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
| ||||
---|---|---|---|---|
出生 | 印度 | |||
圆寂 | 西元二世纪 | |||
居住地 | 印度 | |||
宗派 | 大乘/中观 | |||
呼号 | 八宗共祖、二胜六庄严 | |||
徒弟与学生 | 提婆 | |||
著作 | 《中论颂》等 |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印度那烂陀寺时代 的佛教哲学 |
---|
汉传密宗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
龙树(天城文:नागार्जुन ,Nāgārjuna;泰卢固文:నాగార్జున;僧伽罗语:නාගර්ජුන;藏语:མགོན་པོ་ཀླུ་སྒྲུབ,威利转写:klu sgrub,THL:lu drub,藏语拼音:Luchub,?—?),一称龙猛、龙胜,音译为那嘎呵朱讷,旧译为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顺那;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于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许多人认为祂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相传为证得初地[1]果位之菩萨。其著作甚多,其中以《中论》及《大智度论》最为著称。
龙树广泛影响了大乘佛教各个宗派,中观派以祂为创始者,瑜伽行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也多以祂的著作来证明本身宗义的正确。祂对汉传佛教的影响亦非常深远,尤其是三论宗和天台宗,即便不是为其宗的弘扬者,也多表示对他的崇敬,或依附龙树教门。祂在日本佛教中更享有“八宗共祖”[2]称号。在藏传佛教中,与其大弟子提婆(亦名圣天)同被列入为佛教的二胜六庄严之一。密宗也以祂为传承上师之一,列名八十四大成就者中。
中国一些道教流派由于受到佛教禅宗、密宗的影响,也尊龙树为神灵,尊称其为“龙树医王”、“龙树妙医卫国禅师”,如闾山派。
名称
汉传佛经中,龙树有三个译名,分别为龙树、龙胜与龙猛。以龙树最为通行,密宗中主要使用龙猛这个名称。
龙树
Nāgārjuna,由Nāgā与Arjuna两个单字组成。Nāgā音译那伽,意为龙,因为在龙宫成道,所以在名字前冠上龙。阿周陀那(Arjuna)是一种树名,因其在此树下出生,以树名为名。因此鸠摩罗什将其译为龙树[3][4]。
龙胜
出自北魏般若流支译《顺中论》[5]。嘉祥吉藏在《中论疏》中认为龙胜为龙树的另一译名[6]。
龙猛
玄奘将其名译为龙猛[1]。这个译法有两个说法,一是遏罗树那(arjuna)意为威猛[7][8],二是古代勇士,以阿周陀那为名,因此阿周陀那也有威猛的意思[9]。这位古代勇士可能是指《薄伽梵歌》中的阿周那,阿周陀那也是因陀罗的名字之一。
藏传译名
Arjuna,在梵文中,源自于动词词根Arj,意为得到、获得、成就。布顿认为,Nāgārjuna意为于龙中得到成就[10]。译为藏文ཀླུ་སྒྲུབ(klu sgrub),klu是那伽,也就是龙的意思,sgrub则是得到成就之意,字面直译为龙成。
入楞伽经
汉译《入楞伽经》中的龙树比丘,梵文本《入楞伽经》写为 Nāgāhvaya。Nāgāhvaya,由那伽(Nāgā)与动词āhvaya组成,意思是以龙为名。印顺法师认为即是多罗那他记载中的龙叫。或以为和龙树为同一人,或以为是不同人。
生平
龙树的生平,历史记载不多,主要来自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玄奘《大唐西域记》与藏传《布顿佛教史》、《印度佛教史》。
出身
龙树出身南印度,为婆罗门种姓,少年时学习吠陀经典,同时也精通各种学问及法术[11]。相传龙树与好友三人习得隐身术,进入王宫,调戏宫女。国王得知后大怒,在大臣建议下,命武士在空中挥刀,其他人被杀,龙树智高,认为武士不敢在国王身边挥刀,于是紧临国王身侧站立,逃过一劫,领悟“欲为苦本”,于是决心出家,加入佛教僧团[12]。传统上认为龙树是在说一切有部中出家的[13]。
弘法
龙树在印度北方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区)的佛寺,阅读到大乘佛教经典后,至印度各地寻求大乘佛教经典,并推广大乘佛教[14]。因为当时大乘佛教尚不被人接受,曾想自立大乘僧团,改变服色,自行授戒,但没有成功[15]。
相传龙树进入龙宫学习大乘方等经典,之后在印度南方弘法[16]。根据《法苑珠林》[17]与《大唐西域记》[18]记载,印顺法师认为龙树进入龙宫的地方,在于乌茶国(位于今印度奥里萨邦)[19]。龙树进入龙宫取回的大乘经典,汉传佛教相传为《华严经》[20][21],藏传佛教的传说则是《般若十万颂》(即《大般若经》)[22]。
龙树曾服务于案达罗王室[23],曾写作《宝行王正论》、《亲友书》,致案达罗王室[24]。其中《亲友书》,僧伽跋摩译为《劝发诸王要偈》,另有一译本题作《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唐义净译为《龙树菩萨劝诫王颂》。龙树引用王室先祖之名,以信件劝诫案达罗王应行正道来治理国家,由此信件可知他与案达罗王室间,有深厚友情。藏译本称这位国王为乐行国王,义净译本称其为乘土国王、娑多婆汉那王(Satavahana,为案达罗王室别名),大唐西域记称其为引正王[25],可知他是案达罗王室的某位国王,不过他的实际身份,在现代学者间仍难下定论。
据印度史学家R. C. 马宗达的说法,禅陀迦王应当是案达罗王朝的中兴之主 Gautamiputra Satkarni(公元1世纪或2世纪)或其后继者[26]。Joseph Walser认为禅陀迦/市寅得迦,是指王朝首都Dhanya(ka)taka(现今的Dharanikota,位于阿马拉瓦蒂附近)而非人名Satakarni[27]。
晚年及圆寂
龙树晚年居住在南㤭萨罗国西南的跋逻末罗耆釐山中,案达罗王室为他在此建立伽蓝[28]。龙树极为高寿,年纪超过百岁[29]。根据佛教文献暗示,龙树有可能是被某位小乘法师迫害而殉教。记载称,当时有位小乘法师,对龙树菩萨很忿恨嫉妒。龙树菩萨将要示现圆寂,就问这位小乘法师:“你乐意我长期停留世间吗?”小乘法师答道:“我实在不愿意。”于是龙树菩萨退入内室,一天都未出门。弟子破户查看,发现龙树菩萨已经坐化。[30]另也有说法是涉入王室继承造成的政治纷争而被王子赐死[31]。
龙树圆寂后,继承人为弟子提婆。南印度地区的人为龙树建庙[32],备受尊崇,与马鸣、提婆、童受等共称“四日照世”[33]。大乘佛教中对他极为敬重,传说他为初地菩萨[1],慧远认为他是十地的大菩萨[34],道安认为他是十地菩萨、阿罗汉[35],嘉祥吉藏大师认为他为如来所示现[36]。日本学者梅原猛认为龙树是大乘佛教的实际建立者。
现代考证
由古代记载,现代佛教学者认为古印度曾有多个同名人物,因为同名,在传说被混合在一起。这个学说最早由日本学者河口慧海与寺本婉雅提出,认为在历史上至少存在古龙树与新龙树两个不同人物。日本学者中村元,根据著作、思想内容、事迹与生存年代差异等,分析出现有传说中,含有至少六个不同龙树,其中包括:
- 《中论》作者
- 《大智度论》作者
- 《十住毗婆沙论》作者
- 《宝行王正论》作者
- 佛教密宗学者
- 化学与炼金师
炼金术师龙树
相传龙树会炼金术,炼制药品,精通占星学。在梵文与西藏著作中,存在数本以龙树为名的炼金术著作。
古龙树与新龙树
日本学者河口慧海与寺本婉雅,比较大乘佛教与密宗间的记载差异,认为至少存在两个同名的龙树,分为古龙树与新龙树。古龙树为大乘论师,新龙术为密教祖师。
龙树与龙猛
龙树与龙叫
在北魏译与唐译的《楞伽经》中曾提到龙树[37][38]。相关段落在宋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未出现。藏传文献称《楞伽经》、《大云经》又记载,这位一切有情乐见童子,又称为龙比丘,传统上将他等同于龙树[39]。
密宗以龙猛为其始祖之一,如藏传佛教所传《文殊根本续》,提到一位称为龙的比丘[40],与《楞伽经》传说相同,密宗传统上也认为他就是龙树。
在《大云经》[41]、《大法鼓经》[42]中,皆提到一位出身南印度,名为一切有情乐见童子的人物,可能是如来藏学派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印顺法师认为,龙树的《大智度论》已引述到《大云经》[43],《大云经》集成时间应早于龙树,并将一切有情乐见童子的在世年代推定为公元1世纪,与马鸣同时[44]。在汉译《大云经》中说这位“众生乐见比丘”是大菩萨、大香象王[41],梵文中“那伽”可指“龙”也可指“象”[45],这里的大香象王[46]是对他的盛赞之语,但后人可能误会他还有名字叫“大香象王”或“龙”。《大法鼓经》提到世间乐见比丘的事迹,并生“生安乐国”[47],魏译和唐译《楞伽经·偈颂品》也称龙树将“往生安乐国”,在传说中可能因此把两个人等同起来。
印顺法师,认为《楞伽经》中提到的龙树,梵文名为Nāgāhvaya,意译为“龙呼”、“龙叫”、“龙名”,与龙树(Nāgārjuna)的名字不同,指应是另一个人。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记载,有位南方阿阇黎龙叫,与提婆同时,在印度南方倡导唯识中观见[48],应属于顺瑜伽行中观学派,在教义上近于如来藏学派。他生活在旃陀罗笈多时代,时代晚于龙树,与提婆同时,可能也是龙树的弟子之一。布顿大师也认为《大云经》中相关记载并未明确说这位比丘即是龙树,仍待考证[49]。可能在晚期的传说中,把龙树跟这位龙叫的事迹混在一起,因此造成误会。
密宗学者龙树
《布顿佛教史》记载龙树出生南印度毗达婆国,于中印度那烂陀寺出家,师从密教大手印祖师萨拉哈学习了密集金刚密续,他原名为罗睺罗跋陀罗。印顺法师认为龙树曾于那烂陀寺学法的记载,可能是后世讹传[50][51]。
龙树的年代
龙树在世年代,有很多传说。西方学者多认为是西元1世纪至2世纪之间。
《龙树菩萨传》写作于龙树过世后百年[52]。据此,印顺法师认为龙树在世时间,约是西元150年至250年间[53]。宇井伯寿以鸠摩罗什(344-413)在世时间逆推,估算龙树在世的时间,也得出相同的见解。
思想及贡献
龙树菩萨是佛教中观学说的开创者,以其初地菩萨的证量,并依大乘佛教般若诸经典为本,对大乘佛法的中道予以严谨的论证。龙树菩萨于大乘佛法的中道定义为“非有亦非无,亦无非有无,此语亦不受,如是名中道。”[54]即不落有无两边,此不落亦不落,如此形容语也不受[55],是名为中道。并以此中道义及初地无生法忍的证量破斥诸外道的谬论。龙树菩萨在佛法的历史地位,世尊早已预记于《摩诃摩耶经》中:“…;佛涅槃后。…。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56]意谓继马鸣菩萨后约一百岁已,外道的邪见(断见、常见、无因论等)乃未止息。故龙树菩萨造《中论》[57]、《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破斥邪见并弘扬世尊的第一义谛正法。龙树菩萨的历史地位,佛亦预记于《入楞伽经卷第九》中:“…大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58]
龙树菩萨的《中论》依“八不中道”灭诸戏论[59]。《中论》以观蕴处界等一切法的“有、时、空、动”四个范畴,论证缘起没有独立、常住的自性,没有自性就是(自)性空,并以此降伏诸外道的邪见。又龙树菩萨大弟子提婆者,智慧明敏,机神警悟,欲摧邪见外道,乃请其扮外道,龙树扮外道并力挺外道义,然提婆依龙树所授佛法破斥外道谬理。七日之后,龙树亦失其所立之外道义,遂允提婆击法鼓,与外道论议,随外道之所说,而予以析破,摧诸异道[60]。故摧伏外道、破斥邪见、作狮子吼、护持并弘传世尊正法、绍继佛种、续佛法脉、以初地菩萨的证量作法布施,造诸论,利益有情,此是龙树菩萨在佛法的历史上应有的定位。
龙树菩萨造《中论》以观五阴十八界法等法,以示缘起中道。例如以观四谛而成立之缘起“性空”(没有自体性)的真意,即是无常无我的因缘法,即是《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所言之“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者。”故依无生法而言,无生法与一切法乃非一非异之中道也[61]。
对汉传佛教的影响
就中国佛教史来看,最早引介龙树思想的是鸠摩罗什[62]。罗什翻出了《中论》和青目释、《十二门论》,及龙树弟子提婆所作的《百论》,形成“关河之学”。因他在长安译经、讲经,吸收当时关河(长安)一带的学者,如僧肇、僧叡等人。僧肇以骈文写作《肇论》,批评六家七宗之偏失,阐释龙树的中观之学。
鸠摩罗什还译出龙树所作的释经论,分别是解释般若经的《大智度论》和解释十地经的《十住毗婆沙》。
后来,“关河之学”对学习三论之学的吉藏有深刻影响,他的《中观论疏》常引关河旧说。往后兴起的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等亦或多或少受龙树的影响。如天台宗智𫖮在其著作中援引大智度论和中论,华严宗法藏作十二门论注疏,法相宗承继印度唯识学重新阐释中观空义,如玄奘著《会宗论》。
鸠摩罗什之后传译来的龙树作品,有《六十颂如理论》(施护译)、《七十空性论》(法尊译)、《因缘心论颂》(失译)、《菩提资粮论颂》(达磨笈多译)、《一输卢迦论》(般若流支译)、《回诤论》(毘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译)、《劝诫王颂》(义净译)、《宝行王正论》(真谛译)等。
在龙树著作中,最常译为华语的作品是《中论颂》和《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都推崇龙树与中观,所接受的中观思想,主要是中晚期印度派的思想。寂护是最早将中观派思想引入藏传佛教的代表人物,赤松德赞曾经向全藏宣布,以寂护的见解作为藏传佛教的规范[63]。寂护的见解被称为随瑜伽行中观派,因为他在相当程度上,融合了唯识派的思想。在宁玛派中,仍然保持了他的部份见解,但因为朗达玛灭佛的影响,寂护在西藏的影响力在后世并不大。
至后弘期时,月称的再传弟子阿底峡大师,以寂天的教义,入藏传授,作《菩提道灯论》,建立噶当派,将中观应成派传入西藏,后为格鲁派宗喀巴尊奉,成为藏传佛教的正宗。
宁玛派继承了印度晚期诸师的旧说,将“如来藏”思想称为“大中观”,亦即“大圆满见”,以此建立大圆满次第[64]。
噶举派传承印度那洛巴大师的法脉,认为大手印、大中观和大圆满教授,三者本质没有差别,都是直接观看我们的心性。在直贡噶举派中认为教主吉天颂恭在佛住世时为维摩诘居士,然后再转世为龙树菩萨,最后转世为吉天颂恭,创建直贡噶举。[65]。
著作
龙树菩萨论著极为丰富,如:《大智度论》[67]、《中论》[68]、《十二门论》[69]、《七十空性论》[70]、《回诤论》[71]、《六十颂如理论》、《方便心论》[70]、《广破论》(Vaidalya-prakarana)、《大乘破有论》、《十住毗婆沙论》[72]、《因缘心论颂》[73]、《菩提资粮论颂》[74]、《宝行王正论》[75]、《劝诫王颂》[76]等不少著名的论典或颂文[77][78],造论之多,世所罕见,故被誉为“千部论师”。然除上述之经典外,亦有学者存疑其它的一些论典是否真为龙树菩萨所著,如《十八空论》、《释摩诃衍论》[79][80]。现存藏传《无畏论》,因为其中引用了提婆著作,被认为是后人所作,非龙树著作。
印顺法师根据藏传佛教传统,将龙树的著作,分为两大类,一为抉择甚深义者,这包括《中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回诤论》等,以论理方式深入诸法实相。二为分别菩萨广大行者,包括《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宝行王正论》、《劝诫王颂》等。
汉译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论颂》、《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皆对汉传的大乘佛法有重要影响与贡献,也是中观学派所依据的论典。
在龙树作品中,大量引用各种佛经,佛教研究者经常以此来作大乘佛教经典的定年之用:在龙树作品中曾被引用的大乘佛教经典,为早期大乘佛教经典,而龙树未曾引用的,则判定为中期及晚期佛经。
龙树作品中,中论、回诤论、劝诫王颂(Suhṛllekha,亲友书)与宝行王正论(Ratnavali)的梵文本仍然留存[81][82]。
相关条目
注释
- ^ 1.0 1.1 1.2 《大唐西域记》卷8:“时南印度那伽阏剌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幼传雅誉,长擅高名,舍离欲爱,出家修学,深究妙理,位登初地。”
- ^ 印顺《中观今论》:“龙树的中观学,在西元五百年初,由鸠摩罗什三藏传来中国。在中国旧有佛教和适应时地思潮的发展中,在长江以南曾有过相当的弘扬。其中可看作中观的正统者,就是三论宗。此外,天台宗也是根据缘起即空、即假、即中的要义,发挥它独到的圆宗。龙树系的中观学,给予中国佛法的影响,非常普遍深刻;即使不属于中观的学者,也多表示崇敬,或依附于龙树的教门。因此,传入日本,即有龙树为“八宗共祖”的传说。在西藏,也传有中观学,是西元八百年代由印度传入的。据说:藏传的中观学,有佛护、月称的“应成派”,和静命、清辨的“自续派”。传入西藏的时候,虽各有因缘,然经过长期的流传,佛护、月称的应成系已取得了中观正统的权威。”
- ^ 《龙树菩萨传》:“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
- ^ 嘉祥吉藏《中论序疏》:“龙树者,依梵音应云伽那馥力叉。伽那者,龙也。馥力叉者,树也。智度论云:童笼磨者,龙也。馥力叉,是树通名也,别名阿阇那,如此间梨李树等。”
- ^ 《顺中论》〈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翻译之记〉:“诸国语言,中天音正。彼言那伽夷离淳那,此云龙胜,名味皆足,上世德人。言龙树者,片合一厢,未是全当。龙胜菩萨,通法之师,依《大般若》而造《中论》众典,于义包而不悉。大乘论师名阿僧佉,解未解处,别为此部。”
- ^ 嘉祥吉藏《中论序疏》:“《顺中论》云:‘龙胜菩萨,非龙树也’,今宜会之。以龙成其胜道故云龙胜,盖但叙其未字。”
- ^ 昙旷《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龙猛菩萨等者。即旧所云龙树菩萨。正云那伽遏罗树那。那伽是龙。遏罗树那是威猛义。古翻错误译云龙树。而此菩萨有龙威猛。”
- ^ 义净译《龙树菩萨劝诫王颂》:“阿离野是圣。那伽是龙是象。曷树那义翻为猛。菩提萨埵谓是觉情。苏颉里即是亲密。离佉者书也。”
- ^ 法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梵语名作那伽阿顺那。那伽,此云龙。阿顺那者,罗什翻为树,慈恩三藏翻为猛,并非敌对正翻。所以知者,近问大原三藏云:西国俗尽说,前代有猛壮之人,名阿顺那。翻为猛者,但指彼人,非正译其名。又西国有一色树,亦名阿顺那。此菩萨在树下生,因名阿顺那。是故翻为树者,亦指彼树,非正翻名。阿顺那虽俱无正翻,就义指事,树得人失。以于树下而生,龙宫悟道。故云龙树。”
- ^ 《布顿佛教史》:“梵文‘那伽祖那’(Nāgārjuna)中的‘那伽’,意为龙,含义是生于法界,不住常断二边,拥有经教宝藏,具足毁邪显正之见,故谓之龙。祖那(juna),意为成政,含义是能护持正法的国政,调伏罪恶敌众,故谓之成政。摄二义为龙成,即龙树。”
- ^ 《龙树菩萨传》:“大师名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在乳哺之中。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偈。偈有四十二字。背诵其文而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练。”
- ^ 《龙树菩萨传》:“其四人得术隐身,自在入王宫中,宫中美人皆被侵陵百馀日。后宫中人有怀妊者以事白王。王大不悦。此何不祥为怪?乃尔召诸智臣以谋此事。有旧老者言凡如此事应有二种:或鬼或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有司守之断诸术者。若是术人足迹自现可以兵除。若其是鬼则无迹也。鬼可咒除人可刀杀。备法试之见四人迹。即闭诸门令数百力士。挥刀空斫斫杀三人。唯有龙树敛身屏气依王头侧。王头侧七尺刀所不至。是时始悟欲为苦本。厌欲心生发出家愿。若我得脱。当诣沙门求出家法。既而得出入山诣佛塔出家受戒。”
- ^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四章:“龙树出家时,佛像初兴,舍利塔代表了佛,与僧寺相连,由比丘僧管理。龙树在佛塔出家,就是在僧寺中出家。“初期大乘”经的传出,虽与部派佛教的三藏不同,但“初期大乘”是重法而轻律的,还没有成立菩萨僧团,所以大乘而出家的,还是在部派的僧寺中出家。也就因此,龙树出了家,先读声闻乘的三藏。龙树论所引的律典,多与‘十诵律’相同,所以传说龙树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大致是可信的。”
- ^ 《龙树菩萨传》:“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典与之。诵受爱乐,虽知实义,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馀经,于阎浮提中遍求不得。外道论师沙门义宗,咸皆摧伏。”
- ^ 《龙树菩萨传》:“思此事已,即欲行之。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欲以除众人情,示不受学,择日选时,当与谓弟子,受新戒,著新衣。”
- ^ 《龙树菩萨传》:“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深入体,得宝利。龙知其心,而问之曰:看经遍未?答言:汝诸函中经多,无量不可尽也,我可读者,已十倍阎浮提。龙言:如我宫中所有经典,诸处此比,复不可数。龙树既得诸经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还送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
- ^ 《法苑珠林》卷38:“西域志云:波斯匿王都城东百里,大海边,有大塔。塔中有小塔,高一丈二尺,装众宝饰之。夜中每有光曜,如大火聚。云:佛般泥洹五百岁后,龙树菩萨入大海,化龙王。龙王以此宝塔,奉献龙树。龙树受已,将施此国。王便起大塔,以覆其上。自昔以来,有人求愿者,皆叩头烧香,奉献华盖。其华盖从地自起,徘徊渐上,当塔直上,乃至空中。经一宿变灭,不知所在。”
- ^ 《大唐西域记》卷10〈乌茶国〉:“国西南境大山中,有补涩波祇釐僧伽蓝,其石窣堵波极多灵异,或至斋日,时烛光明。故诸净信,远近咸会,持妙花盖,竞修供养。承露盘下,覆钵势上,以花盖笴,置之便住,若磁石之吸针也。此西北山伽蓝中有窣堵波,所异同前。此二窣堵波者,神鬼所建,灵奇若斯。”
- ^ 印顺〈龙树龙宫取经考〉,收入《佛教史地考论》。
- ^ 贤首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1:“故西域相传,龙树菩萨往龙宫,见大不思议解脱经。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颂四天下微尘数品。四中本者,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上二本,并秘在龙宫,非阎浮提人力所受持,故此不传。五下本者,有十万颂三十八品。龙树将此本出现传天竺,即摄论百千为十万也。西域记说,在于阗国南遮俱槃国山中具有此本。”
- ^ 《华严经传记》:“又如真谛三藏云:西域传记说,龙树菩萨往龙宫,见此华严大不思议解脱经,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其上中二本及普眼等,并非凡力所持,隐而不传。下本见流天竺。盖由机悟不同,所闻宜异,故也是以。”
- ^ 《布顿佛教史》第四章:“他知道此次前往,将成大义,遂应邀往龙宫说法。在龙界,龙王请求他长期安住,大师谢道:‘我来此,是为了寻求修造千万佛塔的龙泥,并请回《大般若经》,无暇安住,今后有可能再来。’这样,他获得大量龙泥,请回了《十万般若颂》和其他少量经文。相传,《十万般若颂》末尾的一点经文,龙王未给。”
- ^ 《龙树菩萨传》:“又南天竺王总御诸国信用邪道,沙门释子一不得见。国人远近,皆化其道。龙树念曰:树不伐本,则条不倾。人主不化,则道不行。其国政法,王家出钱雇人宿卫,龙树乃应募为其将。荷戟前驱,整行伍,勒部曲,威不严而令行,法不彰而物随。王甚嘉之,问是何人?侍者答言:‘此人应募,既不食廪,又不取钱,而在事恭谨,闲习如此,不知其意,何求何欲?’王召问之:‘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一切智人。’”
- ^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4:“又龙树菩萨以诗代书,名为苏颉里离佉,译为密友书。寄与旧檀越南方大国王,号娑多婆汉那,名市寅得迦。可谓文藻秀发,慰诲勤勤。的指中途,亲逾骨肉。就中旨趣,寔有多意。”
- ^ 《大唐西域记》卷10〈㤭萨罗国〉:“昔者,如来曾于此处现大神通,摧伏外道。后龙猛菩萨止此伽蓝,时此国王号娑多婆诃(唐言引正)。珍敬龙猛,周卫门庐。”
- ^ 徐文明. 龍樹的時代略考. 中国佛学. 1999, 2 (2)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与龙树同时的引正王,即禅陀迦王,究竟是案达罗王朝的哪一个国王难下定论,有说是西穆卡,有说是普鲁摩夷(Pulumayi)二世,亦有说乔达弥普德拉‧娑多迦尔尼(Gautamiputra Satakarni)或者是其继承人乔达弥普德拉‧耶奇涅娑多迦尔尼。推到西穆卡怕是太早了,真若如此,恐怕真得承认龙树活了二三百年了,因为西穆卡是公元前三四十年或更早的人,而且其谓禅陀迦或市演得迦,应该是萨达迦尼一世以后的国王,是故权威的印度历史学家马宗达的说法或许更有道理,禅陀迦王应当是乔达弥普德拉或其后继者,即大概公元一世纪在位的国王,为案达罗王朝早期的统治者。
- ^ Joseph Walser. Nagarjuna and the Ratnavali: New Ways to Date An Old Philosopher.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2002, 25: 209 – 262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 《大唐西域记》卷10〈㤭萨罗国〉:“国西南三百馀里至跋逻末罗耆釐山(唐言黑蜂)。岌然特起,峰岩峭险,既无崖谷,宛如全石。引正王为龙猛菩萨凿此山中,建立伽蓝。”
- ^ 《大唐西域记》卷10〈㤭萨罗国〉:“龙猛菩萨善闲药术,餐饵养生,寿年数百,志貌不衰。”
- ^ 《龙树菩萨传》:“是时有一小乘法师,常怀忿疾。龙树将去此世,而问之曰:汝乐我久住此世不?答言,实所不愿也。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看之,遂蝉蜕而去。”
- ^ 《大唐西域记》卷10〈㤭萨罗国〉:“王有稚子,谓其母曰:‘如我何时得嗣王位?’母曰:‘以今观之,未有期也。父王年寿已数百岁,子孙老终者盖亦多矣。斯皆龙猛福力所加,药术所致。菩萨寂灭,王必殂落。’……龙猛俳佪顾视,求所绝命,以干茅叶自刎其颈,若利剑断割,身首异处。王子见已,惊奔而去。门者上白,具陈始末,王闻哀感,果亦命终。”
- ^ 《龙树菩萨传》:“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
- ^ 《大唐西域记》卷12〈朅盘陀国〉:“当此之时,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有龙猛,北有童受,号为四日照世。”
- ^ 《中论序疏》:“匡山远法师云:名贯道位,德备三忍,亦十地高仁也。”
- ^ 《中论序疏》:“旧云:龙树是初地人。关内姚道安,学智度论,云:此是龙树引众生令入初地,而实是十地人也。问何依人也?答:若云初地,则二依人也。若是穷学,则第四依人。问:云何是四依?答:且依一判。如小乘,见道前,具烦恼人是一依。须陀洹、斯陀含是二依。阿那含是三依,罗汉第四依。约大乘,望十回向,是一依。初地至七地,是二依。八九地是三依,十地第四依。如楞伽是第二依,如睿师是第四依。以释迦佛法,无别菩萨僧,龙树是出家之人,故依小乘位分之。名贯道位者,菩萨位之通名也。德备三忍,谓信顺无生也。”
- ^ 《中论序疏》:“问龙树是何位之人?答:圣迹无方,高下未易可测。仅依经传,叙其浅深。睿公云:功格十地,道摸补处,是穷学之人。传云:智慧日已颓,斯人令再耀,世昏寝已久,斯人悟令学。外国为之立庙事之若佛,安知非佛示为菩萨乎。”
- ^ 北魏真谛《入楞伽经》卷9:“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 ^ 唐实叉难陀《大乘入楞伽经》卷6:“大慧汝应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 ^ 《入中论》卷2:“问:如何得知龙猛菩萨无倒解释经义?答:由教证知。如《楞伽经》云:‘南方碑达国,有吉祥苾刍,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宏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大云经》云:‘阿难陀!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于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苾刍,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
- ^ 《文殊根本续》:“于吾灭度后,四百年之时,比丘龙出世,于教信且利,证得欢喜地,住世六百年。彼圣者修成,孔雀佛母咒,且通诸经论,无实甚深义。弃身离世后,往生极乐刹。最终决定得,正等觉果位。”
- ^ 41.0 41.1 《大方等无想经》:“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后时复名众生乐见,是大菩萨、大香象王,常为一切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其年二十出家修道,多有徒众,修持净戒,称咏诸佛大乘经典,为护正法不惜身命。”
- ^ 《大法鼓经》卷下:“佛告大众:‘汝等勿得起轻劣想。我此众中多有弟子,于我灭后能护正法、说此经者。贤护等五百菩萨最后一人——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于我灭后,当击大法鼓、吹大法蠡、设大法会、建大法幢。’……今此童子闻此经已,能善诵读,现前护持,为人演说,常能示现为凡夫身,住于七地。正法欲灭馀八十年,在于南方文荼罗国大波利村善方便河边迦耶梨姓中生。当作比丘持我名,如善方便守护田苗,于我慢缓懈怠众中离俗出家,以四摄法而摄彼众。得此深经,诵读通利,令僧清净,舍先所受本不净物。为说大法鼓经,第二为说大乘空经,第三为说众生界如来常住大法鼓经,击大法鼓、吹大法蠡、设大法会、建大法幢。”
- ^ 龙树《大智度论》:“广经者名摩诃衍。所谓般若波罗蜜经。六波罗蜜经。华首经。法华经。佛本起因缘经。云经。法云经。大云经。如是等无量阿僧祇诸经。”“摩诃衍亦如是。菩萨初发意所行。为求佛道故。所修集善法随可度众生所说种种法。所谓本起经。断一切众生疑经。华手经。法华经。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弥勒问经。六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是等无量无边阿僧祇经。”“摩诃衍甚多无量无限。如此中般若波罗蜜品有二万二千偈。大般若品有十万偈。诸龙王阿修罗王诸天宫中有千亿万偈等。……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宝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各各十万偈。法华经。华手经。大悲经。方便经。龙王问经。阿修罗王问经。等诸大经。无量无边如大海中宝。”
- ^ 印顺《佛教史地考论》,一一、从一切世间乐见比丘说到真常论:从龙树曾见‘大云经’而论,世间乐见比丘,大抵与马鸣同时。在传说中,马鸣也是出于“正法之末”。如这样,世间乐见比丘,约出在西元一世纪。
- ^ 《大智度论》卷3:“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名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
- ^ 《菩提资粮论》卷2:“福报生力者。如十小象力当一龙象力,十龙象力当一香象力。十香象力当一大香象力,十大香象力当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当一半那罗延力,十半那罗延力当一那罗延力。十那罗延力当一大那罗延力,十大那罗延力当一过百劫菩萨力。十过百劫菩萨力当一过百千劫菩萨力,十过百千劫菩萨力当一得忍菩萨力,十得忍菩萨力当一最后生菩萨力。”
- ^ 《大法鼓经》:“汝童子名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佛涅槃后,正法欲灭馀八十年作比丘,持佛名宣扬此经,不顾身命。百年寿终,生安乐国,得大神力,住第八地,一身住兜率天,一身住安乐国,复化一身问阿逸多佛此修多罗。”
- ^ 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南方阿阇黎龙叫,真实名字是如来贤(Tathāgata-bhadra),与提婆同时,为“唯识中道义”的唱道者。”
- ^ 《布顿佛教史》第四章:“有人认为,《大云经》中所说:‘我于离遮毘入灭四百年后,有名龙的比丘出世,彼能弘我教法,后于净光世界成佛,为智生光如来。’《大云经》中还说:‘于南方秃头仙人地方,将有国王名养衰者出世,彼寿八十岁时,将正法损坏,所存无几。在具福城,美丽富饶的大沙河北岸,扎果坚地方,有位人人喜欢的离遮毘童子出世。彼为显扬如来正法,而具我名,于龙种明灯如来前立下誓愿:‘为能仁法,愿舍生命’,彼将弘广佛教。’这些授记中,均未明说龙树的名字。还有人认为,龙树法名为释迦友,需待考证。《大鼓经》中对龙树的所谓广作授记,亦需考证。”
- ^ 印顺《印度之佛教》:“什公来华,惟传龙树、提婆,青目等之传承不明。‘付法藏传’谓提婆弟子罗睺罗;真谛传罗睺罗以常乐我净释八不,性空者之转入真常,可考见者,自此人始。西藏传罗睺罗弟子有龙友,龙友弟子僧护。龙友之与龙树,传说颇为紊乱。龙友之师为罗睺罗(跋陀罗),俗乃传龙树之师亦为罗睺罗,其讹传盖可想见。”
- ^ 印顺《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多拉那他所说,也有些秘密化。他说龙树曾在那烂陀 (Nalanda)寺弘法,这是不足采信的。因为那烂陀寺是西元四、五世纪间,铄迦罗阿迭多('Sakraditya) ──帝日王开始,经六代增建而完成的大学府,时代显然晚于龙树,龙树怎么可能会在这里弘法呢?”
- ^ 《龙树菩萨传》:“去此世已来至今,始过百岁。”
- ^ 《印度佛教史》第四章:“龙树在世的年代,传说不一,而年寿又都说很长。西元404年,鸠摩罗什来到我国的长安。罗什译出的‘龙树菩萨传’说:“去此世以来,至今始过百岁”。鸠摩罗什二十岁以前,在西域学得龙树的大乘法门。二十岁以后,住在龟兹。前秦建元十八年(西元382年),罗什离龟兹而到了姑臧,住了十九年,才到长安。可见‘龙树传’的成立,一定在西元382年以前。那时,龙树已去世百零年了,所以推定为:龙树约生于西元150─250年,这也是很长寿了!”
- ^ 《大智度论》卷6
- ^ 《解深密经》:“胜义谛是离言性的”
- ^ 《摩诃摩耶经卷下》大藏经第十二册No. 383 CBETA电子佛典V1.21
- ^ 《中论》卷1:“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化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有如是等谬,故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种种说我我所,不知正法。……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著诸法;求十二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决定相,不知佛意但著文字。闻大乘法中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空,即生疑见。若都毕竟空,云何分别有罪福报应等?如是则无世谛第一义谛。取是空相而起贪著,于毕竟空中生种种过。龙树菩萨为是等故。造此中论。”
- ^ 大藏经第十六册No. 671《入楞伽经》总品第十八之一CBETA电子佛典V1.22
- ^ 《中论》〈观因缘品第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 ^ 《大唐西域记》大正藏第五十一册,912-913页。
- ^ 即是《杂阿含经》卷第八十三:“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常、乐、我、净中的我非五蕴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之中道义也。
- ^ 最早的龙树译作可追溯至竺法护译出的《菩萨悔过法》,出龙树十住论
- ^ 《土观宗教源流》说:“关于前弘期的正见,初藏王赤松德赞时,曾首次向全藏宣布法律:凡诸见行,皆应依从静命堪布传规。”
- ^ 談錫永談大圓滿、如來藏、中觀和禪宗. (/4939.html 原始内容 请检查
|url=
值 (帮助)存档于2013-06-04). - ^ 创古仁波切. 直指法身禪修(三).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 ^ 薩迦派(花教)在台的發展. 台湾国际藏传法脉总会.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 慧远〈大智论抄序〉:“有大乘高士,厥号龙树……其人以般若经为灵府妙门,宗一之道,三乘十二部由之而出,故尤重焉。然斯经幽奥,厥趣难明,自非达学,鲜得其归。故叙夫体统,辩其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蕴于辞,辄寄之宾主,假自疑以起对,名曰问论。其为要也,发轸中衢,启惑智门,以无当为实,无照为宗。……童寿以此论难卒精究,因方言易省,故约本以为百卷。”
僧叡〈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龙树生于像法之末……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 - ^ 僧叡〈中论序〉:“中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
- ^ 僧叡〈十二门论序〉:“是以龙树菩萨,开出者之由路,作十二门以正之。”
- ^ 70.0 70.1 法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谓如龙树所造方便心论及回诤论……相传此七十论。亦是龙树所造。有七十颂。故名也。”
- ^ 〈回诤论翻译之记〉:“回诤论者,龙树菩萨之所作也”
- ^ 法藏《华严经探玄记》:“龙树既将(华严经)下本出,因造大不思议论,亦十万颂以释此经。今时十住毘婆沙论是彼一分。秦朝耶舍三藏颂出译之。十六卷文才至第二地,馀皆不足。”
- ^ 〈因缘心释论开决记〉:“初言明造论之主者。谓龙猛大师自利他满证极喜地。善见缘起甚深法性。善逝受记名称普闻。具诸德者之所造也。”
- ^ 瓜生津隆真. 『菩 提 資 糧 論』 の 龍樹眞撰について.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 1969, 17 (2)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 ^ Joseph Walser. Nagarjuna and the Ratnavali: New Ways to Date An Old Philosopher.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2002, 25: 209 – 262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The earliest explicit attribution of this text(宝行王正论) to Nagarjuna(龙猛) can be found in Bhavaviveka's Tarkajvala(清辨的思择焰)……It is ascribed to Nagarjuna by a number of sources beginning in the sixth century and shows an affinity for common Madhyamika doctrine. Finally, the Ratnavali contains many of the peculiar stylistic elements found in the Karika(中论) which are not found in other authors of the early Madhyamika school — such as Aryadeva(圣天), Buddhapalita(佛护) and the author of the Akutobhaya(无畏论).
- ^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又龙树菩萨以诗代书,名为苏颉里离佉,译为密友书,寄与旧檀越南方大国王,号娑多婆汉那,名市演得迦。可谓文藻秀发慰诲勤勤,的指中途亲逾骨肉……五天创学之流,皆先诵此书赞,归心系仰之类,靡不研味终身”
- ^ 大藏经第五十册No. 2047a《龙树菩萨传》:“龙(大海龙王)还送(龙树菩萨)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
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外道现通化为华池坐莲华上。龙树为象拔莲华扑外道。作三种论。一大悲方便论。明天文地理作宝作药饶益世间。二大庄严论。明修一切功德法门。三大无畏论。明第一义。中观论者是其一品。……付法传云。龙树造大无畏论有十万偈。中论从彼略出大纲有五百偈。长行并是诸师注解。” - ^ 万金川. 中觀思想講錄--龍樹的生平與著作.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 印顺的《中观论颂讲记》:“…《十八空论》…传说为龙树造,可说毫无根据。还有《释摩诃衍论》…无疑是唐人伪作;无知者,也伪托是龙树造的。还有密宗的许多伪作,那更显而易见,不值得指责了。…”
- ^ 《佛光大辞典》:“《释摩诃衍论》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所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本书相传为龙树所造,然其真伪,论说不一…。”
东域传灯目录:“释摩诃衍论十卷(释起信论,新罗大空山中沙门月忠撰云云,龙树造者伪也) - ^ 西藏新發現的龍樹《寶鬘論頌》梵文寫本.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 Suhṛllekhaḥ.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外部链接
- 林镇国:〈龙树《回诤论》与基础主义知识论的批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藏地学者的龙树著作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