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桥 (台北市)
中山桥 | |
---|---|
坐标 | 25°04′26″N 121°31′28″E / 25.0737862130622°N 121.52453259414°E |
承载 | 中山北路 |
跨越 | 基隆河 |
地点 |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中山区 |
维护单位 | 台北市政府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预力混凝土 |
全长 | 120米(394英尺) |
宽度 | 23米(75英尺) |
历史 | |
开通日 | 第一代桥:1901年10月(明治桥) 第二代桥:1932年10月26日(明治桥→中山桥) 中山二桥:1994年10月 第三代桥:2007年10月(新中山桥) |
统计 | |
通行费 | 无 |
地图 | |
中山桥 | |
---|---|
明治桥(第二代) | |
位置 | 台湾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三段横跨基隆河接中山北路四段(整座桥以原构件重组异地重建方式保存) |
建成时间 | 日本昭和8年(1933年) |
拆毁时间 | 中华民国91年(2002年) |
官方名称 | 中山桥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桥梁 |
评定时间 | 2004年1月5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中山桥(旧名明治桥)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跨越基隆河,连接南岸的圆山与北岸的剑潭山,桥南为中山北路三段,北侧为中山北路四段。
沿革
明治桥的兴建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兴建台湾神社,辟建连接台北市区至圆山的敕使街道,1901年10月于基隆河上建成第一代“明治桥”[1],由总督府的土木技师十川嘉太郎设计,为铁制派克式桁架桥(Parker truss)[2][注 1],桥面木造,中为车道,两旁设有人行道,栏杆有扇形镂空雕花装饰。1912年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
1923年(大正12年),受到日本关东大地震的影响,有关单位在第一代明治桥下游侧(西北侧)一旁新建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4][5][注 1],是为第二代桥。而第二代明治桥于1930年1月25日开工,工程费69万5千圆,1933年3月20日完工,全长120米[注 2],宽17米(车道10米,两侧人行道各3.5米),改以花岗石砌成栏杆,两边各装置一对青铜灯柱。[7][注 3]
第二代明治桥完工前一年(1932年)10月已可局部通行;该月26日上午11时,台湾总督府交通局与台北市联合举办开通典礼,出席者有台湾总督府总务长官平冢广义、交通局总长堀田鼎、殖产局局长殖田俊吉、文教局局长安武直夫、专卖局局长田端幸三郎、台北州知事中濑拙夫、台北市尹西泽义征、府州市协议会员与民间代表等人,在典礼完毕后一行人初渡新桥[9][注 1]。
由于二代明治桥已在1932年10月开通,日本当局随即于该年11月17日下午2时起利用基隆河涨潮时拆移第一代旧桥。旧桥桁梁长200尺、重达100吨,采用桥下工作船与陆地上牵引机拆桥,当晚成功将旧铁桥拖曳至陆上。因为本工法为台湾首见,所以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总长堀田鼎、交通局道路港湾课课长松本虎太、台北州内务部土木课课长前田兼雄、台北市役所土木课课长永野幸之丞与相关工程师均到场观察[10][注 1]。
-
第一代明治桥为铁制桁架桥,样式类似派克式桁架(Parker truss),桥墩为砖石造。
-
第二代明治桥:上承式钢筋混凝土开腹式拱桥。
中山桥时期
战后的1946年,敕使街道改名为中山北路,明治桥更名为中山桥。为总统府通往士林官邸的必经通道。随着台北市区通往士林、北投、大直、内湖交通量不断增加,1968年将花岗石栏杆和灯柱拆除,拓宽桥面为23米。[11]
由于基隆河整治和圆山地区交通整建工程,台北市政府决定于西侧新建“中山二桥”,并原地改建中山桥,分别作为连接士林、北投和大直、内湖两方向的动线。中山二桥北自中山北路通河街口即上引道,于新生高架道路北引道西侧过河,南至酒泉街口北侧的美术馆前,双向各设置二车道。1993年7月16日开工。1994年4月完工,7月通车。由于新旧桥并列的关系,基隆河岸与酒泉街之间的中山北路成了两条并排的双向四线道。分别为:二桥往南(接往南慢车道)、二桥往北(接往南快车道)、旧桥往南(接往北快车道)、旧桥往北(接往北慢车道),于酒泉街口呈现X型交叉的复杂车流。后来中山北路北上慢车道禁止汇入二桥。
然而当初规划仅考虑改建前后的情况,对于改建过程交通疏导规划(尤其是大直内湖方面通往市区的动线),随着工程的进行逐渐产生许多问题。以往大直、内湖方面进入市区的车辆,先穿过圆山隧道再往南,即可上中山桥。但二桥的引道起自通河街口,使得大直、内湖方面的车辆完全无法使用二桥。原先二桥通车后即计划接着拆除改建中山桥,适逢1994年12月台北市长选举,当时市长黄大洲担心拆除旧桥将影响选情,决定延至选后进行。
此外配合二桥的兴建,另沿着台北捷运淡水线基隆河桥旁、中山桥东侧新建一座仅供机慢车通行的便桥(二线道),连接基河路至玉门街,初为南下之单行道。1998年至1999年设双向各二车道及人行道,搭配东侧的上班高峰时间调拨车道,提供北安路直接从三角公园左转南下使用便桥的动线。此桥在百合风灾导致其桥墩受损时一度封闭。
拆除
2001年9月,百合台风过境北台湾,造成大台北地区严重水灾。中山桥再度面临古迹保存和基隆河整治的争议。[12][13]
2002年2月,市长马英九宣布,“在水利影响及文化景观双重考量下,中山桥将登录为历史建物,并在今年防汛期后迁建,易地重现其风华。”2002年12月20日,拆桥迁建工程开工,但迁建处仍未定,旧桥拆除后切为435块,堆在再春游泳池原址至今。[14][15]
新中山桥
2006年12月24日,中山新桥主桥开放北往南通行(东侧车道),便桥改为南往北单行道。[16]
2007年2月18日至27日(大年初一至初十),封闭并拆除中山二桥及南引道,以兴建新桥南引道。所有车辆改走新桥。[17]
2007年10月,中山新桥完工通车。2008年11月24至28日,拆除东侧的中山便桥。2009年初,配合“新生高架桥北引道改善工程”,中山二桥北引道将连接至新生高架桥西侧引道。[18]
重组问题
2019年,原中山桥遗构重组的议题引发议论,时任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表示中山桥根本组不起来,文资委员李干朗对此批评市长“重组不是问题......欺骗社会、不负责任”。[19]
另见
- 圆山
- 圆山大饭店
- 再春游泳池
- 新生高架桥北引道改善工程见新生高架道路
- 台湾文化资产遭破坏列表
参考文献
来源
- ^ 〈臺灣神社通路の鐵橋〉,《台湾日日新报》,1901年10月22日2版。(日语)
- ^ 照片〈明治橋(圓山)〉,《台湾日日新报》第2203号,1905年9月3日1版。(日语)
- ^ 《臺灣日日新報》 「關鍵詞查詢」. 中央研究院.[失效链接]
- ^ 〈珍贵影像拍到两代明治桥同时入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面册“台湾古写真上色x今昔时光机交流团”,Prince Wang,2022年11月17日08:34贴文。
- ^ 照片〈寫眞上ら(一)新明治橋の遠望〉,《台湾日日新报》第11693号,1932年10月27日夕刊1版。(日语)
- ^ 《台北市土木要览》,1943年3月31日,台北市役所,页86。(日语)
- ^ 〈明治橋新橋の概要〉. 《台湾建筑会志》 (社团法人台湾建筑会). 1934, 6 (1) (日语).
- ^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国立台湾图书馆.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 ^ 〈台湾神社大祭前 新明治桥开通式 文武官民代表参列〉,《台湾日日新报》第11693号,1932年10月27日汉文8版。(繁体中文)
- ^ 〈旧明治桥 重量百吨 曳至陆上成功〉,《台湾日日新报》第11693号,1932年11月19日汉文8版。(繁体中文)
- ^ 中华民国(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山橋的歷史. [201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9) (中文(台湾)).
- ^ EDDY. 2001年9月17日納莉風災紀實. [2019年4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30日) (中文(台湾)).
- ^ 水資局:台北市中山橋 最快下月拆. 1998-10-29 [201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台湾)).
- ^ 請問馬市長,中山橋呢?. 米果【私‧生活意见】. [201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0) (中文(台湾)).
- ^ 中山橋「屍塊」躺16年 市府也無解. 自由时报. 2018-05-19 [201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台湾)).
- ^ 中山新橋24日通車 經便橋往市區車輛需改道.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水利工程处. 2006-12-22 [201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台湾)).
- ^ 中山二橋春節起開拆 車輛請改道避免壅塞.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 2007-02-14 [201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台湾)).
- ^ 中山二橋拆除及新生高架北端引道改建工程(主體標).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 2015-09-22 [2019-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台湾)).
- ^ 台北》柯文哲稱中山橋組不起來 李乾朗︰欺騙大眾. 自由时报. 2019-12-10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中文(台湾)).
注释
外部链接
- 中山桥—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