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堵车站
位置 | 台湾 基隆市七堵区 长兴里东新街2之1号 | ||||||||||
---|---|---|---|---|---|---|---|---|---|---|---|
地理坐标 | 25°5′34.58″N 121°42′50.94″E / 25.0929389°N 121.7141500°E | ||||||||||
车站类别 | 台铁车站 | ||||||||||
运营者 | 台湾铁路公司 | ||||||||||
途经线路 | 纵贯线 | ||||||||||
距离 | 里程基隆端6.0公里 | ||||||||||
车站构造 | |||||||||||
站体类型 | 半路堤式高架车站 | ||||||||||
站台 | 岛式站台四座 | ||||||||||
其他信息 | |||||||||||
车站代码 | 0930 | ||||||||||
电报码 | ㄑㄉ | ||||||||||
车站等级 | 一等站 | ||||||||||
历史 | |||||||||||
启用日期 | 1891年10月20日 | ||||||||||
旧称 | 七堵驿(日语:七堵驛/しちとえき Shichito eki ? [注 1]) | ||||||||||
营运信息 | |||||||||||
乘客数量 | 11,521[2] | ||||||||||
排行 | 第26名(2023年) | ||||||||||
邻近车站 | |||||||||||
| |||||||||||
|
七堵车站位于台湾基隆市七堵区,为台湾铁路公司纵贯线北段的铁路车站。是西部干线对号快车的主要起、终点站,不仅是七堵区的交通枢纽,七堵车站也是东部干线对号列车和东部干线加班直达对号列车次要的停靠站。由此可知七堵车站在东部干线和西部干线位置上的重要性[3]。七堵车站至南港车站之间的路段现今已增建第三轨(实际未进南港站区,在北边汇入),舒缓早已过载的运量。
车站概要
七堵车站是清代铁路[注 2]的中途站,1891年在本站现址设立八堵站。日治时期总督府将清代铁路改线后,于1897年改称七肚驿[5],并同时兴建木造站房[6]:20,1899年八堵车站设立之后,站名改称七堵(日语:七堵/しちと Shichito ? [注 1])。战后1966年台铁局在七堵车站设立七堵调车场,由于站场不敷使用,将本站分割成前后两站,原站作为停靠北上列车的“前站”,在东边距700m的[7]:89长兴里另兴建的停靠南下列车“后站”[6]:20,前后站之间互不相通。因这个局面经常造成旅客的不便,在台铁地下化工程七堵调车场整建计划中,将前后站进行合并,并在后站站址改建新站房及月台,于2007年启用,前站则遭到废止,且配合台铁大改点后本站正式取代松山车站成为西部干线对号列车的起点和终点。
客运
目前为一等站。为台铁局纵贯线对号快车(自强号列车、莒光号)的主要发车起点和终点车站,为东西部干线跨线之对号快车的驾驶司机员交接与交班车站,并且为基隆市旅客换乘宜花东大站。
早期只停靠停靠平快车与普通车,且因七堵地区人口稀少,故乘客不多。1972年至1979年6月间,实施铁路电气化,施工期间影响行车运行,列车延误致部分旅客流失。又因1978年国道一号通车,造成双重冲击,长途旅客大幅下降。为争取客源,于1984年增停复兴号。近年来因高速公路拥挤,及新购电车加入运营,旅客数量有所回升。2005年8月3日改点,南港调车场停用后,西部干线对号列车改由本站到开,惟此时多数班次并未于本站办理客运,对号列车客运起终点仍为松山(少数为汐止)。2007年七堵~八堵间三轨化竣工,自此前站裁撤。南下、北上列车分别停靠前、后站造成搭车不便之现象因而解决。同时新站启用后,增停多班对号列车。2008年起新站第一站台启用,且隔年接下来陆陆续续4个站台开放使用。2008同年配合铁路局调整列车时刻大改点,西部干线对号快车列车始发、终点车站正式由松山车站移转七堵车站,由七堵车站正式取代松山车站。2013年新站西出口启用。[8]
货运
1960年代七堵地区煤炭盛产,七堵车站运输货源以煤为主,销售至水泥厂与台湾电力公司。煤矿资源由台湾省矿务局依各煤矿产量分配销售吨数,再由台湾铁路管理局调度总所统筹指定运输所用的煤斗车。另外也运输联华食品七堵厂生产的麦片、军品与铁路物料[8]。
1970年代货物运输逐渐增加,七堵车站为因应集装箱运输,于1973年成立七堵集装箱站。于七堵~高雄港间行驶集装箱列车,每日北上、南下计8列次,每列车牵引平车23车,载运40呎集装箱23只,20呎集装箱46只。但在国道通车后,部分集装箱公司将集装箱转为船运或公路运输,使货物运输逐渐减少。1980年北回线通车后,主要运输水泥、石灰石与硅石。1983年花莲轮停航后取代其业务,运输进口大理石与中华纸浆花莲厂生产的纸浆[8]。
车站构造
现况
站房
七堵车站位于自治街地下道西侧,东新街与光明路之间。站房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楼高四层,由毅成建设承建。一、二层为售票大厅,三、四层供规划为正光里、正明里里民活动中心使用,站台层位于第三层[9]。大厅内有铁路警察局七堵派出所。旅客服务通道内设有服务台与手机充电站,二楼设有阅览室并展示车站的历史沿革。因周边地形有所起伏,车站中心两侧地势较低,为半路堤式车站,大厅设于月台区下方。站房西侧设置2012年林舜龙公共艺术作品《世纪枢纽》。
七堵调车场
站台区北侧为七堵调车场,简称“七调”。七堵调车场于1965年开始测量,1968年动工兴建,并于1972年竣工使用,主要的业务是对货运列车实施调度与编组。后因铁路货运量需求大减,1990年将七堵车站升为一等站,以便办理七堵调车场移交事项。同年8月七堵调车场脱离台北运务段管辖,并入七堵车站管理。1994年七堵调车场改建为平面式调车场,陆续拆除驼峰式调车场的设备与信号楼,同时S400型柴电机车成为作业时的专用车种[10]。南港专案实施后,七堵调车场改以客车调车为主,用以取代南港调车场;货车调车则萎缩仅剩行控中心以西少数股道,部分转移至五堵货场。
七堵调车场启用时,系采用驼峰调车设备,其特征为在车场中间有一座隆起的小坡。调车作业设有自动分类装置及车辆自动减速器,按车辆重量自动调整至其应行减低之速度,每日约能调度2400辆车。而信号设备均集中在信号楼内的表示盘上,以便控制场内设备状态与线路的应用情况,也可减少调车时必须进行的多方联系。[10]
货运列车驶入到达线后,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车截处理,并将货车种类、号码、装载状况以无线电向车号室报号,计划人员将列车摘解内容以分解单传送调度员。货车发车时,输送中心将停留分解线群之货车,依运向别实施过滤计划,以编组单传送至编组运行室,按上、下行别进行编组,此时车长亦需出场,施行列车检点,并与司机互相通报,并以地上扬声器通报位于信号楼副站长,转报调度员指令开车。
货运专列到达时,七堵调车场丙工作班即依据编组单,将集装箱车、军运列车分别调移至集装箱、军事运输专用线,水泥斗车、砂石车调移至五堵货场相关股道卸货。七堵调车场亦办理货车修护,每日分中午、傍晚两次将检修完毕的货车调出,并将待修车全数调进,周而复始,每日工作量约50辆左右。
七堵调车场曾保存过许多珍贵的车辆文物,如大物车、R0型柴电机车、花东线LDH200型柴液机车与信大水泥的货车移动机。[11]:22
站台
南港专案后在靠近东出口(原后站)设有岛式月台四座。其中第一站台供南下、第二站台供北上列车停靠,南港~七堵间的三轨分别对应1B、2A与2B站台。南下列车主要停靠1B站台,北上往基隆列车及东部干线待避列车主要停靠2B站台,2A站台则提供列车通过及东部干线列车停靠。[3]第二站台南端有一小月台,供基隆往返宜兰线、或平溪线之间的区间车使用。在第一、二站台的通道层有类似马路的行人专用信号,平时为绿灯,只有列车发车时变为红灯。第三站台站台主要是停靠纵贯线始发列车,而以本站为终点的列车也会驶抵第三站台,3A站台顺行得拐回主正线,3B站台顺行则仅能进入场站。第四站台只有少数列车停靠且顺行仅能行驶至场站。[3]
月台线路配置
1 2 |
1A 1B |
■西部干线(逆行) | 往 台北、台中、高雄、屏东、潮州 方向 (包含来自东部干线的直通列车) |
■东部干线(直通逆行) | 往 台北、树林、台中、台南 方向 (从花莲、台东上行之列车) | ||
3 3A 4 |
2A 2C(P3A) 2B |
■西部干线(顺行) | 往 八堵、基隆 方向 |
■东部干线(直通顺行) | 往 宜兰、苏澳、花莲、台东 方向 | ||
■东部干线(逆行)、往基隆区间车 | 由 宜兰、苏澳、花莲 发车往 基隆 方向 | ||
■西部干线(逆行发车)晨间一部分区间车 | 往 台北、桃园、苗栗 方向 | ||
5 6 |
3A 3B |
■西部干线(逆行发车) | 往 台北、高雄、屏东 方向 |
■东部干线(顺行)一部分区间车 | 往 宜兰、苏澳 方向(限 3A 站台) | ||
■东部干线(逆行)、往基隆区间车 | 由 宜兰、苏澳、花莲 发车往 基隆 方向(限 3A 站台) | ||
7 8 |
4A 4B |
■西部干线(逆行发车) | 往 台北、苗栗、台中、高雄 方向 |
■西部干线(顺行到达) | 往 小站台(员工站台)、七堵调车场(入库)方向 |
前、后站时期
七堵前站
七堵前站 | |
---|---|
七堵驿 | |
位置 | 台湾基隆市七堵区光明路23号 |
材料 | 黑瓦、桧木 |
建成时间 | 日治时期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星期一~星期五 10:00-16:00 参观费用:免费 |
使用者 | 台湾铁路公司 |
所有者 | 国有 |
官方名称 | 七堵火车(前)站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车站 |
详细登录资料 |
七堵前站旧站房原位于基隆市七堵区光明路底。七堵车站改建时,南下与北上的轨道分轨,前站仅通过至基隆与宜兰线的列车,后2007年停用。停用后的七堵前站移交基隆市文化局,经评估可忠实重组。遂将拆下的建材仔细编号,加上少部分新建材后,北移数米依原样重建[4]:44,门牌为“七堵区光明路23号”[注 3]。并在周围兴建七堵铁道公园,建立“七堵铁道公园”石碑与火车意象造景,并在旧站台南侧放置200、300、400与600四种小型集装箱车[12]。在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外,更提供游客一个兼具文化与休憩功能的景点[13]。车站原址则改建为车道涵洞出入口[4]:44[14]:27。2010年7月28日旧站房由基隆市文化局公告为基隆市历史建筑。
旧站房建造的年代不详[3],现场解说牌仅称其为1900年代落成[注 4],但另一面解说牌称站房建于1912年。旧站房为日式木造风格,属于和洋混合建筑[注 5],但已开始使用较进步的混凝土、钢骨与玻璃等材料。既模仿古希腊与古罗马样式,也模仿哥特式建筑[15]:132;和洋折衷建筑出现于1920年~1940年间。外观以许多大块的立方体构成。以钢筋混凝土构成,外表贴面砖。入口墙面略为高起;兴亚帝冠建筑出现于1940年~1945年间。样式与折衷建筑相似,但顶部配上大尖顶。细部装饰则具有日本风格;和洋混合建筑出现于各个时期。外墙为木制淋雨板,屋顶铺以黑瓦[16]:176。屋顶覆以木造淋雨板与日式黑瓦[17]:58,具有切妻造的样式[注 4],东侧形成入母屋造样式[注 6]。偏西的入口上方建有博风板且向两侧延伸屋檐。站房站台侧伸出屋檐形成回廊,并延至西侧,加上东侧的仓库空间与入母屋造顶,形成不对称的外貌。部分墙壁内层用桂竹片编成十字型的篱笆,以黄麻秆固定,然后裹上稻秆与黏土的混合物。分别涂上一层砂与黏土和白灰合成的涂料后,最后在外层涂上白灰与绒麻。窗户采用日式横拉窗,开窗面积大,室内采光良好[17]:58。整修后的站房仍保留运营时使用的中、英文站名与铁路局标志灯箱。站房原为浅绿色涂装,经过1995年整修后,外墙改漆为白色。同时黑瓦屋顶换为铁皮,入母屋造结构遭到破坏,站房外围的木栅栏亦遭拆除,换成一堵水泥墙,古朴风貌尽失[6]:20、21。站房东侧新建的厕所也造成一定的不协调感[11]:20。
站房内部西侧为候车室,东侧为办公空间。候车室西侧墙壁窗户上悬挂前站停用前的时刻表,一旁直立挂着旧式的木造书报夹。东侧墙壁开通售票口,售票口下伸出平台,上方展示墙壁的建筑结构。天花板四个角落皆有通风口。办公室西侧墙壁为售票口内侧,同样延伸出平台,且下方附有四个抽屉与橱柜。东侧则有两个储藏室。屋顶故意不铺设天花板,展示由七组洋小屋组桁架构成的屋顶结构。
停用前的七堵前站具岛式站台一座,在站台与站房间无天桥与地下道,必须跨越铁轨乘车[6]:21。站房连接站台的通道搭有遮雨棚(不包括跨越铁轨的部分),两侧有花圃装饰。
七堵后站
1972年七堵调车场启用后,铁路局将七堵车站分拆为前、后站,其中七堵后站用以停靠南下列车。七堵后站于1970年开工兴建,1971年完工启用,同年2月南下、北上列车临时迁移至后站运营,1972年北上列车迁回前站运营,前、后站业务正式分拆[10]。后站站房为具倾斜屋顶的灰色水泥建筑。因铁路路基较道路为高,旅客必须由一楼进出车站,上二楼购票后至三楼站台搭车,[5][注 7]为一座岛式月台[3]。
2005年七堵调车场改建完成,同时南下列车也改为行经新站房,北上列车则暂时不变。七堵后站随之停用,并于8月将站房拆除[10]。并在长兴地下道内设置临时出入口。
历史
清代
- 光绪十三年(1887年)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由于商务与军事考量[19][6]:8,且为建造台湾省城时便于运输建材[19],上《拟兴修台湾铁路折》[6]:9,奏请清政府兴建台北至台南的铁路。
- 十七年(1891年)10月20日基隆~水返脚(今汐止)段铁路通车,于七堵前站站址设八堵站。
- 十九年(1893年)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因资金不足与工程艰钜[20]:45,中止铁路铺设至台南的计划[7]:73。
日本统治时期
-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甲午战争时清兵为阻挡日军前进而破坏铁路,后日军南下时陆续进行抢修[21]。6月9日基隆至台北的铁路恢复运行,作为军事运输之用[22]:54。9月临时台湾铁道队抵达基隆[11]:117。
- 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临时台湾铁道队鉴于清朝所建的铁路蜿蜒迂回,将刘铭传铁路大幅改线[18]:150。7月公布民众乘车许可[11]:117。于基隆~新竹段每日往返两班列车,后增加为往返四班[7]:79。
- 明治三十年(1897年)5月26日在原八堵站址设立七肚驿[14]:27,为乙等站。恢复货运业务。8月11日恢复客运业务。基隆~台北间每日往返三班列车,中午则配合轮船启航时间加开往返一班[14]:27。
-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7月20日于基隆~七肚间设立八堵临时车站,同时将站名改名为七堵(日语:七堵/しちと Shichito ? [注 1])[14]:27。
战后
分割为前、后站
- 1968年开始兴建七堵调车场[7]:89。
- 1970年4月30日开始兴建七堵后站[10]。
- 1971年1月24日七堵后站完工启用[10]。
- 2月9日北上、南下列车临时迁至后站运营[10]。
- 1972年站内路段实施铁路电气化。
- 1月7日北上列车迁回前站,前、后站业务正式分拆[10]。
- 3月1日七堵调车场启用。
- 1973年1月兴建七堵集装箱站。
- 1978年10月31日国道一号完工通车,造成长途旅客流失。
- 1984年增停复兴号。
- 1990年6月1日升等为一等站,但前站业务以甲种简易站型式办理。
- 8月1日七堵调车场与本站合并。
- 1993年11月16日增停莒光号(41次)[10]。
- 1995年前站木造站房进行翻修,失去原有的风貌。
- 1999年3月增停自强号(2003次及2009次)[10]。
- 2005年8月3日七堵调车场改建启用。同时南下列车改经新站房,后站同时停用。同月后站站房拆除[10]。
前、后站合并后
- 2007年1月21日于原后站址改建的新场站正式启用,前站随之废止。同时发行1000套纪念车票[23]。
- 2008年1月31日新站第一月台启用。
- 2008年5月15日配合台铁改点,本站取代松山车站成为纵贯线主要对号快车的发车和终点站。
- 2008年8月1日开放使用悠游卡等电子票证。
- 2010年7月28日前站旧站房被基隆市文化局公告为历史建筑。
- 2013年4月26日新站西出口启用。
利用状况
根据2023年资料,本站每日旅运量约为11,521[2],在台铁各站中排行第26名。
-2000年 | ||||||
---|---|---|---|---|---|---|
年 | 年间 | 1日平均 | ||||
上车 | 下车 | 上下车 | 来源 | 上车 | 上下车 | |
1975 | 1,257,156 | 1,239,628 | 2,496,784 | [24] | 3,444 | 6,841 |
1976 | 1,152,608 | 1,132,966 | 2,285,574 | [25] | 3,149 | 6,245 |
1977 | 1,242,954 | 1,088,549 | 2,331,503 | [26] | 3,405 | 6,388 |
1978 | 无资料 | |||||
1979 | ||||||
1980 | 1,131,659 | 1,101,732 | 2,233,391 | [27] | 3,092 | 6,102 |
1981 | 1,095,524 | 1,031,440 | 2,126,964 | [28] | 3,001 | 5,827 |
1982 | 1,062,553 | 998,347 | 2,060,900 | [29] | 2,911 | 5,646 |
1983 | 933,263 | 865,383 | 1,798,646 | [30] | 2,557 | 4,928 |
1984 | 859,965 | 803,495 | 1,663,460 | [31] | 2,350 | 4,545 |
1985 | 817,075 | 822,886 | 1,639,961 | [32] | 2,239 | 4,493 |
1986 | 698,066 | 769,588 | 1,467,654 | [33] | 1,913 | 4,021 |
1987 | 777,538 | 776,351 | 1,553,889 | [34] | 2,130 | 4,257 |
1988 | 821,866 | 790,081 | 1,611,947 | [35] | 2,246 | 4,404 |
1989 | 808,619 | 726,032 | 1,534,651 | [36] | 2,215 | 4,205 |
1990 | 838,913 | 742,817 | 1,581,730 | [37] | 2,298 | 4,334 |
1991 | 961,343 | 756,372 | 1,717,715 | [38] | 2,634 | 4,706 |
1992 | 1,040,882 | 792,928 | 1,833,810 | [39] | 2,844 | 5,010 |
1993 | 1,172,469 | 849,962 | 2,022,431 | [40] | 3,212 | 5,541 |
1994 | 1,229,129 | 831,451 | 2,060,580 | [41] | 3,367 | 5,645 |
1995 | 1,169,279 | 802,829 | 1,972,108 | [42] | 3,204 | 5,403 |
1996 | 1,189,244 | 1,241,261 | 2,430,505 | [43] | 3,249 | 6,641 |
1997 | 1,199,938 | 811,834 | 2,011,772 | [44] | 3,288 | 5,512 |
1998 | 1,156,160 | 772,186 | 1,928,346 | [45] | 3,168 | 5,283 |
1999 | 1,156,173 | 809,263 | 1,965,436 | [46] | 3,168 | 5,385 |
2000 | 1,078,402 | 1,109,237 | 2,187,639 | [47] | 2,946 | 5,977 |
2001年- | ||||||
---|---|---|---|---|---|---|
年 | 年间 | 1日平均 | ||||
上车 | 下车 | 上下车 | 来源 | 上车 | 上下车 | |
[注 8]2001 | 967,200 | 1,038,951 | 2,006,151 | [49] | 2,740 | 5,683 |
2002 | 882,201 | 962,921 | 1,845,122 | [50] | 2,417 | 5,055 |
2003 | 840,193 | 830,266 | 1,670,459 | [51] | 2,302 | 4,577 |
2004 | 831,979 | 823,254 | 1,655,233 | [52] | 2,273 | 4,522 |
2005 | 904,082 | 847,221 | 1,751,303 | [53] | 2,477 | 4,798 |
2006 | 1,057,500 | 956,416 | 2,013,916 | [54] | 2,897 | 5,518 |
2007 | 1,296,015 | 1,298,297 | 2,594,312 | 3,551 | 7,108 | |
2008 | 1,449,139 | 1,506,878 | 2,956,017 | 3,959 | 8,077 | |
2009 | 1,643,560 | 1,655,907 | 3,299,467 | 4,503 | 9,040 | |
2010 | 1,716,821 | 1,775,178 | 3,491,999 | [55] | 4,704 | 9,567 |
2011 | 1,867,594 | 1,922,822 | 3,790,416 | [56] | 5,117 | 10,385 |
2012 | 1,955,887 | 2,015,178 | 3,971,065 | [57] | 5,344 | 10,850 |
2013 | 2,051,039 | 2,108,165 | 4,159,204 | [58] | 5,619 | 11,395 |
2014 | 2,142,869 | 2,226,491 | 4,369,360 | [59] | 5,871 | 11,971 |
2015 | 2,136,276 | 2,208,497 | 4,344,773 | [60] | 5,853 | 11,903 |
2016 | 2,118,246 | 2,144,100 | 4,262,346 | [61] | 5,788 | 11,646 |
2017 | 2,153,063 | 2,180,113 | 4,333,176 | [62] | 5,899 | 11,872 |
2018 | 2,117,063 | 2,140,268 | 4,257,331 | [63] | 5,800 | 11,664 |
2019 | 2,160,890 | 2,218,342 | 4,379,232 | [64] | 5,920 | 11,998 |
2020 | 2,000,776 | 2,032,895 | 4,033,671 | [65] | 5,467 | 11,021 |
2021 | 1,599,256 | 1,606,827 | 3,206,083 | [66] | 4,382 | 8,784 |
2022 | 1,741,536 | 1,752,738 | 3,494,274 | [67] | 4,771 | 9,573 |
2023 | 2,102,958 | 2,102,273 | 4,205,231 | [68] | 5,762 | 11,521 |
相片集锦
-
旧站房站台旁停放的小型集装箱车
-
铁道公园石碑
-
铁道公园内火车造景
-
雨中的旧站房背面
-
旧站房售票口
附注
- ^ 1.0 1.1 1.2 此为日治时期假名引自:铁道省. 鐵道停車場一覽. 昭和12年10月1日現在. 国立国会图书馆. 1937年12月: 页518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日语);站名英译引自: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或称“刘铭传铁路”,但其实与现今基隆至新竹段的纵贯铁路重叠的部分不多。[4]:18
- ^ 见七堵前站门牌。
- ^ 4.0 4.1 见七堵铁道公园解说牌。
- ^ 日治时期的车站建筑可分为四种形式。样式建筑(Mannerism)即新古典主义建筑,出现于1900年~1920年间。仍保存尖塔、拱窗与柱式装饰[15]:132。建材以砖木结构为主[16]:176
- ^ 入母屋造顶自中国歇山顶发展而来,是日式建筑建筑常用的屋顶形式。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构成[18]:151,在屋顶左右两端的山墙处形成梯形的屋檐。
- ^ 后站站房刚启用时系于一楼售票,二楼则为候车室与剪票口。[10]
- ^ 根据2001年报纸,09/16-09/27因台风纳莉停驶,9/28复驶[48]。
参考文献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 2.0 2.1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表6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Table 6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中華民國112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report of Taiwan Railways -2023- (报告).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20–31. 2024年6月 [202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中文(台湾)及英语).
- ^ 3.0 3.1 3.2 3.3 3.4 铁猫. 七堵車站. 铁猫=铁道与猫的完美结合. 2013-11-14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李钦贤. 《圖解台灣鐵道世紀》. 晨星. 2016. ISBN 9789864431700.
- ^ 5.0 5.1 縱貫線(基隆至竹南). 看桥工房. 2005年4月12日 [2017-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中文(台湾)).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戴震宇. 《臺灣的老火車站》. 远足文化. 2001. ISBN 957304935X.
- ^ 7.0 7.1 7.2 7.3 7.4 7.5 7.6 戴震宇. 《臺灣的鐵道》. 远足文化. 2002. ISBN 9868015472.
- ^ 8.0 8.1 8.2 車站簡介. 中华民国行政院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官网.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中文(台湾)).
- ^ 七堵調車場及七堵車站工程.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中文(台湾)).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七堵後站. 驿站之旅. [2017年7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2日) (中文(台湾)).
- ^ 11.0 11.1 11.2 11.3 李钦贤、洪致文. 《臺灣古老火車站:Taiwan historic train stations》. 玉山社. 1996. ISBN 9579361282.
- ^ 台鐵小貨櫃 形式200/300/400/600. Blair's 铁道摄影.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台湾)).
- ^ 七堵鐵道紀念公園.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7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0日) (中文(台湾)).
- ^ 14.0 14.1 14.2 14.3 李钦贤、谢秋霞. 《台灣原味車站輕鬆蹓》. 玉山社. 2010. ISBN 9789866789793.
- ^ 15.0 15.1 李干朗.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远流. 2003. ISBN 9573238381.
- ^ 16.0 16.1 李干朗、俞怡萍. 《古蹟入門》. 远流出版. 1999. ISBN 9789573249573.
- ^ 17.0 17.1 徐逸鸿. 《圖說日治台北城》. 猫头鹰. 2013. ISBN 9789862621738.
- ^ 18.0 18.1 李泰昌、李敏子、何良正、吴瑞益、金梅玲、陈辉阳、崔静萍、蔡学忠. 《台灣的古蹟:北台灣》. 远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521.
- ^ 19.0 19.1 刘铭传《拟兴修台湾铁路折》
- ^ 20.0 20.1 庄展鹏、王明雪. 《台北古城深度旅遊:古城門·老街·近代建築》. 远流. 2000. ISBN 9573241463.
- ^ 新竹火車站.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吴小虹. 《重回清代臺北車站:古鐵道和一座謎樣的火車站》. 博扬文化. 2006. ISBN 9570463759.
- ^ 七堵前站將熄燈 百歲老員工不捨. TVBS新闻. 2007-01-18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中文(台湾)).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64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4–59. 1976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65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26–41. 1977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66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6–61. 1978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69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70–87. 1981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0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8–81. 1982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1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2–75. 1983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2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84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3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6–77. 1985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4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6–77. 1986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5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87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6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2–73. 1988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7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2–53. 1989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8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6–57. 1990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79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8–59. 1991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0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8–59. 1992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1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48–59. 1993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2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50–61. 1994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3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58–69. 1995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4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58–69. 1996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5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97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6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6–77. 1998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7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1999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8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2000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9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64–75. 2001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台鐵對號列車 全線停駛. 自由时报. 2001-09-27 [201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中華民國九十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台湾铁路管理局: 页66~67. ISSN 1683-5913.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华民国91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74–75. 2003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华民国92年.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页66–77. 2004年6月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 ^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华民国93年.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页66–77. 2005年6月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华民国94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信息网: 页70–71. 2006年4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每日各站點進出站人數.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 ^ 99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2-29).
- ^ 100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6-16).
- ^ 101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6-02).
- ^ 102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14).
- ^ 103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4).
- ^ 104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7-05).
- ^ 105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19).
- ^ 106年報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 ^ 107年報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19-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 ^ 108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2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 ^ 中華民國109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Report of Taiwan Railways Administration -2020-.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 ^ 台灣鐵路局110年度營運報表. 台湾铁路管理局.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 ^ 台灣鐵路管理局111年度年營運報表.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 ^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表6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Table 6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中華民國112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report of Taiwan Railways -2023- (报告). 国营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20–31. 2024年6月 [202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中文(台湾)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