兵進犯關內,徐光啟應召星夜入京。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戰敗,他多次上疏請求練兵,擢升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督練新軍。但由於軍餉、器械供應困難,練兵計劃並不順利。
天啟朝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徐光啟上疏回天津養病;六月遼陽失陷,他又奉召返京,力請使用紅夷大炮幫助守城,但因與兵部尚書崔景榮意見不合,於十二月再次辭歸。
天啟三年(1624年),徐光啟升任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等職。當時朝中魏忠賢專權,他不肯就任,次年便遭讒劾去職。徐光啟回到上海,將積累多年的農業資料「系統地進行增廣、審訂、批點、編排」,編撰而成後來的《農政全書》。他同畢方濟(P. Franciscus Sambiasi)一起合譯了《靈言蠡勺》。還把自己關於軍事方面的文章輯錄成書,刻印刊行了《徐氏庖言》。
崇禎朝
崇禎元年(1628年),徐光啟奉召回京,官復原職。二年(1629年),升禮部左侍郎。因欽天監推算日食失準,崇禎帝同意由徐光啟主持開局修曆。同年,皇太極率領兵數萬人進逼京畿,崇禎帝召集大臣平台議事,徐光啟奏對戰守之事。三年(1630年),升任禮部尚書。四年起,陸續進獻曆書多卷,即《崇禎曆書》。五年(1632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六年(1633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同年十月初七(11月8日),病逝於任上。諡文定。崇禎十四年(1641年),歸葬上海徐家匯。
徐光啟《農政全書》遺稿經陳子龍修訂,編成60卷,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刊行。
思想與著述
主要著作年表
(含編譯、與他人合著、由他人整理出版的作品)
- 1603年:《毛詩六帖講義》4卷
- 1607年:《幾何原本》前6卷(與利瑪竇合譯)、《測量法義》(與利瑪竇合譯)
- 1608年:《測量異同》、《甘薯疏》
- 1609年:《勾股義》
- 1612年:《泰西水法》(與熊三拔合譯)
- 1613年至1618年:《農書草稿》(《北耕錄》)
- 1614年:《定法平方算數》(疑為託名)2卷、《刻同文算指序》
- 1619年:《考工記解》、《選練條格》
- 1620年:《農遺雜疏》5卷
- 1625年至1628年:《農政全書》60卷
- 1627年:《徐氏庖言》5卷
- 1629年受命至1633年病逝[註 2]:《崇禎曆書》46種、137卷
經學、文學
- 1603年:《毛詩六貼講義》4卷
西學譯著(漢文西書)
宗教著作
- 聖詩
- 《大讚詩》(詩經體)
- 《獻心頌》
- 《耶穌像讚》(Eulogy on the Portrait of Jesus)
- 《聖母像讚》(Eulogy on the Portrait of the Virgin Mary)
- 《正道題綱》(An Outline of the Way of Justice)
- 《規誡箴贊》(Hymn of Admonition and Commandment)
- 《十誡箴贊》(An Admonitory Hymn on the Ten Commandments)
- 《克罪七德箴贊》(An Admonitory Hymn of the Seven Virtues of Redemption)
- 《真福八端箴贊》(A Hymn of Admonition on the Eight True Beatitudes)
- 《哀矜十四端箴贊》(A Hymn of Admonition on the Fourteen Mercies)
- 護教奏疏
-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辯學章疏》:因南京教案而上疏,為來華傳教士辯護,論證「諸陪臣之學,真可以補益王化,左右儒術,救正佛法,裨益當朝。」,建議讓天主教與佛教代表開辯論會、設立「特區」考察天主教對社會的影響等等。——皇帝御批:「朕知道了」。
- 《辟妄》
- 《諮諏偶編》
- 景教碑考古
- 《景教堂碑記》
- 《鐵十字箸》
- 其他與宗教信仰相關的散文
- 《答鄉人書》(A Letter in Reply to a Countryman)
- 《造物主垂像略說》(Short Explanation of the Hanging Picture of the Creator)
- 《跋二十五言》(A postscript to the Twenty-Five Sayings)
數學
- 1607年:《幾何原本》前6卷(與利瑪竇合譯)
- 關於數學地位、功能的重要論述
- 《刻〈幾何原本〉序》:
《幾何原本》者,度數之宗,所以窮方圓平直之情,盡規矩準繩之用也。……既卒業而復之,由顯入微,從疑得信。蓋不用為用,眾用所基,真可謂萬象之形囿、百家之學海。……顧惟先生之學,略有三種: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窮理;物理之一端,別為象數。一一皆精實典要,洞無可疑。其分解擘析,亦能使人無疑。
- 《〈幾何原本〉雜議》:
下學功夫,有理有事。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怯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此書為用至廣,在此時尤所急須,余譯竟,隨偕同好者梓傳之。利先生作敘,亦最喜其傳也。意皆欲公諸人人,令當世亟習焉。而習者蓋寡,竊意百年之後必人人習之,即又以為習之晚也。………昔人云:「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吾輩言幾何之學,正與此異。因反其語曰:「金針度去從君用,未把鴛鴦繡與人」,若此書者,又非止金針度與而已,只是教人艸冶鐵,抽線造針,又是教人植桑飼蠶,湅絲染縷。有能此者,其繡出鴛鴦,直是等閒細事。然則何故不與繡出鴛鴦?曰:能造金針者能繡鴛鴦,方便鴛鴦者誰肯造金針?又恐不解造金針者,菟絲棘刺,聊作鴛鴦也。其要欲使人人真能繡鴛鴦而已。
- 1628年(崇禎元年),《條議曆法修正歲差疏》:「蓋凡物有形有質,莫不資與度數故耳」,提出「度數旁通十事」即治歷、測量、音律、軍事、理財、營建、機械、輿地、醫藥、計時,建議在「曆局」內開展以數學為基礎的多學科研究工作,該設想近似於開辦「科學院」。——崇禎帝批准:「度數旁通有關庶績,一併分曹料理,該衙知道。」
測量學
- 1607年:《測量法義》(與利瑪竇合譯)
- 1608年:《測量異同》:比較中西測量學理論發展
- 1609年:《勾股義》
中國數學史、科學技術史
科研、治歷戰略
- 1631年(崇禎四年)春,《曆書總目表》:
臣頗有不安舊學,志求改正者……《大統》既不能自異於前,西法又未能必為我用。……臣等愚心,以為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翻譯既有端緒,然後令甄明《大統》,深知法意者,參詳考定,鎔彼方之材質,入《大統》之型模。……即尊制同文,合之雙美。……一義一法,必深言所以然之故,從流溯源,因枝達杆,不止集星曆之大成,兼能為萬務之根本。……循序漸作,以前開後,以後承前,不能兼併,亦難凌越。……故可為二三百年不易之法,又可為二三百年後測審差數因而更改之法。又可令後人循習曉暢,因而求進,當復更勝於今也。
天文、曆法
- 1629年受命至1633年病逝主持編修《崇禎曆書》(共46種、137卷,1634年完成[註 2]),其中系統介紹了當時西方的天文學、曆法和三角學(包括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堪稱「歐洲古典天文學百科全書」,成為此後清朝官方天學的理論基礎。徐光啟先後召請耶穌會士龍華民(Niccolo Longobardo,1565-1655)、鄧玉函(Johann Terrenz Schreck,1576-1630)、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和羅雅谷(Jacobus Rho,1592-1638)四人參與曆局工作,大部分實際工作出於湯若望和羅雅谷之手。
軍事理論、練兵、兵器
-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起,徐光啟受命在北直隸通州、昌平等地督練「新軍」[註 5],期間他撰寫了《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練藝條格》、《束伍條格》、《形名條格》(列陣方法)、《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藥法》等等。徐光啟撰寫的這些「條格」是中國近代較早的一批軍事條令和法典。《選練百字訣》和《選練條格》等體現了徐光啟「選需實選,練需實練」的責實精神。
國防、戰略問題奏疏
- 《海防迂說》:譴責朝廷不救琉球、白救朝鮮,預見三百年後日本侵吞琉球、台灣、朝鮮;要求徹底解決日本問題,使日本「常為外藩」[6]
- 《亟遣使臣監護朝鮮》:自薦派駐、監護、改革朝鮮國[註 5],抑制朝鮮離心傾向,聯合朝鮮對付後金。
- 《大征策》
- 《器勝策》
- 《服戎策》
- 《擬上安邊御虜疏》
- 《敷陳末議以殄凶酋疏》
- 《兵非選練決難戰守疏》
- 《遼左阽危已甚疏》
- 《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
人口、經濟
農學、水利、荒政
-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漕河議》:水利規劃著作,論及漕運之利弊(指出「漕能使國貧」)及其改進之法、治理黃河之法,並指出水利工程中數學應用的重要性。(文見《明經世文編》卷四百九十一)
- 1608年《甘藷疏》:中國最早關於甘薯種植和加工利用的專著,建議在各地推廣甘薯。除《甘藷疏序》外已失傳。
- 《蕪菁疏》
- 《吉貝疏》
- 《種棉花法》
- 《代園種竹圖說》
- 《除蝗疏》24章,3萬多字:統計中國蝗災史,總結治蝗方法。
- 1612年《泰西水法》(與熊三拔合譯)
- 1613年至1618年《農書草稿》(《北耕錄》)
- 1620年《農遺雜疏》5卷
- 1625年至1628年《農政全書》,遺稿經陳子龍修訂,編成60卷,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刊行。
- 1630年(崇禎三年)《旱田用水疏》:總結中國古代對各種水源的利用經驗。
化學
評價
徐光啟病逝後,崇禎帝為之「輟朝三日」,賜諡文定,人稱徐文定公。
徐光啟墓石牌坊上正中額題「文武元勛」,右題「熙朝元輔」,左題「王佐儒宗」,兩側刻有對聯:「治曆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
清初官修《明史·列傳一百三十九·徐光啟傳》:「(崇禎)五年五月,以本官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與鄭以偉並命。尋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光啟雅負經濟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溫體仁專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贈少保。御史言光啟蓋棺之日,囊無餘貲,請優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乃諡光啟文定。久之,帝念光啟博學強識,索其家遺書。子驥入謝,進《農政全書》六十卷。詔令有司刊布。加贈太保,其孫為中書舍人。」
徐光啟為官清廉,《明史·徐光啟傳》有「蓋棺之日,囊無餘貲」的記載,《罪惟錄》說他「官邸蕭然,敝衣數襲外,止著述手草塵束而已」。「
陳盟雪《崇禎內閣行略》評價曰:「光啟留心兵事,精於西法,沾沾自喜,常以未竟其用為憾。」
2011年,徐光啟被譽為中國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天主教上海教區和天主教馬切拉塔教區已分別啟動為二人宣福列聖作預備的調查審核程序,這一階段他們的頭銜是「天主之僕」[註 6],多年後可能被聖座宣布爲真福者和聖人[9]。
《東方早報》載,徐光啟被譽為「四百多年來最傑出的上海人」[10]。
《解放日報》載,徐光啟作為近現代上海的「人文始祖」、海派文化的奠基人和標誌性人物,被稱為「徐上海」、「上海文明的肇始者」等,他被認為是「第一位近代意義上的上海人」[11]。
主要社會關係
家族
- 曾祖父:徐珣
- 祖父:徐緒
- 祖母:尹氏
- 父親:徐思誠
- 母親:
- 一妻:吳氏。徐光啟作為基督徒(41歲時入天主教,參見基督教婚姻觀),未置側室(一說為一妻一妾,妾韓氏,待考)。
- 獨子:徐驥教名若翰,娶妻顧氏,系上海首富顧昌祚(「顧半城」)之女。
- 5個孫子
- 4個孫女:
良師
- 會試閱卷選拔恩師:焦竑,明代王門後學泰州學派代表人物。
- 業師:黃體仁,上海縣縣城人,王學學者,曾在龍華寺督教三年,時徐光啟受教門下。萬曆三十二年,兩人同登進士。就職京師時,李廷機使試館職,體仁謝辭曰:「某老矣,不足辱此選,門人徐光啟,博學而賢,用是才也。」請以自代。徐光啟入翰林院為庶吉士,體仁則為刑部主事,時傳為佳話。
- 西學啟蒙導師及主要神師:郭居靜、利瑪竇
上司
- 耶穌會傳教士
- 郭居靜,意大利人,徐光啟結識的第一位傳教士,上海、嘉定、杭州開教者。
- 利瑪竇,意大利人,耶穌會在華第一任負責人,教授徐光啟數學,與其合作翻譯《幾何原本》。
- 龍華民,意大利人,耶穌會在華第二任負責人,短期參與編修《崇禎曆書》。
- 畢方濟,意大利人,松江開教者。
- 熊三拔,意大利人。與徐光啟合譯《泰西水法》。
- 羅雅谷,意大利人。
- 艾儒略,意大利人,福建開教者。
- 高一志,意大利人,山西開教者。
- 陽瑪諾,葡萄牙人。
- 曾德昭,葡萄牙人。
- 費奇觀,葡萄牙人。
- 李馬諾,葡萄牙人,澳門公學院長。
- 黎勃勞,葡萄牙人。
- 龐迪峨,西班牙人。
- 鄧玉函,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人。
- 湯若望,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人,協助徐光啟編修《崇禎曆書》。
- 中國天主教徒
- 「中國天主教四賢」
- 徐光啟的門生:
- 深受徐光啟影響的同時期學者
反對者
- 反教士大夫
紀念
崇禎七年(1634年)以一品官規格賜域賜葬,派專使護靈柩歸葬上海,因時局不靖,暫厝於上海縣城大南門外的雙園別墅;崇禎十四年(1641年)營葬營葬於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二十八保六圖西南隅(今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光啟公園)。墓地附近形成村落,後稱為徐家匯。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天主教江南代牧區在徐光啟受洗三百周年之際,重修了墓地。1933年徐光啟逝世三百周年,墓地又獲重修。抗日戰爭期間,墓地荒廢成為菜畦。1957年,上海市文化局重修徐光啟墓,復建十字架基台,並將其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墓地的牌坊、華表遭到破壞。1978年,墓地重闢為南丹公園,此後陸續修建了一系列紀念物。1983年徐光啟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園改名為光啟公園。1988年,徐光啟墓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2月,徐光啟墓修復工程竣工,恢復了1903年的墓制。
徐光啟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為橢圓形大墓。墓地共十個墓穴,葬有徐光啟、夫人吳氏和他的四個孫輩夫婦。墓前立有石碑、十字架,石人、石馬、華表和石牌坊。墓碑為數學家蘇步青手書「明徐光啟之墓」。石牌坊刻有對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墓東側為碑廊,刻有徐光啟手跡、查繼佐撰《徐光啟傳》及程十髮臨摹的徐光啟畫像。
上海現存最古老的民居南春華堂原位於徐匯區梅隴路南春華堂5號,2003年經搶救性保護搬遷至光啟公園並闢為徐光啟紀念館。南春華堂建於明弘治末年至正德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光啟公園及徐光啟紀念館現為上海市徐匯區廉政教育基地。
天主教修會耶穌會在臺灣成立的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光啟文化事業與光啟文化事業以及桃園市私立光啟高級中學即以徐光啟命名。
利瑪竇的故鄉意大利馬切拉塔主教座堂豎立有徐光啟雕像[14]。
相關文獻
- 《崇禎曆書》相關
- 徐光啟文集
- 徐光啟病重將亡時將其治國、治歷、治兵等方面的疏稿分別輯成《綸扉奏草》、《清台奏草》、《兵事疏》。
- [明]抄本《徐文定公奏疏》
- [明]陳子龍(1608-1647)等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編刻:《皇明經世文編》第488-493卷(《徐文定公集》),收錄33篇文章,但曾刪節,非原貌。
- [清]李杕(1840-1911)編:《徐文定公集》四卷,收錄27篇文章,光緒二十二年(1896)上海慈母堂鉛印本
- 1963年 王重民 輯校:《徐光啟集》十二卷,收錄文章204篇,詩14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
-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 主編:《徐光啟著譯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 (復旦大學)朱維錚、李天綱 主編:《徐光啟全集》(全十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1版(頁數:4732;定價:780.00元),ISBN 978-7-5325-5752-3
- 徐光啟傳記
- [明]刻印本《崇禎曆書‧治曆緣起》
- [明末清初]徐驥(徐光啟的獨子):《文定公行實》、《先文定公行述》(見《徐氏家譜》)
- [明末清初]比利時傳教士、漢學家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 1623-1693):《徐光啟行略》
- [明末清初]查繼佐:《罪惟錄》卷十一下《經濟諸臣列傳》:《徐光啟傳》
- [明末清初]鄒漪:《啟禎野乘·徐文定傳》
- [清]張廷玉等,官修:《欽定明史》
- 《明史》卷251 列傳第139:《徐光啟傳》
- 《明史》卷31 志第七 歷一
- 《明史》卷25 志第一 天文一
- 朱傳譽 主編:《徐光啟傳記資料(一)》(臺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徐光啟傳記資料(二)》(臺北:天一出版社,1981年)
- 研究書籍
- 梁家勉 編:《徐光啟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月出版。統一書號:11186.28
- 梁家勉 原編,李天綱 增補:《增補徐光啟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ISBN 978-7-5325-5746-2
- 託名「徐光啟」著作
- [清]託名「徐光啟」:《破迷》
注釋
- ^ 1.0 1.1 1.2 太卿坊徐氏祖宅「九間樓」在今上海市黃浦區喬家路234-244號。
- ^ 2.0 2.1 2.2 《崇禎曆書》由徐光啟、李之藻於崇禎二年(1629年)奉旨開始共同督修;李之藻、徐光啟先後病逝後,由李天經接任曆局監督主持編修,完成於崇禎七年(1634年);經多年爭議和驗證,終由崇禎帝於亡國前夕崇禎十六年(1643年)決定頒行,未及實施。清初,原主要編者之一湯若望等刪並《崇禎曆書》又增撰,改編成《西洋新法曆書》[5],於順治二年(1645年)成為清朝官方曆書(參見康熙曆獄)。
- ^ 除了徐光啟及其門生、合作者編著的《農政全書》(1639年刊行)、《崇禎曆書》(1634年完成)、《徐氏庖言》等以及編譯的《天學初函》、《泰西水法》、《坤輿格致》等,明代重大的科技文集還有:火器全書《火龍神器陣法》(1403年),朱橚等編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普濟方》(1406年),朱橚著《救荒本草》,李時珍著藥物全書《本草綱目》(1578年),朱載堉著《樂律全書》、《律學新說》(1584年)、《律曆融通》、《算學新說》,程大位著《算法統宗》(1592年),屠本畯著水產書《閩中海錯疏》(1596年),潘季馴著《河防一覽》,陳實功著《外科正宗》(1617年),茅元儀等編大型軍事類書《武備志》,宋應星著技術全書《天工開物》(1637年),徐霞客著《徐霞客遊記》(1640年),吳有性著《瘟疫論》(1642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識》(1643年),熊明遇著西學東漸筆記《格致草》,孫雲球著光學儀器專著《鏡史》(已佚)等;而明初官修的《永樂大典》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
- ^ 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徐光啟逝世300周年時,竺可楨於1933年發表《紀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一文;又於1934年發表《近代科學先驅徐光啟》,文中比較了徐光啟和英國近代實驗科學的倡導者弗蘭西斯·培根這兩位同時代的高官學者,認為徐光啟在科學思想、科研實踐、科研組織、品行聲譽、政績效果等方面均勝於培根。
- ^ 5.0 5.1 後有清末中國近代化功臣、同樣加銜太子太保的袁世凱之小站練兵(徐光啟除在北直隸訓練新軍外,還在天津實驗引種南方水稻,即小站稻的前身)、監護朝鮮(參見甲申政變)、興辦洋務等類似政策、事跡。
- ^ 羅馬教廷封聖部《為在冊封聖人案件中指導教區或總主教區如何進行調查的訓令》(2007年)規定,一旦教區開始籌備列品案,列品對象就被稱為「天主之僕」[8]。
參考文獻
腳註
-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進士履歷便覽》:徐光啟,玄扈,詩五,壬申三月二十一日生,上海縣人,丁酉順天一名,會八十八,三甲五十二,都察院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丁未授檢討,庚戌補原職,壬子纂修,癸丑同考,丙辰補原職,本年升左贊善,己未升左諭德,本年升少詹事兼河南道管理諫兵事務,癸亥升禮部右侍郎,乙丑閑住。戊辰起原職,己巳太子賓客,升左侍郎,庚午加尚書。
- ^ Kircheri, Athanasii. China Illustrata. apud Jacobum à Meurs. 1667: p.164.
- ^ 徐光啟《簡平儀說序》
- ^ 徐光啟《曆書總目表》
- ^ 江曉原. 1645年的《西洋新法历书》. 《博覽群書》. 2010, (2010年第9期) [2015-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 ^ 蔡孟翰:徐光啟曾想征服日本——21世紀的中日大戰之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4年6月27日發表於騰訊網《大家》
- ^ 第三节《西方化学知识的传入》. 《中国通史 第九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下册) 》.
- ^ 天主教上海教區官網:徐光啟列品案籌備進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徐光啟將被封聖 梵蒂岡反應積極. [2011-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5).
- ^ 東方早報記者 杜方舒:徐光啟:四百年來最傑出上海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2年4月25日《東方早報》
- ^ 徐光啟:第一位近代意義上的「上海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網「中國國情」,原載於2013年3年27日《解放日報》
- ^ 黃景昉《鹿鳩詠·韓雨公幽香谷詠》
- ^ 乾隆(1736-1795)《直隸絳州志》
- ^ 马切拉塔主教座堂: 利玛窦像旁放置中国人徐光启像. 亞洲新聞. 2023-05-10 [202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3).
其他
- 書籍
- 梁家勉 (編著). 《徐光启年谱》.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4月. CSBN 11186·28. NLC 000305048.
擴展閱讀
- (中文)
- letter of bishop Aloysius Jin Luxian 金魯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江曉原:〈徐光啟:有心報國,無力回天——極度的悲劇人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原載2007年11月4日《新民晚報》
- 蔡孟翰:〈徐光啟曾想征服日本——21世紀的中日大戰之三〉,2014年6月27日發布於騰訊網《大家》
- 矩陣:〈徐光啟的苦修〉,2013年8月27日發布於中共徐匯區委黨建網
- 裴德生、朱鴻林:〈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成為天主教徒試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徐光台:〈徐光啟演說《泰西水法.水法或問》(1612) 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 天主教相關
- 徐光啟思想相關
- 徐光啟著作相關
- 《農政全書》撰述過程及若干有關問題的探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利瑪竇和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的過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徐光啟與《崇禎曆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大明外朝職務 | ||
---|---|---|
前任: 馬之騏 |
禮部左侍郎(正三品) 崇禎二年至三年 (1629年-1630年) |
繼任: 李孫宸 |
新頭銜 | 曆局監督 (與李之藻共任,至1630年李病故) 崇禎二年至六年十月初七徐光啟病故 (1629年-1633年11月8日) |
繼任: 李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