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虜變
戊寅虜變,明朝崇禎十一年(清太宗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到崇禎十二年(崇德四年,1639年)三月,明清戰爭中,清軍第四次入塞。因為1638年是戊寅年,所以稱為戊寅虜變,又稱為北直隸山東之戰。
1638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命奉命大將軍多爾袞與揚威大將軍岳託分領左右翼兵南下攻明侵掠。皇太極自領兵攻山海關外諸城,以牽制明軍。九月,清軍入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青山關(今河北遷西東北)攻進長城。明朝薊遼總督吳阿衡在密雲戰死。十月,明京師戒嚴。明宣大總督盧象升入援,受命督各路援兵。清軍由良鄉(今北京大興西)抵達涿州(今河北涿州),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淶水縣攻易縣,一路由新城攻雄縣,一路由定興攻安肅。盧象升由涿州進據保定,命諸道援兵分道出擊。十一月初九,圍攻高陽。明朝原兵部尚書、大學士孫承宗率軍民憑城堅守。苦戰三日,守軍力竭,城破。孫承宗被執殺,其子孫死在戰爭中十九人。
十二月,清軍一部進至巨鹿蒿水橋。盧象升率軍五千人赴蒿水橋抗擊。剛交戰,明朝總兵王朴引兵逃跑。盧象升匆忙調整兵力,重新佈陣:自率主力居中督戰,部將虎大威、楊國柱分領左、右路衝擊,激戰一夜,明軍陷入重圍。盧象升督兵鏖戰,炮盡矢絕。虎大威請求突圍,盧象升不許,手持長劍,領兵眾奮勇衝殺,斬殺清軍數十人,最後真不敵眾,盧象升戰死,所部除虎大威、楊國柱兩將率少數突外,其餘全軍覆沒。
清軍轉戰山西,復折而南,又攻入山東。下臨清、會通河,連克山東州縣。1639年正月,明朝楊嗣昌以德州慰南北通道,令山東巡撫顏繼祖率部三千人抵禦,以致濟南府只有千餘人守兵,城防空虛。明朝巡按御史宋學朱、布政使張秉文等商議堅守濟南之策,向朝廷告急,沒有結果,督師中官高起潛剛剛移師臨清,擁兵不救,總兵祖寬、倪寵坐視不管。清軍長驅直入濟南城郊,隨即發動攻勢。張秉文等分門拒守,晝夜不解衣甲,但是沒有援兵;寡不敵眾,濟南城破,俘虜明宗室德王朱由樞,被執殺和自殺的郡王、將領達10餘人。兵民死者無數。
明朝廷調遣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總督薊遼,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北。孫傳庭會兵十八萬援濟南,不敢進軍。二月,清軍回師。此次南下,前後五個月,轉掠數千里,攻破一府三州五十七縣,俘虜人畜四十六萬二千餘。三月,清兵直趨豐潤;被明總兵楊政率師擊退,不久,京畿各鎮兵馬在太平塞又敗清軍,清軍轉至遷安東北冷口。清軍見明軍有備,出青山口北返。
參考文獻
- 《中國戰典·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