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鎮
王鼎鎮(1598年—1667年),字禹烈,號半隱,河南開封府陳州西華縣人[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王鼎鎮是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河南鄉試第四十六名舉人[2],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授西安府推官[3],平反當地冤獄,關中地方發生飢荒時嚴厲控制商賈,安定人心[1],遷廣西道監察御史,巡按廬州、鳳陽、淮安、揚州,緝捕潁州、亳州的盜賊,陞四川布政使司參議、兵備川北,調湖廣布政使司參議、兵備衡永,不足一年陞尚寶司少卿。
弘光年間,獲南明朝廷起為應天府府丞,南京失陷後得隆武朝廷徵召為尚寶司卿,福京失守後投降清朝[4],獲洪承疇題授江南按察司副使,不久乞休歸里,康熙六年(1667年)八月二十三日卒[5]。
家族
曾祖王婁,太學生;祖父王簪;父王鳴世。妻杜氏(贈恭人),庠生杜九韶女;繼妻楊氏(封恭人),庠生楊應元女。子王遵古(庠生)、王遵訓(順治十五年進士)、王遵性(廩生)、王遵聖(庠生)。
引用
-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四·列傳第二十》:王鼎鎮,字禹烈,西華人。崇禎四年進士。授西安推官,多平反。關中大饑,嚴約束、招商,人心以安。
- ^ 乾隆《西華縣志·卷六·選舉志》:舉人……王鼎鎮 崇禎庚午,見進士
- ^ 《崇禎四年辛未科三百五十名進士履歷》:王鼎鎮,禹烈,詩四房,癸卯十月初二日生。西華人,庚午四十六,會一百十一,三甲二百三名。都察院政,壬申授西安府推官。曾祖婁,太學生;祖簪;父鳴世。
-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四·列傳第二十》:遷廣西道御史,按廬、鳳、淮、揚,擒潁、亳巨寇。擢川北參議,改衡永。不一年,陞尚寶少卿。弘光時,晉應天府丞。南京亡,召尚寶卿。福京亡,降於清。
- ^ 《西華縣志》:《王禹烈墓誌》大學士李霨撰:王公鼎鎮,別號半隱,禹烈其字也。先世自晉之洪洞徙西華而家焉,遂為西華王氏,十傳而至公。少負經濟才,有高節。當時亂能憂其憂,當世治能樂其樂,蓋古君子也。公髫年失怙,貧弱幾無以自立,而勤苦力學不倦。同邑先達胡公隆宇,負知人名,一見公文,奇之,決必售,而公果於是科登第。蓋庚午辛未間方明之季,四方多故,士大夫多持祿自保,罔盡心所事。而公獨慨然思以身為障,筮仕西安司理。凡折獄懲奸,他人所極力表暴以博神明之譽者,公聲色不動,務求得情,故多所平反,省試分校所取皆端士。會關中大飢,流亡載道,揭竿者雲起。而郡守、倅皆少員,變生不測。而公悉心籌劃,日不暇食,嚴約束,招徠商賈,人情始定,撫按交薦其能,尋擢台班,巡按江北。時事孔亟,羽書旁午,公條奏機宜,章數百上,設方略,倡勇敢,而潁亳之寇就擒。中外方議其功,顧少忤當路意,卒外補川北道。末至任,改分巡衡永。時衡永殘破後兵民交弊,公勞來鼓舞,不期年,井邑復舊觀。及擢璽卿而去,攀轅送者且數百里焉。蓋公之才效於用者如此。國朝定鼎,江南盡入版圖,公時為應天府丞,經略洪公題授江南臬副。是時天下新定,擢用賢雋超轉不次。士大夫攀授而起者,不可勝數。公獨恬澹不復有意當世。蒞任未幾,乞休歸。迨次君成進士,讀書秘閣,改侍御,終不一至都下。退而修名山之業,優遊泉石者二十年。所著有《四書略》、《傲病草》、《南巡封事》、《西華縣誌》、《半隱山堂遺稿》諸編。蓋公之晚節,可以風世。又如此當侍御為庶常。時余教習史館,朝夕周旋,知公生平無愧古人,茲以侍御之請不可辭,因為志其大者。嗚呼,亦足以不朽矣。公生於萬曆戊戌十月初二日午時,卒於康熙丁未八月二十三日辰時,享年七十。歷任江南驛傳道按察司副使,以侍御遇覃恩,進階中憲大夫。元配杜氏,邑庠生杜九韶女,累贈恭人。繼配楊氏,邑庠生楊應元女,累封恭人。子四:長遵古,邑庠生,早卒。娶臨潁縣庠生姚廕振女。次遵訓,戊戌進士,由庶吉士任雲南道監察御史。娶邑庠生胡翰華女,贈孺人。繼娶福建建陽縣知縣崔攀龍女,封孺人。次遵性,邑庠廩生,娶戊子舉人張鳳翼女。俱楊恭人出。次遵聖,邑庠生,聘亳州守備李明昉女,未娶,卒。側室劉氏出。女三:長適邑庠生段有成男邑庠生用寬。次適邑庠生張鵬翼男邑庠生尚友。俱楊恭人出。次許字廣東興寧縣知縣張鳳翮男輸,側室劉氏出。孫八:光契,邑庠生,娶湖廣洞庭水師營守備於洙女。遵古出。光皋,邑庠生,娶郾城縣貢監生李坤女,繼娶邑庠生周惠民女。光夔,邑庠生,聘郾城縣庠生呂一元女。光尹聘郾城縣庠生謝之煥女,光萊幼未聘,光奭幼未聘。俱遵訓出。光房聘邑生張輻女。光魯聘郾城縣庠生楊宜昌女。俱遵性出。女孫三,一適禮部主事宋逢泰男穟,一幼未字,俱遵訓出。一許字郾城縣貢監生李坤男夢梅,遵性出。曾孫大貞,幼,未聘。光皋出。曾孫女二,皆幼未字,俱光契出。卜以己酉年九月二十四日葬於崗張村之新阡。銘曰:古之君子,出處語默,不失其時,猗歟王公,先憂後樂,庶幾得之。士而物利,學而性繕。沒而聲施,陵谷可更。厥跡不晦,乃徵吾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