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楊名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楊名曾於2013年2月21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新條目推薦討論
- 嘉靖年間,哪位明朝探花因批評明世宗,牽連同榜榜眼一併得罪下詔獄?
- 楊名條目由作者自薦,其作者為Walter Grassroot(討論 | 貢獻),屬於「people」類型,提名於2013年2月15日 17:38 (UTC)。
- (!)意見,以說故事第一人稱的寫作風格橫貫通篇條目,似乎有異於一般維基百科人物傳記條目的寫作風格,翻看一些較正規的現代中國歷史書(例如中華書局出版的《二十五史新篇》等),也不會這樣做。建議改以第三人稱以敘事形式撰寫條目為佳。(例如:「楊名是與楊廷和同鄉,最近張孚敬離任,楊廷和的同黨總是計劃要報復,所以這才攻擊我」應該改寫成「汪鋐上書,參奏楊名與楊廷和是同鄉關係,借張孚敬最近離任,遂與同黨計劃報復,對汪鋐加以攻訐......明世宗深信其言,更加憤怒」)--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5日 (五) 17:52 (UTC)
- (:)回應,感謝建議,但在下或難以接受;相反,應該如實遵循《明史》卷207的原文翻譯與風格。恕在下見識粗鄙,沒有拜讀過《二十五史新篇》,但我所編寫依據的只是最基礎的《明史》(第一兼第三人稱)、《明實錄》(第三人稱)、《國朝獻徵錄》(第三兼第二人稱)。此外,在下編寫的于謙、袁崇煥、楊廷和、楊士奇等五千餘明清人物條目均以此類相像;恕在下愚笨不堪,這四年多的編寫,卻未曾有人提出我的編寫錯誤。還望閣下垂勞,略微解釋一下何為「一般維基百科人物傳記條目的寫作風格」?明史300餘卷,我已經翻譯了206卷,回頭修改不太現實了;但後面這一百卷翻譯,尚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了。拜謝。--Walter Grassroot (♬) 2013年2月15日 (五) 20:14 (UTC)
- (:)回應,史學史歷代以來有其亶變演化,在以白話和從現代角度編寫歷史人物條目時,應該參考當今史學界的編寫規範(似乎當代較著名的,只有《柏楊版資治通鑑》有從第一人稱的角度以白話寫史)。另應注的是,您列出的文獻都是以文言寫成,轉成白話後是否等同直接引用原文似乎有相榷之處,使用引號是否合適,我對此存疑。在維基百科的中國歷史條目當中,我認為可參考林則徐條目的寫作風格和行文。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並不能完全作準,僅供您的考慮,多謝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3年2月16日 (六) 17:30 (UTC)
- (:)回應,感謝建議,但在下或難以接受;相反,應該如實遵循《明史》卷207的原文翻譯與風格。恕在下見識粗鄙,沒有拜讀過《二十五史新篇》,但我所編寫依據的只是最基礎的《明史》(第一兼第三人稱)、《明實錄》(第三人稱)、《國朝獻徵錄》(第三兼第二人稱)。此外,在下編寫的于謙、袁崇煥、楊廷和、楊士奇等五千餘明清人物條目均以此類相像;恕在下愚笨不堪,這四年多的編寫,卻未曾有人提出我的編寫錯誤。還望閣下垂勞,略微解釋一下何為「一般維基百科人物傳記條目的寫作風格」?明史300餘卷,我已經翻譯了206卷,回頭修改不太現實了;但後面這一百卷翻譯,尚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了。拜謝。--Walter Grassroot (♬) 2013年2月15日 (五) 20:14 (UTC)
- (+)支持,本來覺得這類東西不像百科全書,文字也夾雜古文的風格,難以支持。不過也不苛求了,否則這類條目沒人寫,現在能寫這些東西挺不容易啦。-- 豆腐daveduv留言 2013年2月15日 (五) 23:29 (UTC)
- (+)支持 于謙一條甚為精采,有勞編寫,謝謝!--Banyangarden(留言) 2013年2月16日 (六) 04:36 (UTC)
- (+)支持--Wetrace(留言) 2013年2月16日 (六) 09:33 (UTC)
- (!)意見--參考文獻中,出自《國朝獻徵錄》的文字應加標點符號。另外,沒必要錄出整篇文章吧(況且原文很長)!?只要節錄出能佐證條目本文的部分即可,以免失焦。冬天風搖酒館繡中燈(克勞棣喜歡的句子) 2013年2月16日 (六) 11:10 (UTC)
- (-)反對:參考過度使用原文。--黑雪姬(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3:32 (UTC)
- (+)支持:還不錯。--Qa003qa003(留言) 2013年2月21日 (四) 10:14 (UTC)
- (+)支持:支持完善歷史人物條目。--Outlookxp(留言) 2013年2月21日 (四) 15:4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