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音系
汉语音韵学 |
---|
Portal:汉字文化圈 |
五代音系,是指唐末以来、直至五代这数百年间中原汉语的音韵体系,是中古汉语的演进时程之一。这一时期华夏不定、战争频纷,所以五代音系较隋唐音系有非常显著的变化。
构拟方法
南唐徐锴所著的《说文解字系传》,使用了朱翱的反切系统。此二人皆为秘书省校书郎,故徐、朱都是南唐时人。朱翱的反切系统完全不依《切韵》时代的音系,因此表示他标注的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音系,对五代音系构拟的材料即由此而来。
声母
经过唐末的战乱,五代音系较前代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显著的便是唇音开始分化为重唇(双唇)与轻唇(唇齿),即[p、pʰ、b]分化为[f、v]。现代汉语中,除多数闽语方言外,其余方言(包括普通话)皆有唇齿音。下表据王力拟音,张世禄、张惠美认为从邪二母当分。[1]
双唇 | 唇齿 | 舌尖前 | 舌尖中 | 舌叶 | 舌面前 | 舌根 | 喉 | |||
---|---|---|---|---|---|---|---|---|---|---|
塞音 | 清音 | 不送气 | p 帮 |
t 端 |
ȶ 知 |
k 见 |
ʔ 影 | |||
送气 | pʰ 滂 |
tʰ 透 |
ȶʰ 彻 |
kʰ 溪 |
||||||
浊音 | b 并 |
d 定 |
ȡ 澄 |
g 群 |
||||||
鼻音 | m 明 |
ɱ 微 |
n 泥 |
ȵ 娘 |
ŋ 疑 |
|||||
边音 | l 来 |
|||||||||
闪音 | r 日 |
|||||||||
塞擦音 | 清音 | 不送气 | ʦ 精 |
ʧ 庄 |
ʨ 照 |
|||||
送气 | ʦʰ 清 |
ʧʰ 初 |
ʨʰ 穿 |
|||||||
擦音 | 清音 | f 非敷 |
s 心 |
ʃ 山 |
ɕ 审 |
h 晓 | ||||
浊音 | v 奉 |
z 从邪 |
ʑ 床神禅 |
ɦ 匣 | ||||||
半元音 | j 喻 |
韵母
王力认为五代音系一共有四十个韵部,下表是王力拟音。张世禄、张惠美认为东冬、锺应分韵,支脂之微应分开合口,资思不需独立成一韵,鱼、虞、模应分韵,真谆臻欣、文应分韵,魂、痕应分韵,删、山应分韵,先仙、元应分韵,庚耕、清青应分韵,蒸、登应分韵,萧、宵应分韵 ,塩添、咸衔严凡应分韵,咸衔严凡应分韵,尤、幽应分韵。[1]张惠美还认为霁、祭应分韵,元韵的去声、入声应分开合口,庚二、庚三应分,尤、侯应分韵。[1]
阴声 | 入声 | 阳声 | |||||||
---|---|---|---|---|---|---|---|---|---|
u | u 鱼模 |
uk 屋烛 |
uŋ 东钟 |
||||||
ɔ | ɔk 觉卓 |
ɔŋ 江窗 |
|||||||
ɑ | ɑ 歌戈 |
ɑu 豪袍 |
ɑi 咍来 |
ɑt 曷末 |
ɑp 合盍 |
ɑn 寒桓 |
ɑm 覃谈 | ||
a | a 麻蛇 |
au 肴包 |
ai 佳皆 |
ak 药铎 |
at 黠鎋 |
ap 洽狎 |
aŋ 阳唐 |
an 删山 |
am 咸衔 |
ɐ | ɐi 灰堆 |
ɐt 没骨 |
ɐŋ 庚青 |
ɐn 魂痕 |
|||||
æ | æu 萧宵 |
æi 齐稽 |
æt 月薛 |
æp 业叶 |
æn 元仙 |
æm 严盐 | |||
ə | əu 尤侯 |
ək 职陌 |
ət 质物 |
əŋ 蒸登 |
ən 真文 |
||||
i | i 脂微 |
ip 缉立 |
im 侵林 | ||||||
i | ʅ 资思 |
声调
在声调方面,五代音系基本上与隋唐音系保持一致,只是浊音上声字转入去声(即“浊上变去”)。如张麟之在《韵镜》中说:“今逐韵上声浊位,并当呼为去声。观者熟思,乃知古人治韵端有深旨。”张麟之忽略自身所在时代发生的语音变化,而错误的认为古人治韵间取去声字参入上声。
“浊上变去”中的“浊”今限于全浊字。至于次浊(又叫清浊),即“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母的上声字,仍不变为去声。
参见
参考书目
引用
- ^ 1.0 1.1 1.2 张慧美 (中国文学). 朱翱反切新考. 花木兰文化. 2012. ISBN 978-986-254-8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