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壬午之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壬午之役明朝崇禎十五年(清太宗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到崇禎十六年(崇德八年,1643年)五月,明清戰爭中,清軍第五次入塞。因為1642年是壬午年,所以稱為壬午之役,又稱為第二次北直隸山東之戰

1642年十月,皇太極再命阿巴泰領兵入明境侵掠,自黃崖口入長城,至薊州,擊敗明朝白騰蛟部。攻破河間景州,十二月,清軍由青州攻入臨淄知縣文昌時合家自焚。清軍進至兗州府;兗州守御兵弱,稍戰即克,執殺明魯王朱以派、兵備王繼新、副總兵丁文明等。隨後連下滕縣嶧縣,直至郯城。分軍掠萊州登州莒州沂州,清軍南下,最南到達南直隸海州。清軍所到之處,四出擄掠,明軍望風披靡。

清軍的擄掠,激起人民的反抗。順德府東南以張府為首,府西北以郭宅為首起兵反擊。響應者四千餘人。兗州有小袁銀(袁時中部,又稱小袁營)義軍起兵救兗州府,秋毫無犯,人稱「佛兵」。1643年正月,小袁銀軍進攻海州清軍,挖壕溝圍城。

二月,清軍由山東德州東進,攻萊陽。原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亨中書舍人趙士驥等率城內軍民頑強抗擊,獲勝。宋玫勝利後置酒高會,加之內叛暗引,清軍輕易破城,執殺宋玫、宋應亨等。

四月,清軍自山東退兵,路經明朝京畿,兵破霸州。明大學士周延儒親自督師至通州,不敢出戰。清軍至懷來。明總督薊州諸鎮軍務的兵部右侍郎趙光抃率八鎮兵與清軍戰於螺山,寡不敵眾,大敗,士卒潰逃,總兵張登科、和應薦等戰死。清軍此次侵掠,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擄掠人口三十六萬九千人,牲畜三十二萬一千頭。自天津至涿鹿,沿途運載財物的車駝綿延三百里。五月,清阿巴泰軍返回盛京

參考文獻

  • 《中國戰典·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