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4月9日) |
擂茶是客家菜中一種介於茶飲和粥之間的餬類食物,把茶葉、穀物和其他食材磨碎後沖入熱水食用。也流傳於湖南和有客家移民的海外地區。類似的食物有茶泡飯和麵茶。
客家地區
客家擂茶是傳統的食俗。客家擂茶源於中原地區,南宋詩中有「漸近中原語音好,見客擂蔴旋點茶」句。 近代作家汪曾祺先生引用成書於南宋端平二年的《都城紀勝.茶坊》中出現的「冬天兼賣擂茶」、「冬月添賣七寶擂茶」、「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頭」說明歷史上南宋偏安,人口眾多,擂茶相當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質棗擂杵。
客家擂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客家人更把擂茶帶到了台灣。
保留客家擂茶古樸習俗的地方有:
江西省的贛縣、寧都、石城、興國、吉安、於都、瑞金等;
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
廣東省的揭西、陸河、清遠、英德、海豐、汕尾、惠來、五華等地;
廣西省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
客家人熱情好客,傳統上擂茶是客家族群招待貴賓所用的茶點也是最普遍的禮節。不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擂茶不單飽肚,還可解渴。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廣東、廣西客家人的傳統做法,一般用小米、花生、芝麻、生薑、黃豆等食材經複雜手續加工而成,呈粉末狀。食用時沖入開水調勻成糊狀,或加入涼水在鐵鍋中煮開調勻。
具獨特的香味,微咸,美味可口。客家擂茶文化在福建的客家人中亦有分布,主要有兩處:一是寧化縣,一是將樂縣。其中將樂縣的擂茶在民俗中尤其重要。民間的各類喜慶節日、紅白事項、交友往來,平常待客,乃至日常生活,均離不開它。在交往方面,它比酒席更寬廣、層次更豐富。邀請的客人可以是親戚、朋友、同事,甚至可以是朋友的朋友、過往的路人。該地人情味極濃,與客家的擂茶文化有關。將樂擂茶以芝蔴、茶葉為主料,佐以少量桂皮、桔皮等香料,夏秋季節,有時還用少量青草藥,用微量水擂爛原料成糊狀後,沖入稍涼後的沸水,成懸浮液。平日間,三五朋友,隔壁鄰居,小擂小飲;遇喜慶事,或春日擂茶,客人一撥接一撥,流水席,加配滿桌花生、瓜子、炒筍、油粿等小菜,常要安排一天時間,大喜慶如結婚等,有連擂兩三天的。
台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客家擂茶隨著廣東省揭西縣河婆鎮的客家移民傳入台灣客家地區,在民國初年的台灣,物資匱乏,客家人使用擂茶材料來替代缺乏的奶水,成為嬰幼兒的主食替代品。[1]日後也成為觀光景點推廣的客家美食之一,例如北埔老街的客家擂茶就是加入了藏族酥油茶特色而聞名於世[2]。
湖南
湖南擂茶則可能發源於湖南桃源縣馬石村。湖南的擂茶文化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湖南省的益陽、常德、張家界和湘西等地,起於漢、盛於明清。湖南擂茶一般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薑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湖南擂茶在其內部又分為安化擂茶、桃江擂茶、武陵擂茶和土家族擂茶,其製作方法、原料和口味又各不相同。湖南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又能飽肚,是湖南人待客時和宴會節日的上乘飲品。
馬來西亞
擂茶是馬來西亞新村文化中的一環。新村是馬來西亞華人的聚居地,它間接促進了馬來西亞華人傳統文化的流傳。飄洋過海的客家人把他們故鄉的擂茶帶入馬來西亞,加入當地的食材,形成新馬一帶獨特的擂茶文化。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雙溪古月、也南、拱橋等地都保留了許多河婆客家新村,這些地方保留了過去新村擂茶的古早風味。而霹靂州的怡保也享有「擂茶的故鄉」的美譽。
世界各地
如今擂茶已經傳遍全亞洲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台灣
外部連結
- 客家擂茶:閒話揭西擂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 湖南擂茶:茶文化之安化擂茶(簡體中文)
參考資料
- ^ ABoxTik. 客家擂茶由來?擂茶做法&好處大整理. aboxtik.com. 2023-04-05 [2023-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6) (中文(繁體)).
- ^ 北埔客家擂茶的茶飲發展與傳承. [2018-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