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麥司卡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麥司卡林
臨床資料
其他名稱三甲氧苯乙胺
懷孕分級
  • : X (高風險)
給藥途徑口服,靜脈注射
ATC碼
  • 未分配
識別資訊
  • 2-(3,4,5-trimethoxyphenyl)ethanamine
CAS號54-04-6
PubChem CID
ChemSpider
CompTox Dashboard英語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000.174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化學資訊
化學式C11H17NO3
摩爾質量211.257
3D模型(JSmol英語JSmol
熔點35至36 °C(95至97 °F) (non-salt)
沸點183至186 °C(361至367 °F)
  • NCCC1=CC(OC)=C(OC)C(OC)=C1

麥司卡林(mescaline,mescalin)又稱3,4,5-三甲氧基苯乙胺,俗稱仙人掌毒鹼,屬於苯乙胺的衍生物。它是從烏羽玉屬物種的種籽、花球中提取出來的致幻毒品,能產生強烈的幻聽、幻視作用。因致幻效果與LSD裸蓋菇素相當而聞名[1]

歷史

麥司卡林最主要的來源是一種名為烏羽玉的仙人掌,早在史前時代,當地居民就在宗教活動中使用佩奧特來達到迷幻效果。同時他們也發現了過多劑量的佩奧特會對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他們將四分之一或一半的種子放在火上烘焙,吸入因此而產生的煙氣。有時他們也會直接咀嚼種子或是將其浸泡在水中製成飲料。當歐洲人來到美洲大陸後,同樣發現了印第安人在使用烏羽玉。西班牙人將使用烏羽玉的印第安人視作異教徒,並對他們實行各種形式的鎮壓。最終使用烏羽玉的儀式消亡了。

1897年,德國化學家首次從配奧特中分離出麥司卡林。1919年,麥司卡林首次被人工合成出來。[2]20世紀之後,一些基督徒[誰?]開始在自己的宗教活動中使用麥司卡林。在現代使用過程中,麥司卡林往往以與香菸混合吸入或是靜脈注射的方式使用。[3]

1950年代,因阿道斯·赫胥黎的著作《知覺之門》而為人所知,到了1960年代「迷幻藥物時代」中成為廣泛使用的毒品。

作用與副作用

大約使用200至500毫克的純淨麥司卡林就會使人出現心跳加快、體溫和血壓升高的跡象,同時還可能伴隨著皮膚發癢和乾燥。一般來說,在服用麥司卡林的2、3個小時後會達到藥效的高潮,12個小時後藥效消失。[4]同許多致幻劑一樣,麥司卡林不具備成癮性,它會使人出現幻覺,這些幻覺通常是一些愉快和光明的景物,有時也會讓人感到焦躁不安。同其他一些致幻劑如LSD相比,服用麥司卡林後仍能保持較多的自我意識。有時它會產生一些諸如頭暈目眩、噁心腹瀉的副作用。[5] 主要危害是造成使用者精神混亂,導致暴力性行為。[6]

參考文獻

  1. ^ 麦司卡林. [200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9). 
  2. ^ History Of Mescaline. [200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07). 
  3. ^ Mescaline. [200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4. ^ Actions & Effects. [200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2). 
  5. ^ Mescaline. [200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7). 
  6. ^ 麦司卡林. [2009-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