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语 | |
---|---|
Chinese Pidgin English | |
发音 | /jɑŋ³⁵ t͡ɕiŋ⁵⁵ pɑŋ⁵⁵/ |
区域 | 中国 |
滅亡 | 中国境内灭亡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cpi |
Glottolog | chin1253 [1] |
语言瞭望站 | 52-ABB-da |
洋泾浜英语(英語:Chinese Pidgin English),是皮欽語的一種。因Pidgin發音與Pigeon(白鴿)相同,所以被不諳英語者誤譯為白鴿英語(Pigeon English)[2][3]。另外由於中文諧音,偶會看到洋涇幫、洋經幫、洋徑濱等等寫法。洋涇浜英語是19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变体很多。它是英语与上海话结合的产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宁波话与粤语的影响。其语法不符合英语习惯,语音受汉语影响。该语言流行于当时的上海洋泾浜周边地区,故由此得名。
洋涇濱英语是各種「中式英語」中較為知名的一個,具有相對特殊的歷史意義,因此「洋涇浜英语」一詞常被借代為「中式英语」[4],然而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只是各種「中式英語」中的一種。
名称来源
洋泾浜是上海的一条小河流,与黄浦江相连,从今延安东路渡口西向流至今西藏南路[5]。在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相继在上海设立租界区,洋泾浜正是英法租界的界河。租界设置后,大量的商业机构出现在小河两岸,洋泾浜也因此成为上海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的河流。由于中外商人语言交流不便,“洋泾浜英语”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诞生了。[6]
演变
洋泾浜是原上海县城北郊的黄浦江的支河,长约2公里,宽不足20米,在上海实在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浜。但是洋泾浜当时是上海英、法租界的界河,它的名气也随之大噪,这也是洋泾浜英语的得名之因。在与洋人的打交道沟通中,逐步生成了这种以沪语结构为主,夹杂着英文词汇的洋泾浜英语。[7]
随后,上海的其他籍商人为了获取直接与外商交流的机会,纷纷学习英语。而此时,宁波商人也大量涌入上海,出版商看准商机,出版了《英话注解》[8],该手册使用汉字对英语进行注音,由于该书六位作者全是宁波人,因此使用的汉字发音为宁波话。因此洋泾浜英语逐渐变为英语、上海话、宁波话的混合形式为标准,各种出版物也越来越多,成为当时被广泛使用的中英商业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洋泾浜英语由于使用环境的缺失,逐渐被人所摒弃。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对外贸易重新被重视,而此时,人民的英语水平也日益提高,“洋泾浜英语”逐渐成为形容英语不标准的贬义词。[4][9][10]
学习
洋泾浜英语的著名教材当属下段手册,该手册应使用吴语宁波话朗读,汉字仅用于注音,短短的几句话中涵盖了英语的常用词汇。该手册有很多版本,大同小异,下面是其中一种比较全的版本的全部内容(括号内斜杠前为宁波话发音对应的吴语拼音,斜杠后为英语原词):[11]
- 来是康姆(khaonm / come)去是谷(koh / go),二十四是吞的福(thentihfoh / twenty-four)。
- 是叫也司(yasy / yes)勿叫诺(noh / no),如此如此沙咸沙(soghaeso / so and so)。
- 真讚佛立谷(vahlihkoh / very good),靴叫蒲脱(buthah / boot)鞋叫靴(shiu / shoe)。
- 洋行買辦江摆渡(kaonpadu / comprador),小輪叫司汀巴(sythinpo / steamer)。
- 茶叫梯(thi / tea)翘梯请吃茶,雪堂(shihdaon / sit down)雪堂请侬坐。
- 烘山芋叫扑铁秃(phohthihthah / potato),东洋车子力克靴(lihkhahshiu / rickshaw)。
- 打屁股叫班蒲曲(paebutshoh / bamboo chop),混账王八蛋风炉(daefonlu / daffy low)。
- 那摩温(namouuen / number one)先生是阿大,跑街先生杀老夫(saehlaufu / shroff)。
- 麦克(mahkhah / mark)麦克钞票多,毕的生司(pihtihsansy / fifty cents)当票多。
- 红头阿三开泼度(khephahdu / 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ahladzo / brother)。
- 爷要发茶(fahdzo / father)娘卖茶(madzo / mother),丈人阿伯发音落(fahinloh / father-in-law)。
影响
虽然洋泾浜英语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增加了许多上海话、宁波话、粤语甚至普通话中的词汇,例如:
音译詞
- 厄戤(again)
- 安琪儿(angel)
- 阿司匹林(aspirin)
- 贝斯(bass)
- 白脱(butter)
- 咖啡(法語:café、英語:coffee)
- 卡(Card)
- 开司米(cashmere)
- 水门汀(cement)
- 巧克力(chocolate)
- 戳子(chop)
- 克罗米(chromium)
- 可可(cocoa)
- 克拉(color)
- 康白度(comprador)
- 克符(cuff)
- 咖喱(curry)
- 道勃儿(double)
- 打(dozen)
- 戤司(gas)
- 搞儿(goal)
- 哈夫(half)
- 行(hong)
- 吉普(jeep)
- 腊克(lacquer)
- 柠檬(lemon)
- 来苏尔(lysol)
- 唛头(mark)
- 麦克风(microphone)
- 马赛克(mosaic)
- 马达(motor)
- 牛轧(nougat)
- 派力司(palace)
- 派对(party)
- 派司(pass)
- 披耶那(piano)
- 扑落/插扑(plug)
- 泡立水(polish)
- 磅(pound)
- 布丁(pudding)
- 沙拉(salad)
- 三明治(sandwich)
- 萨克斯风(saxophone)
- 捎(shoot)
- 沙蟹(show hand)
- 沙发(sofa)
- 司答脱(start)
- 水汀(steam)
- 司的克(stick)
- 司到婆(stop)
- 德律风(telephone)
- 听(tin)
- 抬頭/台头(title)
- 吐司(toast)
- 脱去包(touch ball)
- 凡士林(vaseline)
- 维纳斯(venus)
- 梵哑铃(violin)
- 违司(waste)
音译加意译
- 酒吧(bar)
- 啤酒(beer)
- 贝雷帽(béret)
- 卡宾枪(carbine)
- 卡车(Camion)
- 加农炮(canon)
- 卡片(card)
- 雪纺绸(chiffon)
- 雪茄烟(cigar)
- 道林纸(dauling)
- 引擎(engine)
- 法兰盘(flange)
- 高尔夫球(golf)
- 幽默(humour)
- 冰激凌(ice cream)
- 夹克衫(jacket)
- 求是糖(juice)
- 米达尺(metre)
- 霓虹灯(neon light)
- 杏利蛋(omelette)
- 拍纸簿(pad)
- 派克大衣(parka)
- 来复枪(rifle)
- 罗宋汤(Russian soup)
- 沙丁鱼(sardine)
- 苏打水(soda)
- 司必灵锁(spring)
- 车胎(tyre)
- 乌托邦(utopia)
- 维他命(vitamin)
- 华尔兹舞(waltz)
- 摩托车(motorcycle)
- 圣(saint)
有引申意义的
- 大班(banker)
- 蹩脚(bilge)
- 紮臺型(dashing)
- 开大兴(dashy)
- 发嗲(dear)
- 发格(fuck)
- 軋朋友(get)
- 解山河/嘎山河(gossip)
- 坍招式(juice)
- 小开(kite)
- 盎三/肮三(nauseating)
- 老虎窗(roof)
这些外来语有的已经不被使用。如:
- 拨落头(plug,现在上海话一般用「插拨」,即「插座 + 拨落头」)
- 司的克(stick)
- 德律风(telephone)
但有的仍被广泛使用,如:
- 水门汀(cement,即「水泥」)
- 盎三/肮三(on sale)
有的词语已经传至其他方言区(包括官话区),成为汉语中被普遍认同的词语,如:
参见
註釋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Chinese Pidgin English.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通勝學英文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 ^ 東方日報亂世達觀:白鴿英語現代篇. [201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6).
- ^ 4.0 4.1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标识翻译被指“洋泾浜英语”. 映象网商丘频道. 2014-11-13 [2015-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开埠前后的洋泾浜》.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8).
- ^ 人民网:《提倡一回洋泾浜》. [200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5).
- ^ 谈谈上海洋泾浜和“别琴”英语[失效連結]
- ^ 百年前宁波话《英话注解》. [200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 ^ 上海街头“洋泾浜”英语真不少. 上海青年报. 2001-02-28 [2015-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0).
- ^ 2008北京奥运会向“洋泾浜英语”发出最后通牒. [200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6).
- ^ 语言学概论辅导(word文件).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6).
参考资料
- 上海大学钱乃荣《上海语言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