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越南语音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语音系构词绝大多数以单音节(或称)为单位。越南语的音节可由声母介音韵头)、元音韵腹)、韵尾声调五部分构成。

字母

越南文字母使用了变音字母和9个变音符号。其中4个变音符号用来添加元音,另外5个符号以表示越南语的声调[平声调(第1调)无声调符号]。由于越南文常常在同一字母使用多于一个变音符号,使得越南文很容易便可认出。

越南文的字母表:

大写字母 A Ă Â B C D Đ E Ê G H I K L M N O Ô Ơ P Q R S T U Ư V X Y
小写字母 a ă â b c d đ e ê g h i k l m n o ô ơ p q r s t u ư v x y

另外,还有10个二合字母CHGHGIKHNGNHPHQUTHTR)、一个三合字母NGH)。这些二合和三合字母以前被看成单独的字母,在旧词典中被分项列出。现在已不再作为独立字母排列,例如“CH”在现今的词典中被排在“CA”和“CO”之间。

越南语本身并不使用“F”、“J”、“W”、“Z”,但会用在外来语中。“W”有时会在缩写中代替“Ư”。除此以外,在非正式写作中,“W”、“F”、“J”、“Z”有时用以代替“QU”、“PH”、“GI”、“TR”。

声母

越南语音系声母表

唇音 齿龈音 卷舌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声门音
鼻音 m /m/ n /n/ nh /ɲ/ ng/ngh /ŋ/
塞音 不送气清音 p /p/ t /t/ tr (/ʈʂ/~/ʈ/) ch (/c/~//) c/k/q /k/
内爆音 b /ɓ/ đ /ɗ/
送气清音 th // kh (/x/~//)
擦音 清音 ph /f/ x /s/ s /ʂ/ h /h/
浊音 v /v/ d /z/~/j/ r (/ʐ/~/ɹ/) gi (/z/~/j/) g/gh /ɣ/
近音 u/o /w/ l /l/ y/i /j/

越南语有两种主要方言——河内音和西贡音,叙述如下。

  • /w/是唯一一个能和其他辅音构成复辅音的辅音。
  • /p/只在借词中能做声母,部分使用者读作/ɓ/(如sâm banh/蓡烹借自法语champagne)。
  • 内爆音[ɓ, ɗ]为浊音(声门轻微张开)。发不内爆普通浊音[b、d]时,声带受流经稳定声门的肺部气流摩擦而震动;发内爆音[ɓ, ɗ]时,使声带震动的(肺部)气流是通过在口腔中仍在唇/舌尖-齿龈成阻时使声门迅速下降,使得口内气压低于声门下的气压,进而产生的。如果口内气压还低于外界气压,则会另有“抽吸”的效果(即所谓“内爆”)。如果在使声带振动的肺部气流将口内气压增加到高于大气压前除阻,将导致口腔内部爆破,这意味着,内爆音的特殊声学效果与其说源于口腔内爆(可能不存在甚至变成外爆),不如说源于作为强大共振室的大大扩张的口腔(由于咽部下降)。这解释了为什么普通的[b、d]与内爆音相比更“低沉”。
  • /ɓ, m/唇音/f, v/唇齿音
  • /t, tʰ/齿齿龈音[t̪, t̪ʰ],而/ɗ, n, l/舌尖-齿龈音[1]:382
  • /c, ɲ/常是舌叶-龈腭音(舌缘与牙槽嵴的后面接触)。
  • /ʈ, c/常轻微塞擦音化为[ʈ͡ʂ, t͡ɕ],但不送气
  • 声门塞音[ʔ]在以元音或/w/开头的音节前自动出现:
ăn /ăn/ [ʔăn]
uỷ 委派 /wi/ [ʔwi]

河内音辅音表

河内音系有21个辅音: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音/
齿龈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声门音
鼻音 m   n ɲ ŋ  
塞音 不送气清音 p   t c k ʔ)(同零声母属于同一音位)
送气清音          
内爆音 ɓ   ɗ      
擦音 清音   f s   x h
浊音   v z   ɣ  
近音     l j w  
  • d、gi、r均为/z/,r只在借词中为[ɺ],例如cà rốt䔅卒“胡萝卜”(carrot)发音为[ka˩ ɺot̚˧˥]
  • ch、tr均为/c/,x、s均为/s/
  • 乡村地区一些使用者/l//n/合流为/l/[1]

西贡音辅音表

西贡音系有22个辅音:

  双唇音 唇齿音 齿音/
齿龈音
龈后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声门音
鼻音 m   n   ɲ ŋ  
塞音

塞擦音
不送气清音 p   t ʈ͡ʂ c k ʔ
送气清音          
内爆音 ɓ   ɗ        
擦音 清音   f s ʂ     h
浊音       ʐ   ɣ  
近音     l   j w  
  • 以上的辅音中,p不能做声母,除了外来语。双唇塞音出现在音节开首的位置时只能是内爆音。-p、-t、-ch、-c、-m、-n、-nh、-ng 共8个辅音可以充当韵尾。
  • /ʐ/可以发[ɻ]
  • d、gi均为/j/,部分使用者谨慎说话时会将gi发作/z/[谁?][来源请求]
  • 历史上/v/在通语中曾为[j],与d、gi合流,后来逐渐读作[v],特别是在谨慎说话或朗读文本时。改良剧、喝呗等传统戏曲及海外越南语老年使用者中,则为复辅音[bj], [βj][vj][2]借词中永远读[v]:va li[vaː˧ lɪi̯˧]
  • 历史上ch/c/、tr/ʈ/有过区别,x/s/、s/ʂ/的发音也不相同。然而许多使用者口中,它们已经分别合流为/c//s/[3]:35
  • 非正式语境下,/kw//hw//ʔw/,有时连/ŋw/在内都是[w]。正式语境或朗读文本时则是[kw][hw][w][ŋw]
  • 南部方言/ɺ/取决于使用者有许多发音,一名使用者可能有多种发音。它可以是浊卷舌擦音[ʐ]齿龈边闪音[ɺ]齿龈闪音[ɾ]齿龈颤音[r],特别是在借词中。一些湄公河三角洲乡村使用将/ɺ/发作[ɣ][j]

声母比较

音位 河内 西贡
河内 西贡
/v/ /v/ /j//v/ vợ “妻子” [və˨˩ˀ] [jə˨˧][və˨˧]
/z/ /z/ /j/ da “皮肤” [za˧] [ja˧]
gia “加”
/r/ /r/ ra 𠚢“出去” [ɺa˧]
/c/ /c/ /c/ chẻ “使分裂” [t͡ɕɛ˧˩] [cɛ˩˥]
/ʈ/ /ʈ//c/ trẻ “年轻” [ʈɛ˩˥][cɛ˩˥]
/s/ /s/ /s/ xinh “美” [sɪŋ̟˧] [sɪ̈n˧]
/ʂ/ /ʂ//s/ sinh “出生” [ʂɪ̈n˧][sɪ̈n˧]

元音

河内单元音舌位图,据Kirby (2011):384
河内双元音舌位图,据Kirby (2011):384


 
i [i] ư [ɨ] u [u]
半闭 ê [e] ơ [əː] ô [o]
半开 e [ɛ] â [ə] o [ɔ]
ă [a] / a [aː]
  • 4个后圆唇元音/u, o, ɔ, uə̯/之外所有元音都展唇。[来源请求]
  • 南部方言高元音/i, ɨ, u/在开音节中裂化:[ɪi̯, ɯ̽ɯ̯, ʊu̯],Ba Vì[baː˧ vɪi̯˩](listen)。[4]
  • /ə̆//ă/比其他元音
  • /ə̆//ə/的音质有小而连续、如光谱般的区别,一般分析为无区别。[5]:384
  • /ɨ/:Thompson[6]Nguyễn (1970)Nguyễn (1997)等文献认为该元音为闭后不圆唇元音[ɯ]。Han[7]的实验语音学分析显示,它更像央元音。Hoang (1965)Brunelle (2003)Phạm (2006)也将该元音描述为央元音。
元音核 (Vowel nucleus) 前元音收尾 (offglide) 的双元音 央元音收尾的双元音 后元音收尾的双元音 前元音收尾的三元音 后元音收尾的三元音
i ia~iê~yê [iə̯] iu [iʊ̯] iêu [iə̯ʊ̯]
ê - êu [eʊ̯]
e - eo [ɛʊ̯]
ư ưi [ɨɪ̯] ưa~ươ [ɨə̯] ưu [ɨʊ̯] ươi [ɨə̯ɪ̯] ươu [ɨə̯ʊ̯]
â ây [əɪ̯] - âu [əʊ̯]
ơ ơi [əːɪ̯]
ă ay [aɪ̯] - au [aʊ̯]
a ai [aːɪ̯] - ao [aːʊ̯]
u ui [uɪ̯] ua~uô [uə̯] - uôi [uə̯ɪ̯]
ô ôi [oɪ̯]
o oi [ɔɪ̯]
  • Thompson (1965)称,河内音将ưu、ươu分别读/iw, iəw/,而红河三角洲其他方言则读/ɨw//ɨəw/Phạm (2008)Kirby (2011)也先后观察到该现象。
  • 此外,越南语有三个双元音,即 ‹ia›, ‹ua›‹ưa›,后面有韵尾时拼作 ‹iê›, ‹uô›‹ươ›
  • 其实/ɨ, ə, əː/是读/ɯ, ʌ, ɤ/
  • /k,ŋ/前,/i, u, ɨ//ɪ, ʊ, ɪ̈/thích/tʰɪk/chúc/cʊk/thức/tʰɪ̈k/等等。
  • 南部越南语的/i, u, ɨ, e, o, əː//ɪi̯, ʊu̯, ʊ̜ɯ̯, ɛe̯, ɔo̯, ʌɤ̯/
  • /t//n/前,南部越南语的/i, e/读/ɪ̈, ɤ/

介音

介音 /w/ 写作 ‹u› 或者 ‹o›,可以附于除唇音外多数声母之后和除 ‹ư, o, ô, u› 之外的字母之前。在与 ‹i› 或者 ‹ia, iê› 拼时写作 ‹uy›

韵尾

中古汉语一样,越南语有 i/y [j]u/o [w]m[m]n[n]ng[ŋ]p[p]t[t]c[k]八个韵尾。其中 ngc前元音之后拼作 nh[ɲ]ch[c] 。 塞音/p, t, k/作韵尾时,为无声除阻[p̚, t̚, k̚]

đáp 回复 /ɗap/ [ɗap̚]
mát 凉爽 /mat/ [mat̚]
khác 区别 /xak/ [xak̚]

软腭音/k, ŋ/在后元音/u, o, ɔ/后作韵尾时,为软腭-唇共同调音[k͡p̚, ŋ͡m]或带强唇化[k̚ʷ, ŋʷ]

đục /ɗuk/ [ɗuk͡p̚][ɗʊk̚ʷ]
độc /ɗok/ [ɗə̆wk͡p̚][ɗə̆wk̚ʷ]
đọc /ɗɔk/ [ɗăwk͡p̚][ɗăwk̚ʷ]
ung /uŋ/ [uŋ͡m][ʊŋʷ]
ông /oŋ/ [ə̆wŋ͡m][ə̆wŋʷ]
ong 蜜蜂 /ɔŋ/ [ăwŋ͡m][ăwŋʷ]

河内音韵尾

ch、nh韵尾的分析

河内音韵尾ch、nh的发音由不同的分析。Thompson (1965)认为它们是独立的/c, ɲ//c/同时与t'/t/、c/k/对立,/ɲ/同时与n/n/、ng/ŋ/对立。

另一种分析则认为这只不过是软腭音/k//ŋ/在较高前元音/i//e/(ê)后的条件变体,⟨ach⟩、⟨anh⟩的元音是/ɛ/,在这种环境下裂化:/ɛk/[ăjk̟̚]/ɛŋ/[ăjŋ̟][8]裂化也影响⟨êch⟩、⟨ênh⟩:/ek/[ə̆jk̟̚]/eŋ/[ə̆jŋ̟]

第二种分析的论据主要是[c][ɲ][k][ŋ]成互补分布,中部方言有将⟨ach⟩、⟨anh⟩读作[ɛc][ɛɲ]的现象,[9]以及[k]~[c][ŋ]~[ɲ]在特定叠词中的交替。此外,韵尾[c]的调音部位不如声母[c]那样靠前:韵尾[c][ɲ]实际上为前移软腭音[k̟, ŋ̟],没有齿龈的接触。[5]:383

第一种分析更接近表层的实际发音,选取的方言发音也有些微区别。/ac//aɲ/中的/a/没有裂化,但调音部位更前,为[æ]这使得ăn[æ̈n] vs. anh[æ̈ɲ] vs. ăng[æ̈ŋ]构成3重对立。

河内音韵母表

下面以软腭音作韵尾的韵母在河内方言中裂化,但/i//u//ɨ/更低:[9]

ong、oc /awŋ//awk/ [ăwŋ͡m][ăwk͡p̚]
ông、ôc /əwŋ//əwk/ [ə̆wŋ͡m][ə̆wk͡p̚]
ung、uc /uŋ//uk/ [ʊŋ͡m][ʊk͡p̚]
ưng、ưc、ưn、ưt /ɨŋ//ɨk//ɨn//ɨt/ [ɯ̽ŋ][ɯ̽k̟̚][ɯ̽n][ɯ̽t̚]
anh、ach /ɛŋ//ɛk/ [ăjŋ̟][ăjk̟̚]
ênh、êch /eŋ//ek/ [ə̆jŋ̟][ə̆jk̟̚]
inh、ich /iŋ//ik/ [ɪŋ̟][ɪk̟̚]

下面是河内以/n、t、ŋ、k/结尾的韵母:

/ă/ /a/ /ɛ/ /ɔ//aw/ /ə̆/ /ə/ /e/ /o/ /i/ /ɨ/ /u/ /iə̯/ /ɨə̯/ /uə̯/
/n/ ăn an en on ân ơn ên ôn in ưn un iên ươn uôn
/t/ ăt at et ot ât ơt êt ôt it ưt ut iêt ươt uôt
/ŋ/ ăng ang anh ong âng ênh ông inh ưng ung iêng ương uông
/k/ ăc ac ach oc âc êch ôc ich ưc uc iêc ươc uôc

西贡音韵尾

韵尾合流

河内周边的方言维持了中古越南语的大致韵尾格局,而西贡音则发生了较大变化。韵腹为短前元音/i, e, a/、以/k, ŋ/结尾的韵母与/t, n/合流,其他元音为韵腹时仍为/k, ŋ/。圆唇元音/aw, u, o/后,许多使用者都会闭唇,将/k, ŋ/发作[k͡p, ŋ͡m][9]接着,唇软腭音为韵尾的元音裂化,而以齿龈音为韵尾的韵腹央化。[10]此外,部分南方方言使用者在正式场合下的/u, o, ɔ, iː, ɨ, aw, a, aː, ɛ, ə, əː/后区分/k, ŋ//t, n/,但没有将韵尾ch、nh读作/k, ŋ/的。

西贡音韵母表

韵母中短后元音裂化、央化,同时辅音唇化。相似地,短前元音也央化为/ă, ə, ɨ/,使得“硬颚音韵尾”受韵腹舌尖化的影响变为/n, t/[9]

ung、uc /uŋ//uk/ [ʊwŋ͡m][ʊwk͡p̚]
ông、ôc /oŋ//ok/ [ăwŋ͡m][ăwk͡p̚]
ong、oc /ɔŋ//ɔk/
anh、ach /an//at/ [ăn][ăt̚]
ênh、êch /en//et/ [ɤn][ɤt̚]
in ~ inh、it ~ ich /in//it/ [ɪ̈n][ɪ̈t̚]
um、up /um/、/up/ [ʊm][ʊp̚]
ưng ~ ưn、ưc ~ ưt /ɨŋ//ɨk/ [ɯ̽ŋ][ɯ̽k̟̚]

其他紧密相关的方言(顺化市广南省平定省)也发生了韵尾的合流,部分元音也有区别:

顺化[11][6] 广南[12] 平定[13] 西贡
ung、uc [ʊwŋ͡m][ʊwk͡p̚] [ʊwŋ͡m][ʊwk͡p̚] [ʊwŋ͡m][ʊwk͡p̚] [ʊwŋ͡m][ʊwk͡p̚]
un、ut [uːŋ͡m][uːk͡p̚] [uːŋ͡m][uːk͡p̚]
ênh、êch [ən][ət̚] [ən][ət̚] [ən][ət̚] [ɤːn][ɤːt̚]
ên、êt [eːn][eːt̚] [eːn][eːt̚] [eːn][eːt̚]
inh、ich [ɪ̈n][ɪ̈t̚] [ɪ̈n][ɪ̈t̚] [ɪ̈n][ɪ̈t̚] [ɪ̈n][ɪ̈t̚]
in、it [in][it̚] [in][it̚] [in][it̚]

许多南部方言韵母ông、ôc与ong、oc合流为[ăwŋ͡m][ăwk͡p̚],ôn、ôt仍是[oːŋ͡m][oːk͡p̚]。oong、ooc、eng、ec主要见于借词和拟声词。ôông、ôôc(也包括oong、ooc、eng、ec、êng、êc)是裂化为ông、ôc之前的“古形”,仍可见于中北部许多地名。中北部方言中,这些韵母为[oːŋ][oːk̚],没有闭唇或唇化[14]

on、ot /ɔn//ɔt/ [ɔːŋ][ɔːk]
oong、ooc /ɔŋ//ɔk/
ôn、ôt /on//ot/ [oːŋ͡m][oːk͡p̚].
ôông、ôôc /oŋ//ok/
ong、 oc /awŋ//awk/ [ăwŋ͡m][ăwk͡p̚]
ông、ôc /əwŋ//əwk/

依上面分析,西贡音以/n、t、ŋ、k、ŋ͡m、k͡p/为韵尾的韵母表:

/ɔ//aw/ /o/ /u/ /ă/ /a/ /ə̆/ /ə/ /ɨ/ /ɛ/ /e/ /i/ /uː/ /ɨː/ /iː/
/n/
anh
ên
ênh
in
inh
/t/
ach
êt
êch
it
ich
/ŋ/ on
oong
ăn
ăng
an
ang
ân
âng
ơn
ưn
ưng
en
eng
uôn
uông
ươn
ương
iên
iêng
/k/ ot
ooc
ăt
ăc
at
ac
ât
âc
ơt
ưt
ưc
et
ec
uôt
uôc
ươt
ươc
iêt
iêc
/ŋ͡m/
ong / ông
ôn
ôông
un
ung
/k͡p/
oc / ôc
ôt
ôôc
ut
uc

介音、元音和韵尾拼合关系

无介音/w/

-i -u -m -n -ng -nh -p -t -c -ch
a ai ao am an ang ap at ac
ay au ăm ăn ăng anh ăp ăt ăc ach
ơ ơi ơm ơn ơp ơt
ây âu âm ân âng âp ât âc
ư ưi ưu ưng ưt ưc
o oi om on ong op ot oc
ô ôi ôm ôn ông ôp ôt ôc
u ui um un ung up ut uc
e eo em en eng ep et ec
ê êu êm ên ênh êp êt êch
i / y iu im in inh ip it ich
ưa ươi ươu ươm ươn ương ươp ươt ươc
ia iêu iêm iên iêng iêp iêt iêc
ua uôi uôm uôn uông uôt uôc

有介音/w/

-i -u -m -n -ng -nh -p -t -c -ch
oa oai oao oam oan oang oap oat oac
oay oăm oăn oăng oanh oăp oăt oăc oach
uân uâng uât
oe oeo oem oen oet
uêu uên uênh uêt uêch
uy uyu uyn uynh uyp uyt uych
uya uyên uyêt
  • 声母‹q›后,原本介音写‹o›的改作‹u›

声调

越南语是声调语言,有6个声调(如按汉藏语系习惯将入声独立,则为8调),即平声玄声问声跌声锐声重声。亦进行变调过程。

调序 越南语名称 汉译名称 汉越语对应中古汉语声调 调值描述(河内音) 例字 西贡录音
1 ngang
(阴平)
清平、次浊平 33,中调,长,接近于普通话阴平声,但更接近于广州话阴去声 ma a
2 huyền
(阳平)
全浊平 21,低调,长,类似台湾闽南话阴去声 à
3 hỏi
(阴上)
清上 313,低降或低降后升,长,紧喉,类似普通话上声 mả
4 ngã
(阳上)
次浊上 35,高升,紧喉且中断 ã
5 sắc
(阴去、〈阴入〉)
清去、〈清入〉 35,高升,长,类似普通话阳平 á
6 nặng
(阳去、〈阳入〉)
浊去、全浊上、〈浊入〉 21,低降,紧喉且中断,类似普通话轻声 mạ
  • 以塞音 ‹-p, -t, -c, -ch› 结尾的字相当于汉语入声,只能为锐声或者重声。
  • 声调标在元音上。在有多个元音字母时,标在主要元音上。双元音 ‹ia, ua, ưa› 标在前面的元音上。
  • 近年越南修改放宽了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则(主要涉及介音上标注声调符号的规则)。

越南语的声调调值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声调 北部 中北部 中部 南部 广西防城
荣市 清漳县 河静市
ngang ˧ 33 ˧˥ 35 ˧˥ 35 ˧˥ 35, ˧˥˧ 353 ˧˥ 35 ˧ 33 ˧ 33
huyền ˨˩̤ 21̤ ˧ 33 ˧ 33 ˧ 33 ˧ 33 ˨˩ 21 ˧˩ 31
sắc ˧˥ 35 ˩ 11 ˩ 11, ˩˧̰ 13̰ ˩˧̰ 13̰ ˩˧̰ 13̰ ˧˥ 35 ˧˥ 35
hỏi ˧˩˧̰ 31̰3 ˧˩ 31 ˧˩ 31 ˧˩̰ʔ 31̰ʔ ˧˩˨ 312 ˨˩˦ 214 ˨˩˦ 214
ngã ˧ʔ˥ 3ʔ5 ˩˧̰ 13̰ ˨̰ 22̰
nặng ˨˩̰ʔ 21̰ʔ ˨ 22 ˨̰ 22̰ ˨̰ 22̰ ˨˩˨ 212 ˩ 11

六声调分析

大的地区(北部、中部、南部)间的差异较大,地区内部差异较小。另外,个体间发的声调似乎也有差异。声调实现和个体差异研究仍不充分。

北部方言

平声:

  • 平声为平调,约为中平调(33),为常态发声态。Alexandre de Rhodes (1651)将其描述为“平”;Nguyễn (1997)描述为“高(或中)平”。

玄声:

  • 玄声为低降调(21)。部分河内音使用者的起始点稍高(31)。部分人有时带气声或弛声:bà=[ɓa˨˩][15]Alexandre de Rhodes (1651)描述为“钝降”;Nguyễn (1997)描述为“低降”。

问声:

  • 问声为中平降调。始为常态浊声,迅速变为张声,带糙声(不过有无糙声似乎有个体差异)。河内音为中降调(31),其他北部方言则有中降升调(313 or 323)。降升调最常见于孤立词或音节末,其他位置、快速说话时升的部分可以忽略。与其他声调相比问声相对更短,但不如重声短。Alexandre de Rhodes (1651)描述为“柔升”;Nguyễn (1997)描述为“降升”。

跌声:

  • 跌声为中升调(35)。许多使用者以常态浊声开头,元音中间开始带强嘎裂声,到最后减弱。部分使用者的声门化更强,元音中带声门塞音成阻(如[VʔV])。河内音为高升调(45),比其他北部方言普遍高。Alexandre de Rhodes (1651)描述为“升”;Nguyễn (1997)描述为“带嘎裂的降”。

锐声:

  • 锐声为中升调(35),与跌声基本相同,元音带张声。部分河内发音人的跌声比锐声高:锐声=˧˦(34);跌声=˦ˀ˥(45)。Alexandre de Rhodes (1651)描述为“锐怒”;Nguyễn (1997)描述为“高(或中)升”。

重声:

  • 重声为中或低降调(32/21)。始为张声,后面越来越张,直到以声门塞音结尾。显著短于其他声调。Alexandre de Rhodes (1651)描述为“重”;Nguyễn (1997)描述为“紧缩”。

南部方言

南方方言平声、锐声、玄声与北方相似,但不带气声而是常态浊声。

快速说话时重声为低升调(12)[˩˨],更正式场合为低降升调(212)[˨˩˨]。

跌声和问声合流为低降升调(214)[˨˩˦],比较像上面提到的非河内北方方言问声。

南部越南语一名女性发音人的声调系统。来自Jessica Bauman et al(2009)[16]

中北部、中部方言

中北部、中部方言间的声调很相似,中北部方言内部有不小差异。

有其他省的人说,乂安省人的每个声调发得都像重声。

八声调分析

一种传统分析认为有8个声调。[17]:45这主要遵循汉语音韵学的分析,中古汉语共有8个声调。

南方方言

传统汉语调类 调域 调名 描述 调值 符号 词例
广南[18] 平定[18] 西贡[19]
phù“高” ngang平声 中平 ˦˨ (42) ˧ (33) ˦ (44) ba⿺巴三“三”
trầm“低” huyền玄声 低降 ˧˩ (31) ˧˩ (31) ˧˩ (31) ◌̀ “小姐”
hỏi问声 中降升 ˧˨˦ (324) ˧˨˦ (324) ˨˩˦ (214) ◌̉ bả“毒”
ngã跌声 ◌̃ “残留”
sắc锐声 高升 ˦˥ (45) ˦˧˥ (435) ˧˥(35) ◌́ “管理者”
nặng重声 低降升 ˧˨˧ (323) ˦˧˦ (313) ˨˩˨ (212) bạ“随机”
sắc锐声 高升入 ˦˥ (45) ◌́ bác“舅舅”
nặng重声 低降入 ˨˩ (21) bạc“银”

音节与音位配列

Hannas (1997),越南语共有4500-4800个可能的音节(取决于方言),标准越南语字母可以记录6200个音节。[20]:88

越南语音节结构:

(C1)(w)V(G|C2)+T

其中

  • C1=声母辅音
  • w=唇软腭介音/w/
  • V=韵腹元音
  • G=韵尾滑音(/j//w/)
  • C2=韵尾辅音
  • T=声调
音节 例子 音节 例子
V ê⿰口衣“诶” wV uể“缓慢”
VC ám“(鬼)上身” wVC oán“怀恨在心”
VC ớt⿰木乙“辣椒” wVC oắt⿰鬱小“小鬼”
CV nữ“女” CwV huỷ“取消”
CVC cơm“米” CwVC toán“数学”
CVC tức“怒” CwVC hoặc“或”

C1任意辅音

  • /p/不出现在越南本土词汇中

w:/w/介音(有时写作声母的唇化[ʷ]):

  • 不出现在唇音/ɓ, f, v, m/
  • 本土越南语词汇中不出现在/n/后(出现在生僻汉越词中)

V:韵腹元音可以是14个单元音或双元音之一:/i, ɨ, u, e, ə, o, ɛ, ə̆, ɔ, ă, a, iə̯, ɨə̯, uə̯/

G:滑音可以是/j//w/。VG形成一个单元音或双元音。

  • /j/不出现在前元音/i, e, ɛ, iə̯/后。
  • /w/不出现在圆唇元音/u, o, ɔ, uə̯/后。
  • 除少数例外(如khuỷu tay竅拪“肘”)外,/w/滑音不与/w/介音共现。

C2韵尾辅音C2只能是唇、舌冠、软腭塞音与鼻音/p, t, k, m, n, ŋ/,不能与滑音/j, w/共现。

T:

  • 带滑音/j, w/、鼻韵尾/m, n, ŋ/的音节和开音节带6个声调之一。
  • 以塞音/p, t, k/为韵尾的音节带2个声调之一。

汉越音

由于越南语引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所以汉字的古汉语发音在越南语中保留得很好,多数声母都得到了保留,特别是区分了舌根鼻音声母 ng(疑母)、喻母跟零声母的汉字。比如“”念 ngư,“”念 du ,“”念 ư。当然部分声母出现了变异,比如“西”念 tây,“”念 dân

越南语的汉字音韵尾出现了4个变异,但是却没有影响到它对汉字韵尾保留的完整性。古汉语韵尾收 n、m、p、t 的汉字在越南语中依然收 n、m、p、t。例如: phán phàm pháp phát

古汉语尾韵收ng的汉字在越南语中分化成 ngnh 两个韵尾,具体的分化规则是韵母是洪音(aoơuư)的时候,韵尾是 ng(例如: không quang nùng);韵母是细音(念/ɛ/时的aie)的时候,韵尾是 nh kinh sinh thành)。

在原汉字文化圈国家中,越南日本韩国在引入汉语词汇的时候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汉字的古汉语发音,但是唯独越南语引入汉音的时候,连声调都一并保留(这固然是因为越南语有声调,但日语、韩语没声调的关系)。虽然越南语将古汉语的两个入声调归入了两个去声调(锐声跟重声)中,但是还是完整重现“平上去入分阴阳”的8个声调,因为入声字带有 p、t、ch、c 韵尾,非常容易同去声字分别开来。

越南语汉字音的分类

从传入时间和越化程度等方面看,汉越词的发音可分为标准汉越音古汉越音越化汉越音等三类。

  • 大多数汉越词发音为“标准汉越音”,这些词被称为"标准汉越词"或"纯汉越词"。
  • 另有部分汉越词由于传入越南的时间较早,其读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唐代以前的音韵,这种读音叫做“古汉越音”,使用古汉越音的词汇被称为“古汉越词”。例如:
mùi
buông
múa
muộn
cởi
khoe
  • 还有少部分汉越词,由于自古受越南语口语的影响产生音变,使得它们原有的汉字读音也随之改变而更符合越南语语音特点,这种读音叫做“越化汉越音”,使用越化汉越音的词汇被称为“越化汉越词”。如:
gần
giường

关于越化汉越词的数量至今还没有正确的统计数字,但其数量也远不如汉越词的数量多。

参考文献

  • 刘亚辉(广西师范大学).越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的语音对应规律浅探.梧州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17卷,第1期.
  • 韦树关(广西民族学院).论越南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平话方言的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第23卷,第2期.
  • [越]杜氏清玄(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现代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东南亚纵横.2004年5月.
  • 方晨明(云南民族大学).越语中汉语借词的越语化模式.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21卷,第6期.

参阅

外部链接

  1. ^ 1.0 1.1 Kirby (2011)
  2. ^ Thompson, Laurence C. Saigon Phonemics. Language. July 1959, 35 (3): 454–476. JSTOR 411232. doi:10.2307/411232. 
  3. ^ Phạm (2008)
  4. ^ 存档副本 (PDF). [2022-01-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23). 
  5. ^ 5.0 5.1 Kirby (2011)
  6. ^ 6.0 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Harvcoltxt|Thompson|196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Han (1966)
  8. ^ 也有些/ɛ/+cng的词,这些词非常少,主要是借词或拟声词
  9. ^ 9.0 9.1 9.2 9.3 Phạm (2006)
  10. ^ Phạm, Andrea Hòa, Synchronic evidence for historical hypothesis – Vietnamese palatals, Linguistic Association of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um, 2013, 39 
  11. ^ Vương H., Lễ. Các đặc·điểm ngữ·âm của tiếng Huế. Nguyễn Tiến Hải blogspot. 1992 [9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12. ^ Hoa Pham, Andrea. Ngôn ngữ biến đổi và số phận của nguyên âm /a/ trong giọng Quảng Nam. [Issue in language change and the phonemic status of /a/ in Quang Nam dialect]. Ngôn Ngữ. 
  13. ^ Lê T. H., Mai. Âm sắc、trường độ và giải pháp cho hệ thống nguyên âm thổ ngữ Bình Định.. Ngôn Ngữ. 
  14. ^ Nguyễn Văn, Loan. Khảo sát địa danh ở Hà Tĩnh (The investigation of Hà Tĩnh province's toponyms). Luận án Tiến sĩ Ngữ văn, Trường Đại học Vinh. 2012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15. ^ 例如,Nguyễn & Edmondson (1998)记录一名南定省男性发音人的玄声带弛声,一名河内女性发音人带气声,而其他河内男性发音人为常态浊声。
  16. ^ Baumann, Jessica; Blodgett, Allison; Rytting, C. Anton; Shamoo, Jessica. The ups and downs of Vietnamese ton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of Language. 
  17. ^ Phạm (2003)
  18. ^ 18.0 18.1 Nguyễn Văn, Lợi. Sự hình thành cách ghi thanh điệu chữ Quốc ngữ [The formation of tone spelling in the National Script]. Văn hóa Nghệ An. 2018 [April 2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19. ^ Huỳnh Công, Tín. Tiếng Sài Gòn [The Saigon dialect]. Cần Thơ: Chính trị Quốc gia - Sự thật. 2003: 70–77. 
  20. ^ Hanna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