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十六字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十六字母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声类字母系统。三十六字母的系统和《切韵》的声类体系相吻合,但忽略了《切韵》一些重要的声类。清朝的学者陈澧以缜密的研究找出了三十六字母的不足,提出了更完整的声类系统。(详见切韵音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的发明人为谁,至今尚无定论,王应麟在《玉海》中认为是守温法师所造。二十世纪初敦煌发现了两份载录唐代字母的文献,一为《归三十字母例》,一为守温韵学残卷。两份材料中都记载了内容大体相同的“三十字母”,说明唐代只有三十字母,宋人的三十六字母是在此基础上迁就当时语音特点的增益版。

守温韵学残卷字母
唇音 不芳並明  
舌音 端透定泥 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 是舌上音
齿音 精清从 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 是正齿音
牙音 见溪群来疑 等字是也
喉音 心邪晓 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 亦是喉中音浊
   
后世更正的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帮滂並明  
舌音 端透定泥来 是舌头音
知彻澄 是舌上音
齿音 精清从心邪 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日 是正齿音
牙音 见溪群疑 等字是也
喉音 晓影 是喉中音清
匣喻 亦是喉中音浊

石海青(石井望)认为,敦煌《归三十字母例》是旋法曼荼罗,由牙音见组开始,经正齿音审组及舌头音端组、并附齿头音精组及舌上音知组,最后旋转至唇音不纽为一圆圏。左侧晓匣影及心邪照亦均为“清浊清”圆形,即外清内浊,各为一圏。 [1]

王力拟音音表

按照《韵镜》,三十六字母系统如下(拟音依照王力《汉语语音史》):

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术语 清浊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五音 方法 塞音 塞擦音 塞音 塞擦音 塞音 塞擦音 鼻音 近音 边音 擦音
部位 有咝 无咝 有咝 无咝
唇音 重唇音 双唇 [p] [pʰ] [b] [m]
轻唇音 唇齿 [p̪] [p̪ʰ] [b̪] [ɱ]
舌音 舌头音 齿龈 [t] [tʰ] [d] [n]
舌上音 龈腭 [ȶ] [ȶʰ] [ȡ] [ȵ]
半舌音 齿龈       [l]
齿音 齿头音 齿龈 [ts] [tsʰ] [dz]   [s] [z]
正齿音 龈腭 [ʨ] 穿[ʨʰ] [ʥ]   [ɕ] [ʑ]
半齿音 硬腭       [ɲ]
牙音 软腭 [k] [kʰ] [g] [ŋ]
喉音 软腭       [x] [ɣ]
硬腭   [j]
声门 [ʔ]      

两相对比可见,三十六字母比三十字母多出“非、敷、奉、微、床、娘”六母,轻唇音的分划、娘泥音和床禅音的首鼠模棱,是音韵学中引人入胜的课题。

切韵考》字母

与汉藏语古音对应

切韵考》字母与藏文字母(白一平转写拟音)
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古名 今名
唇音 重唇音 双唇塞音
[p]

[pʰ]

[b]

[m]
轻唇音 唇硬腭音
/pᶣ/
པྱྭ

/pʰᶣ/
ཕྱྭ

/bᶣ/
བྱྭ

/mᶣ/
མྱྭ
舌音 舌头音 塞音
[t]

[tʰ]

[d~ɮ]
ད~ལ

[n]
舌上音 卷舌塞音
[ʈ]
ཏྲ

[ʈʰ]
ཐྲ

[ɖ~ɭ˔]
དྲ~ལྲ

[ɳ]
ནྲ
半舌音 闪音      
[ɺ]
齿音 齿头音 齿擦音
[ts]

[tsʰ]

[dz]
 

[s]
 
[z]
སྰ
 
正齿音 擦音
[tʂ]
ཙྲ

[tʂʰ]
ཚྲ

[dʐ]
ཛྲ
 

[ʂ]
སྲ
 
[ʐ]
སྰྲ
 
龈腭擦音
[ʨ]
ཏྱ

[ʨʰ]
ཐྱ

[ʥ]
དྱ

[ɕ]
སྟྱ
 
[ʑ]
སྡྱ
半齿音 龈腭鼻音      
[ȵ]
ནྱ
牙音 软腭塞音
[k]

[kʰ]

[g]
གྱ

[ŋ]
喉音
[ʔ]
   
[ɦʲ~j]
འྱ~ལྱ

[x̠]
 
[ɦ̟]
འ~ག

[ɦᶣ~jʷ]

འྱྭ

各语近似音

与当代拉萨音对应

三十六字母与当代卫藏音
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古名 今名
唇音 重唇音 双唇塞音
[p]

[pʰ]

[b]

[m]
轻唇音 唇齿音
[f]
ཧྤ

[fʰ]
ཧྥ

[v]
ཧྦ

[ɱ]
舌音 舌头音 塞音
[t]

[tʰ]

[d]

[n]
舌上音 卷舌塞音
[ʈ]

[ʈʰ]

[ɖ]

[ɳ]
半舌音 边音      
[l]
齿音 齿头音 齿擦音
[ts]

[tsʰ]

[dz]
 

[s]
 
[z]
 
正齿音

照二

擦音
[tʂ]
ཀྲ
穿
[tʂʰ]
ཁྲ

[dʐ]
གྲ
 

[ʂ]
ཧྲ
 
[ʐ]
འྲ
 
正齿音

照三

龈腭擦音
[ʨ]
穿
[ʨʰ]

[ʥ]

[ɕ]
 
[ʑ]
半齿音 龈腭鼻音      
[ȵ]
牙音 软腭塞音
[k]

[kʰ]

[g]

[ŋ]
喉音 声门塞音 
[ʔ]
     
软腭擦音
[x]
 
[ɣ]
 
硬腭半元音      
[ɦʲ~j]
འྱ

与谚文的对应

三十六字母谚文
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古名 今名
唇音 重唇音 双唇塞音
[p]

[pʰ]

[b]

[m]
轻唇音 唇齿音
[f]

[fʰ]

[v]

[ɱ]
舌音 舌头音 塞音
[t]

[tʰ]

[d]

[n]
舌上音 卷舌塞音
[ʈ]
/

[ʈʰ]
/

[ɖ]
/

[ɳ]
/
半舌音 边音      
[l]
齿音 齿头音 齿擦音
[ts]

[tsʰ]

[dz]
 

[s]
 
[z]
 
正齿音 龈腭擦音
[ʨ]
穿
[ʨʰ]

[ʥ]
 

[ɕ]
 
[ʑ]
 
半齿音 龈腭鼻音      
[ȵ]
牙音 软腭塞音
[k]

[kʰ]

[g]

[ŋ]
喉音 声门塞音 
[ʔ]
     
软腭擦音
[x]
 
[ɣ]
 
硬腭半元音      
[j]

与八思巴字的对应

三十六字母和八思巴字(排序根据《蒙古字韵》前言)
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古名 今名
唇音 重唇音 双唇塞音
[p]

[pʰ]

[b]

[m]
轻唇音 唇齿音
[pf]
[注 1]

[pfʰ]
[注 1]

[bv]
[注 1]

[ɱ]
舌音 舌头音 塞音
[t]

[tʰ]

[d]

[n]
舌上音 卷舌塞音
[ʈ]

[ʈʰ]

[ɖ]

[ɳ]
半舌音 边音      
[l]
齿音 齿头音 齿擦音
[ts]

[tsʰ]

[dz]
 

[s]
 
[z]
 
正齿音 龈腭擦音
[ʨ]
穿
[ʨʰ]

[ʥ]
 

[ɕ]
 
[ʑ]
 
半齿音 龈腭鼻音      
[ɲ]
牙音 软腭塞音
[k]

[kʰ]

[g]

[ŋ]
喉音 软腭擦音
[x]
 
[ɣ]
[注 2]
 
声门塞音
[ʔ]
[注 2]
     
硬腭半元音      
[j]
[注 2]
  1. ^ 1.0 1.1 1.2 这里给出的非敷奉三母写法()依照《蒙古字韵》前言。注意《蒙古字韵》正文里并没有遵守这种写法。该书正文里非敷两母已经合并;当非敷母和奉母相对立时,非敷母排在奉母之前;有时非敷母用,奉母用,有时则正好相反。
  2. ^ 2.0 2.1 2.2 括号内是腭化的字母,例如“安”是ꡖꡋ,“宴”是ꡗꡋ

《蒙古字韵》正文里,因为部分字母合并,实际排列顺序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照、彻穿、澄床、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审、禅、晓、匣、影、喻、来、日。

参见

  1. ^ 石海青“沈约创定纽位高下说”。辅仁国文学报22、2006 民95。   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0701423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1/55/41.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倭汉音图旋法解 石海青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25期)。  https://www.cuhk.edu.hk/ics/clrc/chinese/pub_scl_catalogues_25.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tps://www.cuhk.edu.hk/ics/clrc/scl_25/ishiwi.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