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麥拿倫車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國 麥拿倫-梅斯特斯
車隊名稱麥拿倫一級方程式車隊
所在地麥拿倫技術中心英語McLaren Technology Centre
英國舒梨郡禾京
車隊領隊錫克·布朗
(行政總裁)
安德列·史泰拉
(車隊領隊)
技術總監海威爾·托馬斯
(工程和設計)
彼得·普羅德羅姆
(空氣動力)
創辦人布魯斯·麥克拉倫
網站mclaren.com/racing
2024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正賽車手04. 英國 蘭度·羅禮士[1]
81. 澳洲 奧斯卡·比亞斯特[2][3]
測試車手墨西哥 帕特里西奧·奧沃德英語Pato O'Ward
日本 平川亮英語Ryō Hirakawa
底盤MCL38英語McLaren MCL38
引擎梅斯特斯F1 M15 E Performance
輪胎派拉利
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職業生涯
首次出賽1966年摩納哥大獎賽英語1966 Monaco Grand Prix
最近出賽2024年聖保羅大獎賽
出賽次數959﹙955次起步﹚
車隊
世界冠軍
8次﹙1974年1984年1985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8年
車手
世界冠軍
12次﹙1974年1976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8年1999年2008年
分站冠軍184
頒獎台509
積分6503.5
桿位156
最快圈速165
2023年
總成績
第4名(302分)

麥拿倫車隊(英語:McLaren Racing)是一支英國賽車隊,總部位於英國禾京麥拿倫技術中心英語McLaren Technology Centre。麥拿倫是一級方程式賽車中最為成功的車隊之一,由布魯斯·麥拿倫(1937年-1970年)於1963年建立。麥拿倫車隊是現存的F1車隊中僅次於法拉利、歷史第二悠久的車隊,贏得過183場比賽,12個車手總冠軍,8個車隊總冠軍。它同時也參加印地500加拿大-美國挑戰杯英語Can-Am以及勒芒24小時耐力賽。車隊是麥拿倫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2010年,麥拿倫汽車成立,在車隊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生產一般道路用車輛。

賽車歷史(F1)

1960年代

Bruce McLaren賽車隊是由新西蘭人布魯斯·麥克拉倫於1963年創立。這一支年輕車隊的第一次出賽是在1966年的摩納哥大獎賽,然而布魯斯卻因為漏油意外而中途退出了比賽。

1966年到1967年,車隊只有布魯斯駕駛的一輛賽車出現在大獎賽上。除去在大獎賽上的工作,布魯斯同時與隊友丹尼·赫爾姆參加加拿大美國挑戰杯比賽,這一組合贏得了那一賽季六場比賽的五次冠軍。

1968年,車隊由兩名車手組成,包括統治一級方程式賽車的丹尼,他同時代表麥拿倫參加了當年的加拿大美國挑戰杯賽。布魯斯贏得了布蘭茲哈奇賽道的非錦標賽冠軍,接着在比利時大獎賽中車隊贏得了第一個冠軍。

1969年布魯斯三次登頂,同時他和丹尼各自奪得了一次加拿大美國挑戰杯賽冠軍。

1970年代

作為一個車隊,麥拿倫在這十年裏有一個災難性的開始,車隊老闆布魯斯·麥克拉倫在Goodwood進行的加拿大美國杯賽最新型車的測試中死去。[4]此後,泰迪·梅爾英語Teddy Mayer接管了車隊。[5]儘管有這樣大的挫折,他們仍舊同心協力並在方程式比賽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包括加拿大美國杯賽、一級方程式、二級方程式、印地車賽和F5000。

麥拿倫決定在1972賽季結束後放棄加拿大美國系列賽,着眼於只進行一級方程式和印地車賽。這一決定被證明是正確的:1974年他們贏得了第一個一級方程式世界製造商冠軍和世界車手冠軍(埃莫森·費迪帕爾迪[6]以及第一個印地500車賽的勝利(約翰尼·拉瑟福德英語Johnny Rutherford)。1976年繼續由約翰尼·拉瑟福德英語Johnny Rutherford獲得印地車賽車手的冠軍。

由於印地車賽過低的投資報酬率,麥拿倫最終在1979賽季結束後隨即結束了他們對此項賽事的投入。

1980年代

在主贊助商菲利普·慕禮斯公司和其行政總裁約翰·霍根自去年開始越來越大的壓力下,車隊主席泰迪·梅爾同意與羅恩·丹尼斯的Project 4 F2車隊合併,並且繼續由慕禮斯公司贊助。[4][7]之前,丹尼斯的設計師約翰·巴納德英語John Barnard受寶馬 M1賽車(為Project 4而準備)使用碳纖維製造後翼的啟發,有用碳纖維代替傳統鋁合金製造革命性的F1賽車底盤的設想[4],然而苦於缺乏資金未能建造。但隨合併而來的投資使之成為1981年的McLaren MP4(McLaren Marlboro Project 4,之後改稱MP4/1)。由此,1981年起的所有麥拿倫賽車都冠名為「MP4-xx」,「P4」代表第四計劃,與第幾代賽車底盤無關。

80年代早期,雷諾法拉利伯拉咸等車隊都使用1.5升渦輪增壓引擎而非3.0升自然吸氣引擎。看到自身對渦輪增壓引擎的需求之後,丹尼斯於1983年說服了威廉士車隊的後台Techniques d'Avant Garde(TAG)英語Techniques d'Avant Garde公司投資以TAG命名由保時捷按照巴納德的規格生產的渦輪增壓引擎。TAG創始人曼蘇爾·歐耶英語Mansour Ojjeh後來成為麥拿倫的股東。

80年代是車隊最成功的歲月。巴納德設計的F1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由強化石墨塑膠和碳纖維合成的底盤與TAG/保時捷渦輪增壓引擎搭配被證明是非常強大的。另外這一時期連續幾位強力車手也功不可沒,包括尼基·勞達阿蘭·保魯斯艾爾頓·冼拿柯克·羅斯貝加斯特凡·約翰森

1984年,遭雷諾解僱的保魯斯再次加盟麥拿倫[4]。車隊統治了整個賽季,拿下12場勝利且車隊積分是第二名法拉利的2.5倍。勞達以0.5分擊敗保魯斯贏得車手總冠軍,而0.5分也成為史上最小的冠亞軍之差[4]。1985年車隊繼續強大,第三次加冕車隊總冠軍,保魯斯則獲得了他的第一個世界車手冠軍。1986年,威廉士車隊通過本田和兩位車手(尼高·文素尼爾遜·畢奇)開始復甦,麥拿倫沒有贏得車隊冠軍,但保魯斯又一次獲得了車手冠軍,成為自傑克·伯拉咸在1959年和1960年獲得兩連勝之後第一位贏下背靠背總冠軍的車手[4]。巴納德在1987年轉投法拉利。

1988年,本田開始為麥拿倫供應引擎,在保魯斯的鼓勵下,丹尼斯簽下艾爾頓·冼拿。MP4-4賽車統治了全年的比賽,贏得了整賽季16場比賽中的15場勝利,冼拿八次,保魯斯七次。葡萄牙站時,冼拿將保魯斯擠上防護牆,兩人的關係出現裂痕。雖然年度總積分保魯斯以105分勝過冼拿的94分,不過那時候F1隻計算全年最佳的11場分站積分,因此冼拿以90分壓過保魯斯的87分,取得了生涯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

1989年,規則禁止使用渦輪增壓引擎,本田開始為車隊提供3.5升自然吸氣V10引擎。麥拿倫憑藉MP4-5贏得又獲得了雙料總冠軍。倒數第二站日本大獎賽,冼拿企圖超越保魯斯,卻反而和對方發生碰撞。保魯斯退賽,而冼拿回到賽道並率先完成比賽,但遭到FIA取消成績,使得保魯斯得到了世界冠軍。這次撞擊將兩人關係推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1990年代

1990年,阿蘭保魯斯離隊,前往法拉利車隊,換來法拉利車隊車手加赫特·貝加作為冼拿隊友,但這一年仍是冼拿和保魯斯的競爭年。大獎賽倒數第二站的日本站,起步第一個彎道冼拿與保魯斯碰撞雙雙退賽,重演89年日本大獎賽一幕,此次未遭判罰,安慰了去年冼拿的委屈。賽季積分領先的冼拿儘管最後一站澳洲大獎賽第62圈機械故障退賽,仍然獲得當年車手總冠軍,聯手隊友貝加以121分總積分為麥拿倫繼續贏得車隊總冠軍。

1991年,麥拿倫保持着賽車優異的性能,冼拿也第三次問鼎車手總冠軍。

1992年,威廉士車隊開發出FW14B,憑藉主動懸掛、ABS等優異的車身穩定系統,賽季初便一騎絕塵,終結了麥拿倫連續四年的車隊冠軍,冼拿也僅屈居第四。這也直接導致了巴西人萌生轉會的念頭。

1993年儘管最終冼拿接受了一賽一簽的合同,並贏得了5個分站賽冠軍,卻仍阻擋不了威廉士車手包攬剩餘的分站賽冠軍,最終僅屈居次席。而隊友91年印第賽冠軍Michael Andretti則處境更加艱難,賽季末僅獲得7個積分隨後便被當年的車隊試車手夏健倫替代。

隨後1994年伴隨着冼拿轉會,麥拿倫持續低迷,直到1998年,技術總監紐維充分利用F1新的技術規則,重新設計賽車,夏健倫和古達聯手為麥拿倫重獲車隊總冠軍,而夏健倫也擊敗舒麥加獲得第二個車手總冠軍。

2000年代

2000年夏健倫駕駛麥拿倫賽車
2002年萊庫寧在麥拿倫賽車上
麥拿倫車隊工作人員正將MP4-19推入車庫
萊克寧(2005賽季加拿大大獎賽)
2007年阿朗素駕駛麥拿倫賽車
咸美頓(2008賽季澳洲大獎賽)

2000年

2000年又是一個近距離戰的賽季。低迷的開局後,MP4-15在賽季中期強勢反彈,但是最後米高·舒麥加法拉利還是贏了。

2001年

自從2000年後,麥拿倫車隊有點掙扎着要取回它在一級方程式賽車界內龍頭的位置,部分原因是梅斯特斯·平治引擎缺乏穩定性。2001年,米加·夏健倫自1997年以來第一次積分落後於隊友大衛·古達。賽季結束後夏健倫決定退役[8],芬蘭同胞基米·拉高倫由此獲得車手席位。

2002年

車隊換用米芝蓮輪胎,MP4-17賽車只在摩納哥由古達收穫一場勝利。而法拉利當年取得15場勝利。

2003年

車隊開局很棒,大衛·古達基米·拉高倫先後拿下開始的兩場比賽。但為本賽季而設計的賽車MP4-18遭受碰撞測試和可靠性問題的困擾,使得車隊不得不使用從MP4-17發展而來的MP4-17D進行比賽[9]。儘管如此,拉高倫還是連續得分並將車手總冠軍的懸念保持到最後一場比賽,但最終以兩分之差惜敗於米高·舒麥加

2004年

車隊早早地在去年聖誕節之前就推出了新車MP4-19,技術總監阿德里安·紐維將其描述為「MP4-18的改良版本」。後來證明MP4-19全然是一場災難,賽季中期由MP4-19B取而代之。即使這樣,車隊也只是在比利時站取得勝利(拉高倫奪得冠軍)。最終,麥拿倫位於車隊積分榜的第五位,這是1983年以來的最差成績。

2005年

古達轉會去了紅牛車隊,取代蘇格蘭人的是CART冠軍桑·柏保路·蒙度亞哥倫比亞人與芬蘭車手拉高倫贏得本年度的10場比賽,堪稱近些年來麥拿倫最成功的賽季。然而,詬病於MP4-20的穩定性,拉高倫在數場比賽中都從領先的位置或者跟費蘭度·阿朗素競爭的位置上退出比賽,這也成就了阿朗素的車手冠軍和雷諾的車隊冠軍。12月19日,車隊宣佈西班牙車手費蘭度·阿朗素將在2007年加盟。

2006年

由於沒能提供穩定可靠且速度優秀的賽車,麥拿倫全年都沒有勝利,十年中這還是首次。蒙度亞在美國站之後轉戰納斯卡賽事[10],隨後的比賽由測試車手佩德羅·德拉·羅薩頂替參加。年末,拉高倫轉投法拉利車隊[11]

2007年

本賽季,一年多前就簽了合同的阿朗素加入車隊[12],隊友是初出茅廬的新秀車手路易斯·咸美頓[13],後者來自於麥拿倫車隊的車手培育計劃。兩位車手分別贏得四場勝利並在大部分時間裏領跑車手積分榜。

由於咸美頓表現搶眼,隊內關係開始緊張,有些評論認為阿朗素難於應付咸美頓的競爭[14]匈牙利大獎賽時,賽事組委會對阿朗素在排位賽中故意阻擋隊友咸美頓進行了判罰:取消阿朗素的起步杆位(退後五位起步);剝奪麥拿倫本年度在匈牙利大獎賽獲得車隊積分的資格。[15]隨後,麥拿倫由於持有法拉利賽車的機密文件而被國際汽聯(FIA)調查(間諜門)。兩次聽證會後麥拿倫被判有罪:驅逐出車隊積分榜;罰款一億美金;車手不受處罰。[16]咸美頓帶着領先的優勢進入收官之站巴西大獎賽,但拉高倫最終以一分險勝,贏得年度車手冠軍。11月份,車隊和阿朗素雙方同意終止合同,由芬蘭車手海基·高華拉倫填補阿朗素留下的空缺。[17][18]

2008年

咸美頓與法拉利車隊菲利比·馬沙和基米·拉高倫上演了貼身戰。咸美頓共拿下五場比賽,雖然他在比利時大獎賽上也率先衝過終點,但被認為在一個S彎中有抄近路超越的行為而被有爭議地降到第三[19]。咸美頓領先馬沙七分進入最後一站巴西大獎賽,奇蹟般的在最後一圈的最後一個彎角拿到了第五名,從而以超出馬沙一分的優勢加冕車手總冠軍,儘管馬沙是巴西站冠軍。麥拿倫的另一車手高華拉倫僅贏得了匈牙利大獎賽,在車手積分榜上名列第七。法拉利獲得車隊總冠軍。

2009年

3月1日,丹尼斯卸任車隊負責人,由馬田·韋馬殊接替[20]

本年度麥拿倫開局不利:MP4-24賽車跟不上比賽步伐。揭幕戰澳洲大獎賽快要結束時,安全車第二次出動。駕駛豐田賽車的杜連出現失誤偏離賽道,咸美頓順勢超越。接着車隊告訴咸美頓讓意大利人過去,然後咸美頓照做了。FIA判罰杜連違規超車,比賽成績追加25秒。杜連說:「咸美頓突然慢了下來並且讓到路邊,我以為他的車有問題就超了過去,因為沒有其他能做的。」但咸美頓告訴賽會幹事,他沒有收到車隊讓其放杜連通過的指令。第二輪馬來西亞站比賽前,杜連/咸美頓案再次開庭。播放無線電錄音後,咸美頓依舊堅持沒有收到指令。幹事們認定,咸美頓和麥拿倫誤導了他們,於是取消咸美頓和麥拿倫澳洲站積分,恢復杜連第三名的積分。此外如果麥拿倫12個月內再犯同樣的錯誤,那就會禁賽三場。儘管有這些早期的問題,咸美頓贏得了匈牙利大獎賽和新加坡大獎賽的勝利。11月份,車隊宣佈簽下了本年度車手冠軍詹臣·畢頓[21],他將替代高華拉倫與咸美頓共同出戰下一賽季。

2010年代

2010年

車隊簽下新科車手總冠軍簡森·畢頓,與咸美頓搭檔。兩人總共拿下454分,但依舊未能阻止紅牛車隊施巴斯坦·維度爾的異軍突起。本賽季邁凱輪車隊獲得製造商亞軍,咸美頓以240個積分位列車手積分榜第四,畢頓以214分位列第五。

2011年

本賽季繼續由咸美頓和畢頓搭檔,兩人各贏三場。最終,畢頓積270分排名第二,隊友咸美頓則以227分位列其次。車隊再次落後紅牛屈居亞軍。

2012年

2012賽季,畢頓與咸美頓分別取得了三場和四場勝利。麥拿倫擁有不錯的開始,二號車手路易斯咸美頓憑藉穩健的發揮,曾一度是積分榜領跑者,但後來Pit Stop失誤頻發、畢頓人車配合欠佳、賽車沒能適應派拉利輪胎等因素使得車手以及車隊前期建立的優勢灰飛煙滅。5月12日,咸美頓獲得西班牙站杆位,後由於油料不足,被取消排位賽成績,不得不從最後起步。9月23日舉辦的新加坡大獎賽則是整個賽季的轉折點,在這之前麥拿倫已經連續獲得了三場勝利,該站咸美頓從杆位起步並一路領先,但比賽中途的變速箱故障讓賽車失去動力從而退出比賽。英國人走出駕駛艙一步三回頭離開賽道的場景讓億萬車迷揪心,至此咸美頓與世界冠軍漸行漸遠,車隊在後來的比賽中也鮮有上佳表現,僅拿下美國大獎賽和巴西大獎賽。11月4日的阿布扎比大獎賽期間,同樣的悲劇再次降臨在咸美頓身上,只不過這次是燃油壓力故障。[22]最終麥拿倫獲得年度車隊季軍。

2013年

由於路易斯·咸美頓的離開,麥克拉倫從沙巴車隊招募來了墨西哥沙治奧·佩雷斯與前世界冠軍畢頓搭檔。

又一全年無勝的賽季,車隊早早就退出了雙料世界冠軍的爭奪,年度最好成績僅是巴西大獎賽的第四名,整年沒有領獎台自1980年以來還是首次[23]。與此同時,麥克拉倫與梅斯特斯20年的合作(1995-2014)也即將終結。5月16日,車隊和本田公司在東京宣佈2015年起麥拿倫賽車將搭載本田引擎[24][25]年末,麥克拉倫決定啟用新人奇雲·麥勞臣替代佩雷斯出戰下一賽季[26][27]丹麥菜鳥來自車隊的車手培育計劃。

2014年

一月,韋馬殊突然下任,羅恩·丹尼斯接管馬田的CEO工作[28][29],從蓮花跳槽而來的艾瑞克·布里耶則出任新領隊[30]

本賽季麥拿倫繼續着低迷。對於2015年的車手人選,麥拿倫在畢頓與麥勞臣之間長時間的搖擺不定。年末麥拿倫終於做出選擇,由畢頓與阿朗素出站2015賽季,凱文降為備用與測試車手[31][32][33][34]

2015年

麥拿倫簽下阿朗素與畢頓搭檔,但剛回歸賽事的本田無法提供良好的動力單元,賽季成績慘澹,MP4-30賽車甚至被媒體譏為「最強GP2」。

2016年

阿朗素和畢頓繼續搭檔,經過本田多次改良引擎,賽季末車隊狀況趨於穩定,年度排名第六。阿朗素決定續約,雲當將代替畢頓參與2017賽季,而畢頓將暫時降為試車手。

2017年

基於賽制更動,阿朗素在賽季前向媒體表示對本田的V6引擎有信心,直到試車時才發覺引擎趨於不穩定,而車隊完賽率也持續低迷,這對車隊而言是更換引擎製造商後的另一次挑戰。

2018年

車隊結束與本田的本次失望的合作,從本賽季起改為使用雷諾的動力單元。車手陣容方面依舊由阿朗素與雲當搭檔。賽季結束後,阿朗素宣佈離開車隊並退役。

2019年

車隊啟用了來自麥拿倫青訓營的英國本土青年車手蘭度·羅禮士和前雷諾車手小卡路士·辛斯,成為車隊歷史上最年輕的車手組合。在巴西大獎賽上,小小辛斯因咸美頓受罰而獲得季軍,是車隊自2014年以來的首個領獎台,也是他自己職業生涯首個一級方程式領獎台。

2020年代

2020年

本賽季依舊由蘭度·羅禮士與小卡路士·辛斯搭檔。在揭幕戰奧地利大獎賽上,羅禮士以季軍完賽,收穫自己首個一級方程式領獎台。在意大利大獎賽上,小小辛斯獲得亞軍,刷新自己職業生涯最高完賽記錄。本賽季,麥拿倫車隊以302分獲得車隊第三名,是2013年以來的最好成績。小小辛斯在賽季結束後轉投法拉利車隊;麥拿倫與雷諾的澳洲車手丹尼爾·列卡度簽約,他將在下賽季加盟麥拿倫。

2021年

蘭度·羅禮士搭檔丹尼爾·列卡度出賽。從本賽季開始,麥拿倫回歸使用梅斯特斯的動力單元。

意大利大獎賽上,丹尼爾·列卡度蘭度·羅禮士包辦一二名。最終麥拿倫獲得年度車隊第四名。

2022年

本賽季依舊由蘭度·羅禮士搭檔丹尼爾·列卡度出賽。但是列卡度的表現並沒有令車隊高層滿意,季中車隊宣佈將於列卡度提前解約。賽季結束後車隊領隊安達斯·沙迪離開車隊,賽事總監安德列·史泰拉升任為車隊領隊。

2023年

車隊簽下2021年F2車手冠軍奧斯卡·比亞斯特頂替狀態不佳的丹尼爾·列卡度搭檔蘭度·羅禮士出賽。由於賽季初期的MCL60賽車性能不足,車隊對內部架構進行了改革,技術總監詹姆斯·基離職。在英國站啟用的升級套件讓賽車獲得了一定的競爭力,羅禮士和比亞斯特以2、3名完成排位賽,在正賽里羅禮士獲得亞軍,比亞斯特拿到第四名。而在下半賽季,麥拿倫的賽車逐漸恢復競爭力,比亞斯特和羅禮士接連登上領獎台。在最後2站之前,麥拿倫已經超越了阿斯頓馬田車隊暫列車隊積分榜的第四名。11月24日,麥拿倫車隊確認與梅斯特斯續約引擎合同,雙方將合作到2030年賽季結束。

2024年

車隊簽下紅牛車隊的首席工程師羅伯·馬歇爾,為車隊工程設計方面的總監。補強了車隊後方的研發實力。車隊在邁亞密站引入了賽季首次大升級,並為賽車性能獲得了顯著提升。羅禮士在邁亞密站獲得冠軍,結束了車隊兩個多賽季以來的冠軍荒。在匈牙利站上,車隊另一名車手奧斯卡·比亞斯特最終獲得冠軍,成為他首個分站賽冠軍。而在夏休期結束後,車隊再次加強了MCL-38競爭力,在阿塞拜疆站由比亞斯特取得冠軍之後,車隊積分超過紅牛車隊,暫時問鼎車隊積分榜榜首;結束了紅牛車隊長達2年多的車隊積分榜統治。

特點

麥拿倫競技隸屬於麥拿倫集團,該集團還擁有其他五家聯合公司[35]。2009年,麥拿倫集團擁有超過1300名僱員[36]。2004年起車隊的總部位於英國禾京的麥拿倫技術中心(McLaren Technology Centre)。那裏的設施包括風洞以及F1中最複雜的駕駛模擬器。賽車引擎則是由位於諾咸頓郡Brixworth的梅斯特斯-AMG高性能動力系統(Mercedes-AMG High Performance Powertrains,是梅斯特斯-平治收購合作夥伴伊爾摩(Ilmor)之後改名而成的子公司)負責製造。

所有權和管理

原車隊負責人羅恩·丹尼斯現在擔任麥拿倫集團主席[37]、車隊負責人。

丹尼斯、TAG英語Techniques d'Avant Garde和巴林Mumtalakat控股公司共同擁有麥拿倫集團。2000年,梅斯特斯的母公司戴姆勒買入了麥拿倫集團40%的股份[38],直到2009年他們買下當年的冠軍布朗車隊才開始回售手中的麥拿倫股份[39]。到2010年3月,梅斯特斯還保有11%的麥拿倫股份,並且在2015年之前繼續向車隊提供贊助和引擎[40]

政治

贊助、命名和隊服

帝國煙草(以威斯特香煙英語West (cigarette)的品牌名)是麥拿倫車隊在1997年至2005年7月29日之間的首席贊助商[41]。但在歐盟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之後,麥拿倫不得不重新尋找新的首席贊助商[42]。2007年電信運營商沃達豐(Vodafone)成為麥拿倫車隊的新贊助商,每年的贊助費為7500萬美金[43]。2013年3月,沃達豐決定於年底退出F1。

F1數據統計

賽季 名字 車型 輪胎 引擎 油料 車手 名次(積分
2023 麥拿倫 MCL60 派拉利 梅斯特斯 馬石油 奧斯卡·比亞斯特
蘭度·羅禮士
4(302分)
2022 麥拿倫 MCL36 派拉利 梅斯特斯 馬石油 丹尼爾·列卡度
蘭度·羅禮士
5(159分)
2021 麥拿倫 MCL35M 派拉利 梅斯特斯 馬石油 丹尼爾·列卡度
蘭度·羅禮士
4(275分)
2020 麥拿倫-雷諾 MCL35 派拉利 雷諾 巴西石油 小卡路士·辛斯
蘭度·羅禮士
3(202分)
2019 麥拿倫 MCL34 派拉利 雷諾 巴西石油 小卡路士·辛斯[44]
蘭度·羅禮士
4(145分)
2018 麥拿倫 MCL33 派拉利 雷諾 巴西石油

(嘉實多)

費蘭度·阿朗素
史托飛·雲當
6(62分)
2017 麥拿倫-本田 MCL32 派拉利 本田 嘉實多 費蘭度·阿朗素
史托飛·雲當
詹臣·畢頓
9(30分)
2016 麥拿倫-本田 MP4-31 派拉利 本田 美孚 費蘭度·阿朗素
詹臣·畢頓
史托飛·雲當
6(74分)
2015 麥拿倫-本田 MP4-30 派拉利 本田 美孚 費蘭度·阿朗素
詹臣·畢頓
奇雲·麥勞臣
9(27分)
2014 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9 派拉利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詹臣·畢頓
奇雲·麥勞臣
5(181分)
2013 沃達豐-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8 派拉利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詹臣·畢頓
沙治奧·佩雷斯
5(122分)
2012 沃達豐-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7 派拉利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詹臣·畢頓
路易斯·咸美頓
3(378分)
2011 沃達豐-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6 派拉利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詹臣·畢頓
路易斯·咸美頓
2(497分)
2010 沃達豐-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5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詹臣·畢頓
路易斯·咸美頓
2(454分)
2009 沃達豐-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4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路易斯·咸美頓
海基·高華拉倫
3(71分)
2008 沃達豐-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3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路易斯·咸美頓
海基·高華拉倫
2(151分)
2007 沃達豐-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2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費蘭度·阿朗素
路易斯·咸美頓
被取消
2006 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1 米芝蓮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基米·拉高倫
胡安·巴布羅·蒙度亞
佩德羅·德拉·羅薩
3(110分)
2005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20 米芝蓮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基米·拉高倫
胡安·巴布羅·蒙度亞
佩德羅·德拉·羅薩
阿歷山大·禾斯
2(182分)
2004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9
MP4-19B
米芝蓮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大衛·古達
基米·拉高倫
5(69分)
2003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7D
MP4-18
米芝蓮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大衛·古達
基米·拉高倫
3(142分)
2002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7 米芝蓮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大衛·古達
基米·拉高倫
3(65分)
2001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6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米加·夏健倫
大衛·古達
2(102分)
2000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5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米加·夏健倫
大衛·古達
2(152分)
1999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4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米加·夏健倫
大衛·古達
2(124分)
1998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3 石橋牌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米加·夏健倫
大衛·古達
1(156分)
1997 威斯特-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2 好時年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米加·夏健倫
大衛·古達
4(63分)
1996 萬寶路-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1 好時年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米加·夏健倫
大衛·古達
4(49分)
1995 萬寶路-麥拿倫-梅斯特斯 MP4-10
MP4-10B
MP4-10C
好時年 梅斯特斯-平治 美孚 米加·夏健倫
尼高·文素
馬克·賓度
揚·麥勞臣
4(30分)
1994 萬寶路-麥拿倫-標緻 MP4-9 好時年 標緻 蜆殼 米加·夏健倫
馬田·賓度
菲利普·阿利奧
4(42分)
1993 萬寶路-麥拿倫 MP4-8 好時年 福特 蜆殼 艾爾頓·冼拿
米高·安德烈提
米加·夏健倫
2(84分)
1992 本田-萬寶路-麥拿倫 MP4-6B
MP4-7A
好時年 本田 蜆殼 艾爾頓·冼拿
加赫特·貝加
2(99分)
1991 本田-萬寶路-麥拿倫 MP4-6 好時年 本田 蜆殼 艾爾頓·冼拿
加赫特·貝加
1(139分)
1990 本田-萬寶路-麥拿倫 MP4-5B 好時年 本田 蜆殼 艾爾頓·冼拿
加赫特·貝加
1(121分)
1989 本田-萬寶路-麥拿倫 MP4-5 好時年 本田 蜆殼 艾爾頓·冼拿
阿蘭·保魯斯
1(141分)
1988 本田-萬寶路-麥拿倫 MP4-4 好時年 本田 蜆殼 阿蘭·保魯斯
艾爾頓·冼拿
1(199分)
1987 萬寶路-麥拿倫國際 MP4-3 好時年 TAG保時捷 蜆殼 Stefan Johansson
阿蘭·保魯斯
2(76分)
1986 萬寶路-麥拿倫國際 MP4-2C 好時年 TAG保時捷 蜆殼 阿蘭·保魯斯
柯克·羅斯堡
2(96分)
1985 萬寶路-麥拿倫國際 MP4-2B 好時年 TAG保時捷 蜆殼 尼基·勞達
阿蘭·保魯斯
約翰·沃森英語John Watson (driver)
1(90分)
1984 萬寶路-麥拿倫國際 MP4-2 米芝蓮 TAG保時捷 蜆殼 尼基·勞達
阿蘭·保魯斯
1(143.5分)
1983 萬寶路-麥拿倫國際 MP4-1C
MP4-1E
米芝蓮 TAG保時捷 Unipart 尼基·勞達
約翰·沃森
5(43分)
1982 萬寶路-麥拿倫國際 MP4-1B 米芝蓮 福特 Unipart 尼基·勞達
約翰·沃森
2(69分)
1981 萬寶路-麥拿倫國際 M29C
M29F
MP4-1
米芝蓮 福特 Unipart 安德烈·德·塞舒梨斯
約翰·沃森
6(28分)
1980 萬寶路-麥拿倫 M29B
M29C
M30
好時年 福特 嘉士多 阿蘭·保魯斯
Stephen South
約翰·沃森
8(11分)
1979 萬寶路-麥拿倫 M26
M28
M28B
M28C
M29
好時年 福特 嘉士多 Patrick Tambay
約翰·沃森
7(15分)
1978 萬寶路-麥拿倫 M23
M26
好時年 福特 德士古 Bruno Giacomelli
詹仕亨
Brett Lunger
尼爾遜·畢奇
Patrick Tambay
Tony Trimmer
Emilio de Villota
8(15分)
1977 萬寶路-麥拿倫 M23
M26
好時年 福特 德士古 Bruno Giacomelli
詹仕亨
Brett Lunger
約亨·馬斯英語Jochen Mass
基士·韋利夫
Emilio de Villota
3(60分)
1976 萬寶路-麥拿倫 M23 好時年 福特 德士古 詹仕亨
約亨·馬斯
2(75分)
1975 萬寶路-德士古 M23 好時年 福特 德士古 Dave Charlton
埃莫森·費迪帕爾迪
約亨·馬斯
3(63分)
1974 亞德利-麥拿倫 M23 好時年 福特 德士古 Dave Charlton
埃莫森·費迪帕爾迪
Mike Hailwood
David Hobbs
丹尼·赫爾姆
約亨·馬斯
1(73分)
1973 亞德利-麥拿倫 M19A
M19C
M23
好時年 福特 海灣 丹尼·赫爾姆
雅基·伊克斯
Peter Revson
朱迪·大衛·謝科特
3(58分)
1972 亞德利-麥拿倫 M19A
M19C
好時年 福特 海灣 丹尼·赫爾姆
Brian Redman
Peter Revson
朱迪·大衛·謝科特
3(47分)
1971 布魯斯麥拿倫汽車競技 M7C
M14A
M19A
好時年 福特 海灣 Jo Bonnier
Mark Donohue
赫爾穆特·馬爾科
Peter Gethin
丹尼·赫爾姆
Jackie Oliver
6(10分)
1970 布魯斯麥拿倫汽車競技 M7C
M14A
M7D
M14D
好時年
凡世通
福特 海灣 Andrea de Adamich
Jo Bonnier
Nanni Galli
Peter Gethin
Dan Gurney
丹尼·赫爾姆
布魯斯·麥拿倫
約翰·蘇爾特斯
4(34分)
1969 布魯斯麥拿倫汽車競技 M7A
M7B
M7C
M9A
好時年
鄧祿普
福特 蜆殼
海灣
Derek Bell
Vic Elford
丹尼·赫爾姆
布魯斯·麥拿倫
Basil van Rooyen
4(38分)
1968 布魯斯麥拿倫汽車競技 M5A
M7A
好時年 福特
BRM
蜆殼 Jo Bonnier
Dan Gurney
丹尼·赫爾姆
布魯斯·麥拿倫
2(51分)
1967 布魯斯麥拿倫汽車競技 M4B
M5A / M7A
好時年 BRM 蜆殼 布魯斯·麥拿倫 8(3分)
1966 布魯斯麥拿倫汽車競技 M2B 凡世通 福特 ? 布魯斯·麥拿倫 8(3分)

F1賽季成績

(賽果底色示意列表)
粗體-桿位 斜體-最快圈速 * – 賽季進行中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賽程,因而有排名 – 由於未完成預定距離的75%,因此該場比賽只能獲得一半積分。 – 雙倍積分(僅採用一次:2014年阿布扎比大獎賽

2020年代

賽季 底盤 引擎 輪胎 車號 車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積分 名次
2024年 MCL38英語McLaren MCL38 梅斯特斯AMGF1 M15 1.6 V6t P 巴林 愛美 西 阿塞 阿布 212 第3
4 英國 蘭度·羅禮士 6 8 3 5 2 1 2 4 2 2PF 20 3 2 5
81 澳洲 奧斯卡·比亞斯特 8 4 4 8 8 136 F 4 2 5 7 2 4 1 2
2023年 MCL60英語McLaren MCL60 梅斯特斯AMGF1 M14 1.6 V6t P 巴林 阿塞 西 302 第4
4 英國 蘭度·羅禮士 17 17 6 9 17 9 17 13 4 2 2 7 7 8 2 2 3 5 5 2 Ret 5
81 澳洲 奧斯卡·比亞斯特 Ret 15 8 11 19 10 13 11 16 4 5 Ret 9 12 7 3 2 Ret 8 14 10 6
2022年 MCL36 梅斯特斯AMGF1 M13 1.6 V6t P 巴林 愛米 西 阿塞 159 第5
3 澳洲 丹尼爾·列卡度 14 17 6 18 13 12 13 8 11 13 9 9 15 15 17 Ret 5 11 16 7 Ret 9
4 英國 蘭度·羅禮士 15 7 5 3 Ret 8 6 9 15 6 7 7 7 12 7 7 4 10 6 9 Ret 6
2021年 MCL35M 梅斯特斯-AMG
F1 M12 E Performance
1.6V6 t
P 巴林 愛米 西 阿塞 275 第4
3 澳洲 丹尼爾·列卡度 7 6 9 6 12 9 6 12 7 5 11 4 11 1 4 13 5 12 RET 12 5 12
4 英國 蘭度·羅禮士 4 3 5 8 3 5 5 5 3 4 Ret 14 10 2 7 7 8 10 10 9 7 10
2020年 MCL35 雷諾E-Tech 20 1.6V6 t P 周年 西 艾費 愛米 巴林 202 第3
4 英國 蘭度·羅禮士 3 5 13 5 9 10 7 4 6 15 Ret 13 8 8 4 10 5
55 西班牙 小卡路士·辛斯 5 9 9 13 13 6 DNS 2 Ret Ret 5 6 7 5 5 4 6

2010年代

賽季 底盤 引擎 輪胎 車號 車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積分 名次
2019年 MCL34英語McLaren MCL34 雷諾E-Tech 19 1.6V6 t P 巴林 阿塞 西 巴西 145 第4
4 英國 蘭度·羅禮士 12 6 18 8 Ret 11 Ret 9 6 11 Ret 9 11 10 7 8 11 Ret 7 8 8
55 西班牙 小卡路士·辛斯 Ret 19 14 7 8 6 11 6 8 6 5 5 Ret Ret 12 6 5 13 8 3 10
2018年 MCL33 雷諾R.E.18 1.6V6 t P 巴林 阿塞 西 巴西 阿布 62 第6
2 比利時 史托飛·雲當 9 8 13 9 Ret 14 16 12 15 11 13 Ret 15 12 12 16 15 11 8 15 14
14 西班牙 費蘭度·阿朗素 5 7 7 7 8 Ret Ret 16 8 8 16 8 Ret Ret 7 14 14 Ret Ret 17 11
2017年 MCL32英語McLaren MCL32 本田RA617H 1.6V6 t P 巴林 西 阿塞 巴西 90 第9
2 比利時 史托飛·雲當 13 Ret DNS 14 Ret Ret 14 12 12 11 10 14 Ret 7 7 14 12 12 Ret 12
14 西班牙 費蘭度·阿朗素 Ret Ret 14 DNS 12 16 9 Ret Ret 6 Ret 17 Ret 11 11 Ret 10 8 9
22 英國 詹臣·畢頓 Ret
2016年 MP4-31英語McLaren MP4-31 本田RA616H 1.6V6 t P 巴林 西 巴西 76 第6
14 西班牙 費蘭度·阿朗素 Ret 12 6 Ret 5 11 Ret 18 13 7 12 7 14 7 7 16 5 13 10 10
22 英國 詹臣·畢頓 14 Ret 13 10 9 9 Ret 11 6 12 Ret 8 Ret 12 Ret 9 18 9 12 16 Ret
47 比利時 史托飛·雲當 Ret
2015年 MP4-30 本田RA615H HybridV6 t P 巴林 西 巴西 27 第9
14 西班牙 費蘭度·阿朗素 Ret 12 11 Ret Ret Ret Ret 10 5 13 18 Ret 11 11 11 Ret 15 17
20 丹麥 奇雲·麥勞臣 DNS
22 英國 詹臣·畢頓 11 Ret 14 DNS 16 8 Ret Ret Ret 9 14 14 Ret 16 9 6 14 14 12
2014年 MP4-29 梅斯特斯PU106A
HybridV6 t
P 巴林 西 巴西 181 第5
20 丹麥 奇雲·麥勞臣 2 9 Ret 13 12 10 9 7 7 9 12 12 10 10 14 5 8 9 11
22 英國 詹臣·畢頓 3 6 17 11 11 6 4 11 4 8 10 6 8 Ret 5 4 12 4 5
2013年 MP4-28英語McLaren MP4-28 梅斯特斯FO 108FV8 P 巴林 西 巴西 122 第5
5 英國 詹臣·畢頓 9 17 5 10 8 6 12 13 6 7 6 10 7 8 9 14 12 10 4
6 墨西哥 沙治奧·佩雷斯 11 9 11 6 9 16 11 20 8 9 11 12 8 10 15 5 9 7 6
2012年 MP4-27英語McLaren MP4-27 梅斯特斯FO 108ZV8 P 巴林 西 巴西 378 第3
3 英國 詹臣·畢頓 1 14 2 18 9 Ret 16 8 10 2 6 1 Ret 2 4 Ret 5 4 5 1
4 英國 路易斯·咸美頓 3 3 3 8 8 5 1 19 8 Ret 1 Ret 1 Ret 5 10 4 Ret 1 Ret
2011年 MP4-26英語McLaren MP4-26 梅斯特斯FO 108YV8 P 西 巴西 497 第2
3 英國 路易斯·咸美頓 2 8 1 4 2 6 Ret 4 4 1 4 Ret 4 5 5 2 7 1 Ret
4 英國 詹臣·畢頓 6 2 4 6 3 3 1 6 Ret Ret 1 3 2 2 1 4 2 3 3
2010年 MP4-25英語McLaren MP4-25 梅斯特斯FO 108XV8 B 巴林 西 巴西 454 第2
1 英國 詹臣·畢頓 7 1 8 1 5 Ret 2 2 3 4 5 8 Ret 2 4 4 12 5 3
2 英國 路易斯·咸美頓 3 6 6 2 14 5 1 1 2 2 4 Ret 1 Ret Ret 5 2 4 2

2000年代

賽季 底盤 引擎 輪胎 車號 車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積分 名次
2009年 MP4-24英語McLaren MP4-24 梅斯特斯FO 108WV8 B 巴林 西 巴西 71 第3
1 英國 路易斯·咸美頓 DSQ 7 6 4 9 12 13 16 18 1 2 Ret 12 1 3 3 Ret
2 芬蘭 海基·高華拉倫 Ret Ret 5 12 Ret Ret 14 Ret 8 5 4 6 6 7 11 12 11
2008年 MP4-23英語McLaren MP4-23 梅斯特斯FO 108VV8 B 巴林 西 巴西 151 第2
22 英國 路易斯·咸美頓 1 5 13 3 2 1 Ret 10 1 1 5 2 3 7 3 12 1 5
23 芬蘭 海基·高華拉倫 5 3 5 Ret 12 8 9 4 5 5 1 4 10 2 10 Ret Ret 7
2007年 MP4-22英語McLaren MP4-22 梅斯特斯FO 108TV8 B 巴林 西 巴西 0

(203)

EX[a]
1 西班牙 費蘭度·阿朗素 2 1 5 3 1 7 2 7 2 1 4[b] 3 1 3 Ret 2 3
2 英國 路易斯·咸美頓 3 2 2 2 2 1 1 3 3 9 1[b] 5 2 4 1 Ret 7
2006年 MP4-21英語McLaren MP4-21 梅斯特斯FO 108SV8 M 巴林 聖馬 西 巴西 110 第3
3 芬蘭 基米·拉高倫 3 Ret 2 5 4 5 Ret 3 3 Ret 5 3 Ret Ret 2 Ret 5 5
4 哥倫比亞 桑·柏保路·蒙度亞 5 4 Ret 3 Ret Ret 2 6 Ret Ret
西班牙 柏度·迪拉洛沙 7 Ret 2 5 Ret 5 11 8
2005年 MP4-20英語McLaren MP4-20 梅斯特斯FO 110RV10 M 巴林 聖馬 西 巴西 182 第2
9 芬蘭 基米·拉高倫 8 9 3 Ret 1 1 11 1 DNS 2 3 Ret 1 1 4 1 2 1 2
10 哥倫比亞 桑·柏保路·蒙度亞 6 4 7 5 7 DSQ DNS Ret 1 2 Ret 3 1 14 1 Ret Ret
西班牙 柏度·迪拉洛沙 5
奧地利 阿歷山大·禾斯 3
2004年 梅斯特斯FO 110QV10 M 巴林 聖馬 西 巴西 69 第5
MP4-19英語McLaren MP4-19 5 英國 大衛·古達 8 6 Ret 12 10 Ret Ret 6 7
6 芬蘭 基米·拉高倫 Ret Ret Ret 8 11 Ret Ret 5 6
MP4-19B英語McLaren MP4-19 5 英國 大衛·古達 6 7 4 9 7 6 9 Ret 11
6 芬蘭 基米·拉高倫 7 2 Ret Ret 1 Ret 3 6 2
2003年 MP4-17D英語McLaren MP4-17 梅斯特斯FO 110MV10
梅斯特斯FO 110PV10
M 巴西 聖馬 西 142 第3
5 英國 大衛·古達 1 Ret 4 5 Ret 5 7 Ret 15 5 5 2 5 Ret Ret 3
6 芬蘭 基米·拉高倫 3 1 2 2 Ret 2 2 6 Ret 4 3 Ret 2 4 2 2
2002年 MP4-17英語McLaren MP4-17 梅斯特斯FO 110MV10 M 巴西 聖馬 西 65 第3
5 英國 大衛·古達 Ret Ret 3 6 3 6 1 2 Ret 10 3 5 5 4 7 3 Ret
6 芬蘭 基米·拉高倫 3 Ret 12 Ret Ret Ret Ret 4 3 Ret 2 Ret 4 Ret Ret Ret 3
2001年 MP4-16英語McLaren MP4-16 梅斯特斯FO 110KV10 B 巴西 聖馬 西 102 第2
3 芬蘭 米加·夏健倫 Ret 6 Ret 4 9 Ret Ret 3 6 DNS 1 Ret 5 4 Ret 1 4
4 英國 大衛·古達 2 3 1 2 5 1 5 Ret 3 4 Ret Ret 3 2 Ret 3 3
2000年 MP4/15英語McLaren MP4/15 梅斯特斯FO 110JV10 B 巴西 聖馬 西 152 第2
1 芬蘭 米加·夏健倫 Ret Ret 2 2 1 2 6 4 2 1 2 1 1 2 Ret 2 4
2 英國 大衛·古達 Ret DSQ 3 1 2 3 1 7 1 2 3 3 4 Ret 5 3 2

註釋

  1. ^ 車隊在2007年比利時大獎賽期間被國際汽聯世界汽車運動理事會裁定違反國際運動法規英語International Sporting Code、違規持有法拉利車隊的機密資料,因此被褫奪全部車隊積分但不影響車手積分,是為間諜門事件。[45]
  2. ^ 2.0 2.1 因匈牙利站排位賽期間的阻擋事件,國際汽聯判罰本站車手獲得的積分不能計入車隊積分

參考資料

  1. ^ Lando Norris agrees major contract extension to stay at McLaren until 2025. formula1.com. 9 February 2022 [18 June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June 2022) (英語). 
  2. ^ 2021 FIA F2 champion Oscar Piastri to join McLaren Racing in 2023. mclaren.com. 2 September 2022 [2 Sept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 September 2022) (英語). 
  3. ^ F1 2023: Piastri explains why he chose number 81 for debut. RaceFans. 27 September 2022 [27 Sept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英國英語). 
  4. ^ 4.0 4.1 4.2 4.3 4.4 4.5 Alan Henry. McLaren Formula 1 Racing Team. Haynes Publishing. 1999 [2013-09-14]. ISBN 1-85960-425-0 (英語). 
  5. ^ Alan Henry. Teddy Mayer. The Guardian. 2009-02-05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6. ^ Gerald Donaldson. Emerson Fittipaldi. formula1.com.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9) (英語). 
  7. ^ Alan Henry. Jaguar land Crocodile's brother. The Guardian. 2003-02-23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8. ^ Hakkinen announces retirement. BBC Sport. 2002-07-26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英語). 
  9. ^ Andrew Benson. Bold new dawn for McLaren. BBC Sport. 2003-12-23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7) (英語). 
  10. ^ McLaren agree to release Montoya. BBC Sport. 2006-07-11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英語). 
  11. ^ Ferrari reveal Raikkonen signing. BBC Sport. 2006-09-10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英語). 
  12. ^ Alastair Moffitt. Alonso to make shock switch from Renault to McLaren. The Independent. 2005-12-20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英語). 
  13. ^ Hamilton gets 2007 McLaren drive. BBC Sport. 2006-11-24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英語). 
  14. ^ How Hamilton drove Alonso to the edge. BBC Sport. 2007-09-16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英語). 
  15. ^ Hungarian Grand Prix 2007. BBC Sport. 2007-08-05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英語). 
  16. ^ McLaren hit by constructors' ban. BBC Sport. 2007-09-13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2) (英語). 
  17. ^ Kovalainen to partner Hamilton at McLaren for 2008. formula1.com. 2007-12-14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5) (英語). 
  18. ^ Andrew Benson. Alonso and McLaren agree to split. BBC Sport. 2007-11-02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英語). 
  19. ^ Ben Smith. World media bemused by Lewis Hamilton decision. The Times. 2008-09-08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2) (英語). 
  20. ^ Kevin Eason. Ron Dennis leaves McLaren in safe hands. The Times. 2009-01-16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英語). 
  21. ^ Pablo Elizalde. Button secures new multi-year contract at McLaren. autosport.com. 2011-10-05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2) (英語). 
  22. ^ Abu Dhabi GP: Lewis Hamilton says McLaren not good enough. BBC Sport. 2012-11-04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9) (英語). 
  23. ^ Alan Baldwin. McLaren to start season without title sponsor. Reuters. 2014-03-06 [2014-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7) (英語). 
  24. ^ McLaren-Honda: reuniting one of the greatest partnerships in Formula 1 history. McLaren. 2013-05-16 [201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英語). 
  25. ^ Andrew Benson. Formula 1: Honda to return in 2015 as McLaren engine supplier. BBC Sport. 2013-05-16 [201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2) (英語). 
  26. ^ Perez to leave McLaren at end of 2013. formula1.com. 2013-11-13 [201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英語). 
  27. ^ Kevin Magnussen confirmed as McLaren Formula 1 race driver for 2014. McLaren. 2013-11-13 [2013-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英語). 
  28. ^ Andrew Benson. McLaren: Ron Dennis replaces Martin Whitmarsh as CEO in coup. BBC Sport. 2014-01-16 [201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9) (英語). 
  29. ^ Jonathan Noble. Dennis to make changes at McLaren after being appointed Group CEO. autosport.com. 2014-01-16 [201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2) (英語). 
  30. ^ Paul Weaver. Eric Boullier appointed to new racing director role at McLaren. The Guardian. 2014-01-29 [201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英語). 
  31. ^ McLaren-Honda announces Fernando Alonso & Jenson Button for 2015. McLaren.com. 2014-12-11 [201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2) (英語). 
  32. ^ Adam Cooper. Alonso, Button finally confirmed as McLaren's race drivers. motorsport.com. 2014-12-11 [201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3) (英語). 
  33. ^ Ben Anderson. McLaren F1 team keeps Jenson Button alongside Fernando Alonso. autosport.com. 2014-12-11 [201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 
  34. ^ Andrew Benson. McLaren confirm Jenson Button & Fernando Alonso for 2015. BBC Sport. 2014-12-11 [2014-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5) (英語). 
  35. ^ McLaren Group Companies. McLaren.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6) (英語). 
  36. ^ Exclusive Ron Dennis interview - the F1 love affair continues. formula1.com. 209-01-19 [201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英語). 
  37. ^ Tom Bryant. Ron Dennis steps down from formula one team McLaren. The Guardian. 2009-04-16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38. ^ Hitching a ride. The Guardian. 2000-11-16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39. ^ Andrew Benson. Mercedes takes over Brawn F1 team. BBC Sport. 2009-11-16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6) (英語). 
  40. ^ McLaren buy back 40% stake of company from Mercedes. The Guardian. 2010-03-18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英語). 
  41. ^ Hill linked again with McLaren. The Independent. 1996-08-28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1) (英語). 
  42. ^ David Tremayne. Minority stall as tobacco ban starts. The Independent. 2005-08-01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英語). 
  43. ^ McLaren seal deal with Vodafone. BBC Sport. 2005-12-14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英語). 
  44. ^ McLAREN CONFIRMS 2020 FORMULA 1 DRIVER LINE-UP. mclaren.com. McLaren. 2019-07-09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9) (英語). 
  45. ^ McLaren hit by constructors' ban. bbc.com. 13 September 2007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