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曉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曉軍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81年
逝世1959年2月23日
 中華民國台北市
籍貫 大清廣西省容縣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經歷

馬曉軍(1881年—1959年2月23日),字翰東廣西容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1]

生平

早年生涯

馬曉軍是廣西省容縣松山鎮慈堂村人。父親馬麗南,母親覃氏。兄弟五人,馬曉軍排行第二。馬曉軍幼年參加童試,以縣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梧州府學員,中秀才。後來,馬曉軍被選送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隨即被陸軍選送到日本振武學校,補習普通科三年,轉聯隊為入伍生。在東京時,馬曉軍加入中國同盟會[1]

受訓期剛滿,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馬曉軍當即歸國參加革命,任南京留守府參謀兼學生軍隊長。南北議和之後,馬曉軍回到廣西,擔任混成旅參謀。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馬曉軍流亡日本,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十期步兵科。1915年畢業後返回北京,在陸軍第十師見習。同年,奉蔡鍔之命返回廣西。途經南京時,遭袁世凱的手下發現並扣留數日,脫險之後回到廣西。馬曉軍與廣西當局矛盾重重,但為事業發展,只好遷就廣西當局。1917年,馬曉軍在廣西督軍府任中校參謀。[1]

創辦模範營

此時,馬曉軍向廣西督軍陳炳焜建議創辦陸軍模範營,獲得陳炳焜採納,馬曉軍被陳炳焜任命為該營營長。1917年5月,陸軍模範營正式設立。1917年4月,陳炳焜調任廣東督軍,譚浩明接任廣西督軍,陸榮廷出任兩廣巡閱使陸榮廷出身於巡防軍,其部下過去也多為巡防軍,排斥自軍校畢業的學生。所以廣西省到青年軍官自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之後,大多被廣西省拒絕任用。如李品仙廖磊葉琪何柱國等人,自軍校畢業後只好赴湖南省或者關外任職。馬曉軍創辦的陸軍模範營,為自外地軍校畢業的青年學生回廣西省工作提供了途徑。[1]

馬曉軍被任命為模範營營長之後,以馬軍毅營附羅經副官黃旭初朱為珍曾志沂蘇端為連長,黃紹竑白崇禧夏威周己任徐啟明余志芳張淦梁朝璣黃中聰等23人為連附,招考高小畢業的學兵600多人。凌壓西馮璜馬偉新等人獲錄取後,宣誓入營。此外,還自第一師抽調優秀士兵先期訓練,充任班長。模範營的訓練均仿效日本[1]

模範營第一期期滿,恰逢護法戰爭興起,馬曉軍率模範營隨軍援湘。模範營戰功赫赫,受上級賞識。馬曉軍升任廣西護國軍副司令。馬曉軍乃建議廣西督軍譚浩明將模範營的官兵分調到各支舊軍中充任教練,獲譚浩明採納,模範營的大部分幹部及學生被分調各部隊。同時,黃旭初升任營附,白崇禧、黃紹竑、夏威等人升任連長,馬曉軍則升為第一支隊司令。[1]

1919年冬,馬曉軍因率營援湘及回廣西後剿匪立功,被任命兼任團長,增擴兩個營的兵力,黃旭初、白崇禧任團附,黃紹竑升任模範營營長。但是,新撥的兩個營均是陸榮廷的舊部。1920年,馬曉軍率部入廣東省時,孫中山領導中國國民黨推翻廣東都督莫榮新(廣西人),馬曉軍當時很想響應,但最終因這兩營的阻撓而未果。後來馬曉軍率部回到廣西梧州,該團營長向陸榮廷進讒言,陷害馬曉軍。馬曉軍獲朋友在陸榮廷處疏通而免禍。但馬曉軍部因此被陸榮廷調駐百色,陸榮廷意圖令馬曉軍不能接近廣東與粵軍勾結。[1]

投奔國民黨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北洋政府方面的廣西都督陸榮廷分三路進攻廣東。廣東派密使赴廣西作內應,隨後反攻廣西。粵軍進攻廣西時,陸榮廷部的劉震寰沈鴻英梧州懷集倒戈,馬曉軍也在百色響應。陸榮廷被迫下野。廣西被孫中山占領,馬曉軍被任命為廣西田南道十三屬警備司令,手下軍隊擴編為大營,內分兩位統領:白崇禧任第一統領,黃紹竑任第二統領。夏威、韋雲淞等人任營長。馬曉軍部隊擴編尚未完成,1922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背叛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將在廣西的粵軍調回廣東。廣西的陸榮廷舊部稱「自治軍」,乘機冒出,反對粵軍。馬曉軍部奉廣西省省長馬君武之命,自百色調往南寧,幫助廣西省政府與自治軍對抗。[1]

馬曉軍部由黃紹竑率領抵達南寧,在南寧見形勢不妙,經黃紹竑建議,轉而撤往靈山縣。馬曉軍在此離開部隊,與陳雄北海,後赴廣州,部隊由黃紹竑指揮。黃紹竑率部赴玉林,同李宗仁合作。[1]

馬曉軍抵達廣州後,被孫中山任命為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參軍,此後曾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1]1927年11月28日,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1928年3月13日免職。1928年11月13日,任國民政府軍政部主任參事,任至1929年4月29日免職。[2]

1929年3月27日,蔣桂戰爭爆發,此後新桂系失敗。1930年8月21日,黃紹竑致電蔣介石「息兵和談」。同年10月26日,李濟深陳銘樞鑑於黃紹竑、白崇禧等人均是馬曉軍的舊部,故請馬曉軍主持兩廣和平。同日,國民政府派馬曉軍自上海經香港轉赴梧州收拾廣西局面。[1]

在廣西,馬曉軍倡修武博公路,開廣西省路政之先河。在南京,馬曉軍重建兩廣賓館,為在南京的兩廣同鄉的聯誼場所。馬曉軍還在南京創辦兩廣中學。抗日戰爭時期,馬曉軍在桂林居住,創辦世界紅十字會廣西分會,為抗日戰爭救死扶傷募集許多資金。[1]1940年5月25日,馬曉軍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員。[2]1948年,馬曉軍當選第1屆立法委員。[3]

1949年,馬曉軍遷居台灣[1]此後繼續擔任立法委員。[3]馬曉軍還曾任僑務委員會委員。[1]1959年2月23日夜,在探訪白崇禧歸來途中,馬曉軍被美軍軍車撞成重傷,送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終年79歲。[1]

馬曉軍的骨灰葬於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大直山白崇禧題寫了《立法委員馬翰東先生墓表》及《馬曉軍行狀》。國葬舉行時,蔣介石題詞:「志業長昭」。1995年農曆八月初四日,按照馬曉軍的遺願,其骨灰遷葬家鄉容縣松山鎮慈堂村高櫻嶺。[1]

著作

  • 《廣西革命軍發源之路》
  • 《中國兵力之比較》[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马晓军. 容縣招商網. [201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2.0 2.1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3. ^ 3.0 3.1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上),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