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月7日) |
關廟麵 |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大麵 |
全羅 | Tōa-mī |
關廟麵是臺南市關廟區聞名的手工麵,與鳳梨、竹筍並稱「關廟三寶」[1]。當地人原本僅用「大麵」、「生麵乾」、「綹仔麵」等詞來稱呼[2],1996年關廟鄉公所與農會舉辦「關廟鄉鳳梨竹筍節」時以魯麵的形式將此麵端上桌,大受歡迎之後以「關廟麵」之名成為當地特產[1]。麵條製作過程需要大量人工[1]。
沿革
根據1911年的除戶簿,當時在花園一帶已經有製麵業者[1]。1996年關廟麵有了知名度之後,麵廠數量也大為增加,到2009年已有30家左右[註 1][1]。2009年8月關廟鄉農會也開始生產關廟麵,雖有與民爭利的質疑,但農會表示過去多數麵廠因沒有合法登記,而難以進入連鎖量販店與外銷市場[1]。農會的新建工廠是要以火車頭的角色拓展通路,且產品也會與民間業者作區隔,主打養生麵[1]。
特色
關廟麵製程強調純天然,在混麵、壓麵、切麵、手工折麵後,將折好的麵放在竹篩上,於戶外陽光下曝曬至少2、3天(期間還要多次翻面)[1]。曬好的麵因為完全乾燥,即使不添加防腐劑也能於乾燥環境中長期保存,此外麵條有彈性、香Q、耐煮的特性[1]。
煮食方法
水滾後放入麵條,滾至約三至四分鐘即可撈起,可用於拌麵、滷麵、涼麵、湯麵等,變化出許多麵食料理。
註釋
參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 關廟麵簡介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