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口酥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口酥餅,原稱為「一口酥餅」、「一口酥」,為臺灣1950年代傳統的餅乾。

典故

二戰後美軍援助台灣投入大量麵粉1950年代臺灣人民零食種類不多,故將麵粉做成零嘴點心,亦為了迎合台灣人的口味而加入豬油,因此每一口都都充滿了麵粉及豬油的香氣。是台湾近代最为重要的美食之一。

製作方式

使用豬油、麵粉、雞蛋為原料,經壓模烘烤後即成型。[1][2]

口感

味道像是不甜的桃酥,口感酥鬆,可以吃出麵粉及蛋經烘烤過的香氣。[3]

參考來源

書目
  • 顏金滿. 《老店餅鋪——百年糕餅的新舊滋味》. 科學人文出版分社. 2005-04-18: 128頁 [2005]. ISBN 703-015-229-8 (中文). (简体中文):120
  • 顏金滿. 《老店餅舖:百年糕餅風華再現的新舊好滋味》. 雋永珍藏版 再版 (邦聯文化). 2015-10-07: 128頁. ISBN 978-986-619-966-0 (中文). 顏金滿: 台北市職能發展學院外聘中式點心講師、國中特教班烘焙老師、育達高職餐飲科夜間部中式點心老師 (繁體中文)
引用
  1. ^ 彰化縣二林鎮鎮公所 2010,第58-59頁
  2. ^ 顏金滿 2015,第120頁
  3. ^ 張尊禎 2015,第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