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字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部分字符无法显示,若遇此情况请参阅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
俗字,又称俗写,指流行于民间,写法有别于正字的另一种字体。
概要
唐代颜元孙《干禄字书》序:“……具言俗、通、正三体。……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指出俗字便于理解,只要不涉官方标准、日常使用即可的性质。而通行俗字也由于约定成俗、无固定规则可循,往往在抄写或认知上与正字字体产生差异。
俗字定义常因时代演进而有所不同,清代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七·书干禄字书后》:“其正字既皆合古,即其通字、俗字,学者流览,亦可以推古今迁移之故,今世俗字与唐时俗字之有不同,而为校定古书之一助。”
有些昔日视为俗字者,在今日汉字规范扶正,例如在简化字与日本新字体中的“台”、日本新字体的“歩”等。
类型
俗字字体依小学述作,概分四种情形:
使用情况
繁体中文
- 在台湾,虽然官方有公布到一套规范的繁体字,但民间都习惯使用当地的简化字,如“個:亇、點:奌、對:対”。[4]
- 在香港,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当今大部分香港人都能够掌握正字,但有时候仍然会因为速度或其他因素而在词汇或句子中混杂著其他俗字(含简化字)。[5]
- 澳门的情况与香港相似。
简体中文
简化字
部分原来的俗字,在后来的简化字公布中被扶正。
注释与来源
相关条目
这是一篇语言学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