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

座標28°00′48″N 120°35′24″E / 28.01333°N 120.59000°E / 28.01333; 120.5900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1年甬台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
兩車劇烈撞擊後,後車四節車廂過度擠壓被拋出軌道,自二十餘米高的甌江特大橋墜下,前三節橫置於地表,第四節則豎插地面[1]
地圖
詳情
日期2011年7月23日
時間20時30分05秒(UTC+8)
地點 甬溫線上海鐵路局管內永嘉溫州南間K584+300處(甬台溫鐵路甌江特大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黃龍街道
雙岙村下岙路甬台溫鐵路甌江特大橋
座標28°00′48″N 120°35′24″E / 28.01333°N 120.59000°E / 28.01333; 120.59000
路線甬台溫鐵路杭福深客運專線組成部分)
事件類型列車追尾導致脫線墜橋
起因信號設計缺陷及組織和系統管理混亂失誤[2][3]
統計
列車D3115次(前車,自杭州福州南
 CRH1-046B,16節編組,定員1,299人
D301次(後車,自北京南福州
 CRH2-139E,16節編組,定員630人
乘客D3115次(前車):1,072人
D301次(後車):558人
死亡40+
受傷172
損失動車組車輛報廢7輛,破損22輛;事故路段接觸網損壞,停運32小時35分,多列動車組折返、停運
甬台溫鐵路線路圖
  • 僅列出與本條目相關的信息
  • 斜體表示事發時在建設施
Up arrow杭甬客運專線杭州東
Up arrow蕭甬鐵路杭州南
寧波
寧波東
公里
0
永嘉
山後隧道
白水隧道
馬岙隧道
甌江特大橋,跨甌江
↓D301、D3115次前進方向
金溫鐵路 Left arrow 金華南溫州 Right arrow
14
追尾事故發生位置
下岙隧道
18
溫州南

紅色標記為事發地點所在區域溫州市

北京時間2011年7月23日,甬台溫鐵路發生列車追尾事故。當天20時30分05秒,浙江省溫州市甌江特大橋上,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D301次列車與前方由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D3115次列車同向追尾,後車D301次四節車廂輾過D3115次車尾16號車廂墜橋。

鐵道部最終宣佈40死、172人傷,中斷行車32小時35分,直接經濟損失1億9,371.65萬元。國務院事故調查專家組調查結果認為事故主因是列車控制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不力等造成,報告認為劉志軍張曙光負主要責任,並建議處分鐵道部、通信訊號集團在內的54個相關官員。[2][3]該事故是中國大陸高速鐵路首次重大傷亡事故[4],亦為全球動車列車[註 1]史上第三致命的事故(繼1998年6月3日艾雪德列車出軌事故,2005年4月25日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之後)。此次事故遇難者賠償標準為91.5萬元人民幣,含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及精神撫慰費和一次性救助金賠償。[4]

事故發生後,有媒體提出搜救行動是否過早結束、恢復通車是否過急、墜地後車車頭為何被迅速掩埋、政府控制媒體及司法系統、越早簽訂賠償協議得到賠償越多等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最初稱作杭深線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5],後官方統一稱作「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6]

背景

事故發生前,中國經歷了六次鐵路大提速中國高速鐵路也經歷了十年的發展,擁有非常龐大的規模與速度。然而跨越式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比如票價升高、級別較低的車站消失導致居民出行不便等,而不斷提高的火車運營速度也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憂慮。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在2011年2月指出,鐵路應該進行合理規劃,尊重鐵路層次原理,發展高鐵要適度超前而不是過度超前,應和中國的消費水平相匹配,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最高速度目標值,要謹慎確定」,「高鐵發展,安全始終是第一位。」[7]

2011年2月,力主推動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因「涉嫌嚴重違紀」而被免去鐵道部黨組書記、鐵道部部長的職務。盛光祖接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職務。2011年4月22日盛光祖在全路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鐵路建設可以適度超前,但不能過度超前。2011年5月,盛光祖極力主張同年6月即將開通的京滬高速鐵路應降低速度、降低票價。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評價盛光祖對京滬高鐵的降低速度的要求,是更加「實事求是」更加「理性化」。[8]

本次事故發生前,中國高速鐵路曾多次發生運營故障,特別是2011年6月30日通車的京滬高速鐵路投入運營後,頻頻發生故障造成停運,導致多趟列車空調關閉、晚點。2011年7月中旬,中國科學院院士簡水生曾提出京滬高鐵接觸網的動態接觸和防雷技術不過關。[9]

事發線路

事故發生在甬台溫鐵路(簡稱甬溫線),屬於杭福深客運專線(簡稱杭深線,又名東南沿海客運專線),後者是中國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中之一條路線,也是中國中長期高速鐵路規劃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之「一縱」,連接長江、珠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事發時部份路段仍興建中。本次事故發生地點位於杭福深客運專線組成部分中之甬台溫鐵路已通車的永嘉站溫州南站路段。2008年附近線路建設施工時曾發生造成7死的橋梁坍塌事故。[10]

線路的通信信號系統

甬台溫鐵路兩側鋪設有20芯主幹光纜,站內及區間則鋪設8芯短段光纜,在站場鋪設HEYFLT23、HYAT53市話電纜,作為信號、牽引及電力供電系統及通信子系統的傳輸媒介。[11]

此外,線路在上海設置了調度所「固定用戶接入系統」(Fixed Access System)、全線各站段設置車站FAS、觸摸屏式調度台/值班台、鍵控式調度台/值班台和調度分機,並且上海調度所的FAS設備與廣州GSM-R交換機(MSC)設備的互連,實現全線的運營調度。該系統主要由GSM—R網絡、FAS(固定用戶接入交換機,採用數字調度系統交換機),調度台、車站台、機車台和作業手持台及其他固定終端等組成。該線在上海調度所設置1個調度台,即甬台溫台。[11]

針對可能出現的事故搶險所需的現場與調度中心之間提供語音、數據、圖像通信業務,沿線寧波東、台州、溫州南各配置了1套現場事故搶險設備,接入上海調度所應急指揮中心的接入設備。[11]

閉塞方式

甬台溫鐵路新建的雙線區段為四顯示自動閉塞設計,旅客列車追蹤間隔時間按4分鐘、貨物列車追蹤間隔時間按5分鐘設計,反向按自動站間閉塞行車,區間地面設置四顯示通過信號機,作為非自動行車模式(或非目標距離模式)下列車的行車憑證,區間和站內軌道電路均採用ZPW-2000A型無絕緣軌道電路。寧波東站至北侖支線及溫州南站至金溫鐵路維持既有半自動閉塞方式。[11]

根據設計,甬台溫鐵路信號系統滿足運營速度250 km/h的要求,貨車速度不大於120 km/h;另外,還能滿足正向運行追蹤間隔旅客列車4分鐘、貨物列車5分鐘的要求,具備反向行車功能。[11]

事故列車

列車編組情況:D301,CRH2-139E(事故後,CRH2E-2139因此缺號,新製代替車以新頭型設計之CRH2E-2461取代)

車廂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車型 二等座車 軟臥車[註 2] 餐車 軟臥車 二等座車
定員 55[註 3] 40[註 2] 40[註 2] 40[註 2]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55
事故後 脫軌墜落橋下 脫軌墜落橋下/懸空 可能脫軌 拆解作訓練用途 改造成綜合檢測列車(CRH2J-0205) 拆解作訓練用途 改造成綜合檢測列車(CRH2J-0205)
動力配置 無動力,帶駕駛室(Tc) 有動力(M) 無動力,帶受電弓(Tp) 無動力(T) 有動力(M) 無動力(T) 有動力(M) 無動力(T) 無動力,帶受電弓(Tp) 有動力(M) 無動力,帶駕駛室(Tc)
動力單元 單元1 單元2 單元3 單元4
車輛編號
(改造後編號)
CRH2-139E
ZE 213901
WR 213902 WR 213903 WR 213904 WR 213905 WR 213906 WR 213907 CA 213908 WR 213909 WR 213910
(JC 020502)
WR 213911
(JC 020503)
WR 213912
(JC 020505)
WR 213913
(JC 020504)
WR 213914 WR 213915
(JC 020507)
CRH2-139E
ZE 213900
(CRH2J-0205
JC 020500)

列車編組情況:D3115,CRH1-046B

車廂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車型 二等座車 餐車 二等座車 一等座車
定員 79 92 92 92 92 92 92 92 92 92 92 92 72 72 64
事故後 拆解作訓練用途 脫軌 脫軌/部分損毀 脫軌/嚴重損毀
動力配置 有動力,帶駕駛室(Mc) 無動力,帶受電弓(Tp) 有動力(M) 無動力(T) 有動力(M) 無動力,帶受電弓(Tp) 有動力(M) 無動力,帶受電弓(Tp) 有動力(M) 無動力(T) 有動力(M) 無動力,帶受電弓(Tp) 有動力,帶駕駛室(Mc)
動力單元 單元1 單元2 單元3 單元4 單元5 單元6
車輛編號 CRH1-046B
ZE 104601
ZE 104602 ZE 104603 ZE 104604 ZE 104605 ZE 104606 ZE 104607 ZE 104608 CA 104609 ZE 104610 ZE 104611 ZE 104612 ZE 104613 ZY 104614 ZY 104615 CRH1-046B
ZY 104600
D301和D3115時刻表
D301車次 經停站 到站時間 發站時間 D3115車次 經停站 到站時間 發站時間
事發前的2011年2月拍攝的列車

北京南 -- 07:50
D3115 一號車廂電子資訊顯示幕

杭州 -- 16:36
…… -- -- …… -- --
溫嶺 19:12 19:14 永嘉 19:47 19:48
溫州南 19:42 19:44 溫州南 19:57 19:59
福鼎 20:15 20:17 蒼南 20:25 20:26
寧德 20:48 20:50 連江 21:26 21:28
福州 21:26 -- 福州南 21:45 --

事故經過

2011年7月23日20時38分,一列從北京南站始發前往福州站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CRH2-139E與一列從杭州站始發前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CRH1-046B,兩車方向一致,行至上海鐵路局管內永嘉站溫州南站之間K584+300處(甌江大橋),D3115正在慢速行車時被D301次列車追尾。[12][13][14][15][16]事發前,D301次列車時速180公里,D3115次列車時速20公里。碰撞一瞬,D301次司機潘一恆緊急減速至100公里。[14][17][18]在列車碰撞後,D3115次動車CRH1-046B第15及16節兩車廂脫軌,D301次動車CRH2-139E第1、2、3節車廂脫軌並墜橋,第4節車廂脫軌、豎着懸在半空中;[19][20][21][22][23]其中D3115次車尾16號車廂是撞擊最嚴重的,掉下橋的3節D301次車廂都壓過了16號車廂。[24]該次事故許多消息是通過新浪微博由事故列車上的乘客向外發出的。[25]事發路段當時還有正在反方向車道行駛的D3212次動車組列車因雷擊而停車,未發生事故。[18]

車廂載客情況

脫軌的車廂共6節,不計司機和乘務總定員371人,其中D301次第1車廂是帶駕駛室的二等座車廂,定員55人;第2至4車廂是定員各40人的軟臥車廂,當時以臥代座形式出售軟座票,滿員實載60人;D3115次第15車廂是普通一等座車,定員72人,第16車廂是帶駕駛室的一等座車,定員64人,實載36人。[26]除D301次1車廂可能有站票外,其餘車廂均不發售站票。

D301次動車組配屬北京動車客車段,編組16輛,發生事故時列車共有旅客558人,福州機務段司機值乘,北京客運段擔當客運乘務。D3115次動車組配屬上海動車客車段,編組16輛,發生事故時列車上共有旅客1072人,福州機務段司機值乘,杭州客運段擔當客運乘務。[12][27]

傷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宣布死亡數為40人,三位非中國籍。[28][29][30]但由於撞擊最嚴重的D3115次車尾16號車廂(註:掉下橋的3節車廂都是壓過了16號車廂後落下的[24])規定載客量就有60人,實載可能更多,而對於16號車廂的搜救又被草率終止;[24]加上其他車廂的死者,輿論認為鐵道部公布死者40人是瞞報。[31][32][33][34][35]東方衛視7月24日7時12分的《看東方》節目記者丁桃在事發地直播報道「傷者人數為203人,死亡人數為63人,這是我們在現場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數秒後節目組給出的標題卻是「32人遇難203人受傷」。[36]

由於2010年伊春空難時央視《朝聞天下》逐個讀出死者名字,此次溫州事故令輿論期待公示遇難者名單,而不僅僅宣佈死者數字,《讓公布遇難者名單成為制度》在《人民日報》和《人民公安報》先後刊出。[37]

事故調查

此次事故發生後,各界對事故原因進行了多方面猜測,分別指向了雷擊、列車信號系統故障、司機人為因素、調度失誤等。

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28日說,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7·23」動車組列車事故是由於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38]

對事故原因的猜測

雷電

起初說是D3115因雷電破壞電網而停車。但不久已被質疑,原因是直屬鐵道部的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曾於2009年開發「高速鐵路防災安全監控系統」,「具有檢驗大風監測、雨量監測、異物侵限監控和系統對外接口功能」,應用於包括甬台溫鐵路的多條線路上。[39][40]另外據央視新聞報導,這套系統可以在保持20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完成55秒的急剎。但D3115次列車停運後7分鐘,D301次依舊運行並且撞擊D3115次以致本次運營事故的發生。[41][42][43]

有鐵路方面專業的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院長彭其淵分析,每兩列動車組之間有7000至8000米的距離,業界稱之為「閉塞分區」。這個分區可以由鐵道上的信號機測算。列車均可由信號機與車上的信號接收系統聯繫以加減速度甚至剎停。推測此次事故是因為雷擊導致系統故障。[18]2007年,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曾在央視《焦點訪談》稱「中國的動車組列車不可能追尾」,因其是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一次重大的自主創新」,技術可靠。媒體網易財經則質疑,既然「技術可靠」,不應沒有考慮天氣問題[44]

另外經電力部門排查分析,在事故發生前後,給樂清、溫州、蒼南3座電鐵牽引站供電的6回220千伏線路,給溫州南站、永嘉站2個火車站供電的3回10千伏專線均未受雷雨天氣影響,運行正常[45]

人為調度失誤

此後,有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信號系統失靈可能性不大,人為調度失誤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46]。網上有消息稱,鐵路調度程序有程序錯誤,兩名「無證程序員」被拘。此後證實此消息是網民利用電視畫面截圖修改後的結果。溫州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沈強亦稱沒有聽說調度員被拘。[47]

據D3115次乘客透露,事發一小時後,D3115次司機曾自語道:「我這一生都不會再開車了,我沒有責任的。當時我說能過去的,應該走的,但他非要讓我停。」同濟大學城市軌道與鐵道工程系教授孫章則分析,這個「他」是指調度,因為只有調度命令能夠讓司機停車。永嘉站一位站務人員也表示,D3115次列車在雙岙村段內停車,「肯定是因為有調度命令。」[48]

另據央視調查,事發當晚,永嘉站臨時採取非常站控調度模式,電腦調度被迫改用人工,導致當晚追尾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在永嘉站停留10分鐘,D3115次列車停留近30分鐘。工作人員表示,當晚整個溫州市區因雷擊出現停電,工務電務忙不過來。值班人員表示,當晚值班人員已經全部被調查組調走。[49]

司機失誤

2010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的時代先鋒欄目報道稱,10位北京鐵路局機務段的司機被下達「死命令」,要求必須在僅為10天的培訓期後達到「把第一列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開回北京」的目標。並稱其中一個機車司機李東曉,「創造了中國高鐵的眾多『第一』」,並高調宣傳。遂有媒體質疑,這樣「速成」的司機能否達到要求。[44]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2011年7月24日表示,司機失誤或許是溫州動車組列車追尾原因之一。[50]演員姚晨7月24日晚在微博上稱:「火車司機潘一恆是我父親的好兄弟。他工作盡職。可憐他屍骨未寒,卻被人猜測事故原因是他疲勞駕駛,這種說法簡直混賬之極!」[51]7月25日,財新網刊登了王夢恕對此次事故的評價。王夢恕認為此次事故更多的是人禍而非天災,其根源在於畸形的鐵路管理體制。王夢恕指出,如果真有證據證明事故是由於信號系統出了故障,那麼「司機盡了最大的努力,讓車減速,已經算是恪盡職守了。」[52]

信號控制系統故障

東方早報》報道,初步判斷事故主要原因指向信號控制系統:自動閉塞系統或列車的ATP發生故障,導致兩列列車追尾事故。[53]亦有認為[誰?]車輛技術與運行管理系統未整合者[54]。從目前得到的信息分析,本次事故發生的甬台溫鐵路上的13個車站的調度集中系統、1個調度集中調度台均為信號系統供應商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下稱「卡斯柯」)承建;2009年因該公司提供的信號系統在N11-1438軌道區段編碼電路中人工配線出錯而誤發速度碼,導致上海地鐵1號線兩列列車在上海火車站站附近側面相撞[55]

國務院調查組

根據2007年9月1日開始施行的《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30人以上死亡的特別重大事故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調查期限為60日,事故調查期限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

事故發生第二日7月24日,「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成立,時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的駱琳擔任組長,此外調查組還有5名副組長和11名成員,另外4位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人員也應邀參與調查。[56]調查組下設有技術組(6人)、管理組(6人)、專家組(8人)和綜合組(3人)[57]

7月28日,調查組全體會議在溫州市召開,浙江省、溫州市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也參與了會議,會上調查組組長駱琳等人發表講話,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匯報了事故有關情況並作深刻檢查。[58]

上海鐵路局初步調查結論

7月28日,事故後接任上海鐵路局局長的安路生在於溫州召開的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全體會議上匯報,經初步調查顯示,事故原因是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沒有給後車提供應有的信號。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沒有意識到信號可能發生錯誤顯示,溫州南站值班人員對新設備關鍵部位性能不了解,沒能及時有效發現和處置設備的問題,引發追尾事故。他還透露,存在設計缺陷的信號設備由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設計,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59]。鐵道部7月28日下達命令緊急排查由通號院設計的信號控制系統[60]

  • 對於上海鐵路局的這個初步調查結論,隸屬於上海鐵路局的溫州南站站長呂慶祥7月28日回應記者時稱,「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吧!他們沒有給我接受採訪的權利,你們找其他部門採訪吧。」在7月25日,呂慶祥在談及此次事故時曾表示,「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列車都還沒進站呢!」[61]
  • 華夏時報》2011年7月30日刊登一位軌道交通系統內部人士的分析指出,上海鐵路局局長的安路生的匯報中,分別點出了「信號機」、「北京某研究設計院」、「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等,但唯獨沒提到調度中心。他質疑調度中心調度不力,認為「火車不單是看指示燈行駛的,最重要的還是調度室的指揮,所以說就算指示燈出錯,但如果調度正確,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62]

國務院調查組調查結論

通號集團所屬通號設計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研發中管理混亂,通號集團作為甬溫線通信信號集成總承包商履行職責不力,致使為甬溫線溫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和重大安全隱患。鐵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設備招投標、技術審查、上道使用等方面違規操作、把關不嚴,致使其在溫州南站上道使用。當溫州南站列控中心採集驅動單元採集電路電源迴路中保險管F2遭雷擊熔斷後,採集數據不再更新,錯誤地控制軌道電路發碼及信號顯示,使行車處於不安全狀態。雷擊也造成5829AG軌道電路發送器與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從永嘉站出發駛向溫州南站的D3115次列車超速防護系統自動制動,在5829AG區段內停車。由於軌道電路發碼異常,導致其三次轉目視行車模式起車受阻,7分40秒後才轉為目視行車模式以低於20公里/小時的速度向溫州南站緩慢行駛,未能及時駛出5829閉塞分區。因溫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採集到前行D3115次列車在5829AG區段的占用狀態信息,使溫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轄的5829閉塞分區及後續兩個閉塞分區防護信號錯誤地顯示綠燈,向D301次列車發送無車占用碼,導致D301次列車駛向D3115次列車並發生追尾。上海鐵路局有關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在設備故障發生後,未認真正確地履行職責,故障處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發生或減輕事故損失的作用。[63]

救援工作及質疑

搶險救援

事發路段為高架橋,從橋上墜落的D301次列車的車廂中,第1至3位車廂橫臥地面,其中一位車廂斷成兩截,第4位車廂幾乎豎直,上端貼在橋邊,下端直插地面。D3115次列車的車廂均在橋面上。[23]事故現場有大量市民圍觀,附近道路停滿私家車,其中一些市民也參與救援,附近的車輛自發組成了傷員運輸隊。一些被困傷員自行敲窗逃生。[25][23]事發後,武警浙江總隊啟動了搶險救災預案,並部署直屬、台州、紹興等支隊1100名兵力,武警浙江總隊溫州支隊150餘名官兵迅速趕到現場參與搶險救援。[64]溫州當地所有救護車緊急開展救援。[65]事故傷員被送往浙江省、溫州市各區的11家醫院。[註 4][66]

很多溫州市民自發來獻血,溫州市中心血站整個大廳都擠滿了聞訊趕來市民,並造成中心血站門外交通擁堵。[67][68]麗水市熱心市民也踴躍獻血增援溫州。[69]

車體處理

有媒體稱,當局在次日早上開始清理現場,用鏟車將墜落車廂碎片碾壓後挖坑就地掩埋。亦有新聞稱這是由於四節墜地車廂因體積太大,無法運出現場。[70][71]此舉引發民眾激烈反應,認為車廂中可能還有倖存人員、遇難者遺體及遺物,並認為此舉是為「毀屍滅跡」,試圖掩蓋事件真相,毀滅問責證據[72]

隨後中鐵三局人士稱並未掩埋車廂,而是為大型起重機入場騰出空間。[73][74]鐵道部也稱事故車廂將集體運走,而非就地掩埋。[75]另外,有央視記者稱追尾事故現場並未挖坑。[76]隨後,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又承認確實掩埋車頭,稱是為後續救援車輛提供有利地形條件。[77]香港資深工程師樊紹基指,在事故現場附近大片空地,其實只要將車廂挪開便可,根本毋須挖坑。[78]

25日晚,追尾事故列車被肢解後移送至溫州西站作調查。為減少特大件運輸對溫州市市內交通的影響,事故車輛運輸安排在7月25日夜間進行[79]。同日,鳳凰網推出一項關於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處理的民意調查。17%的網友對事故處理滿意,另有超半數網友認為現場處理過快,可能造成乘客物品遺失,事故原因難以查明。調查還顯示超六成網友認為應重新檢討鐵路安全保障體系。[80]

7月26日,被埋於現場高架橋下的車頭被挖出。《日本時事通訊》認為,鐵道部當局此舉可能是為了顯示重視追查原因的姿態[81][失效連結]。7月27日,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專家劉鐵民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欄目專訪時,在得知已經掩埋的車頭已經又被挖出來運走檢查時直言不諱地稱「難以置信,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個要出大笑話的,如果這樣做的話。」[82]7月29日,事故現場除之前曾用來掩埋出事列車的坑洞仍被木板圍封外,其他地方均已解封,不少附近村民有組織地到現場撿拾挖走未運走的列車殘骸和零部件並變賣。[83]

最終調查報告顯示,上海鐵路局常務副局長王峰(事故發生後負責指揮橋下救援工作)曾有意就地挖坑掩埋受損車頭和散落部件,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到場後及時阻止。[84]

搜救過早結束

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報道,「24日凌晨4時許,浙江溫州境內的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共造成34死191傷。事故現場經過生命探測儀顯示,列車上已無生命跡象。 」此時距事故發生尚不到8小時。[85]而有受害者家屬稱在事發5小時(凌晨2點半)到達出事地點時,「現場已停止救援,他們說沒有生命跡象了」。此後一位鐵路方面的人員曾提出把橋面上的車廂吊裝到橋下,遭溫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支隊長邵曳戎拒絕,「萬一有生命跡象呢?怎麼向人家交待?」他堅持繼續在橋面上搜救。在動車組列車追尾脫軌事故發生後的20小時後,24日17點40分左右,搜救人員在對橋面上的D3115次列車第16節車廂進行搜救中,發現一名生還的小孩,同時還找到了8具遇難者遺體。小孩被送往當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八醫院。然而在救出這名小孩之前,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畫面顯示,懸掛在橋邊直插入橋下的車廂,在24日上午就被機械設備強力放倒在了地上,發出沉沉的悶響,由於是車廂頂部着地,挖土機又接着給它翻了個身,塵土漫天——對此《檢察日報》評論文章驚奇道:「這節懸掛着的車廂里的倖存者和遇難者都已經被抬出了嗎?」[86]有死者家屬稱,「我老婆的臉被挖得面目全非,姐姐(大姨)的頭沒有了一半。」[87][88][89][90][91]而堅持在橋面上施救的邵曳戎,一度謠傳被高層處分,溫州市公安局宣傳部門否認有其事[92]。後經證實,2歲半[註 5]女童名叫項瑋伊[註 6],其父母已確認雙雙遇難。醫生介紹,項瑋伊左腿骨折,受傷比較嚴重。[93][94][95]至於為何在生命探測儀探測顯示無生命跡象後仍舊發現生還者,消防人員的答覆是「無論哪種生命探測儀,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96]

7月28日,鐵道部「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救援前線指揮部負責人指出,近日,一些媒體報道「7·23」事故救援中,「鐵路官員24日曾宣布,車廂內無生命跡象,救援結束,但現場又搜救出生還者」,這種說法完全沒有根據。他稱「前方指揮部要求所有救援者第一位的任務是救人,必須爭分奪秒,絕不放棄,直到最後一刻。事實上,現場指揮部沒有任何人宣布停止救援。正是現場搶險人員爭分奪秒、一刻不停地施救,才為後來救出小女孩伊伊爭取了寶貴時間。」[97]鐵道部的說法當即遭到多名事故發生後在現場報道的記者質疑。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事實上此前沒有任何媒體報道有鐵路官員7月24日曾宣布「車內無生生命跡象」,事故救援工作本來就是由消防部門和武警負責,一位消防部門高級官員在7月24日凌晨3點多明確表示已無生命體徵、搜救基本結束。7月24日凌晨4時事實上搜救工作已經停止。中國中央電視台7月24日凌晨報道,「3點40分,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到達這裡,聽取了當地消防、武警官兵現場情況的描述,做了最新布置———就是要以最快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將現場清理完畢,儘快完成通車。」當時有官員向其匯報時明確提出現場已無生命體徵,盛光祖就此進行了上述轉移工作重點的指示。凌晨4點多盛光祖離開後,7月24日上午鐵道部宣布「18時前力爭恢復通車」。南方電視台編導徐靜提供的視頻也證實,7月24日上午10時,一位參與救援的武警支隊指導員介紹說,「現場的救援人員搜救已經結束,目前主要是清理現場。」而溫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隊隊長則不顧「18時前力爭恢復通車」的期限堅持搜救,最終在離18時很近的17時40分找到了最後一名倖存者——小女孩項瑋伊。鐵道部最終也未能實現18時通車的目標。7月24日下午,一輛吊機將壓在D3115次列車16號車廂後半截上的D301次列車5號車廂吊走。溫州警方工作材料顯示,鐵路部門當時為儘快通車,原計劃切割車廂以清理軌道。而D3115次列車16號車廂正是小女孩項瑋伊所在的車廂。[98][99][62]

各界對鐵路部門在事故後急於恢復通車頗多質疑。有分析指出,國務院2006年1月22日頒布的《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2007年6月27日國務院公布並於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均要求鐵路部門在事故後儘快恢復通車,而對保證搜救時間則未作規定。在實踐中,由地方政府負責搜救,鐵路部門負責恢復通車。鐵路部門只要認為已經無傷亡人員遺留,就可以全力恢復通車。有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的記者,2010年5月23日K859次列車江西省境內滬昆鐵路餘江東鄉間發生脫軌事故,造成19人死亡,僅19個小時後便恢復通車,那次救援和線路搶修也採取了挖坑後將車廂埋入的方式。[100]

恢復通車及旅客轉運

南昌鐵路局表示,7月23日晚福州、廈門等城市開往浙江方向的部分動車組列車折返,並要求沿線各站點對造成影響的旅客實行全額退票。同時,工作人員對滯留旅客進行了解釋、安撫,並為旅客辦理改簽、退票等手續。[101]受動車追尾事故影響,經過溫州的多趟列車停運。[102]受影響旅客可原價退票。[103]

據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7月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甬溫線溫州南永嘉段事故地段線路於7月24日19時已具備通車條件,但因天氣原因尚未開通。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路段於7月25日清晨恢復通車。7月25日上午6點57分,由寧波東開往蒼南的D5603次列車通過甬溫線列車追尾事故地段,事故後通過事故地段的第一趟列車。至此,因受列車追尾事故影響而中斷的杭深線運輸秩序逐步恢復,上海鐵路局杭州站溫州站的列車運行都已基本恢復正常。[104]

善後處理

死傷者賠償

2011年7月24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旅客表示歉意,並稱「我們會合理合法合情地做好賠償工作」。[105]

經過當地善後處理「5+1」服務小組與遇難者林焱(福建福州人)的家屬初步談妥,賠償金額為50萬元人民幣。7月26日凌晨1點,「7·23」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鹿城區處置領導小組在仰義街道與遇難者林焱的家屬簽訂傷亡賠償協議,賠付50萬元人民幣。7月27日上午,已有4名遇難者家屬與善後工作小組簽訂賠償協議,賠償金額均為人民幣50萬元。[106]7月27日上午,首個達成賠款協議的遇難者林焱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溫州市殯儀館安樂廳舉行。[107]

7月26日,「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善後工作組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事故每位死亡旅客的賠償金將依據國務院《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和《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的規定,並根據實際情況,本着以人為本原則和人道主義精神,由事故賠償金、一次性專項幫扶款以及愛心捐助款(新華網語)構成,總計人民幣50萬元。[108]香港《明報》指,鐵道部多年來在票價中收取兩個百分比作為保險費,但賠償額卻19年從未有增加,有違《保險法》。另外,多年來達168億元人民幣保險收入去向不明。[78]蘭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甘肅省行政法制研究會副秘書長劉光華在事故發生後已經就鐵路事故造成旅客人身傷亡損害賠償的處理提出意見,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此類損害賠償應優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而不是《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並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對該條例的合法性進行審查。[109]

7月29日,「7·23」甬溫線鐵路交通事故救援善後總指揮部表示,經過與事故遇難人員家屬協商,事故遇難者賠償救助標準由此前的50萬元調整為91.5萬元;改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主要包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及精神撫慰費和一次性救助金。[110]

8月12日,《世界財經報道》引述消息報道稱,遇難的意大利女子茜茜的父母拒絕了鐵道部91.5萬元人民幣的賠償,並且已返回意大利準備起訴中方。如果贏得訴訟,意大利法院將判中國鐵道部賠付茜茜家人1億美元,如遭拒絕意法院將申請凍結中國政府在意大利的外匯資產。[111]「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善後工作組表示遇難的意大利籍旅客獲賠3,000萬歐元一事純屬謠言,並稱對此次事故中遇難的外籍旅客與中國籍遇難旅客實行同一賠償救助標準。[112]

「早簽協議獎」

根據2007年9月起實施的《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旅客人身傷亡賠償和行李損失賠償限額分別為15萬元和2,000元,再加上強制保險2萬元,最多能夠獲賠17.2萬元。50萬元該賠償的算法是以17.2萬元為基數,加上保險理賠20萬元及喪葬費、遇難者家屬交通費、贍養費等,上限為45萬元。此外,事發後在短時間接受談判並簽訂協議的,當地政府可視情況酌情予以數萬元獎勵(即被稱為「早簽協議獎[113];領取賠償金,需憑火化證明[114])。換言之,本來遇難者家屬最高只能拿到45萬元,加上「早簽協議獎」則最終獲賠金額可以達到50萬元左右。有遇難者家屬質疑,早簽協議有獎,與買賣無異。[115][116]有網友對事故處理設置獎金的舉措予以譴責,稱這是對死者的褻瀆[117]

旅客行李及遇難者遺物等處理

2011年7月24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質疑稱,「至於行李的問題,要給我們一點時間。」[105]7月25日起,事故中遺留在現場的旅客行李被陸續運送至溫州南站。該站設立了領取行李接待處,並開通了專線電話,公安部門和車站工作人員對行李進行了清點,並逐一登記、編號,供旅客領取。[118]行李丟失旅客按2,000元標準賠償。[119]7月28日,時任總理溫家寶在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對遇難者遺物的處理「有人以為它僅僅是財產問題,我認為不僅僅是,它實際上是親人對死者的懷念,我們為什麼要求有關部門認真清理遺物,就是要對人民負責。」[120]

7月30日, 「7·23」事故善後處理工作組發出尋找旅客遺失物品啟事,公布了第一批旅客及家人申報遺失物品清單。[121][122]

律師事務所通知

東方早報》於7月28日獨家報道,26日,溫州市各大律師事務所收到以溫州市司法局溫州市律師協會名義發來的《關於加強「7·23」事故法律處置報告工作的緊急通知》。《緊急通知》稱,部分傷亡旅客及家屬有可能向我市律師尋求法律幫助,為此,特緊急通知如下:[123]

「7·23」動車事故屬於重大敏感事件,事關社會穩定,各律師所和律師必須高度重視。所有接到尋求法律幫助要求的律師所和律師,應當按照《浙江省律師行業重大、敏感事件呈報處置規則》,在第一時間向市局律管處和律師協會報告,不得擅自解答與處置。

報道發表後,溫州市司法局於7月28日發表聲明稱溫州市律師協會擅署該局之名,並就對溫州市律師協會監管不力致歉。溫州市律師協會同日也發表聲明稱本意是為避免律師出差錯,承認擅署司法局之名,並就造成不良影響致歉。[124]

反應

中國官方

中央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委派,率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前往事故現場指導救援、善後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125]24日中午11時10分,張德江抵達溫州後隨即趕赴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代表胡錦濤、溫家寶看望並慰問了受傷人員。24日中午,張德江查看了事故現場。24日下午,張德江主持召開了現場會,並在會上宣布成立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駱琳任組長。[126]同日,胡錦濤、溫家寶、周永康、張德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表示「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受傷人員」。並要求有關部門「全力以赴,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後工作」。[127]

7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要求「公開透明地進行調查,給人民群眾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128]

7月28日上午,溫家寶到達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慰問事故傷員,上午11點多,溫家寶到達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看望了事故中最後獲救的倖存者——小女孩項煒伊,隨後溫家寶來到溫州金球國豪酒店看望了部分死傷人員家屬,並回答了他們的問題。[129][130][131]12時30分,溫家寶抵達事故現場。他向遇難者敬獻的花圈,之後發表了簡短的講話。他就中國高鐵技術安全、事故對鐵路建設的影響、事故是天災還是人禍、事故處理、如何讓中國民眾和海外人士重新恢復對中國的信心、溫州人在這次救援中的表現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120][132]

記者朋友們,今天我來到鐵路特別重大事故現場,給遇難者獻了花圈,表示對他們的深切哀悼!……我們應當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嚴肅對待並且給群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我現在先回答你剛才提到的事故調查如何處理工作。……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嚴肅追究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事故調查工作已經開始,我們要求事故調查處理的全過程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

這些年,高鐵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這起事故提醒我們,要更加重視高鐵建設中的安全度,要實現速度、質量、效益和安全的統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使中國的高鐵真正安全起來,才能在世界站得住,有信譽……
我們的調查處理一定要對人民負責,無論是機械設備問題,還是管理問題,以及生產廠家製造問題,我們都要一追到底。如果在查案過程中,背後隱藏著腐敗問題,我們也將依法處理,毫不手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長眠在地下的死者……
我得到這個消息立即給鐵道部負責人打電話,他可以證實我只說了兩個字,就是「救人」……

我們整個民族要振奮精神,團結一致,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特別是在科技事業上,要有自己的發明、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33]

.

但鳳凰網引新快報報導說,明顯可以看出溫家寶神情疲憊,兩眼眼袋非常明顯,[134]顯示出其健康狀況欠佳。

鐵路系統

事故發生當晚,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盛光祖立即趕到調度指揮中心進行指揮,後與副部長胡亞東盧春房率工作組前往現場指導救援,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主席何玉華也前往事故現場。[22][135]

鐵道部7月24日凌晨緊急向各鐵路局下發調度命令,通報該次事故狀況,並要求所有鐵路局局長深入一線進行指揮,同時強化安全管理,並要求對線路和機車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強化安全意識,確保運輸安全。[136]同日,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被鐵道部黨組免職。[137]時任鐵道部總調度長的安路生被調任為上海鐵路局局長。[138][139]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上向事故所有旅客公開道歉。[140]同日,鐵道部盛光祖部長接受了中央電視台記者的採訪。

7月30日,中央台記者訪問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回應只為了搶通線路而沒有把救人問題。他指由於橋上有三節車廂被擠壓在一起,同時中間車廂變形嚴重。救援人員無法對中間車廂進行仔細檢查。在橋下使用起重機將兩端車廂移開後,救援人員才可以對該車廂實施全面搜救,在移出其他遺體後,發現了項瑋伊。[141]

浙江省及溫州市

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事故發生時正在國外訪問,他打電話要求全力搶救受傷人員。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在第一時間率副省長毛光烈王建滿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趕赴事故現場,指導救援及善後工作。[142]

有關單位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

7月28日,線路的通信信號設計單位,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發出《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死傷者及家屬的道歉信》,稱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鐵道部的事故調查工作,敢於承擔責任,接受應得的處罰,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嚴肅的責任追究處理。[143]下午,該公司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改口未承認負有甬溫線事故責任。[144]

新聞發布與媒體控制

鐵道部新聞發布會

7月24日晚22時45分,「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溫州市溫州水心飯店召開[145]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溫州市衛生局副局長程錦國,上海鐵路局黨委宣傳部長鄒開偉參加發布會,發布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新聞處處長王濱主持。會前王勇平首先鞠躬致歉。有人要求王勇平站着發布新聞,也有的要求其坐下說,最後應記者要求王勇平坐下發布新聞。

新聞發布會開始後,王勇平首先發布了事故情況、人員傷亡情況、事故處理情況等。王勇平代表鐵道部向旅客致歉,並對遇難者表示哀悼,對死傷人員家屬表示慰問。王勇平也表示會公布死者名單,並表示仍然要跟社會說一聲,「中國高鐵技術是先進合格的,我們仍然有信心」。[146]被問及為何掩埋車體時,王勇平稱在此之前他不知此事,是接機的人告訴他的,他問,「怎麼會發生這樣愚蠢的問題呢?這麼一個舉世都知道的事故,難道能夠掩埋得了嗎」。接機者告訴他,「不是想掩埋,事實上這個事故是無法掩埋的」,並稱他得到的消息是,搶險地點下面是一個泥潭,救援施展不方便,所以把車頭放下在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147][148]因這句話在2011年8月16日他被鐵道部停職。被問及為什麼用生命探測儀探測過確認無生命跡象,開始拆解車體之後卻仍發現倖存的女孩,王勇平答道「這是一個奇蹟」,現場一片譁然,記者再次厲聲質問,王勇平答曰:「我只能回答你,這樣的事情就是發生了。」[149]隨後現場氣氛緊張,浙江衛視央視國際頻道央視新聞頻道等先後掐斷了直播信號;有聲音宣布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據南方電視台《拍案》欄目的編導徐靜稱,這是「史上最混亂的新聞發布會」。[150]亦有認為其處理態度尚未理解輿論之重要性者[151]。王勇平也在8月16日被停職。[152]

媒體控制

德國之聲[153]法新社[154]法國國際廣播電台[155]報道,大陸各媒體接到中宣部通知要求:

溫州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各媒體要及時報道鐵道部發布的消息,各地媒體不派記者去採訪,特別是要管好子報、子刊和網站,不要鏈接高鐵發展相關信息,不做反思性報道。

7月24日當天晚上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欄目第一條新聞即報道了高鐵事故。[156]中國中央電視台多次專題報道了此次追尾事故的原因,並提出了多方面處理的質疑和反思評論,於上述指示要求有所背離。[157][158][159]

另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中宣部向多家媒體發出了以新華社報道為準的禁令,除了直接指令記者的報道方向外,中宣部通過向媒體施壓,點名要求召回記者的辦法,為此事報道降溫。7月24日,有多家派出記者參加上述發布會的媒體都收到中宣部給報社主管單位的電話。[160]

德國之聲報道,中國官方立即做出的撤銷上海鐵路局局長的決定並沒有平息公眾情緒,民間要求鐵道部部長盛光祖下台的聲音持續高漲。德國之聲指更多的中國網民在情緒表達的同時,提出清醒而理性的主張:要求中國官方全面公示事件的信息,包括事故原因、經過、如何救援、如何安撫死難者、問責等。而中國媒體和微博仍有大量關於事故的信息在發出和轉載。[161]

25日,中央電視台《24小時》的製片人王青雷在節目中批評鐵道部,隨後被停職。[162][163][164][165][166]央視的《新聞1+1》節目,主持人白岩松質疑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的言論,次日該節目突然被停播一天。[165][166]

美國之音[167]中央社[168]、《聯合早報[163]等媒體報道,中共中央宣傳部7月29日夜間通過手機短信下達對此事故報道的禁令,禁令中稱:

鑑於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各地方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所屬新聞網站對事故相關報道要迅速降溫,除正面報道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不再做任何報道,不發任何評論。

當晚,新華急通知報社訂戶,「暫緩使用」早前發出的《(中國網事)期待一個負責任的交代——網絡熱帖〈「7·23」動車事故的五點存疑〉的記者調查》稿[163][168][169]

當晚,新浪、搜狐、網易、鳳凰等各大門戶網站,將有關事故的新聞和專題淡出各自的新聞頁面首頁。[170]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中表示:「我們在30號看到中宣部下了禁令,之後的第二天國內傳媒報道都相同,都是遇難者增加到40人賠償額度提高到91.5萬元人民幣,新聞版面標題大小規格都一樣,他們就是要統一所有媒體,讓報道只有一個聲音。」[171]

多家報紙被迫臨時換稿,撤下多個版面[162][163][168]。7月27日,浙江《錢江晚報》頭版刊登全頁廣告[172][173];29日,上海《青年報》等報刊將部分版面留白[162],以紀念遇難者「頭七」[174]

7月31日,紐約時報以「事故後中國媒體新聞封鎖」為題對此次事故數天後中國媒體集體失聲進行了報道。報道中稱:「在動車事故和政府反應引發眾怒後數天,中國政府頒布了一條針對此次災難的新聞禁令,只有內容積極或由官方發布的消息可不受限制。」;「此次禁令由中共宣傳部在星期五晚些時候突然下達,迫使許多報社編輯瘋狂地將星期六版面的報紙撕毀,以卡通或其它內容代替調查性的文章和相關評論。主要門戶網站已經刪除相關新聞報道和視頻的鏈接。」;「出於極度憤怒,許多記者堅持在網上發布信息。」該報道還提到,「一位《南方都市報》的編輯喻塵[175]新浪微博寫到:『今夜,百家報紙在撤版,千位記者被斃稿;中國,萬個遊魂無處安放,億個真相正在破碎。這個國家,無數隻惡棍的手,在羞辱着你。[167]』該微博後遭刪除」。「一位記者寫到:『我的報道今天無法出版,看樣子我不得不寫點別的東西,我還是寧願空着那一頁,只留一個詞—『無語』。」;「北京的一位編輯稱:『一共來了三次電話,第一個晚上九點左右來的,命令我們儘可能為此次事故的報道『降溫』,一個小時後該家報社接到指示『只能印新華社通訊稿,自己收集的一律不得刊印,不得有評論,不得有分析。」;「官方甚至還推遲刊印了由新華社準備的文章」。[176]

國際反應

  •  日本:日本鐵路專家曽根悟日語曽根悟認為,中國高鐵基本技術研發能力不差,但對高鐵的運營管理經驗很糟糕,對緊急應對處理方法嚴重落後,並就出事列車被拆解掩埋的做法,感到難以置信、不可理喻[177][178]。日本副外相伴野豐批評中國政府急於恢復通車,若果中方提出要求,日方可以提供技術及人才協助調查。
  •  沙烏地阿拉伯:一位沙特鐵路協會的官員拒絕對此時事故和是否會影響沙特與中國公司的巨額高鐵協議發表評論。[179]
  •  美國:據美國駐華使館官員稱,兩名美國人在此次事故中喪生。在未來這條線路對其公民可能產生的傷害表示關注。[179]

影響

引發民眾對高鐵安全性憂慮

此次事故是繼當年7月15日杭州錢江三橋引橋垮塌事故發生8天後,浙江省發生的又一起轟動全國的交通領域的重大事件。事故引發了民眾對高鐵安全的擔憂[180]

受當時期頻繁發生設備故障的報導以及是次追尾事故影響,翌月京滬高鐵從北京南站始發上座率還不足50%,與其開通之初「一票難求」的場面呈天壤之別,商務座則基本都是空凳子,被媒體戲稱為「運座椅」[181]

2012年的「春運」期間,動車組列車並沒有呈現往年春運時的火爆場面,票源充足,[182][需要較佳來源]相反T字頭K字頭普通列車的車票需求量卻相比於往年出現了暴漲。[183]

動車組列車全面降速降價降標

中國境內9000公里的高速鐵路將全面進一步降速降價,350公里時速高鐵降速至300公里,250公里時速高鐵降速至200公里,票價則比原票價降低5%左右[184]。具體將分為二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京津城際、海南東環、廣珠城際高鐵,從8月16日零時起實施新圖。8月12日起,這三條高鐵按調整後新的列車運行圖和票價預售車票。第二階段,其他高鐵從8月28日零時起實施新圖,8月24日起按調整後新的列車運行圖和票價預售車票。[185]但實際上高鐵降速早於事故發生前的7月1日就已經開始,該事故則是進一步促成了包括尚未降速的高鐵標杆線以及其他動車線的全面降速運營。[186][187]。7月23日事故日甬台溫鐵路線的運營時速仍為250km/h。至8月28日零時起,全路實行第二階段新的列車運行圖。[188]。此時甬台溫線的運營時速才被調降為200km/h[189]

事故發生後,由於高鐵列車上座率較為慘澹,且車票預定量甚至已不足一成,鐵道部亦縮減停運了京滬高鐵的部分車次[190]

另外,亦有意見指出是次降速附帶降低標準,導致輪軌等安全匹配度降低,對鐵道安全有害無利[191]

資本市場

目前鐵路監控系統提供商主要是在創業板上市的世紀瑞爾輝煌科技。輝煌科技因謀劃重大資產重組已停牌。[192]香港股市在事故後第一個交易日,相關火車製造及鐵路股股價下挫,中國南車跌幅達7.63%,南車時代跌12.43%,恒生指數亦一度跌二百點。[193]

受「7·23」事故影響,25日以來,A股市場鐵路設備、基建概念股遭遇集體重挫,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幾近跌停。基準上證綜指也收盤下跌八十多點。跌幅將近3%不過,與鐵路板塊個股大跌相反,航空股卻表現強勁,因禍上漲。[194]

鐵道部資金情況

事故前兩天即7月21日,鐵道部2011年內第3次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遭遇流標,這也是鐵道債遭遇歷史上首次流標。事故後,與鐵路建設相關的債券特別是由鐵道部發行的短期融資券急速下跌。鐵道部2011年內第3次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遭拋售。有報道稱幾大銀行將重新上調鐵道部新借貸款利率10%。事故增加了鐵道部融資的困難[195]

評論

媒體評論

  • 7月25日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今日觀察》專題節目,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張鴻馬光遠對此次列車追尾事故原因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其中對不公布死者名單、掩埋車頭、救援不妥當等處理方式問題表示質疑[196]
  • 中央電視台《新聞1+1》專題報道,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節目中對溫州列車事故發生後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的言論進行了解讀。王勇平自言中國高鐵技術是先進的、合格的「仍然具有信心。」不過,白岩松並不認可,他點評稱「一個人心臟功能是好的,肝脾胃什麼都是好的,但他是個弱智,你能說他是健康的人麼?」暗指中國的鐵路系統如同弱智。[197]白岩松還注意到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24日新聞發布會中曾多次反問「你們相信嗎?」,對此,白岩松評論說:「一個多月之前我願意相信,但是現在我不敢信、不能信」。[198]
  • 新華網發布了多篇感人事跡報道,如《愛心在這裡升華》、《一座城市的愛與暖》的評論。[199][200]
  • 央視《環球財經連線》女主持人秦方在播報事故中的2歲半的小伊伊時哽咽到流淚,並對此事故原因質疑的評論到:「希望鐵道部能夠真正的進行出於良知和責任的反省和自查,解答事故當中存在的疑問」[201]。這段哽咽播報的視頻也被眾多網友轉發和熱議。
  • 7月26日早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主辦的《公益時報》網站每日評論板塊發表了署名張雨的《從溫州動車追尾事件看中國社會體制優越性》的文章,稱「事件發生後,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迅速作出了指示:『第一位的任務是救人,鐵道部要全力以赴,地方要組織公安、衛生等力量全力支援。』得到明確目標後,各部門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參與其中,顯出了極高的效率。」「西方媒體一直都愛指責中國,但是,單就從這種應對危機的事件,集中力量辦一件事情所表現出的魄力與效率,西方就望塵莫及。」[202]
  • 7月26日南方電視台今日最新聞》主持人彭維納在節目中表示「如果打雷都會出事,還依然有膽量說技術過關、這個動車組是安全的,鬼才信你!」,並以粵語俗語「死雞撐飯蓋」諷刺中國鐵路建設「在民族自卑心理膨脹下,一定要威要快要叻,但鐵路基礎卻很薄弱,裡頭只有浮躁、作虛弄假和濫竽充數」。同時,他還希望「期待這一撞,能撞醒有關部門;能撞停、撞慢急躁的腳步,能回頭看看丟失的誠信、責任和人性」。該節目片段隨後被香港電台頭條新聞[203]、《太陽報[204]及《蘋果日報[205][206]等多家媒體引用。
  • 環球網評論指出,此次救援的混亂顯示出中國尚無完備的事故救援標準,參與救援的武警、消防、民警、醫療及大型工程機械操作人員之間缺乏協調,救援現場沒有設立專業指揮官制度,基層救援力量十分不足。有記者調查鐵路職工和事故現場救援人員認為,恢復通車時事故現場還未清理完畢,高架橋下仍有大批救援人員和重裝機械,容易發生安全問題。而且事故後高架橋是否有所損壞,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都不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堅持恢復通車,勢必帶來民眾的質疑。[207]
  • 香港《東方日報》認為此次事故是「人禍國恥 訊號失靈避雷欠奉 高鐵豆腐渣賴天災」,並列舉出各界質疑的五大禍因:一、中央調度系統失靈;二、竟無安裝避雷裝置;三、涉事列車質量存疑;四、運行區間設置太密;五、大橋護欄設計缺陷。[208]
  • 香港《蘋果日報》7月26日更是拋出「國罵」,驚人地以「只要通車,不要救人,他媽的!」作為標題進行報道,質疑此次救援工作。[209]7月31日,南方都市報也以《他媽的「奇蹟」!!!》為題載文,這是1949年之後中國媒體首次對國家部委公開大罵,但該文章的網絡版本剛刊登不久就被刪除[162]
  • 財經網報道,「劉勝軍:中國發展有大躍進性質 政府掌握了太多資源」,並指出,「一方面政府太有錢,另一方面政府花錢不受任何制約,這是我們目前體制最大的問題。這樣的體制問題造成的最大的後果就是一方面嚴重的資源浪費,另外一方面就是嚴重的質量隱患,第三個就是嚴重的腐敗問題,這些問題最終的代價就是導致整個公眾的情緒不滿,整個社會的不穩定。所以說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目前的發展模式是幾個不負責:一個是對人民不負責,一個是對子孫後代不負責。」[210]
  • 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認為「此次鐵路部門或回應不及時,或將回應僅僅納入技術範疇,這就意味着鐵路部門依然繼續着自說自話的路徑,用技術的屏障阻擋着公民的介入。」呼籲「政府部門必須轉換思維,主動介入,以開放的姿態與公民進行互動,否則,這一場域便容易成為謠言的樂土。」[211]
  • 美國《紐約時報》以「在車禍赤裸的真相面前,博客削弱了網絡審查」為題,對此次事故發生後,中國大陸網民依靠博客、微博等進行信息傳播及對鐵道部、政府的廣泛質疑進行了報道,稱「此次事故後博客迅速廣泛的行動與鐵道部的逃避責任和不作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大網站為了維持自己的人氣,不得不與政府部門在網絡自由上討價還價。並援引一位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的話,稱「我把它(此次事故所引發的網絡行動)稱為微博革命」。[212]
  • 環球時報》就動車事故也發表過多篇社論。7月發表社論《高鐵是中國必須經歷的自我折磨》:」高速鐵路是中國鐵路部門在一個基礎有些鬆懈的社會裡,向世界最高水平做的一項全面衝刺,它要求鐵路部門把自己的小環境打造成一個「超發達國家水平」的組織,還要求整個中國社會以嚴厲、同時又很積極的態度對待鐵路部門的大膽創舉。高鐵的創新,就是中國社會的一次自我折磨。」[213]2011年8月,發表社論《希望動車停運只是暫時的》,指出因為事故而部分動車停運是不合適的:」社會要求「安全的前進」,這其中「安全」和「前進」都很重要。安全第一位,但「後退的安全」不是中國人希望的。「。[214]2011年12月發表社論《小算盤算不了中國崛起的大賬》,指出「中國是底子很薄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民生薄,工業、科技能力,以及國防都薄。不能只搞民生而忽視國家戰略競爭的另一個教訓。中國輿論近年有錯把自己當成中小國家的傾向,高鐵剛在規模及網絡化上先於西方往前邁了一步,我們有些人就膽怯了。中國輿論今天對創新的興趣和勇氣都低得驚人,我們既怕花錢,又怕出事。落後的蘇聯曾建立了人類第一座核電站,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把第一名宇航員送上太空。這些「冒險」如果由今天的中國來做,輿論的阻力很可能會重現高鐵受到的待遇。」[215]
  • 3年之後的2014年,《環球時報》再次發表社論《3年前猛打高鐵的活躍者應羞愧》指出李克強總理多次向外國領導人推薦中國的高鐵技術,高鐵已經成為中國高端製造的名片:」 中國在艱難追趕世界最高端的製造業,高鐵是其中最輝煌的成就。它固然有不完美之處,在打造安全性上尤其永無止境。因為事故而發生打壓高鐵的輿論運動,卻是嚴重的擴大化。中國這些年有這樣一群人,國家一出事,他們就特別興奮,國家出了成就,他們也一定要雞蛋裡挑點骨頭。海外的好惡在很多時候都同中國國內輿論對本國創新項目的態度高度一致,這樣的「巧合」很值得深思。挺中國高鐵,挺中國每一項衝擊世界頂級水平的創新項目,這應是中國社會上愛國主義最基本的面貌之一。「還指出「當時一哄而起的各種呼聲,包括高鐵因為票貴而「不如綠皮車」,以及「祖國請放慢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的煽情說法,是多麼膚淺可笑,多麼民粹主義得徹頭徹尾。」[216]

博客圈

  • 專欄作家媒體人童大煥在其文章中哀悼溫州高鐵事故:

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列車脫軌,不要讓橋梁坍塌,不要讓道路成陷阱,不要讓房屋成危樓。慢點走,讓每一個生命都有自由和尊嚴,每一個人都不被「時代」拋下,每一個人都順利平安地抵達終點。——為高鐵溫州墜落事故哀。

引發民眾共鳴大量轉發轉載,並被媒體關注和引用[217][218],《紐約時報》在報道溫州鐵路事故中也引用了這段話[219]

  • 台灣藝人假面女王伊能靜在微博上發表了多條關於此次事故的微博,直指事故核心問題:為何會發生事故,以及清理殘骸時該如何保留可提供避免災難的可能證據等。她也提及到,有些網友關於事故現場的視頻被刪。[220]
  • 作家韓寒發表博文《脫節的國度》點評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但翌日即被刪除[221]。不過,後來韓寒將此文選入同名雜文集《脫節的國度》一書,在香港出版。[222]
  • 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也在《文匯報》專欄撰寫文章,呼籲應對事故展開獨立調查。[223]
  • 2014年7月7日,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微博上為高鐵受當年的事故影響而拖延了發展表示惋惜:「曾為打壓高鐵積極貢獻了力量的人,的確應有幾分羞愧。祖國請放慢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還記得當時這句煽情的網絡呼聲嗎?我真的不認為高鐵3年前的遭遇屬於「批評」。如果是的話,中國人對待本民族為數不多技術成就的鐵面無情,可謂舉世無雙了。」童的相關評論在時隔四年後也被支持中國鐵路發展的網民較大規模地批判。

後續事件

CRH1-046B的其中一節車廂目前置於太原鐵路局鳴李救援基地
CRH1-046B的3、4車廂目前置於北京鐵路局豐臺機務段救援基地
  • 事故發生20多小時後獲救的女童項瑋伊[註 6],其父親項余岸[224]、母親施李虹[225]雙雙遇難,眾多網友通過他們的微博表達哀思[226]。一位項余岸的朋友在博客寫下了一篇《余岸,你怎麼連個死人都排不上》的文章,同時質疑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宣布的死亡人數[需要較佳來源]。項余岸出現於首批公布的遇難者名單中。項余岸是前中國國腳郝海東的微博關注者,郝海東在了解到女童的遭遇後,希望能收養她,女童親屬婉拒[227]。小煒伊的叔叔項余遇表示「我想問一下,到底是人命重要,還是通車重要?他們的衡量標準是什麼?」[228]
  • 紹興男子楊峰的岳母、妻姐、外甥女、妻子陳碧以及他尚未出生的孩子(懷孕七月)共五位親人喪生。25日,楊峰披麻戴孝,發動200餘親友尋找親人,並向有關部門質疑救援。[229]凌晨,楊峰和堂弟先從地面的車廂找起,一無所獲。再順階梯爬上橋,為了突破障礙,楊峰用力砸破好幾塊車窗玻璃,大喊妻子名字。他嘗試找尋妻子手腕戴的表和手上戴的結婚鑽戒。[230]後來其妻遺體被發現,由於不幸被毀容,楊峰流淚問道:「這是撞的,還是被挖的?」[231]26日,由認證微博轉發稱楊峰受到相關部門壓力,態度發生重大轉變,並表示「真的無能為力」。並聲稱如果再堅持,將「失去第六個親人」,對自己開始保持沉默表示歉意[232]。此後,楊峰說,他的態度沒有變。但現在他沒有精力做太多的事情,現在只能專注於家人的後事。[233]
  • 7月24日,中國紅十字會系統向事故撥45萬人道救助金。明確這筆救助金將用於慰問遇難者家屬和住院傷員慰問,並對事故傷殘人員進行後續人道救助。[234][235]
  • 原D301/302次列車的車次於2011年8月28日改為D365/366次,2013年7月改為G55/56次,2021年1月20日延長至平潭,6月25日車次變更為G197/198次
  • CRH2-139E未損毀的11至16車廂連同兩節新造車廂被改造成綜合檢測列車CRH2J-0205,該檢測列車於2018年12月3日執行完南龍鐵路聯調聯試任務後,在例行檢測中經停原D301次列車的終點福州站。CRH1-046B未損毀的車廂則分散在多個鐵路局的救援基地作訓練用途,至於損失之CRH2-139E(CRH2E-2139缺號)的重建計畫,已於2015年8月委託中車四方建造1列新頭型設計之CRH2E(車號:CRH2E-2461,高寒抗風沙型,新造用新車號,原車號缺號,原配屬北京動車段,後轉籍廣州南動車運用所),並於同年12月14日投入營運。

紀念活動

  • 中國大陸:7月25日晚,部分溫州市民聚集在世紀廣場,通過點蠟燭和放孔明燈哀悼事故中的遇難者,為傷者祈福[236]。28日,過千民眾也在世紀廣場自發舉行燭光晚會,悼念死難者[237]。7月29日晚,為了紀念死難者頭七,民眾自發於杭州餘杭區人民廣場和北京等地自發點燃燭光,但立即被公安等人員熄滅蠟燭、強制驅趕。[238]在事故發生後,有人製作並上傳名為《奇蹟國戰記》的微電影來紀念這次事故,但是上傳約2小時後遭到封殺。[239]
  •  香港:多名港人,包括時事評論員潘小濤,在網上號召悼念活動,有逾百市民響應,在30日晚上分別在旺角尖沙嘴維港海旁集會,為死難者默哀。有深圳、惠州等地遊客參與,為死傷者默哀。潘小濤認為,市民應爭取全國人大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240]次日下午,數百名市民在灣仔金紫荊廣場集合,他們在廣場國旗下擺放花牌及默哀,其後遊行到西區中聯辦。有內地遊客加入默哀,他們批評當局隱瞞真相;亦有內地遊客指當局已交代事故,認為民眾不應過份苛責。[241]

參見

注釋

  1. ^ 此處指車廂自帶動力而非機頭牽引的鐵路列車,事發時時速均在200km/h以下。
  2. ^ 2.0 2.1 2.2 2.3 鳳凰網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墜橋的幾節軟臥車廂臥代座,每張下鋪坐3人,實際滿員人數為60人。不清楚其他車廂是否也是臥代座
  3. ^ 這一節車廂可能發售了站票。
  4. ^ 包括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八醫院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溫州市中西結合醫院溫州市中醫院溫州手足外科醫院溫州康寧醫院溫州東甌醫院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和鹿城區人民醫院
  5. ^ 新聞報道中也有2歲、2歲零七個月、2歲零八個月之說。早先報道也有4歲之說,或為虛歲。
  6. ^ 6.0 6.1 也有新聞報道作「項煒伊」。

參考資料

  1. ^ 动车事故焦点问题无有效回应 救援未汲取教训. 瞭望新聞周刊. 2011-07-30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2. ^ 2.0 2.1 溫州動車事故官方歸咎設計缺陷. 自由亞洲電台. 2011-12-18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3. ^ 3.0 3.1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中國國務院.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中文(簡體)). 經調查認定,「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上道使用審查把關不嚴、雷擊導致設備故障後應急處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責任事故。 
  4. ^ 4.0 4.1 First fatal crash on Chinese high speed line. Railway Gazette. 2011年7月25日 [2011-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11日) (英語). 
  5. ^ 中國鐵道部. 铁道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全力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2). 
  6. ^ 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指示 全力做好“7·23”铁路交通事故处置工作. 新華網.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中文(簡體)). 
  7. ^ 高铁发展要适度超前,而不过度超前,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2-16.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8. ^ 京滬高鐵有望提前10天載客 速度及票價均將下降,中国网,2011-05-16.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 
  9. ^ 中科院院士简水生:让时间去考验京沪高铁吧. 新浪網. 2011-07-15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1). 
  10. ^ 浙江温福铁路工地发生坍塌 6人死亡2人重伤. 中國頻道. 2008-06-21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李嘉(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 甬台温铁路通信信号系统集成简介. 北京: 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 : 2009,6(5). 
  12. ^ 12.0 12.1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事故具体原因仍在调查分析中. 南昌日報.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30日). 
  13. ^ 温州追尾事故动车为中国南车生产 是仿制型非自主创新. 《財經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9). 
  14. ^ 14.0 14.1 【死亡快车】之:是谁叫他停下?. 南都周刊. 2011-07-27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1) (中文(簡體)). 
  15. ^ 乘客:前車被追撞還在行駛. 中國時報. 2011-07-26 [2011-07-26]. [失效連結]
  16. ^ 短片證行駛中被撞 傷者踢爆謊言. 蘋果日報. 2011-07-26 [2011-07-26].  短片: 踢爆大話 生還者:行車中被追撞.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3). 
  17. ^ D301次司机潘一恒殉职. 中國青年報.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29日). 
  18. ^ 18.0 18.1 18.2 专家称温州动车组列车事故可能因信号设备故障所致. 網易.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19. ^ 温州市民用动力伞低空航拍现场画面. 網易.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20. ^ D301追尾致D3115两车厢脱轨坠桥 目前已至少1死1伤. 鳳凰網. 2011-07-23 [201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3). 
  21. ^ 杭深线发生列车追尾事故 铁路及地方有关单位紧急救援. 新華網. 2011-07-23 [2011-07-23]. 
  22. ^ 22.0 22.1 D301与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事故 已致11人死亡. 華龍網. 2011-07-23 [201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9). 
  23. ^ 23.0 23.1 23.2 直击动车脱轨事故现场 一车厢坠落断成两截. 人民網. 2011-07-23 [201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2). 
  24. ^ 24.0 24.1 24.2 李尚勇. 还原16号车厢的搜救真相(修订稿). 財新. 2011年0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2). 
  25. ^ 25.0 25.1 杭州至厦门的动车脱轨 伤员满头流血撬开车窗爬出逃命. 鳳凰網. 2011-07-23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4). 
  26. ^ 這些信息可以由列車編組信息查到,D301是CRH2-139E,D3115是CRH1-046B
  27. ^ 铁道部向“7·23”重大事故受伤亡人员及家属致歉. 新華網.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13日). 
  28. ^ 动车追尾事故2位外籍人士遇难 张德江抵达温州.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29. ^ 温州警方公布动车追尾事故首批28名遇难者名单.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9). 
  30. ^ 铁道部回应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质疑(实录). 鳳凰網.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9日). 
  31. ^ 动车追尾实际死亡259人,伤183人,失踪154人. www.boxun.com.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32.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后续消息(视频,组图) - 即时新闻. 看中國. 2011-07-27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中文(簡體)). 
  33. ^ 7•23惨案中共掩埋真相 死亡人数成谜 - 大纪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11-08-06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中文(中國大陸)). 
  34. ^ 家属质疑动车事故瞒报死亡人数. www.ntdtv.com. 2011-07-27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中文(臺灣)). 
  35. ^ 探針:隱瞞死亡人數乃中共傳統 - 張華.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36. ^ STEINS;GATE, 20110724看东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最新死亡人数上升至63人, 2011-07-24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37. ^ 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 人民日報. 2011-07-29: 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6) –透過央視中國網絡電視台.  又刊於: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 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 2011-08-08: 03. 
  38. ^ 上海鐵路局:動車追尾因信號設備存在缺陷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31,2011年7月28日新華網
  39. ^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 TG/GW113-2010 众星建筑资源. www.zzguifan.com.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40. ^ 中國中央電視台. 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闭塞系统可防止动车追尾. 新浪播客. 2009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41. ^ 徐, 超. 高速铁路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2010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42. ^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测三级报警系统, 2012-12-27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43. ^ 中国两动车追尾背后 惊天大阴谋现身. www.ntdtv.com. 2011-07-29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中文(臺灣)). 
  44. ^ 44.0 44.1 网易解读346期:七问7.23动车追尾事故. 網易.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45. ^ 电力部门称动车追尾事故时供电线路正常.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46. ^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调度失误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 鳳凰網.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5). 
  47. ^ 温州警方否认“2名甬温线铁路调度员被拘”. 搜狐.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48. ^ D3115次列车司机:我说能过去的,但他非要让我停. 鳳凰網.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8). 
  49. ^ 车站异常情况早有征兆 电脑调度被迫改人工.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6). 
  50. ^ 专家称动车追尾可能因司机过度劳累刹车不及时.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1). 
  51. ^ 姚晨称动车遇难司机是父亲好友 驳"疲劳驾驶说".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52. ^ 王梦恕:“铁老大”为何事故频出?. 財新網. 2011年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30日). 
  53. ^ 中国动车组应急自动制动 仍未实现,“自动闭塞系统”还需人工操作.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54. ^ 中國評論新聞:京報:日本新幹線47年無重大事故背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日本工學院大學客座教授曾根悟指出,停車的一列是加拿大的列車,追尾的一列是日本的「疾風」型新幹線,而整個的運營管理系統卻是中國自己研發的。這三者之間還沒有實現最佳的融合。同時,高速列車的避雷技術不過關,列車制禦系統只有一套,沒有備份系統,導致列車信號與運行管理信號聯絡中斷。
  55. ^ 动车事故信号系统供应商系上海地铁事故责任方.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56. ^ 最高检确认已派员参与调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6). 
  57. ^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011-7-28.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9). 
  58. ^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强调:彻查事故原因 严肃追究责任 深刻吸取教训 坚决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 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骆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011-07-28.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0). 
  59. ^ 上海铁路局: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新華網. 2011年7月28日 [2011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31日). 
  60. ^ 铁道部要求紧急排查由通号院设计的信号控制系统.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61. ^ 温州南站站长谈事故原因: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鳳凰網. 2011年7月29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31日). 
  62. ^ 62.0 62.1 “7·23”事故追踪 救援细节还原. 華夏時報. 2011年7月30日. [失效連結]
  63. ^ 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2011年12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11日). 
  64. ^ 浙江武警官兵接力生命大救援 晕倒后爬起来再救人.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65. ^ 杭州至厦门动车脱轨续:部分伤员已送往温州康宁医院. 鳳凰網. 2011-07-23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66. ^ 约156人在台州搭乘出事动车离境,中国·台州门户网站,2011-07-25.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67. ^ 温州动车脱轨事故 市民深夜排队献血挤满大厅(图). 鳳凰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3). 
  68. ^ 市民为7.23动车事故遇难者哀悼. 新浪視頻.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69. ^ 麗水熱心市民踴躍獻血增援溫州
  70.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四节坠地车厢将就地掩埋. 中國網濱海高新.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2). 
  71. ^ 溫州列車相撞當局清理現場. Now新聞台.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 
  72. ^ 存档副本.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2).  舒可心:溫州動車追尾 搶先掩埋火車頭只為掩蓋事實
  73. ^ 中铁三局人士回应掩埋拆卸车厢传言. 搜狐. 2011-07-24 [2011-07-24]. [失效連結]
  74. ^ 中铁三局否认掩埋车厢销毁证据 称为吊车腾空间. 新浪.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75. ^ 视频:铁道部称事故动车车厢将集体运走. 新浪.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9). 
  76. ^ 央视记者称动车追尾事故现场并未挖坑. 鳳凰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77. ^ 铁道部发言人承认掩埋车头 称是救援需要. 網易新聞.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9). 
  78. ^ 78.0 78.1 鐵道部辯解備受質疑 前後矛盾 挖坑論欠說服力. 明報. 2011年7月31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5日) (中文(繁體)). 
  79. ^ 追尾事故列车被移送至温州西站作调查.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8). 
  80. ^ 独家调查:超半数网友认为现场处理过快.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81. ^ 埋めた車両を掘り出す=批判受け、原因究明へ―中国鉄道事故 (日語). [永久失效連結]
  82. ^ 央视经济半小时追问723动车追尾事故,上海热线,2011-07-28.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83. ^ 温州动车事故 村民挖列车残骸变卖,联合早报网,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31). 
  84. ^ 温州动车追尾4大释疑:事故次日掩埋车头被制止. 新京報. 2011年12月29日 [2014年5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8月24日). 
  85. ^ 央视:动车追尾事故 生命探测仪显示车内无生命迹象. 人民網. 2011年7月24日 [2011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29日). 
  86. ^ 检察日报:5小时就宣布结束救援太惊人_评论_腾讯网.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87. ^ 家屬怒吼:只顧通車不救人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2,2011年7月26日明報
  88. ^ 溫州特警支隊長邵曳戎:沒有人下令停止生命探測,新華網,2011年7月27日
  89. ^ 温州特警队长:我们没搜救完不允许破拆. 新民網. 2011-07-27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90. ^ 温州动车事故20小时 发现一四岁儿童生还. 鳳凰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4). 
  91. ^ 救出小女孩是个奇迹. 東方早報.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92. ^ 溫州警方澄清特警支隊長邵曳戎未受任何處分. 中國新聞網.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7). 
  93. ^ 动车追尾事故获救女童项玮伊父母双双遇难.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94.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幸存幼女有望保住小腿(组图). 搜狐.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95. ^ 动车追尾事故最后一名获救女童父母遇难. 和訊網.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96. ^ 温州动车事故幸存女孩获救经过. 新浪網.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6). 
  97. ^ 铁道部否认过早宣布中止救援.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0). 
  98. ^ 铁道部否认曾宣布"车内无生命迹象 救援结束",南方都市报,2011-07-29.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31). 
  99. ^ 铁道部否认中止救援 当事记者公布视频反驳,凤凰网,2011年07月29日. [2011年7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31日). 
  100. ^ 铁道部为何急于恢复通车?,南方都市报,2011-07-29.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0). 
  101. ^ 铁路部门已安排追尾线路沿线折返旅客退票. 中國廣播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6). 
  102. ^ 我省三趟列车受影响.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03. ^ 受影响旅客可原价退票.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104. ^ 事故路段恢复通车,乘客较少误点较多.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105. ^ 105.0 105.1 合理合法合情赔偿,新京报电子版,2011年07月25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7日). 
  106. ^ 动车事故已有4名遇难者家属签赔偿协议.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0). 
  107. ^ 两位动车事故遇难者遗体火化 集体火化系谣传.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108. ^ "7·23"动车事故遇难者赔偿标准确定 每人赔付50万元,新华网,2011年07月26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3月28日). 
  109. ^ 生命权赔偿是否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2011-07-29.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1). 
  110. ^ 动车事故遇难者赔偿金提至91.5万元. [201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2). 
  111. ^ 意大利遇难家属向铁道部索赔一亿美元. 世界財經報道. 2011-08-12 [201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1). 
  112. ^ 官方否认温州动车事故遇难外籍旅客获高额赔偿. [2011-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113. ^ “早签协议奖”是不是尊重了死者?还有人性吗?,南方都市报,2011-07-27.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9). 
  114. ^ 追尾事故遇难者每人赔付50万 须凭火化证明领取. 鳳凰網資訊. 2011年7月27日 [2011年7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8日). 
  115. ^ 动车事故赔偿方案详情:早签协议可获数万元奖励. 國際在線. 2011-07-26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6. ^ 遇难者家属质疑早签赔偿协议有奖:与买卖没差异. 北方網. 2011-07-17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5). 
  117. ^ 早签协议有奖与买卖没有差异相关评论. 鳳凰網. 2011-07-26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 (中文(中國大陸)). 
  118. ^ 事故列车旅客行李接受认领 温州南站开通专线. 溫州網. 2011-07-25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9. ^ 温州动车事故行李丢失旅客 按2,000元标准赔偿,中国广播网,2011年07月27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29日). 
  120. ^ 120.0 120.1 温家宝在“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与记者见面,新华网,2011-07-28.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1). 
  121. ^ “7·23”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发出寻找旅客遗失物品启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1). 
  122. ^ 温州动车事故旅客遗失物品首批清单公布. 中國新聞網. 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30). 
  123. ^ 律师不得擅自接受遇难者家属求助,东方早报网,2011-07-28.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3). 
  124. ^ 溫州司法局就禁止律師幫助受害者家屬言論致歉,中國日報網,2011-7-29[失效連結]
  125. ^ 张德江: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指示 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新华网,2011年07月24日. [2011年7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12日). 
  126. ^ 张德江指导甬温线事故救援 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人民网,2011年07月24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29日). 
  127. ^ 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就动车脱轨事故作出指示. 鳳凰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4). 
  128. ^ 国务院会议要求对动车事故调查处理公开透明.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29. ^ 温家宝看望动车事故获救小女孩 嘱咐“好好照顾”. 中國新聞網. 2011年7月28日 [2011年7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29日). 
  130. ^ 温家宝:让那些长眠在地下的人心里得到慰藉,中国广播网,2011-07-29.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7). 
  131. ^ 遇难者家属当温家宝面斥铁道部漠视生命,凤凰网,2011年07月29日. [2011年7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31日). 
  132. ^ 温家宝总理在“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新华网,2011-7-28.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7). 
  133. ^ 溫家寶就動車追尾事故答記者問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1年7月29日,文匯網,(繁體中文)
  134. ^ 卧床11天 神情仍显疲惫. 鳳凰網. 2011-07-29 [201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35. ^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赶赴杭深铁路事故现场指挥救援. 中新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3). 
  136. ^ 铁道部下发安全生产紧急调度令. 四川在線.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37. ^ 上海铁路局局长等3官员被免职. 鳳凰網. [2011年7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4日). 
  138. ^ 安路生调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曾因胶济铁路事故免职. 大河網. 2011-07-26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139. ^ 铁道部总调度长安路生调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中國網. [2011年7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17日). 
  140. ^ 铁道部对动车追尾事故所有旅客表示深切歉意. 鳳凰網.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141. ^ 铁道部副部长回应动车事故热点. 文匯網. 2011-07-31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 (中文(繁體)). 
  142. ^ 赵洪祝要求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吕祖善赶赴事故现场.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143.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院就动车追尾事故道歉》. 新浪網新聞. 2011年7月28日 [2011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29日). 
  144. ^ 全路通信信号研究院未承认负有甬温线事故责任.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145. ^ 铁道部回应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质疑(实录),凤凰网,2011年07月25日. [2011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9日). 
  146. ^ 视频:《新闻1+1》评中国高铁 重建信任为重. 搜狐視頻. 2011-07-25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47. ^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至于你信不信由你 我反正是信的. 鳳凰網. 2011-07-25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2). 
  148. ^ 视频:铁道部 王勇平“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信了”. 新浪視頻網. 2011-07-26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149. ^ 浙江卫视录像:铁道部发言人称2岁半女孩获救是生命奇迹. 優酷網.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8). 
  150. ^ 铁道部发言人遭200记者沉默示威 铁道部让人失望. 新浪網. 2011-07-25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151. ^ 環球時報:所有人都是輿論河流上的船.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9). 
  152. ^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停职. 鳳凰網. 2011-08-16 [201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7). 
  153. ^ 中国当局处理"7.23动车事故"引众怒. 德國之聲. [201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 
  154. ^ 法新社. 法新社:中国禁止媒体调查高铁相撞事故原因. 南洋視界. [2011-08-02]. [永久失效連結]
  155. ^ 高铁事故暴露中国发展模式问题多. 2011-07-31 [201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2). 
  156. ^ 20110724《新闻联播》. 人民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157. ^ 央视频道专家质疑温州动车事故处理方式. FT中央電視台.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 
  158. ^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点温州动车事故 暗指铁路系统像弱智. FT網易.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4). 
  159. ^ 中央电视台[新闻1+1]评论道:忽略以人为本的速度太可怕!. 中央電視台.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1). 
  160. ^ 中宣部令媒體召回採訪動車事故記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FI
  161. ^ 中國當局處理"7.23動車事故"引眾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德國之聲
  162. ^ 162.0 162.1 162.2 162.3 《南都》開火 粗口問候鐵道部. 星島日報. 2011-08-01 [201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1). 
  163. ^ 163.0 163.1 163.2 163.3 中宣部禁报动车事故 部分媒体被迫撤版. 聯合早報.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1). 
  164. ^ 王青雷《24小时》遭停职处分 央视反问道德底线被批(视频,图). Radio Free Asia.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英語). 
  165. ^ 165.0 165.1 吳雨. 国际记联呼吁为央视王青雷复职. DW. 2011-08-04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中文(中國大陸)). 
  166. ^ 166.0 166.1 王霜舟. 央视制片人被解职,临别寄语遭封杀.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3-12-03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4) (中文(簡體)). 
  167. ^ 167.0 167.1 世界媒体看中国:伤害之上加侮辱. 美國之音. 2011年7月30日 [2011-07-31]. [永久失效連結]
  168. ^ 168.0 168.1 168.2 陸禁止報導溫州事故 陸媒悲憤. 中央社即時新聞.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69. ^ 港记协抨击中宣部禁温州车祸报道. BBC News 中文. 2011-07-30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中文(簡體)). 
  170. ^ 中央严令网站删除温州动车追尾有关内容. [201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7). 
  171. ^ 中宣部下令撤稿 香港记协谴责港人悼念. 自由亞洲電台. [2011-08-02]. [永久失效連結]
  172. ^ 钱江晚报. qjwb.thehour.cn. 2011-07-29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173. ^ 近百报章祭头七 中宣部封杀遭开天窗抗议. 大紀元. 2011-07-30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中文(簡體)). 
  174. ^ “7·23”事故七日祭 都市报头版祭奠亡者. 新浪網. 2011-07-29 [202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175. ^ 温州动车事故头七防悼念 中宣部令全国媒体撤稿网络降温. 自由亞洲電台. [2011-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4). 
  176. ^ SHARON LaFRANIERE. Media Blackout in China After Wreck (事故后中国媒体新闻封锁). 紐約時報. 2011-07-31 [201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7). 
  177. ^ 日本专家谈温州高铁事故:紧急应对经验不足. 鳳凰視頻.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7). 
  178. ^ 日鐵路專家對掩埋列車殘骸感震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電台
  179. ^ 179.0 179.1 China’s rail plans under fire after deadly crash.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9) (英語). 
  180. ^ 温州动车脱轨事故引发民众对高铁安全担忧. 鳳凰網.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81. ^ 网易解读354期:自欺欺人的京沪高铁上座率. [2011-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182. ^ 京滬高鐵今起調整運行圖 春運將開滿92對動車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
  183. ^ 订票网站瘫痪电话订票抢光 春运网购车票如秒杀. 鳳凰網. [201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5). 
  184. ^ 全国九千余公里高铁降速降价 被视为铁路运营改革机遇. 和訊網. [201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185. ^ 铁道部:全国铁路近期将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11-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9). 
  186. ^ 葉檀. 高铁就要跑得快. 南方人物周刊. 2011-06-20 [2018-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1). 
  187. ^ 瞭望智庫. 高铁重回350!当年降速是因“温州动车事故”吗. 鳳凰網. [2017-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188. ^ 全国铁路昨起实行新运行图. 鳳凰網. [2022-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5). 
  189. ^ 甬温线温福线动车最高时速降为每小时200公里. 蒼南新聞網. [2011-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90. ^ 京沪高铁首次停运4趟车:车票预订量最低不足1成. China.com. [201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191. ^ 解筱文. 中国高铁复速将开启高铁新经济时代. 國際金融報. 2017-08-28 [2018-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2). 
  192. ^ 多家上市公司卷入温州动车事故.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0). 
  193. ^ 恆指一度跌200點 中國南車跌幅收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信報,2011年7月25日
  194. ^ 事故重击铁路板块 航空股因祸上涨. 鳳凰網轉載自第一財經日報.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8). 
  195. ^ 追尾事故引发铁路债务危机?铁路债首次流标,华夏时报,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4). 
  196. ^ 专家质疑温州动车事故处理方式. 中央電視台.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 
  197. ^ 白岩松评点温州动车事故 暗指铁路系统像弱智. 網易.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4). 
  198. ^ 白岩松评王勇平“我反正信了”:我不敢信,不能信. 鳳凰視頻.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 
  199. ^ 一座城市的爱与暖――直击“7·23”事故伤者救治现场. 新華網.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7). 
  200. ^ 爱心在这里升华——见证“7·23”甬温线特大事故救援. 新華網.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3). 
  201. ^ 央视女主播流泪哽咽播报并质疑动车追尾事故. 新聞頻道. [失效連結]
  202. ^ 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看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 公益時報. 2011-07-26 [2011-07-26]. [失效連結]
  203. ^ 头条新闻-2011-07-30. [2016-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204. ^ 電視主持罵得痛快. 太陽報. 2011-07-29 [2011-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9). 
  205. ^ 南方台名嘴超夠薑抵死痛批鐵道部. 蘋果日報. 2011-07-28 [201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206. ^ 執著彭彭足本播網民擔心他被「滅口」. 蘋果日報. 2011-07-28 [201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207. ^ 动车事故焦点问题无有效回应 救援未汲取教训,环球网,2011-07-30.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9). 
  208. ^ 人禍國恥 訊號失靈避雷欠奉 高鐵豆腐渣賴天災. 東方日報.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8). 
  209. ^ 只要通車 不要救人 他媽的!. 蘋果日報. 2011-07-26 [2018-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210. ^ 刘胜军:中国发展有大跃进性质 政府掌握了太多资源. 財經網. [201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3). 
  211. ^ 动车温州追尾事故,直面公众质疑需要彻底. 南方都市報.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1). 
  212. ^ MICHAEL WINES和SHARON LaFRANIERE. In Baring Facts of Train Crash, Blogs Erode China Censorship [在車禍赤裸的真相面前,博客削弱了網絡審查]. 紐約時報. 2011-07-28 [2011-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213. ^ 环球时报社评:高铁是中国必须经历的自我折磨. 環球時報. [2014-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2). 
  214. ^ 环球时报:希望动车停运只是暂时的. 環球時報. [2014-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15. ^ 环球时报:小算盘算不了中国崛起的大账. 環球時報. [2014-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2). 
  216. ^ 环球时报:3年前猛打高铁的活跃者应羞愧. 環球時報. [2014-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217. ^ 列车追尾温州:中国速度不可以这样. 福布斯中文網. 2011-07-25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18. ^ “高速”后的思考. 江門日報.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8). 
  219. ^ Train Wreck in China Heightens Unease on Safety Standard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7-24 [2007-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4). 
  220. ^ 伊能静质疑动车事故获赞 网友讽姚晨是"小白". 網易娛樂.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8). 
  221. ^ 韓寒. 韩寒:脱节的国度. 無錫新傳媒網(包括無錫日報、江南晚報、無錫商報、華東旅遊報、江南保健報). 2011-07-27 [2011-07-29]. [失效連結]
  222. ^ 韓寒. 韩寒:脱节的国度. [2016-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2). 
  223. ^ 獨立調查的重要性. 文匯報. 2011-08-04 [201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0). 
  224. ^ 闲坐不谈语文. 新浪微博.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4). 
  225. ^ 一一成长回忆录. 新浪微博.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226. ^ 网友读伊伊父母微博后都哭泣 为遇难夫妻送行. 現代快報.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 
  227. ^ 郝海东欲收养奇迹女孩遭亲属婉拒 或改为资助. 中國新聞網. 2011-07-26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228. ^ 幸存女童家人称不接受铁道部道歉 保留追责权利.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229. ^ 男子发动200名亲友寻找怀孕妻子.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2). 
  230. ^ 男子发动200余亲友寻找怀孕妻子 质疑事故救援. 網易 新聞圖集.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9). 
  231. ^ 披麻戴孝男子哭诉妻子遗体被毁容:撞的还是被挖的?. 鳳凰網. [2011-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5). 
  232. ^ 痛失5名亲人杨峰态度大变 称若坚持将再失亲人. 南方網. 2011-07-27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5). 
  233. ^ 杨峰:我没有被铁道部收买 一定会讨个公道. [2011-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9). 
  234. ^ 红十字会系统向动车追尾事故拨45万人道救助金. 騰訊新聞.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4). 
  235. ^ 浙江红十字会向温州转交45万元救助金 将公布使用情况. 浙江在線.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36. ^ 温州民众悼念动车追尾事故遇难者 为伤者祈福. 浙江在線. 2011年7月26日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237. ^ 头七日 温州上千民众烛光悼逝者“求真相”. 鳳凰衛視. 2011年7月29日 [201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9日). 
  238. ^ 被令禁報動車新聞 有陸媒「起義」抗命. 聯合報. [201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239. ^ 【微视频】723禁片:奇迹国战记—挑战铁盗部. 新唐人電視台. 2012年7月20日 [201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22日). 
  240. ^ 内地人维港献茉莉讨真相 逾百市民点烛光 举办者促人大调查. 明報. 2011年7月31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5日) (中文(繁體)). 
  241. ^ 数百人金紫荆广场默哀悼列车事故死者. 商業電台. 2011年7月31日 [2011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20日) (中文(繁體)). 

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來自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美國之音網站。根據版權條款(英文)和有關美國政府作品版權的相關法律,其官方發布的內容屬於公有領域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