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納西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納西語
Naqxi geezheeq[1]

 [2] [3]
母語國家和地區中國
區域雲南四川
母語使用人數
308,839 (2000年資料)
語系
漢藏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2sit (其他漢藏語)
ISO 639-3兩者之一:
nxq – 西部方言
nru – 東部方言

納西語是一種漢藏語系語言,為納西族語言,主要通行於麗江市和附近地區,目前有大約三十萬的使用人口。納西語有自己的書寫文字——東巴文哥巴文

語系分類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納西語是藏緬語族的一種語言。至於這個語言和緬彝語支之間的關係,有爭議,[4]有些人認為它是緬彝語支的一員,[5]有些人認為它是羌語支的一員。[6]

使用情況

根據2000年的資料,使用納西語的人口總共有308,839人,其中有約100,000人是單語人口。另外有大約170,000人以漢語藏語白語等語言做為第二語言。納西語多數的使用者(20萬人)聚居於麗江市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少數散居於雲南四川的臨近縣市,個別居於西藏芒康縣。另外亦可能有些納西語的使用者居於緬甸

納西語是當地學校教授的語言,並且亦在當地的政府機構和市場等地使用,同時在麗江的納西族自治區裏,許多當地的媒體亦以納西語來進行訊息的傳播。

方言

《納西語簡志》把納西語分成兩種方言(人數根據《簡志》的估計)。

其中西部方言受漢語影響較大,東部方言內部差異較大。

史籍上稱納西族為「摩沙」、「麽些」等。近年來摩梭人一般指操東部方言(即摩梭語)的納西族。

文字

傳統文字有東巴文哥巴文,主要是東巴教的經師使用。瑪麗瑪薩人使用一種類似哥巴文的瑪麗瑪薩文,字數較少。

1957年通過了使用拉丁字母的《納西文字方案(草案)》,以西部方言大研鎮土語為標準音。1983年又對方案進行了修改。

目前大約有75,000人通曉納西文字[來源請求],大部分納西族均不懂納西文字。

語音

本段主要介紹大研鎮土語的語音和納西文拼寫。

聲母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音 捲舌音 齦齶音 軟顎音
不送氣清塞音 b /p/ d /t/ g /k/
送氣清塞音 p /pʰ/ t /tʰ/ k /kʰ/
鼻冠濁塞音 bb /ᵐb/ dd /ⁿd/ gg /ᵑg/
不送氣清塞擦音 z /ʦ/ zh /tʂ/ j /ʨ/
送氣清塞擦音 c /ʦʰ/ ch /tʂʰ/ q /ʨʰ/
鼻冠濁塞擦音 zz /ⁿʣ/ rh /ⁿdʐ/ jj /ⁿʥ/
擦音 f /f/ s /s/ sh /ʂ/ x /ɕ/ h /x/
濁擦音 w /v/ ss /z/ r /ʐ/ y /ʑ/ v /ɣ/
鼻音 m /m/ n /n/ ni /nʲ/ ng /ŋ/
邊音 l /l/

d、t、dd、n、l和u、ee、e相拼時讀作捲舌音。zh、ch、rh、sh、r只和u、ee、e、er相拼,只有在和ee、er相拼的時候才和齒齦音出現對立。齦齶音軟齶音在本族語中不對立。零聲母實際是喉音[h]或者[ʔ]

西部方言麗江壩土語和寶山州土語有帶鼻冠和不帶鼻冠兩套濁塞音、濁塞擦音。這兩套輔音在其他土語已經合併:在大研鎮土語表現為鼻冠濁音,在東部方言表現為不帶鼻冠的濁音。

韻母

大研鎮土語有11個單韻母:i /i/、u /u/、iu /y/、ei /e/、ai /æ/、a /ɑ/、o /o/、e /ə/、er /ɚ/、ee /ɯ/、v /v̩/。還有一些介音加元音組成的複韻母,主要在借詞中使用。

和拼音一樣,納西文音節不能以i、u開頭,要冠以y、w。

聲調

  1. 高平55,l
  2. 中平33,不標
  3. 低降31,q
  4. 低升13,f,本族語很少用,主要用於早期借入的漢語入聲字

納西語中來自現代漢語的借詞一般來源於西南官話的輸入,西南官話的陰平、上聲對應納西語第2調,陽平對應第3調,去聲對應第1調。

語法

納西語的基本語序主詞─受詞─動詞。另外它的語法結構和其他通行於雲南地區的藏緬語族語言相似。

腳註

  1. ^ nɑ31 ɕi33 kɯ33 tʂɯ31
  2. ^ NAXI GEBA SYLLABLE nɑ-A,NAXI GEBA SYLLABLE ɕi-O,NAXI GEBA SYLLABLE kɯ-A,NAXI GEBA SYLLABLE tʂɯ-H
  3. ^ Naxi Geba characters from Li Lincan’s dictionary (PDF). [2021-03-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1-31). 
  4. ^ 李子鶴. 原始纳西语和纳西语历史地位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5. ^ 李子鶴. 纳西语言研究回顾——兼论语言在文化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茶馬古道研究集刊. 2015, 4: 125–131. 
  6. ^ Jacques, Guillaume; Michaud, Alexis. Approaching the historical phonology of three highly eroded Sino-Tibetan languages: Naxi, Na and Laze. Diachronica. 2011, 28 (4): 468–498. doi:10.1075/dia.28.4.02jac.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方國瑜編,和志武參訂,《納西象形文字譜》,雲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
  • 傅懋勣,《納西族圖畫文字〈白蝙蝠取經記〉研究》,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言語文化研究所,1981年和1984年。
  • 郭大烈、楊一紅,《納西文化誦讀本》,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
  • 和志武,《納西語基礎語法》,雲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
  • 李霖燦、張琨、和才,《麽些象形文字標音文字字典》,文史哲出版社,1953年;《納西族象形標音文字字典》,雲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 Rock, Joseph. 1963-1972. A Na-Khi — English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Roma: In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