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瑞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瑞ㄓㄢ(?—1647年),名或作瑞旃聖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1]末至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王瑞栴是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浙江鄉試第四十二名舉人,五年(1625年)乙丑科三甲第十一名進士[2]。授蘇州府推官,兼理當地兌運,調和軍民交兌不和,省下每年不必要的開支三萬金,上級讓他立碑紀錄[1]崇禎七年(1634年)調河間府推官,遷工部主事,改兵部主事,陞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出為湖廣按察司僉事、兵備鄖襄,十一年(1638年)適逢張獻忠穀城要求招撫,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燦准許,他與巡按御史林銘球、總兵左良玉謀畫抓捕張獻忠,反對招撫,其後混世王整世王常國安王光恩惠登相相繼乞撫,他亦反對熊文燦招撫,到張獻忠再次叛亂,在牆壁寫下:「不受張獻忠錢者,鄖襄道王瑞栴一人耳。」於是他聲名大噪[3]

弘光帝即位,召用王瑞栴為太僕寺少卿,上陳官吏虐民,很快告歸。魯王朱以海監國,他以左僉都御史兼理軍餉,提出穩固民心,避免擾民,反駁方國安爭餉。隆武帝徵召他到福建督理浙東兵餉,晉左副都御史都察院事,福建和溫州淪陷後隱居在山中,不接受清朝招降,永曆元年(1647年)五月十五日是他的生日,他拜過家廟後舉行聚會,但很久也不出現,被發現在寢室時自縊而死,留下遺書五日後殮葬,官吏驗視後發現他已死去五日[4][5][6][7]

引用

  1.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王瑞栴,字聖木,永嘉人。天啟五年進士。授蘇州推官,兼理兌運。軍民交兌,恆相軋啟釁,瑞栴調劑得宜,歲省浮費三萬金,上官為勒石著令。
  2. ^ 光緒《永嘉縣志·卷十一·選舉》:天啟四年甲子(舉人) 王瑞栴 乙丑進士
  3.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改河間,入為工部主事,轉職方員外郎,遷鄖襄僉事。會張獻忠據穀城求撫,熊文燦許之。瑞栴以為非計,謀於林銘球、左良玉,將俟其至執之。文燦固以為不可,瑞栴言;「獻忠以撫愚我,我豈可以撫自愚。」文燦患,謂撓撫局。瑞栴曰:「非撓撫,實濟撫也。今良玉等力能辦寇,南漳賈一選、光化周壯鳳四面分防,皆為勁旅,當召布於穀城近郊,下令撫剿。夫寇未創而遽撫,彼將無所懼。惟示之以必剿之勢,乃心折不敢貳,否則玩而嘗我,我何以制其變也。」文燦不從。瑞栴知事必敗;亟陳隨征、歸農、解散三策,又不從。復自為檄諭獻忠,獻忠恃文燦庇己,不聽。瑞栴曰:「天下事可知矣。」已而混世王、整世王、常國安、王光恩、惠登相逼處均、房間,復乞撫,文燦又力持之。瑞栴曰:「爭撫必墮寇計,且倉卒問前後受撫,鄖襄為寇藪矣。」明年,獻忠果反,瑞栴已以憂去。獻忠留書於壁,言己之畔,總理使然。列上官姓名及取賄歲月多寡於下,題其末曰:「不受張獻忠錢者,鄖襄道王瑞栴一人耳。」繇是名大著。
  4.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安宗立,召太僕少卿,極陳有司虐民狀,旋告歸。魯王監國,命以左僉都御史兼理軍餉。上言:「餉臣練臣宜不擾於民,以固人心。」未幾,方國安爭餉,瑞栴言:「正兵義兵均是兵也,當計八府正額若干,當核正兵義兵若干,而後均給之;不然,是激變也。」國安不從。已紹宗召至閩,命督理浙東兵餉,尋晉左副都御史掌院。閩地全陷,溫州亦亡,清招降不應,避之山中。有欲薦之者。永曆元年五月望,為瑞栴生日,從容拜家廟,置酒高會,良久不出,則縊死寢室矣。遺命五日而殮。及有司驗視,正五日云。
  5. ^ 《明季南略·卷十》:王瑞栴字聖木,溫州永嘉縣人。天啟五年乙丑進士,原官兵部職方員外郎。大清兵陷溫州,貝勒下擢用之令;乃集先世遺像,親為題志,且拜且泣曰:『死見先帝,即歸膝下耳!』遂與姻友會酌,悲歌盡懽。已而,入戶縊殉。
  6. ^ 《南疆繹史·卷14》:王瑞旃字聖木,永嘉人。天啟乙丑進士,授蘇州推官,兼理兌運。軍民交兌,恆相軋啟釁;瑞旃調劑得宜,歲省浮費三萬金,上官為勒石著令。尋改河間推官,入為工部主事,轉兵部職方員外郎,擢鄖襄兵備僉事。
    會張獻忠據榖城乞撫,總理熊文燦許之。瑞旃以為非計,謀於巡按林銘球、總兵左良玉,將俟其至執之。文燦固以為不可。瑞旃言:『賊以撫愚我,我豈可以撫自愚?』文燦恚,以為撓撫局。瑞旃曰:『非撓撫,實濟撫也。今良玉等力能辦賊,南漳費一選、光化周士鳳四面分防,皆為勁敵。當召布於榖城近郊,下令會剿。夫賊未創而遽撫,彼將無所懼;惟示之以必剿之勢,乃心折不敢貳。否則,玩而嘗我,我何以制其變也?』文燦不從。瑞旃知事必敗,亟陳隨征、歸農、解散三策;又不從。乃自為檄諭獻忠;獻忠恃文燦庇己,不聽。瑞旃曰:『天下事可知矣!』繼而群盜混世王、整世王、托天王、小秦王、過天星逼處均、房間,復乞撫;文燦又力持之。瑞旃曰:『爭撫必墮賊計;且倉猝間前後受撫,鄖襄為賊藪矣!』文燦堅執不從。明年,獻忠果反,瑞旃已以憂去。獻忠留書於壁,言己之叛,總理使然。列具上官姓名及取賄歲月多寡於下;題其末曰:『不受獻忠錢者,鄖襄道王瑞旃一人耳。』由是,名大著。
    南渡,授太僕寺少卿,將用為湖廣巡撫,極陳有司虐民狀。旋告歸。
    唐王召赴福建,仍故官,督理兵餉。未幾,閩地全失,溫州亦不守;諭降不應,避之山中。丁亥五月十五,為瑞旃生日;從容拜家廟,置酒高會。既而良久不出,則縊死寢室矣。遺命五日而殮;及有司驗視,恰五日云。
  7. ^ 《明史·卷276》:王瑞栴,字聖木,永嘉人。天啟五年進士。授蘇州推官,兼理兌運。軍民交兌,恆相軋啟釁。瑞栴調劑得宜,歲省浮費三萬金,上官為勒石著令。貴人弟奸法,執問如律。其人中之當道,將議調,遂歸。崇禎七年起河間推官,遷工部主事,調兵部,轉職方員外郎,擢湖廣兵備僉事,駐襄陽。十一年春,張獻忠據穀城乞撫,總理熊文燦許之。瑞栴以為非計,謀於巡按林銘球、總兵官左良玉,將俟其至,執之。文燦固執以為不可。瑞栴言:「賊以計愚我,我不可為所愚。今良玉及諸將賈一選、周仕鳳之兵俱在近境,誠合而擊之,何患不捷。」文燦怒,責以撓撫局。瑞栴曰:「賊未創而遽撫,彼將無所懼。惟示以必剿之勢,乃心折不敢貳。非相撓,實相成也。」文燦不從。瑞栴乃列上從征、歸農、解散三策,文燦亦不用。瑞栴自為檄諭獻忠,獻忠恃文燦庇己,不聽。明年,獻忠叛,瑞栴先已丁憂歸。獻忠留書於壁,言己之叛,總理使然。具列上官姓名及取賄月日,而題其末曰:「不納我金者,王兵備一人耳。」由是瑞栴名大著。服闋,未及用而都城陷。福王時,召為太僕少卿,極陳有司虐民之狀,旋告歸。唐王召赴福建,仍故官,未幾復歸。及閩地盡失,溫州亦不守,避之山中。有欲薦令出者,乃拜辭家廟,從容入室自經死。

參考文獻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
  • 光緒《永嘉縣志》·卷十一·選舉
  • 《明季南略》·卷十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七十六》,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