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震东 |
---|
|
|
|
任期 1960年6月1日—1966年6月3日 |
行政院院长 | 陈诚 → 严家淦 |
---|
前任 | 田炯锦 |
---|
继任 | 徐庆钟 |
---|
|
任期 1948年3月—1986年12月1日 |
选区 | 台湾省台南市选举区 |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1904年4月23日 日治台湾台南厅东区 |
---|
逝世 | 1986年12月1日(1986岁—12—01)(82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中正区台大医院 |
---|
墓地 | 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第一公墓 |
---|
籍贯 | 台湾台南 |
---|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04年-1931年) 中华民国(1931年-1986年) |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
配偶 | 赵兰坤 (结婚—) |
---|
儿女 | 连战(儿) |
---|
父母 | 连横(父) 沈璈(母) |
---|
亲属 | 林文月(外甥女) 方瑀(儿媳) 连惠心(孙女) 连胜文(孙子) 连胜武(孙子) 连咏心(孙女) |
---|
|
|
- 西京筹委会专门委员
(1932年-1942年)
-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第一组主任
(1943年-)
- 仁济救济院董事长
(1945年-1986年12月1日)
- (国民政府)台北州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5年11月8日-1946年1月6日)
- (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6年-1947年)
-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参事
(1946年-1947年)
- 台北县第1届县长(官派)
(1945年-1946年)
- 台湾省议会秘书长
(1946年-1951年12月)
- 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执行委员
(1947年)
- 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总务处处长
(1947年)
- 国民大会(第一届)代表
(1947年-1986年12月1日)
-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土地处处长
(1949年-)
- 行政院参议
(1950年)
- 中华日报社社长
(1950年-1951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
(1950年-1951年)
- 中华日报社董事长
(1951年-1953年)
- 台湾省政府民政厅(第六任)厅长
(1954年6月5日-1960年6月15日)
- 内政部(第十任)部长
(1960年5月30日-1966年5月27日)
- 台湾省户口普查处副处长
(1956年4月-1960年)
- 台湾省政府委员
(1956年8月-1960年6月)
- 台湾省政府建设厅厅长
(1954年6月5日-1956年8月)
- 台湾省政府秘书长
(1957年5月-1957年8月)
-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
(1960年-1969年)
-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60年5月30日-1976年6月9日)
- 国立故宫及中央博物院共同管理委员会理事
(1961年-1966年)
-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处长
(1966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63年-1969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69年4月-)
- 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1973年-1976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1976年)
- 总统府国策顾问
(1976年6月-1980年3月4日)
- 总统府资政
(1980年3月4日-1986年12月1日)
- 台湾工矿公司董事
- 台湾省文献会委员
- 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
(1983年6月-1986年12月1日)
|
|
连震东(1904年4月23日—1986年12月1日),字定一,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台南厅(台南市中西区)人,作家连横之子,中华民国前副总统连战之父。亲近CC派。曾任内政部部长、首任台北县县长、国民大会代表、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总统府资政、等职。
生平
战前
1904年生于台南厅,就学时获林熊征资助就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科,1929年毕业[1]。回到台湾加入《昭和新报》。
1931年4月,连震东年二十八。十日,父连横草致党国元老、同盟会老友张继(溥泉)书,全文云:“溥泉先生执事:申江一晤,怅惘而归,隔海迢遥,久缺笺候。今者南北统一,偃武修文,党国前途,发扬蹈厉。属在下风,能不欣慰!儿子震东毕业东京庆应大学经济科,现在台湾从事报务。弟以宗邦建设,新政施行,命赴首都,奔投门下。如蒙大义,矜此孑遗,俾得凭依,以供使令,帱载之德,感且不朽!且弟仅此子,雅不欲其其永居异域,长为化外之人,是以托诸左右。昔子胥在吴,寄子齐国;鲁连蹈海,义不帝秦。况以轩黄之华胄,而为他族之贱奴,泣血椎心,其何能惄?所幸国光远被,惠及海隅,弃地遗民,亦沾雨露,则此有生之年,犹有复旦之日也。锺山在望,淮水长流,敢布寸衷,伏维亮詧!顺颂任祺。不备。愚弟连横顿首。四月十日。”,且谕震东曰:“欲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余为保存台湾文献,故不得不忍居此地;汝今已毕业,且谙国文,应回祖国效命。余与汝母将继汝而往!”逐携手书离台经日本返国;六月十八日,谒张继于南京西华门吴铁城处,张继阅后,深为感动,云:“你父亲的爱国精神,我很佩服,他的意思很好,你应该在国内做事。我今天就要回北平,你可以随我一起走,在北平学国语,将来做事也方便”。[2]连震东在张继的提拔下加入国民党。
1933年7月11日 ,连震东的父亲连横举家移居上海[3]。
1934年,连震东与赵兰坤在北京结婚。赵兰坤出身沈阳名门,有满族血统,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
1936年6月28日,父亲连横因肝癌病逝于上海,得年58岁,当时连震东32岁。弥留之际,训子震东日:“今寇焰迫人,中日终必一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连震东“连雅堂先生家传”),时赵兰坤身懐六甲,连横生前语子、媳曰:“中日必将一战!假如生的是男孩,就叫‘连战’,因为它除了寓有自强不息的意义之外,还有克敌致胜、光复故国、重整家园的希望!”[4]。8月27日,妻子赵兰坤于西安生下连战。
连震东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出任重庆国民政府国际问题研究所组长、西京筹委会专门委员、战时干部训练团少将教官,国民政府当时有意委派他在西安改制为西京后出任第一任市长,但因中日战争爆发而被搁置。
战后
1945年11月,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委任连震东担任台北州接收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正式接管台北州军政事务。[1]
坊间有称:连震东请台大教授写下乃父连雅堂的传记,将此书设法间接拿给中央秘书长张其昀看,张看后甚为激赏,所以以“爱国诗人”向中央推荐,由于其人已亡故,“中央要人们来台不久,正在物色台湾人的干部级人物,于是连雅堂的余荫自然落在连震东身上”云云。[5]但实则亦有文献指出“连雅堂先生家传”为连震东三十四年六月四日于重庆李子坝所述,并非请台大教授书写。[6]
连震东自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即随张溥泉先生赴西安筹备抗日,并主编台湾革命同盟会发行之台湾民声报及台湾问题言论集,台湾光复后,与谢东闵先生等同担重责,由连震东奉命接收台北州、谢东闵接收高雄州,嗣后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出任台湾省参议会秘书长[7]。
连震东先生身为众所公认的半山人士之一,在其口述回忆中提及“半山”一词:
“我是参加政治方面的,我们这些跑去大陆的人,被台湾同乡称为‘祖国派’。台湾光复后,我们返回故乡,凡是由重庆回台湾,而不是从沦陷区回台湾来的,都被称为‘半山’。”
“要知道本省人、外省人的称呼,是外省人来到台湾后自己区分出来的,而不是本地台湾人自己区分的;这一点很要紧!”
“台湾人对外省来的人,包括南洋华侨,不叫外省人,都叫唐山人,一般称呼是‘阿山’。‘阿山’本来是很好的意思,表示亲近,并非是瞧不起,我们一些胜利后返回故乡的台湾人,因为由重庆一带回来,所以台湾人觉得我们有一半是‘唐山人’,所以就称呼为‘半山’,我就是‘半山’分子之一,现在恐怕只剩下很少的几位了⋯⋯”[8]
1946年1月,连震东代理台北县长兼建设局局长。1月27日,《台湾省乡镇组织规程》通过,台北州接管委员会予以裁撤,运行时间短暂。在连震东的筹划下,公路、铁路很快修复通车,州政设施恢复正常运转,工厂也开工生产,该委员会“避免了接收时期行政脱节现象”[9]。
1946年2月,连震东的妻子赵兰坤带10岁儿子连战来台北与他团聚。
1946年2月底,连震东调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参事,负责筹备省参议会;5月,台湾省参议会正式成立,连震东任台湾省参议会秘书长。
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同年11月,连震东在家乡台南竞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顺利当选[10][9]。
二二八受难者家属郭胜华(郭章垣之女)表示,“二二八事件发生时,连震东曾力图挽救他的父亲郭章垣,虽未及晚救,至今他们一家仍心存感激”,“事后在他成长及求学过程中,连震东亦曾资助她完成学业”。[11][12]
1948年,连震东奉聘为宪政监督委员会委员。1949年,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土地处长兼台湾省地方自治纲要起草委员,对推行地方自治及土地改革著有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1950年,连震东奉派为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为16名委员中唯一的台湾籍人士;另兼中华日报社长,旋改任董事长[10]。汪岳乔先生也口述云:“其时中华日报财务状况窘困万分,台北分社之营运亏累连连,员工待遇甚差,甚至无钱买纸,公(注:即连震东)多方张罗,曾以私人关系求友人林坤钟周转新台币十万元购纸应急”。[13]
辛文先生评其“夙有儒家宽厚谦让之风,笃实践履诚恕之道,澹泊名禄,故自然坦然,进退裕如,而待人蔼然,无事诚然,有事斩然,得意欿然,失意泰然;有若松竹,不论寒暖,均不变其坚劲风姿,譬诸醇酒茗茶,耐人细品味不已。”[14]
1953年,连震东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第五组主任,并奉派为台湾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1954年起,调任台湾省政府民政厅长,积极推动地方自治;旋兼台湾省政府秘书长;1955年,政府举办台湾省第一次户口普查,连震东身兼户口普查处普查长。
1958年,当选省警民协会监事。[15]
1960年3月25日,连震东奉派为国民党副秘书长,并辞去台湾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之职;同年5月,因行政院局部改组,新任行政院内政部长,推动台湾经济建设、土地改革、兵役制度之确立,以及地方选举政务之策划执行。
1961年,连震东的儿子连战以论文《台湾的土地改革》取得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硕士。由于方瑀(现冠夫姓为连方瑀)的姨父任职于内政部,时任内政部长的连震东介绍于美国求学的连战给方瑀。1965年,独子连战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9月5日,连战与在台赢得中国小姐选美竞赛的方瑀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庞德教堂结婚。
1963年,国民党九全大会,连震东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1966年,连震东奉派兼任行政院户口普查处处长,并于同年辞内政部长及相关兼职,专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67年,连震东奉派为国家安全会议委员兼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政治组召集人。1969年,国民党十全大会,连震东奉派为中央评议委员。1976年获聘总统府国策顾问,1980年获聘为总统府资政。
逝世
1986年,连震东在台大医院逝世,享年82岁[10][9][16],葬阳明山第一公墓。
连震东先生从1945年返台担任台北州接管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至1986年逝世的41年间,先后担任首届台北县长、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参事、台湾省参议会秘书长、第一届国大代表、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土地处长兼台湾省地方自治纲要起草委员、台湾省政府民政厅长、建设厅长、台湾省政府秘书长、行政院内政部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总统府国策顾问、总统府资政等党政要职,对于台北重建、地方自治及国家长远发展居功甚伟。
1986年12月23日,蒋经国总统特颁“总统令”褒扬连震东,总统令内容如下:
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资政连震东,少励志节,克缵家风,深明民族大义,学成献身祖国,竭智宣劳,同御外侮。待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当选制宪及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历任台北县县长、台湾省参议会秘书长、台湾省政府建设厅厅长、民政厅厅长、内政部部长等职。于土地改革、经济建设、兵役、户政诸端,功随年积,尤于地方自治,懋积孔昭,膺聘资政以来,复多献替,平居热心公益,为世所称。兹闻病逝,悼念良深,应予明令褒扬,以示政府笃念忠勋之至意。
家庭
连震东为连横独子,有两姊一妹,妻子是赵兰坤,儿子是中华民国第九届副总统、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连家世居台南府宁南坊马兵营,在日本统治台湾时,连家因支持刘永福黑旗军而遭祖厝被日本人没收之处分。战后,连家长居北台湾,连震东妻赵兰坤,将连家仅存位于苗栗的土地出售,并将所得资金投入营建、房地产与金融业。长期持有下,且适逢二战后亚洲经济起飞,历经数十载而致富。
争议事件
仁济院
仁济院在日治时期是台湾总督府下的官方慈善团体,当时即由台北厅长兼任院长。
光复之初,民生凋蔽,善心人士捐助是没有了,院产出租多数是日人租用,租金本已偏低,日本战败后,在台日人等候遣返,租金也没有了,也有部分院产被人占用,自也无租金可言,以故陷于绝境,难以为继......连震东见到这样情形......立即召集与该院有相当关系的张暮年博士及李延旭先生等,共商经费筹措以纾困等事宜,结果由三人共负连带责任,向行库贷款支应日常开支,另一方面筹组董事会,从此便担任了该院的董事长,这是既费力又贴钱的兼职,完全为了社会责任,本服务之旨的兼职。[13]
1945年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时任台北州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连震东,派卫生课长张暮年接管仁济院,并于1946年组财团法人台北仁济院理事会,推荐张暮年担任院长。1950年1月办理财团法人登记,改名为“财团法人私立台北仁济院”。因仁济院的土地集中在总统府周围精华区,价值超过2,000亿,故曾引起质疑。然而仁济院是接收日本政府或人民所遗留财产,以该等财产捐助成立财团法人,本为当时政府接收之法定方式。财团法人不仅须为公益目的使用,且捐助之财产无法返还捐助人,故无侵占可能。且依财团法人法,此等财团法人须受政府监督,故相关质疑并无根据。
前立委郭正亮于2014年选举期间曾多次公开投稿,批评连战家族“永远结合政商、不知利益回避、个个都爱钱”、“连家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经连战提起民事诉讼。本案缠讼多时,后郭正亮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因引述不实相关报导而发表之言论,公开道歉,并坦承一切都是政治操盘。
香港华报特别就连震东先生行善之举特别撰文:“先生高风亮节,风骨嶙峋,有名士风度,为国人所雅重,与谗佞之徒积不相容。由于胸襟坦荡,不矜细行,屡为佥𡈼中伤。但清者自清,仍能青云直上。为层峯所倚重。其平生乐善好施,重视社会公益,担任慈善团体仁济救济院董事长四十年之久,以耶稣基督博爱精神,广济贫病残障同胞,并创设连雅堂先生奖学金基金会,嘉惠清贫好学青年,使有升学机会,而造就人才,广施济众,惠人无数。”(原载76年1月14日香港华报)
仁济医院于连震东逝世之后,亦特别撰文哀悼,其中言:“董事长于民国三十四年归乡之同时,由政府派认为台北州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战后废墟中重整美丽家乡。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董事长设立本院理事会,继之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成立第一届董事会,始终剀切领导本院,培植社会福利事业之基础。光复当初本省社会,百废待举,社会经济变革,民众生活困难,再无人捐助本院。且本院赖为经费来源之地租亦因租户无力缴纳而中辍。在捐款及地租两途皆绝之下,本院财政涸竭经费无著,业务几已停顿。董事长不忍睹无依老人及病患之潦倒,即连同张暮年先生及李延旭先生连带责任向行库告贷支应日常开支,始得勉渡难关。此段艰辛事迹深深铭刻同仁记忆,永怀董事长疼爱同胞之初衷。”(原载七十六年元月一日仁济园地第十七期)
购买农地争议
连震东曾受指控在内政部长任内,借由职务之便以自耕农身份购买士林农地,但此项指控并未提出证据证明,且指控所述当时的法律,并没有规定购买农地之人资格的认定标准,故此项指控除于法无据外,亦无任何证据可证。
前立委郭正亮于2014年选举期间曾多次公开投稿,批评连战家族“永远结合政商、不知利益回避、个个都爱钱”、“连家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经连战提起民事诉讼。本案缠讼多时,后郭正亮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因引述不实相关报导而发表之言论,公开道歉,并坦承一切都是政治操盘。[17][18]
海埔新生地案
1959年7月28日,监察院针对委员曹德宣、郭学礼所提之“海埔新生地舞弊案”调查报告及弹劾书等进行审查,台南地检处也定29日上午9时开庭侦查。连震东弹劾案获通过。
然而,连震东弹劾案经移送至司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后,于1960年12月10日议决将该案交付地检署侦办,最后以不起诉结案[19]。连震东并于1960年5月30日从台湾省民政厅长被调升为内政部长,足证该弹劾案是乌龙一场。
前立委郭正亮于2014年选举期间曾多次公开投稿,批评连战家族“永远结合政商、不知利益回避、个个都爱钱”、“连家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经连战提起民事诉讼。本案缠讼多时,后郭正亮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因引述不实相关报导而发表之言论,公开道歉,并坦承一切都是政治操盘。
遗产税
曾有人质疑1986年,连震东过世,没有缴交任何遗产税。其子连战,成立“连震东先生文教基金会”,将土地及资产汇入其中,遭指控涉及逃避遗产税。
但依照遗产税及赠与税法第23条规定,遗产税必须于死亡时起6个月内申报,连震东先生文教基金会是在连震东过世后3年(1989年3月21日)才成立,就时间点而言,不会有借由成立基金会来逃避缴遗产税的可能[20]。
参考文献
|
---|
1948年依据《 总统府组织法》设立,由 总统聘任,无定额,无聘期限制,一般为终身任职; 1996年改为有给职、无给职者各不超过15人,聘期不超过总统任期;2008年不再聘任有给职资政;2010年修法后均为无给职。 |
1948-1996年 | |
---|
1996年以后 | | 1996.5 (26人) | |
---|
1997.5 (27人) | |
---|
1998.5 (29人) | |
---|
1999.5 (28人) | |
---|
|
---|
| 2000.5 (28人) | |
---|
2001.5 (23人) | |
---|
2002.5 (30人) | |
---|
2003.5 (28人) | |
---|
2004.5 (27人) | |
---|
2005.5 (26人) | |
---|
2006.5- 2008.5 | 从缺 |
---|
|
---|
| 2008.5- 2008.12 | 从缺 |
---|
2009.1 (13人) | |
---|
2010.1 (14人) | |
---|
2011.1 (24人) | |
---|
2012.8 (21人) | |
---|
2015.3 (27人) | |
---|
|
---|
| 2016.5– 2016.11 | 从缺 |
---|
2016.11 (20人) | |
---|
2018.5 (17人) | |
---|
2021.2 (26人) | |
---|
2022.9 (27人) | |
---|
|
---|
| 2024.5– 2024.7 | 从缺 |
---|
2024.8 (27人) | |
---|
|
---|
|
---|
|
---|
1950年8月-1952年11月 |
总裁 | |
---|
中央改造委员(16人) | |
---|
秘书长 | |
---|
副秘书长 | |
---|
|
---|
|
| | 一中全会(10人) 1952.10.23 | |
---|
二中全会(10人) 1953.5.7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10人) 1953.11.14 | |
---|
四中全会(10人) 1954.8.5 | |
---|
五中全会(10人) 1955.3.3 | |
---|
六中全会(10人) 1955.10.5 | 上届连任 |
---|
七中全会(10人) 1956.5.8 | |
---|
八中全会(10人) 1957.3.7 | |
---|
|
---|
| | 一中全会(15人) 1957.10.26 | |
---|
二中全会(15人) 1959.5.19 | |
---|
三中全会(15人) 1960.10.2 | |
---|
四中全会(15人) 1961.11.16 | |
---|
五中全会(15人) 1962.11.15 | |
---|
|
---|
| | 一中全会(15人) 1963.11.23 | |
---|
二中全会(17人) 1964.11.28 | |
---|
三中全会(17人) 1966.3.10 | 上届连任 |
---|
四中全会(19人) 1966.12.29 | |
---|
五中全会(19人) 1967.11.23 | |
---|
|
---|
| 总裁:蒋中正 (1975.4逝世)
中央委员会主席:蒋经国 (1975.4当选) | 一中全会(21人) 1969.4.10 | |
---|
二中全会(21人) 1970.4.2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21人) 1972.3.10 | |
---|
四中全会(21人) 1973.11.15 | |
---|
五中全会(21人) 1974.11.27 | 上届连任 |
---|
|
---|
| | 一中全会(22人) 1976.11.19 | |
---|
二中全会(22人) 1978.2.15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22人) 1978.12.18 | 上届连任 |
---|
四中全会(27人) 1979.12.14 | |
---|
|
---|
| | 一中全会(27人) 1981.4.6 | |
---|
二中全会(31人) 1984.2.15 | |
---|
三中全会(31人) 1986.3.31 | |
---|
|
---|
| | 一中全会(31人) 1988.7.14 | |
---|
二中全会(31人) 1989.6.5 | 上届连任 |
---|
三中全会(31人) 1992.3.16 | 上届连任 (陈履安于1993.1辞职,郑为元于1993.8逝世) |
---|
|
---|
| | 一中全会(31人) 1993.8.23 | |
---|
二中全会(31人) 1994.8.26 | |
---|
三中全会(31人) 1995.8.23 | |
---|
四中全会(31人) 1996.8.23 | |
---|
|
---|
| | 一中全会(33人) 1997.8.28 | |
---|
二中全会(33人) 1998.8.22 | |
---|
三中全会(33人) 1999.8.29 | |
---|
主席:连 战 (2000.6当选)
副主席:萧万长 (2000.6通过)、王金平 (2000.6通过)、蒋仲苓 (2000.6通过)、吴伯雄 (2000.6通过)、林澄枝 (2000.6通过) | 四中全会(31人) 2000.6.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