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棗支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城-棗莊支線,原名臨城[1]-棗莊支線,是原津浦鐵路山東省的一條支線,現時是棗臨鐵路的一部分,全長31.121公里,連接棗莊市薛城區市中區。薛棗支線自津浦鐵路薛城站起,東行經山家林、鄒塢至棗莊站。此線系津浦鐵路北段總局為運中興煤礦有限公司煤炭,於1911年 始建,1912年完工。[2]

歷史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中興公司籌辦時,就奏請清政府修建台棗運煤鐵路。沒有鐵路之前,棗莊地區的煤炭都是用馬車陸運到台兒莊再經過京杭大運河運往各地。

1907年中興礦務公司開始準備修建台棗鐵路,募集股銀40萬兩,並與德國兩家洋行訂立借款合同:「借款八十萬馬克(合銀20餘萬兩),分五年還清,年息六厘,以原材料為抵押,不牽涉礦權和路權問題。」1908年9月,中興礦務公司開始購地築路,聘請工程師張拜庚勘測線路,同時向德國購置鋼軌、道岔、機車、車輛等鐵路所需設備,式樣規格與正在修建的膠濟鐵路完全相同。1912年台棗鐵路竣工通車。線路全長41.5公里,共設棗莊、嶧縣、泥溝、台兒莊四站。

1908年清政府二品銜直隸候補道張蓮芳呈報山東巡撫,擬自修臨城-棗莊鐵路與津浦鐵路幹線接軌,以運中興公司之煤。中興礦務公司考慮到煤炭自棗莊運至台兒莊後,由於運河水位不定、枯水期水淺,煤炭的運量受到限制。如能修建臨棗鐵路,既能使台棗鐵路儘早修建,也解決了煤炭外運通道問題。1910年,津浦鐵路督辦大臣徐世昌命津浦鐵路北段總局建設臨棗支線。1911年5月北段總局總辦朱啟鈐命工程司米樂查勘並組織施工,1912年1月完工。全程31.12公里。線路在棗莊與中興公司自建的台兒莊-棗莊支線相接。初建時設鄒塢、劉村、棗莊3站,1917年11月增設山家林站,1932年撤銷齊村站。

1922年中興礦務公司統計,臨城-棗莊鐵路與台棗鐵路兩條鐵路年貨運量16萬餘噸,運送旅客近10萬餘人。

1923年,土匪孫美瑤劫持了一輛滿載外國人的列車,引發了一場嚴重的涉外事件。1938年5月,日軍侵占臨城,為掠運煤炭立即進行修復受到戰爭破壞的薛棗支線。在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的游擊隊曾多次拆毀此支線的鐵路,以阻礙日軍的調動和運輸,國共內戰期間也曾在此阻擊國民黨軍[2]

解放戰爭時期,魯南軍區為阻止國軍利用台棗鐵路進攻解放區,組織群眾將該線路全部拆除,鋼軌、車頭、車輛蕩然無存,台棗鐵路遂被廢棄。

1948年11月臨城解放,華東區鐵路管理總局立即修復臨城至山家林段遭戰爭破壞的線路[2]。1955年煤炭工業部投資修復損壞較嚴重的山家林至棗莊段,由北京煤炭設計院設計,濟南局工程處施工,1955年12月開工,次年9月14日竣工。1987年9月,K28+816米立交橋動工修建,12月31日竣工。1989年,K0+530米立交橋動工修建,1990年12月竣工。[3]

1996年4月開工建設洪窪線,自薛棗支線洪窪線路所至井亭站,全長5.16公里,1999年12月竣工,總投資2961.17萬元。井洪線是十里泉發電廠四期擴建工程的配套項目。為保證每年運輸電煤165萬噸,鐵路主要配套工程為新建運煤線一條,即井洪線北起井亭站2號道岔前DK0+013.839處,南至薛棗線K2+678處。[3]

2005年,薛棗支線營業長度31.4公里,延展長度45.3公里,其中正線延展長度31.2公里;50公斤以上/米鋼軌31.2公里;道口21個,其中有人看守道口3個。[3]

隨着棗莊到臨沂的鐵路建成,薛棗支線成為棗臨鐵路的組成部分,和兗石鐵路連接起來,為棗莊提供直接的出海通道。

技術改造

建成初期,棗莊站建2股道矩形車庫,20米長人力轉盤,25噸水櫃,灰坑、水鶴各1座和上煤設備;初無信號機,至1932年臨城、鄒塢站增設電氣路籤。1937年主要技術標準和條件為:最大坡度2.5‰,最小曲線半徑1000米,鋼軌33公斤/米,木枕每公里1400根,共建橋涵71座,除一座鋼橋外,余多為板梁或蓋板涵。[2]

1939年各站設路牌機和臂板信號機,1941年增日制大型機車,1942年建山家林至陶莊的煤礦專用線。1955年山家林至棗莊段修復後,線路等級達到專用線標準,到發線有效長為650米,鋼軌重43公斤/米,橋涵載重按中-22級。修復的主要工程量為正線16.820公里,站線4.280公里,橋梁35座,另外對給水、信號、電力等設備也進行了修復增設。[2]1958年、1973年和1985年曾進行三次線路中修和橋梁大修。截至1985年底全線主要技術標準和條件為:Ⅱ級幹線標準,最大坡度4‰;最小曲線半徑290米;牽引類型為前進型蒸汽機車;到發線有效長為850米;閉塞方式區間為64D型半自動閉塞;鋼軌正線用50及43公斤/米;軌枕由1956年的正線每公里1440根增至1760根;道床道碴厚度正線由25厘米增為30厘米;信號採用8505色燈電鎖器聯鎖。[2]線路容許速度已由建國初每小時30公里,提高到每小時70公里。1985年正線長31.1公里,50公斤/米鋼軌8公里,43公斤/米鋼軌23.1公里。1986-1989年,正線換鋪50公斤/米鋼軌23.2公里。[3]

建設井洪線時,直線地段路基面頂寬按半寬3.2米設計,曲線地段外側按設計加寬,線路最大坡度為4‰。軌道技術標準按3級企業線路設計,線上部分按2級設計,鋼軌為50公斤/米標準軌,軌枕為直線地段1680根/公里。井洪線工程共鋪軌5.24公里,道岔3組,中橋、小橋各1座,蓋板涵19座,平交道口2處,房舍495平方米以及相應的通信、信號、電力等配套工程。同時,井亭站增建到發線1股,有效長1050米,與京滬鐵路1050工程同步設計、施工。薛棗線新建洪窪線路所,設安全線2條,有效長為103-106米。山家林站到發線延長至850米,相應改造東咽喉區並增設安全線1條。棗莊站色燈電鎖器聯鎖改為微機集中聯鎖。[3]

在棗臨鐵路建設時,薛棗支線改造為了電氣化鐵路

主要車站

棗莊西站,鄒鄔站,棗莊東站

參考文獻

[4][5]

  1. ^ 薛城區原為臨城縣
  2. ^ 2.0 2.1 2.2 2.3 2.4 2.5 六、薛枣支线. 山東省情資料庫 鐵路庫. 山東省情網. [2019年1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12日). 
  3. ^ 3.0 3.1 3.2 3.3 3.4 第十一节 支线专用线. 二輪山東省志 鐵路志(1986-2005). 山東省情網.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4. ^ 台儿庄大捷中李宗仁留影的火车站为何今天没有了_历史频道_凤凰网. 人民政協報. 2013年10月13日 12:11 [2019-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2). 
  5. ^ 【故地往事】寻访枣庄老火车站的历史印记. news.ifeng.com. 觀察者網. 2017年10月30日 15:40:33 [2019-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