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铁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铁城
 中华民国第3任行政院副院长
任期
1948年12月23日—1949年3月24日
行政院院长孙科
前任张厉生
继任贾景德
 中华民国第2任外交部部长
任期
1948年12月27日—1949年3月21日
前任王世杰
继任傅秉常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第6任秘书长
任期
1941年3月—1948年12月
前任叶楚伧
继任郑彦棻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第2任海外部部长
任期
1939年11月—1941年4月
前任陈树人
继任刘维炽
第7任广东省省主席
任期
1937年3月—1938年12月
前任黄慕松
继任李汉魂
第2任上海市市长
任期
1932年1月7日—1937年3月31日
前任张群
继任俞鸿钧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88年3月9日
 大清江西省九江府
逝世1953年11月19日(1953岁—11—19)(65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墓地 台湾新北市五股区观音山五股第二公墓
籍贯广东香山
国籍 大清(1888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53年)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宗教信仰基督教
学历
经历

吴铁城(1888年3月9日—1953年11月19日),祖籍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生于江西省九江府,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军人[1]。属政学系

详细生平

家世背景

吴铁城原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平湖村,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府(父亲吴玉田在此经商),父亲是九江的大商人[1]

求学时期

吴铁城自幼学习英语,入九江同文书院[1]

参与革命

新军时期的吴铁城

1909年(宣统元年),和到九江工作的林森成为好友,吴铁城协助林森在九江设立革命派宣传机关,并经林森介绍参加中国同盟会[1]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江西省。吴铁城也参加了革命派的起义。10月23日,革命派成立江西军政府,吴铁城任总参议,负责和军事有关的民政事务。11月,吴铁城随林森赴上海南京,吴铁城作为江西省代表出席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12月,孙中山归国。12月14日,代表17个省份的各省谘议局代表云集南京,共计44人[2]。12月29日,同盟会连夜赴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结果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吴铁城在此见到了孙中山,因为祖籍同为广东省香山县,故吴铁城来到孙中山身边工作[1]

二次革命

清廷虽被推翻了,但时局不稳。1912年11月26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发布一份名为《严惩倡言二次革命党徒通令》的文告。翌年(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吴铁城访问江西都督李烈钧促成起义,但以失败告终,吴铁城逃往日本。[1]

留学日本

吴铁城照片,于《最新支那要人传》中

吴铁城逃往日本后,进入明治大学学习法律。

1914年,听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吴铁城率先加入。此后,吴铁城经常以打倒袁世凯之名进行宣传[1]

中华革命党党员

1915年8月5日,受孙中山之委托前往檀香山主持党务,并任华侨《自由新报》主笔,力倡反袁[4]

1916年春天,吴铁城归国,在香港澳门继续反袁活动[1]

护法军政府生涯

吴铁城照片,于《民国名人图鉴》中

1917年7月,孙中山到广州开始护法运动,吴铁城与其汇合,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吴铁城任大元帅府参军。[1]

1920年9月,讨贼军总指挥朱执信遭到暗杀,吴铁城代理总指挥,和粤军陈炯明许崇智合作驱逐了反对孙中山的旧桂系[1]

1921年,在香山县的竞选中当选为县长,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民选县长[4]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吴铁城组织民军抵抗,失败后逃往上海[1]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发表讨伐陈炯明宣言,吴铁城和许崇智合作在福建省组织东路讨贼军,吴铁城任东路讨贼军第1路军总司令。2月,陈炯明被驱逐,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吴铁城任广州市公安局长、广东省警务处长[1]。他还兼任广东省警卫军司令[4]

1923年10月,吴铁城成为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事务,其指挥的警卫军开办警卫军讲武堂,培育基层军官。[1]

1924年5月,警卫军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9月,吴铁城随孙中山北伐,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参军长。[1]

1924年10月,广州商团叛乱发生,吴铁城麾下的警卫军投入镇压广州商团的作战。[1]

孙中山逝世后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吴铁城被视为接近孙科的“太子派”人士。

1925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左派廖仲恺遭暗杀身亡。时任广州市公安局长的吴铁城事先得知有人要暗杀廖仲恺,但未对廖仲恺加强警卫[1]。“廖案”发生当天(1925年8月20日),吴铁城传嫌疑人梅光培到广州市公安局问话,并予以拘留;同时吴铁城派警员逮捕郭敏卿。吴铁城称:“关于廖案之搜索,逮捕嫌疑人犯,所有命令,均由我亲手书写。”随后,“廖案”检察委员会成立,吴铁城为检察员之一。[4]

1925年秋,汪精卫与蒋介石等人以侦办“廖仲恺遭暗杀一案”的名义,驱逐了胡汉民许崇智,将政治异见人士邹鲁林森等人变相调离广州,拘捕了川军将领熊克武西山会议派由此催生,该派反对汪精卫、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太子派”人士成了西山会议派的争取对象[4]

1925年12月,中国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成立,孙科任组织部长,吴铁城任工人部长,傅秉常任商民部长,黄季陆等人任常委。广州市党部反共,孙科、吴铁城、伍朝枢等人是广州反共阵营中的骨干;据《邵元冲日记》载,孙科、吴铁城、许崇智等人在上海经常出现在西山会议派的活动场合[4]

1926年1月4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科仍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吴铁城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4]。1926年1月14日,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责成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于一个月内,将行剌故委员廖仲恺案内主谋要犯朱卓文拿获归案讯办。”2月10日,吴铁城作为检察员在“廖案”特别法庭上陈述有关事项[4]

1926年,吴铁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1926年3月初,吴铁城、孙科、伍朝枢三人到黄埔军校见校长蒋介石,请求制裁中国共产党,蒋介石称考虑再说。后来,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事件打击了中国共产党汪精卫被迫离职,苏联顾问也被排除。但蒋介石未能找到中共“谋叛”的证据。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当面对蒋介石说:“你搞的是不是反革命行动,很值得怀疑。”蒋介石为平众怒,于4月2日拘留了欧阳格这位中山舰事件的前台人物,并将第二十师第五团第三营营长李树森撤职,还在4月7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上称:中山舰事件是因李树森“措施无方,行动谬所致。”因该事件被捕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李之龙于4月14日获释。《蒋介石年谱初稿》载,4月23日,“议决免吴铁城广州市公安局长”,“因吴袒护右派”。4月24日,“令李章达武装往接公安局长任。”[4]

1926年5月30日上午,蒋介石曾下令要拿办吴铁城[5]。中国国民党内有人对此质疑时,蒋介石在7月24日《复张继书》中给出的借口是“铁城则以廖案发生时,有纵逃凶犯之嫌疑。”[4]。作为替罪羊,吴铁城不但失去了广州市公安局长及兼任的第十七师师长职务,还被关押到上横档炮台。熊克武林直勉也囚禁在此。吴铁城在此仅被关押了4个月,经家人营救,孙科、马超俊斡旋,10月初即获释[4]

拥护蒋介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件,吴铁城表态支持蒋介石,呼吁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孙科与蒋介石合流。同年6月,吴铁城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翌年秋,被派往中国东北,劝说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1928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29年,吴铁城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担任南京总理陵管理委员会委员。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长袖善舞的吴铁城奉蒋介石之命游说张学良,使张学良作为蒋介石一派入关参战,吴铁城由此获得蒋介石信任。1931年宁粤分裂,吴铁城因同粤派的孙科关系很深,故吴铁城代表蒋派从事促成宁粤合流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12月,两派实现大团结。1931年,吴铁城任警察总监、侨务委员会委员,仍兼任国民政府委员[1][6]

抗战时期

于《上海市公训同学抗战纪念刊》中,曾任上海市政府市长的吴铁城,当时的照片,1937年

1932年1月6日,吴铁城就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任内积极开展上海市政及防务建设。当时,上海日军同中国的冲突迫在眉睫。1月27日,日本驻上海领事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方面取缔抗日组织,向日本方面谢罪。结果,日军同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爆发战斗,一二八事变爆发。十九路军奋力抗战,最后撤退。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缔结。此后,吴铁城继续留任上海市市长[1][6]

1937年3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吴铁城继任广东省政府主席,3月23日由行政院决议任命。4月2日,国民政府令吴铁城兼广东省保安司令,吴铁城于4月16日视事[7]:5388。5月18日,行政院决议改组广东省政府,吴铁城兼民政厅长,徐景唐兼建设厅长[7]:5427

上海市号飞机命名礼中行掷瓶礼之上海市长吴铁城夫人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市,广东省政府迁往连县。1938年12月、吴铁城被免去广东省政府主席职务,召还重庆。此后,吴铁城在香港、澳门从事中国国民党党务工作。1940年,吴铁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任内,他外游东南亚,在华侨中进行抗日宣传,呼吁提供资金。1941年春,回到重庆,任南洋华侨协会、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长。后来,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秘书长。[1][6]

国共内战后

1947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中,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蓄胡须者)与南京市民一起排队投票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1月,吴铁城作为中国国民党代表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1月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对记者称:政府确在准备改组,正与参加国民大会各党派商洽改组办法,现一面布置改组,一面谋恢复和谈[7]:8255-8256。1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抵达上海,分别与民社党张君劢中国青年党陈启天晤谈[7]:8274。吴铁城发表谈话称:和谈暂时已无恢复希望;改组政府事正依计划积极进行,短期内当可使其实现[7]:8274。2月3日,国民政府代表吴铁城、陈立夫与中国青年党代表左舜生等,商谈改组国民政府问题[7]:8279。3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举行第五次大会,秘书长吴铁城报告中国国民党党务概况,分析党务缺点与成功,提出希望中共问题即刻解决,挽救经济危机,安定民生大业[7]:8317。6月20日,国民政任吴铁城为立法院副院长[7]:8373。7月23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党团统一组织原则》,决定设立中央党团统一委员会,由吴铁城、陈诚陈立夫刘健群召集;决定9月9日召开中央党团联席会议及六届四中全会,任命李俊龙、陶希圣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7]:8387

中央党部吴秘书长铁城(起立穿西服者)宴新疆国大代表

1948年11月,孙科任行政院长,应孙科之邀,吴铁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12月25日,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吴铁城在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时称:“新政府的唯一目标为继续对共党作战。现内阁为战时内阁,非投降内阁。”[7]:8760并称要加强江南防务,重振仍在北方之军队[7]:8760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开始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交涉,孙科、吴铁城表示反对,乃辞任。3月4日,派李惟果溪口,转告其望蒋介石“出洋之意”[8]:165。4月22日,吴铁城从南京经溪口回到广州,告诉美国公使克拉克,蒋和李宗仁今天在杭州会晤,讨论未来计画;吴坚称蒋仍全力支持李[9]:21。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政会临时会议,决定推派吴铁城、阎锡山、于右任、朱家骅、陈立夫五人,携李宗仁之亲笔函往谒,请蒋到广州主持大计;下午吴铁城等一行乘专机到台[7]:8927。5月28日,吴铁城等五专使由台湾返广州,语记者称:蒋决定短期内来广州主持党务,“领导全党同志参加反共斗争”,除党务之外,一切人事问题,包括中央与各省及作战等决策,“决不干涉”;次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中政会、中常会联席会议,听取吴铁城等报告谒蒋经过[7]:8929。8月24日下午,政务委员吴铁城晋谒李宗仁、阎锡山,报告赴日本经过[10]

迁居台湾

第二次国共内战后,国军大败,吴铁城随国民政府台湾,任总统府资政[1][6]。1949年12月24日,特派吴铁城为中华民国庆贺荷兰王国印尼联邦移交主权及印尼共和国独立典礼特使;派蒋家栋为副使[11]

1952年7月20日,在香港循道会英语堂(今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国际礼拜堂)由该会顾克牧师 (Rev. Clifford V. Cook) 施行洗礼成为基督徒。[12]

1953年11月19日,吴铁城在台北市病逝[13]。享年66岁(满65歳)[1]

家庭

妻为马凤岐,晚年笃信佛教,1989年2月2日于台北过世,享寿98岁。子为吴幼林,美国宾州大学硕士,来台后曾任中央再保公司董事长、孙女为吴美云汉声杂志共同创办人之一。

政治理念

吴铁城照片,于《中国当代名人传》中

长年在孙中山身边工作的吴铁城,内心反对联共的三大政策[1]

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鄭則民「吴铁城」. 《民国人物传》第7卷. 中华书局. 1993. ISBN 7-101-01052-0. 
  2. ^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著、温哈溢译(第九章协力林添贵,人物小传协力杨诗韵). 《孙逸仙》. 台北市: 时报出版. 2010-06-21. ISBN 978-957-13-5208-4.
  3. ^ 唐德刚. 〈武昌起义的经纬〉. 《明报月刊》1992年3月 (香港: 明报杂志有限公司).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吴铁城囚禁上横档之谜,虎门网,2010-02-04[失效链接]
  5. ^ 《蒋介石年谱初稿》载:“上午,令拿办吴铁城。”
  6. ^ 6.0 6.1 6.2 6.3 刘寿林等 (编). 《民国職官年表》.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8. ^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9. ^ 王景弘编译 (编).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10. ^ 吳鐵城謁李閻. 《华侨日报》. 1949-08-25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11.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 国史馆. [2017-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12. ^ 见该堂洗礼名册。
  13. ^ 关于吴铁城之死,程思远(李宗仁的部下)在《李宗仁先生晩年》有另一说法。该文称,因为朋友王世杰被蒋介石罢免总统府秘书长,吴铁城亲向蒋介石求情,被蒋介石叱责,失意的吴铁城回到家后,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转见郑则民:《吴铁城》,第36页

延伸阅读

  中国国民政府
前任:
林森
侨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1年8月31日—1932年5月10日
继任:
陈树人
前任:
张群
上海市政府市长
1932年1月6日—1937年3月2日
继任:
俞鸿钧
前任:
黄慕松
广东省政府主席
1937年3月24日—1938年12月23日
继任:
李汉魂
  中国
前任:
王世杰
外交部部长
1948年12月22日—1949年3月21日
继任:
傅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