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變
甲申之變 | |||||||||
---|---|---|---|---|---|---|---|---|---|
明末民變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大明 | 大順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明思宗朱由檢(自殺) | 闖王李自成 | ||||||||
兵力 | |||||||||
約250,000人 | 遠超明軍人數 | ||||||||
傷亡與損失 | |||||||||
至少40,000人死亡 (含錦衣衛25,000人) | 待補 |
甲申之變(另稱甲申北京圍城戰)為1644年4月21至25日(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至十九日、歲次甲申),李自成大順軍攻打明朝首都北京的圍城戰。最終崇禎帝於戰敗城破後自縊,並間接導致吳三桂後來引清兵入關以圖消滅大順軍。史界一般以此戰作為明朝滅亡的時間點。
該事件亦是北京作為明朝首都後首次被非政府軍隊佔領。
經過
1644年4月21日(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大順軍(即「闖軍」)李自成抵居庸關,明朝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丘茂華、游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過昌平,抵沙河。十七日進高碑店、西直門,以大砲轟城,入午攻打阜成門,廣寧門。夜半,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寧門,闖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煤山自縊。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皇帝「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於田貴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1],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2]京城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有二賊掠緞鋪,立剮於棋盤街。民間大喜,安堵如故」[3]。但從二十七日起,大順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4],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5]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6],「牽魏藻德、方岳貢、邱瑜、陳演、李遇知等,勛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禎、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7]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8]。四月十四日,西長安街出現告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定於本月二十日立東宮為皇帝,改元義興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留守北京者為劉芳亮與李岩[9]。
後續
在李自成的大順軍包圍北京城時,崇禎皇帝召鎮守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前來勤王,但吳三桂抵達北直豐潤時,北京城已被大順軍攻陷,崇禎皇帝自殺,吳三桂於是引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據傳後來聽說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而作罷。兩面受敵的吳三桂,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陳圓圓和吳家親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質。為保全家人性命,吳答應與李自成議和,為防李自成有詐,又私下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多爾袞覆信吳三桂,許諾封他為清朝平西王,變合作關係為受降關係。
而在京的李自成,因害怕清兵入關,決定「滅吳保關」,於是發兵二十餘萬,四月十三,由李自成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四月廿二,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多爾袞將計就計,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之機,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李自成卻以為上了吳三桂的當,他認定吳三桂「引狼入室」,於是將吳三桂全家族滅。吳三桂為報殺父親與一家之仇,放清軍入關追剿李自成的部隊。多爾袞率滿洲八旗四萬人、蒙古八旗二萬人、漢軍八旗約三萬人以及孔有德等統率的約兩萬天祜兵、天助兵,加上包衣、外藩蒙古兵、朝鮮軍合計十二萬清兵一同攻入山海關,在一片石之戰中聯合吳三桂擊潰李自成的大順軍。清軍入北京之後,多爾袞把年幼的清世祖順治帝以及朝廷由東北的盛京遷都至北京,入主中原,是為清兵入關。
文藝作品
清朝黃燮清以此戰役為背景,並以周世顯和長平公主作主角,創作崑劇《帝女花》。
參考文獻
引用
- ^ 李天根,《爝火錄》卷一:「賊破京城,兵不滿二萬,而孩子居其半,京師自守不固,非賊之能攻也。合料賊眾並唐通,白廣恩、陳永福之兵不過五六萬耳」
- ^ 劉尚友:《定思小紀》,69頁,浙江古籍出版社
- ^ 《流寇志》,卷10,161頁
- ^ 《甲申核真略》
- ^ 《甲申紀事》
- ^ 《明季北略》卷20
- ^ 《懷陵流寇始終錄》,卷18,334~335頁。
- ^ 《甲申傳信錄》
- ^ 趙士錦《甲申紀事》說,「惟留李岩居東城,牛金星居朝中,以為守備。」陳濟生《再生紀略》說,「偽相牛及賀(有威)、郭(之緯)兩偽將留守京師」《甲申傳信錄》說,「制將軍李過及賀錦二將留守京都,禁約軍丁。」楊士聰《甲申核真略》說,「惟留一姓李偽都督居東,與牛金星共為守備。」在《平寇志》和《懷陵流寇始終錄》說,李牟和牛金星「以老弱萬人守京師。」《鹿樵紀聞》則說李過留守。談遷《國榷》記「牛金星、李牟、李友等居守。」
書籍
- 岸本美緒. 由底艷翻譯. 崇祯十七年的江南社会与关于北京的信息 (PDF). 清史研究. 1999, (2): 25–32. ISSN 1002-858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1-30).
- 伊維德; 姜智. 在《桃花扇》阴影中——一六四四年的北京在东西方舞台上. 戲劇藝術. 1987, (3): 32–44 [2023-01-29]. ISSN 0257-943X. S2CID 2239659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