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朝午門血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朝午門血案,是發生在明朝正統十四年八月癸酉(1449年9月12日,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八月廿六日)北直隸京師午門的一宗血案,此案為朝廷官員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當著監國郕王朱祁钰的面,錘死锦衣卫指揮同知马顺等三人,此血案為明朝歷史上唯一的朝堂鬥毆事件。因兵部侍郎于謙的急中生智,參與此事的官員均沒有受到懲罰。

背景

明朝正統十四年八月,明英宗王振的慫恿下,親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被圍俘虜,明庭精銳盡喪,随行百官殞命。蒙古也先乘勢進入明朝內地,圍困北京城。監國郕王朱祁钰召集群臣在一邊籌畫備戰方略同時,明朝廷臣呼籲嚴懲土木之變禍首王振及其餘黨的行動也開展。

經過

同年八月癸酉,郕王朱祁钰攝朝朝议时,右都御史陳鎰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並稱:「振傾危宗社,請滅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詔,群臣死不敢退。」其上奏同時痛哭,廷臣一時纷纷响应。朱祁钰无法做决定,于是下令擇時改議,廷臣则抗议不依。朱祁钰一時恐懼,將站起離去,內使將關門,眾臣隨後擁入。朱祁钰只得下令籍沒王振家,并遣錦衣衛指揮馬順前往。眾人稱:“馬順是王振黨羽,應當遣都御史陳鎰。” 當時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下。眾人卻欲毆打金英,金英脫身而入[1]

這時,都指挥同知馬順站出叱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站起帶頭在朝廷上猛击馬順,并咬下其面,稱:“馬順過去藉助王振的威嚴作惡,如今已至此,你還不知道恐懼么!”於是众臣纷纷跟随,馬順當即斃命。眾人又向郕王朱祁钰索要王振黨羽毛貴王長兩人,金英於是將兩人踢出,隨即兩人被群臣群毆致死。一些大臣竟將三具屍體掛到東安門上,軍人士兵看到后爭相擊打不止。之後,逮捕王振姪錦衣衛指揮王山,反接跪於朝廷上,大臣紛紛唾駡他。至此一時血濺朝堂,而士卒亦聲洶欲誅,朝廷禮儀頓時不復存在。百官們雖然毆打殺死馬順,也感到恐懼不能自安[2]

郕王朱祁钰看後也大惧,欲起身离去。這時,兵部侍郎于謙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勸導道:“殿下勿走。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殺不足以泄眾人憤怒。況且群臣心為社稷,沒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众人听后方止,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3]。郕王朱祁钰为于谦所執,被逼從其所令,降令旨獎諭百官歸蒞事,馬順罪應死,不再追論。眾人拜謝后離出[4]

于謙在退出左掖門时,吏部尚書王直握着他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時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5][6][7]

結果

此後,陳鎰奉令旨,籍王振並其黨羽彭德清等家。振第宅數處,壯麗擬宸居,器服珍玩,尚方不及,玉盤徑尺者十面,珊瑚高者七八尺,金銀十餘庫,馬萬餘匹,均歸國庫。其侄王山在集市中凌遲而死,王振全族無論老少全部斬首。太后命于謙兵部尚書,清理王振餘黨后,明朝官員全部一心回到京師保衛戰的籌備工作中,并最終獲得此役勝利[8]

参考文献

  1.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33):“癸酉,郕王臨午門,言官大臣次第宣讀彈劾王振啟章,言:「振傾危宗社,請滅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詔,群臣死不敢退。」因哭,聲徹中外。王起入,內使將闔門,眾隨擁入。有令旨籍沒振,遣指揮馬順往。眾曰:「順,振黨也。宜遣都御史陳鎰。」時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眾欲捽毆英,英脫身入。”
  2.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33):“馬順從旁叱百官去,給事中王竑憤起,捽順首,曰:「馬順往時助振惡,今日至此,尚不知懼!」眾爭毆之,或就脫順韡,捶擊屣踏,立斃順。眾又索振黨內使毛、王二人,英捽令出,亦擊殺之,曳三屍陳東安門,軍士猶爭擊不已。逾時,執振姪錦衣衛指揮王山,反接跪於廷,眾唾罵之。於是眾競喧嘩,班行雜亂,無復朝儀。百官既毆殺順,益恟懼不自安。”
  3.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70):“郕王方攝朝,廷臣請族誅王振。而振党馬順者,輒叱言官。於是給事中王竑廷擊順,眾隨之。朝班大亂,衛卒聲洶洶。王懼欲起,謙排眾直前掖王止,且啟王宣諭曰:「順等罪當死,勿論。」眾乃定。謙袍袖為之盡裂。”
  4.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33):“王亦屢起,欲退還宮。兵部侍郎于謙直前攬王衣,曰:「殿下止。振罪首,不籍無以泄眾憤。且群臣心為社稷耳,無他。」王從之,降令旨獎諭百官歸蒞事,馬順罪應死,勿論。眾拜謝出。是日,事起倉卒,賴謙鎮定。謙排眾翊王入,袍袖為裂。”
  5. ^ (明)焦竑編,《國朝獻徵錄·兵部尚書于公謙傳》(卷38,王世貞書):“正統己巳虜酋也先既破略獨石馬營諸鎮至秋益猖獗振遂挾上下詔親征謙與鄺埜上言也先醜豎子耳諸邊將士足制之陛下?宗廟社稷主奈何不自重奉以與犬羊角乎?請毋煩六師上不聽埜乃從治兵而留謙治部事車駕至土木蒙塵報至京師大震皇太子幼不能監國大后乃命郕王攝政以輔之王御左順門時中貴人振雖巳歿虜中外恨而欲食其肉於是九卿臺諫廷劾振罪請用反法於其家奏未竟而錦衣指揮馬順者振黨也妄傳王旨叱眾退給事中王竑起直前擒順曰此正所謂翼虎者今日猶敢爾眾爭捶之立死又捶二閹之嘗私振者死時衞卒聲洶洶王懼欲退諸大臣皆披靡有趨匿者公獨直前掖王且啟王下令曰捶順與二閹死者義激無罪少選俟得請皇太后即族振且籍順等家眾姑退於是王乃起謙徐徐步出掖門吏部尚書王直者最?篤老臣執謙手而歎曰朝廷正藉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
  6.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70):“退出左掖門,吏部尚書王直執謙手歎曰「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當是時,上下皆倚重于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7.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33):“既出,吏部尚書王直者,篤老臣,執謙手而歎曰:「朝廷正藉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
  8. ^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33):“丙子,移王座入奉天門左受朝。陳鎰奉令旨,籍振並其黨彭德清等家。振第宅數處,壯麗擬宸居,器服珍玩,尚方不及,玉盤徑尺者十面,珊瑚高者七八尺,金銀十餘庫,馬萬餘匹,皆沒官。臠山於市,族屬無少長皆斬。振暨山弟林等皆從駕,死於兵。太后命以于謙為兵部尚書。”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