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文物馆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5年3月29日) |
国家广播文物馆 National Radio Museum(英文) | |
---|---|
台湾放送协会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机室 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发射基地 国家广播文物馆 | |
位置 | 台湾嘉义县民雄乡寮顶村民权路74号 |
坐标 | 23°33′53″N 120°25′47″E / 23.56474°N 120.42970°E |
建成时间 | 1940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09:00~11:00下午13:30~16:00 参观费用:馆内清洁费新台币50元 |
所有者 | 中央广播电台公共服务部广播文资组 |
官方名称 |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广播文物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嘉义县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产业 |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广播文物馆 | |
---|---|
国家广播文物馆 | |
位置 | 台湾嘉义县民雄乡寮顶村民权路74号 |
官方名称 |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广播文物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嘉义县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产业 |
详细登录资料 |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日式招待所 | |
---|---|
位置 | 台湾嘉义县民雄乡寮顶村民权路50号 |
官方名称 |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日式招待所 |
类型 | 登录等级:嘉义县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
详细登录资料 |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日式宿舍区 | |
---|---|
位置 | 台湾嘉义县民雄乡民权路50号~72号 |
官方名称 | 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日式宿舍区 |
类型 | 登录等级:嘉义县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详细登录资料 |
国家广播文物馆,前身为1940年兴建的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二战后作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因其电波涵盖范围广大,后来改隶属于中华民国国防部,1998年改制为财团法人中央广播电台后,于1999年成立“国家广播文物馆”,做为展示广播相关文物的博物馆,以数座巨大天线为明显地标。
历史
日治时期
1937年,日本当局决定兴建一座大功率广播电台对抗中央广播电台的强大功率,选择于民雄地区兴建“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由台湾总督府营缮课课长铃置良一设计,于1938年动工,1940年完工。当时使用的广播塔为两座206公尺高的T型天线铁塔,装备日本电气(NEC)制造的MB-15-A型100瓩中波发射机,于该年9月28日正式开播,电波涵盖范围远及东南亚和中国江苏省及南京市等地区。
战后时期
1945年,民雄放送所由原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的中国广播公司接收管理,改为“中国广播公司台湾广播电台民雄播送机室”,使用中央广播电台呼号。嗣后并增添微波传送系统,1954年新建四塔定向天线系统,同年5月20日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机室”并开始对华中地区播音。1980年,因中央广播电台改隶国防部,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发射基地”。1998年,中央广播电台脱离国防部,并与中国广播公司海外广播部合并。因本身历史悠久,故于改制前即规划为“国家广播文物馆”,于1999年元月正式开馆。2001年,国家广播文物馆被嘉义县政府登录为嘉义县历史建筑,并被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列入台湾历史建筑百景。2005年,国家广播文物馆加入文建会“地方文化馆”的行列,并于11月13日正式挂牌。
民雄分台拥有四部发射机(三部中波、一部短波,中波发射功率有50kW、100kW及250kW,短波发射功率有50kW),接收台北总台制播的节目,并使用747千赫(250kW)、1206千赫(100kW)、1422千赫(50kW)、7130千赫(50kW)对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及海外播音。
国家广播文物馆现由中央广播电台公共服务部广播文资组营运。
图集
-
国家广播文物馆的正门
-
国家广播文物馆的天线
-
国家广播文物馆的东南面外貌
-
原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