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播文物館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5年3月29日) |
國家廣播文物館 National Radio Museum(英文) | |
---|---|
台灣放送協會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 中央廣播電台民雄機室 中央廣播電台第一發射基地 國家廣播文物館 | |
位置 | 臺灣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民權路74號 |
座標 | 23°33′53″N 120°25′47″E / 23.56474°N 120.42970°E |
建成時間 | 1940年 |
公眾參觀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09:00~11:00下午13:30~16:00 參觀費用:館內清潔費新臺幣50元 |
所有者 | 中央廣播電臺公共服務部廣播文資組 |
官方名稱 |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 |
類型 | 登錄等級:嘉義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產業 |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 | |
---|---|
國家廣播文物館 | |
位置 | 臺灣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民權路74號 |
官方名稱 |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 |
類型 | 登錄等級:嘉義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產業 |
詳細登錄資料 |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招待所 | |
---|---|
位置 | 臺灣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民權路50號 |
官方名稱 |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招待所 |
類型 | 登錄等級:嘉義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
詳細登錄資料 |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宿舍區 | |
---|---|
位置 | 臺灣嘉義縣民雄鄉民權路50號~72號 |
官方名稱 |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宿舍區 |
類型 | 登錄等級:嘉義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
詳細登錄資料 |
國家廣播文物館,前身為1940年興建的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二戰後作為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因其電波涵蓋範圍廣大,後來改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1998年改制為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後,於1999年成立「國家廣播文物館」,做為展示廣播相關文物的博物館,以數座巨大天線為明顯地標。
歷史
日治時期
1937年,日本當局決定興建一座大功率廣播電台對抗中央廣播電台的強大功率,選擇於民雄地區興建「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課長鈴置良一設計,於1938年動工,1940年完工。當時使用的廣播塔為兩座206公尺高的T型天線鐵塔,裝備日本電氣(NEC)製造的MB-15-A型100瓩中波發射機,於該年9月28日正式開播,電波涵蓋範圍遠及東南亞和中國江蘇省及南京市等地區。
戰後時期
1945年,民雄放送所由原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改組的中國廣播公司接收管理,改為「中國廣播公司台灣廣播電台民雄播送機室」,使用中央廣播電台呼號。嗣後並增添微波傳送系統,1954年新建四塔定向天線系統,同年5月20日改名為「中央廣播電台民雄機室」並開始對華中地區播音。1980年,因中央廣播電台改隸國防部,改名為「中央廣播電台第一發射基地」。1998年,中央廣播電台脫離國防部,並與中國廣播公司海外廣播部合併。因本身歷史悠久,故於改制前即規劃為「國家廣播文物館」,於1999年元月正式開館。2001年,國家廣播文物館被嘉義縣政府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並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列入臺灣歷史建築百景。2005年,國家廣播文物館加入文建會「地方文化館」的行列,並於11月13日正式掛牌。
民雄分台擁有四部發射機(三部中波、一部短波,中波發射功率有50kW、100kW及250kW,短波發射功率有50kW),接收台北總台製播的節目,並使用747千赫(250kW)、1206千赫(100kW)、1422千赫(50kW)、7130千赫(50kW)對華中地區、華南地區及海外播音。
國家廣播文物館現由中央廣播電臺公共服務部廣播文資組營運。
圖集
-
國家廣播文物館的正門
-
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天線
-
國家廣播文物館的東南面外貌
-
原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