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粽子
主要成分竹叶包裹糯米豆沙绿豆红豆眉豆黄豆腊肠咸鸭蛋花生栗子玉米冬菇虾米猪肉之类,并水煮或蒸熟
汉语粽子
粤语名称
汉语
闽南语名称
繁体字 肉粽
南方粽(左)及北方粽(右)
红豆糭

,又称粽子,是端午节应节食品之一,传统以白米为主的食品(另外也有用小米芋头玉米高粱等谷物磨成粉),并用叶子包裹于其外,里头配料有豆沙绿豆红豆眉豆黄豆腊肠咸鸭蛋花生栗子玉米冬菇虾米猪肉之类,并水煮或蒸熟。中国地区粽子相关的文献最早见于西元三世纪西晋周处的《风土记》,原与祭祀无关。经历数百年,后人将其起源镶嵌入各地民间信仰,衍生祭祀伍子胥或关于屈原相关传说。

语源

大徐本《说文解字·新附》中,字的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而“糉”字右半边“㚇”是声符。后世则改变声符,多写作“粽”。《本草纲目》载:“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糉”。

历史

粽的历史悠久,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期的三吴地区(今江苏一带),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粽子传统是仲夏端午的必备食品,西晋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齐民要术》卷九引《风土记》记述粽子“盖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也”。此时角黍未与其他传说或祭祀仪礼结合。

数世纪之后,各地民俗故事将在地信仰、节庆与粽子起源结合,衍生出不同民俗故事。例如屈原伍子胥等仪礼。惟其年代与最早西晋时期关于角黍之记载(西元236年-297年)皆有落差。例如,民间传说在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汨罗江自尽后(西元前278年),百姓为了防止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屈原投河自尽时,粽子尚未出现于中国地区。最早将粽子与屈原联系之记载为南朝梁人吴钧之《续齐谐记》(西元469年-520年),此时距离屈原逝世(西元前278年)已有八百至九百年之久,与粽子之记载(西元236年-297年)也有两百至三百年的差距。关于屈原与粽子相关民俗祭典可见于下列记述,南朝梁人吴钧在《续齐谐记》(西元469年-520年)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南梁时五月五日作粽,并在筒粽上盖楝叶、以五彩丝线缠之。《续齐谐记》传说光武帝建武年中,长沙人区曲见自称“三闾大夫”的人谓:“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1]

除了纪念屈原之外,江苏等地,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2]

粽子种类

中国大陆

北方粽

以前北方粽多为长型,口味为甜粽
新疆喀什、和田等地盛行的酸奶粽子,系将酸奶和果酱先后浇到白粽上而成

北方以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因芦苇细长而窄,常需两、三片相叠才能绑粽。

馅料则灌入糯米、粘黄米等,亦可加入。一般只有甜素馅,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有用粘黄米或其他粘种粮食的封口用细绳或草丝捆扎(北方传统上用马兰草),作成棱锥正四面体形状,然后用水煮熟,可以热食也可以冷食,具有叶子的清香味。

到了近代,有些北方的粽子也成为和南方的一样,成为4个角的粽子。但还是以锥形为主。但是口味还是多为大枣、小枣、金丝枣或者豆沙,以甜味为主,咸味较少。

北京粽

北京粽子为北方粽的代表品种之一,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目前,北京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也有少数大黄米粽,豆沙粽。

山东粽

山东粽之代表为山东黄米粽子,以糯黄米和红枣制成;吃时一般沾糖。[3]

陕西粽

陕西最为传统和流行的粽子是蜂蜜凉粽,是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蜂蜜凉粽与别的粽子不同,形似菱角,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全用糯米制成,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先放入碟子中,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再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而食。[4]

南方粽

南方粽多为锥形

南方多以箬叶包粽,也有用芦苇叶者。粽子形状接近三角锥,体积较大。馅料有糯米外加肉、赤豆等,有甜咸荤素各种口味,其中以嘉兴肉粽最为出名。南方粽子的主要类型有肉粽,枣粽,栗子粽等。肉粽是用瘦猪肉在酱油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裹入同样被酱油浸泡过的大米(也有直接用泡好的纯白糯米的)中。近年来,人们在肉粽中加入适量肥猪肉的越来越多,这样口感更为香美。此外,近年也有蛋黄肉粽,即在粽子中加入煮熟的咸鸭蛋黄。制作粽子的糯米中常常也会加入水泡过的红豆、绿豆、黑豆。古荆楚地区传统的粽子只有白粽子,只包糯米,不包任何馅料。

白粽子

湖北西部重庆东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部某些地方、贵州大部和安徽的安庆传统上只有用箬叶包糯米的白粽子一个品种。且不同于其他南方地区的碱水粽,完全不泡碱水,仅仅包裹生糯米,要吃的时候蒸熟。一般也仅仅只有蘸糖吃或者蘸蜂蜜吃的吃法。近些年来,由于受南北各地文化的影响,各大超市里面各种甜咸粽子皆有。不过当地的人们还是更偏爱手工包制的保留粽叶和糯米清香的白粽子。湖北东部、安徽西部、河南的信阳传统的粽子也是白粽子,但是除了蘸白糖或蜂蜜以外,还可以就著咸味的五花肉或者咸蛋黄一起吃。

四川粽

四川粽子之代表为椒盐豆粽,吃起来因制法与其他粽子不同而外焦里嫩:制作时先将糯米、红豆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再以大火煮三小时,煮熟后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3]

江苏地区的粽子

江苏地区苏北苏南和南京传统粽子风格有很大的差异,不过这些地方基本上都用芦苇叶包粽子,这点和南方其他地方迥异(南方其他地方多用箬叶)。苏北从徐州至南通的广大地区传统上吃和北方一样的甜粽,南京吃咸肉粽,苏南的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乃至上海在传统上吃加白糖调味的甜肉粽。后来由于嘉兴粽子的传入,上述这些地区都开始吃嘉兴式的咸肉粽了。

嘉兴粽

嘉兴粽子的形状为三角锥,有大肉、豆沙、鸡肉粽等品种。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嘉兴粽子以“真真老老”和五芳斋两款品牌为销量最高,嘉兴拥有数个商业化非常成功粽子品牌,使得嘉兴粽子成为中国大陆最知名的粽子。

上海由于和嘉兴地理位置接近,所以粽子的口味和外形与嘉兴粽子基本一致,但上海粽子为四角粽。[3]

温州大米粽

温州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永嘉县、泰顺县、文成县的粽子与嘉兴粽几乎一样,温州的龙港市、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一带常制大米粽,大米粽形状为三角锥,有大肉、咸蛋、黑豆等品种。制作流程为,晚稻大米在提前一天的晚上放水浸泡(水要覆盖米),第二天早上或中午把大米水倒出后备用;肉一般为新鲜三层肉(五花肉),配合豆瓣酱、食盐、味精、糖等调料腌制2小时左右;咸蛋只取蛋黄;再配以香菇碎、葱、五香干、酱瓜等搅拌后成馅;再拿出准备好的粽叶,配合浸泡过的大米包制成大米粽。大米粽有高压锅煮的,也有普通带盖的锅煮的,也有放进蒸笼蒸的(需要多油皮的肉)。味道各有差异,粽子煮熟后打开会有一种大米混著香菇、蛋黄、腌制后的肉味,十分诱人。

湖州粽

湖州粽子为长形,从外到内制作极为考究。外层粽叶,以大量清水一张一张极耗人工刷洗。米饭则选用口感特别绵密软嫩,并以50年传承口味酱过的圆糯米包粽,内馅则是用上选的五花肉,剔除不好的肥油再经过腌浸的程序,与生米包里起来入水煮约二个半小时左右,方可起锅。馅料有蛋黄粽、满天星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诸老大”是湖州最著名的粽子品牌,始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是迄今可考的最悠久粽子品牌,被民国政治家陈立夫称为“粽子状元”。湖州粽在台湾非常有名,但在大陆的名气被嘉兴粽超越。

潮州粽

外形成三角锥体,视竹叶大小而定,由一片或两片竹叶包裹馅料而成,以一条咸水草捆扎成形。

馅料包括有无加调味的糯米、加入卤水抄制的糯米、以猪油网包著甜红豆沙制成的豆沙丸、卤水半肥瘦猪肉、冬菇、虾米、粟子等。馅料位置经过编排,甜豆沙丸被无调味的淡糯米包围,所以即使馅料有甜有咸,但仍然能调和出吸引人的味道,风味独特。当中使用的卤水加入了南姜八角陈皮等。

广东粽(粤港澳地区)

广东港澳地区的作法与中国南方的许多沿海地区大致相若,但以裹蒸粽碱水粽甜食)和咸肉粽食)为主,另外红豆粽绿豆粽也盛行等。近年来,也有茶楼和部分小贩售卖。而每逢端午时节,有些食品公司更以鱼翅鲍鱼金华火腿腊味江瑶柱等贵价材料作馅料。另外,因为香港集合了很多不同祖籍的香港人,例如潮州、客家、闽南、上海、海南等地方,因此在香港人会容易接触看很多不同种类的粽子。近年亦有出现以西米取代糯米制成的水晶粽、中山芦兜粽、台山粽。

广西粽

广西中部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5]南宁大肉粽,糯米、去皮绿豆、五花肉必不可少,粽里除有大糯米、猪肉外,还可以加上广式香肠、栗子、香菇、虾米。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并于包粽子加点碱粉,以让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5]

贵州粽

贵州粽之代表为草木灰粽。制作时将种香茅类草药烧成灰,拌入糯米,使粽子含独特清香,对于消化也有促进和改善。[3]

福建粽(下府地区)
  • 福州粽:

福州粽与一般的三角粽有些许差别,在形状上像三个角的圆锥体。福州粽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醎粽和甜粽。醎粽主要是将糯米、瘦肉、香菇、花生等配而成;甜粽则是包裹糯米、花生或金豆,吃的时候都沾上白糖。此外,福州粽在制作时一般都会加入食用碱水,不只能使粽子看起来晶莹剔透,还能增加口感,达到黏而不腻。

  • 闽南粽:

闽南的粽子分咸粽、豆粽和肉粽[6]

肉粽:米使用糯米,制作前先把生糯米浸泡后晾干,与炒熟过的馅料以粽叶包裹(亦可先将米快炒至三分熟再包),包成有四个角的立体形,用咸草捆扎四角及中腰,每15个扎成一串。待开水煮沸时下锅烧煮熟。煮好后具有香黏嫩滑,油润不腻,其特点在于“烧”,也就是非趁热吃不可。闽南煮粽子一定要水开后才下粽子,故当地又叫烧肉粽,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是地方传统名吃。

碱粽:在糯米中加入碱液煮熟而成,又称“碱粽”(kĩ-tsaŋ)。兼具黏、软、滑的特色,一口咬下,外面是白砂糖的粒粒口感,粘着粽子糯米的软糯,清香黏实。粽体是黄色胶黏的样子,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由于使用灰色的碱水制作也称其为灰水粽。

豆粽: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豆香扑鼻,也有人蘸白糖来吃。

  • 厦门粽

闽南肉粽一种,厦门粽会将米事先快炒至三分熟,以粽叶折成尖底三角形漏斗状,包入卤好熟的馅料,包成三角锥型,用绳子捆紧,放入锅中煮。在当地吃的时候常会加调味料(酱油膏、大蒜、辣酱等),配著汤一起吃

  • 泉州粽

闽南肉粽一种,泉州的肉粽则是三角粽子,配料多样,色泽红黄闪亮,清末民国期间,市区有个“肉粽银”,肉粽最为出名,还有市区浮桥头观音亭的许牛制的肉粽,顾客满座。糯米用卤汁快炒3-5分熟再入包馅料,传统的手法是拿骨头汤去煮粽子。

海南粽

海南粽子与一般的粽子在外形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以四椎形(类似枕头形状)为主。在制作上,海南粽采用的是茄柊叶,与一般的粽叶不同。由于海南粽制作复杂,加上茄柊叶需求量少,因此现在海南粽也多用粽叶代替。材料方面,海南粽主要以猪肉、香菇、虾米、咸蛋等不同配料搭配,有时甚至加上蚝干或小鲍鱼等海产,在口味上偏咸。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

台湾深坑蒸笼内的粽子
台湾粽(在横浜中华街)

台湾的汉粽作法在台湾汉族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著一定的差异,常被台湾汉粽分称为南部粽、中部粽、北部粽(事实上中部粽与北部粽因作法相似而难以区分),也和澎湖粽、金门粽、马祖粽之间有所差异。

北部粽用蒸为主,南部粽用煮为主,因此粽子在台湾有“南煮北蒸”的常见说法。不论南北,都有加入瘦肉、蛋黄,还有花生,甚至鱿鱼等海味。1949年后,大量军民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其中以江南移民居多,所以随之传入的外省粽以江浙粽类为多。台北南门市场与各地传统市场可以发现有店家制作形状相对于其他粽子较长的湖州粽(又称“上海粽”)。台湾汉族习俗中,若某家有丧事则端午不包粽,粽子由女主人娘家提供,丧家并须赠以回礼。亦有台湾考生吃粽子,有“包中”的含意。 另外,台湾原住民亦有类似的食物。虽与汉人端午节习俗无关,但亦成为粽食新选择之一。

北部粽

台湾北部粽作法是米浸泡于水中,沥干后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用油炒香。将半熟米搭配叶包裹填馅,再蒸至全熟。相较于“重复蒸煮”,也有人“先炒后蒸”:直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全熟,包裹填馅后蒸食。北部粽多用桂竹包裹,外观色泽棕黄,略带斑点。馅料选用有瘦肉、三层肉、香菇、咸蛋黄(鸡或鸭)、花生栗子萝卜干以及虾米,粽子并无定性馅料。

中部粽

台湾中部粽作法融合北部与南部的作法(先炒后煮),先将糯米浸泡于水中再沥干,配上佐料炒到三分熟后,再与卤肉、虾米、萝卜干、鸭蛋黄、花生香菇栗子一同包入粽叶里,再水淹过粽子煮至熟透[7][8],费时大约一时半至两小时。。中部粽的最大特色为食用时会佐中部特有的辣椒酱(例如东泉、源美、状元)。

而台湾网路流行语中,因台中海线颜清标消波块的关系,消波块又与粽子外型相似,故消波块常被揶揄成中部粽。

南部粽

台湾南部粽或称水煮粽,特色为投水煮食、较不油腻。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浸泡后加瘦肉、三层肉、香菇鸭蛋黄、红葱头,亦有添加花生栗子萝卜干者,较特殊的亦有加鱿鱼虾米者,馅料须先行腌制。填馅后并以叶包裹,入大锅中,以大火水煮,中间或添冷水一至二次,持续加热至熟透,费时大约一时半至两小时。

南部粽所用之“粽叶”,质地细致而叶面较宽(大部分是麻竹叶),气味也较芳香,食用时带有淡淡的竹叶清香。也有用月桃叶包的,有一股特别的月桃香,而且月桃叶子比较大,可以包更大的粽子,嘉义山区则用俗称山猪耳的薄叶蜘蛛抱蛋的叶子来当粽叶[9]。食用时还有一个特色,即淋酱和洒上花生粉,可增加滑顺口感。南部肉粽店家通常可品尝到这般美味。另外,台湾南部有粽子以土豆(闽南语:thôo-tāu,即花生)与糯米包制的粽子。其煮法和南部粽相同为水煮粽。食用时搭配花生粉、香菜和酱油膏一起食用,因为素食而亦称作“菜粽”。

碱粽

又称甜粽,属甜点类,以糯米和碱剂包制,成品为黄色、口感有弹性;也可在冷藏后再食用。食用时通常淋上糖浆般的酱汁或直接沾白砂糖、蔗糖或黑糖。也有包红豆沙内馅等,口味多样。

野姜花粽

新竹县客家聚落内湾老街上著名点心,以野姜花叶包上山地香菇、猪肉、糯米,蒸煮后食用,充满野姜花香味。

客家粽

  • 米粽:蒸过的糯米饭(多使用圆糯米)包入虾米、红葱头、菜脯香菇丝、肉等材料,以晒干的麻竹叶包裹再蒸熟。与台湾其他粽类热食文化不同,为放冷后食用。另外糯米在烹煮过程中不须经过炒及水煮,所以粽子外表偏白。[10][11]
  • 粽:糯米经泡水后研磨成米浆,沥干水分搓揉成粄团,加入菜脯香料再用麻竹叶包上蒸熟。在制作上比较耗时,因此风味也更为特殊[12]
  • 野姜花粽:为新竹县客家聚落内湾老街上著名点心,以野姜花叶包上山地香菇、猪肉、糯米,蒸煮后食用,充满野姜花香味。

金门粽

金门的粽如与台湾本岛相比是南北兼有,但与南部粽较为接近。其中早年在进行炊事时是以水煮而成的,这主要是由于过往的环境中烹煮用的柴薪较难取得,为节省燃料所致,在近代由于环境条件改善后,亦有如同北部粽以蒸煮方式炊煮,此炊煮方法由于保留较浓的风味,如今也是深受欢迎。粽叶部分使用麻竹叶,主因是其质地强韧、比较耐水煮且香气较明显。在配料上制作上则与北部粽较为相近,备妥相关配料及调料后,先将糯米跟红葱头、酱油等佐料拌炒至米心半熟左右,再加入熟食配料后才一同包叶水煮,所以也不完全像南部粽采用生米拌熟料,有时拌炒时还添加五香粉;此处与北部粽的做法较为相近。在配料内容中,除基本的三层肉(或用瘦肉)、香菇花生外,由于金门盛产自然生长的石蚵,故金门人会将石蚵晒干后所制成的“蚵干”一同包入粽中烹煮。亦有人在其中包入虾米等各类海鲜,甚至近晚也有人加入栗子、干贝等提升风味,制作出属于金门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特殊海味粽子。[13] [14] [15] [16]

马祖粽

马祖粽子的做法是把糯米泡软加碱,再加豌豆或花生粒,填装进粽叶中包封后水煮。成品为黄色、口感有弹性,且内馅极具粘性。因造型如同甜筒冰淇淋,又名“甜筒粽”。

日本

日本部份地区在端午节也有吃粽子的习俗,日本粽有多种不同的款式。

其中一种呈长条状,尾端有稻草伸出,几只捆成一扎。

新潟县山北町有一种碱水粽,称为灰汁笹巻き

朝比奈粽朝比奈日语朝比奈村 (静岡県志太郡)的名产,加入山茶花的根。

灰汁卷日语灰汁巻き类似广东式的碱水粽,常见于南九州,如鹿儿岛县宫崎县熊本县人吉球磨地区等。

越南

越南粽的外形以呈正方形为主
越南棕的制作过程
越南粽通常切八份

越南粽主要呈方形,也称为蒸糕越南语Bánh chưng餅蒸?),是越南新年的食品之一,作法为:将糯米浸泡后加肥猪肉、绿豆和黑胡椒作馅,以尖苞柊叶Phrynium placentarium)包裹、蒸熟,蘸鱼露食用。流行于越南北部。

除此之外,亦有流行于越南中南部、呈圆筒形的截糕越南语Bánh tét餅截?),以及以全素菜或红糖为馅料等变种。

星马地区与印尼

娘惹粽

马来西亚新加坡,由于当地的土生华人沿袭了其祖先带来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加上受到马来人的文化影响,他们以独有的“中式+马来式”的混合做法制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娘惹粽

马来粽(Ketupat)

五香咸肉粽,帝王粽,咸蛋花生粽、眉豆粽,绿豆粽,虾米粽,碱水粽,碱水红豆沙,玉米碱水粽等

类似食品

亚洲

祈纳富

祈纳富(排湾语:cinavu;鲁凯语:cinabuane)亦音译为奇拿富、吉拿富、吉纳福,是一种台湾传统食物,流行于鲁凯排湾卑南等泛排湾文化圈。选用芋头粉、小米、糯米或高粱粉,内层包上肉馅、外缘先包上假酸浆叶,最后包覆以月桃叶。煮熟后时剥除外层月桃叶,假酸浆叶可与内馅一同食用。近年来坊间以“排湾粽”或“原住民粽”之名积极开拓市场。

与汉族之粽外观类似(尤其是湖州粽,因呈长条型),但两者的起源并无关连。另一方面,原住民族语称汉式粽的说法如下:排湾族语称为pakecang、卑南语称pakesang

马来粽

马来粽(ketupat)是一种东南亚传统食物,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马来族居多处欢庆伊斯兰教开斋节常见这种食物,并且当成开斋节主要象征之一。

马来粽由于制法与形状类似华人所扎的粽子,所以当地华人习惯上把它称作“马来粽”。通常所见的马来粽大抵可分两种:一种是采用羽状棕榈叶(daun tupat)包裹的,另一种却是用椰叶扎成。


欧洲

朵尔玛

朵尔玛(Dolma)是希腊、土耳其传统甜点或小吃,在公元前330年就有记载。以米为主馅,用煮过的葡萄叶包成。水煮后食用。馅中可加入新鲜的草药香料肉类蔬菜果干等调制成不同的复杂鲜美的味道。流行于曾经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地区和国家。

美洲

帕模尼亚

一个包好的帕模尼亚
解开后的帕模尼亚

帕模尼亚英语Pamonha(Pamonha)是巴西中北部的小吃。以玉米为馅,用玉米叶包成,味道较单纯没有复杂的口味。做法是以玉米磨成浆再用玉米叶包成,水煮后就可食用。

塔马利

在盘子上的塔马利

塔马利(西班牙语:tamal),又称玉米粉蒸肉。类似巴西粽,以玉米叶或蕉叶包的,里面用玉米粉包肉。其样式五花八门,可将各种墨西哥香料放入玉米粉中,或是加入南瓜子、葡萄仁、杏仁橄榄辣椒虾仁等等。一些人还使用新鲜的酪梨或其他果叶代替蕉叶,另添一番滋味。

注释

  1. ^ 祁连休《中国民间故事史:先秦至隋唐五代篇》ISBN 9789862217740
  2. ^ 《荆楚岁时记》:“是日竞渡,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苏州府志》.增补:“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 ^ 3.0 3.1 3.2 3.3 鲁、川、沪、黔之地粽子. [May 29,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4. ^ 陕西蜂蜜凉粽. [June 1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5. ^ 5.0 5.1 广西粽. [June 1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6. ^ 粽叶飘香,端午节 作者:陈秀伶 董胜 出版者 青苹果数据中心.2015
  7. ^ 传承妈妈的中部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主妇联盟消费合作社
  8. ^ 跟彰化地方妈妈过端午,中部粽、湖州粽、红枣粽一次学起来,大人的社团
  9. ^ “山猪耳粽”嘉义山区特有,风味独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23-6-21
  10. ^ 台北南门市场的“粽子故事”:关于家乡的记忆-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11. ^ 私房味道 客家人的四角枕頭花生糉. 明周文化. 2019-05-30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12. ^ 中时新闻网. 星級飯店飄香情意粽 葷食、素食、甜食自由選一次滿足 - 生活. 中时新闻网.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中文(台湾)). 
  13. ^ 金门日报. 端午佳節憶美味. 金门日报. [200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6-03) (中文(台湾)). 
  14. ^ 中国时报. 金門粽炒過 香味更濃郁. 中国时报. [201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中文(台湾)). 
  15. ^ 金门日报. 五月粽情意. 金门日报. [2018-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中文(台湾)). 
  16. ^ 属于金门特色的海洋味蚵干虾米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痞客邦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