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魔琴/沙盒/汉语方言格式手册
本论述说明撰写与汉语方言有关条目时的建议做法。
定义:
- 本格式手册所称汉语方言,指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语言和语言变体。
- 本格式手册所称现代汉语、标准汉语、现汉、国语、普通话,均指现代标准汉语。现代标准汉语也是一种汉语方言。
- 本格式手册所称二级方言,指粤、吴等语言(方言区级别的方言,不包括闽语、官话)的方言,以及闽语、官话各方言(如江淮官话、闽中语)的下级方言。
外语括注
格式手册规定:
如果条目主题名称与非中文语言有较大关联,那么与其同义的外文名称可以出现于导言里,并通常被括号包住。
相对于国语来说,各方言属于外语,应遵从办理。但如果方言汉字与国语汉字写法相同,可以省略。甚至,日本国条目也没有日本国的日文写法。
关联不大的方言不需要列出,涉及太多方言的也最好不要。譬如闽南语条目就不需要写出闽东语中将闽南语称作“下南话”。
方言名称
一般来说方言用常用名。从中文维基百科的实际操作来看,除了广西平话、客家话等少许例外之外,在ISO 639有编码的一般称“语”,否则称“话”。
2024年11月26日更新:海南话和雷州话获得编码后并没有被“正名”为“语”。例外越来越多了……
“臺灣台語”是台湾官方的用字,在繁体模式应从之。虽然很奇怪。
信息框的 ISO 639 代码
随便抽查英文维基条目,不管是方言,还是独立语言,还是地位有争议的多中心语言的各地标准语,还是古语言死语言,还是手语,没有 ISO 639 代码就不要填,乖乖空着。加了上级语言的代码会让人误以为这个代码是分配给该单位的。
譬如nan
是闽南语的 ISO 639-3 代码,就不要填到台湾话的信息框里面了。
- 2024年11月26日补充:也不要把提案的代码写进去。
首段定义
目前汉语方言条目的定义句稍显杂乱,有的赘述方言是否独立语言,有的堆砌语言系属分类(想象一下银河系猎户旋臂太阳系类地行星地球亚欧大陆亚洲)。这里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级方言
对于一级方言,即官、粤、闽、客、吴、赣、湘、晋、徽、平,建议参照吴语:
吴语,又称吴方言[1],是汉族吴越民系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2]:8[a][3]:8[b](也被视作汉语族下的独立语言[4][5])。
参考资料
- ^ 陈至立 (编). 吴语. 辞海 7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 ^ 邢福义,汪国胜 (编). 现代汉语 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51685-2.
- ^ 游汝杰. 吴语方言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44486187.
- ^ 639 Identifier Documentation: wuu.
- ^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编).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0. Taipei: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Republic of China. 2000. ISBN 978-957-02-5921-6.
其中,“汉语方言”必须加内链,以说明其也能被视作语言。
闽语方言
闽语的各方言在ISO 639-3被注册为独立语言,因此特别讨论(平话和土话的分支情况不明不作规定,若以后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获得ISO代码则参照闽语办理)。对于闽语的分支,
闽东语,又称闽东方言,是汉语族闽语的方言(也有观点认为是闽语支下的独立语言),通行于福建东部沿海(闽东)以及浙江东南部部分县域。
其中“方言”必须加入前往“汉语方言”的内链,以说明其也能被视作语言。
此外由于闽语的地位有方言大区和方言区两种划区方法,建议在后面加入这样一句:
在汉语方言学中,若将闽语视作方言区,则闽东方言的分类层次为方言片,称“闽东片”;若视闽语为大区,则层次为方言区,称“闽东区”。
官话方言
官话各方言在命名中已经体现了其作为官话方言的属性,因此不建议只说是官话方言。建议为“官话方言”一词加入说明地域的定语来限定。以东北官话为例:
建议为“方言”加入前往“汉语方言”的内链。
二级方言
其他二级方言、乃至更底层的方言层级,只需要用以下的句子扩写即可:
太湖片是吴语的方言片。
建议闽语区采用2012年《地图集》的区—片—小片划分法,即视闽语为方言区,闽东语为方言片,侯官片为方言小片。在定义句后追加这一句话:
若视闽东语为方言区,则称为侯官片。
方言点
方言点,即某某话,也可以用二级方言的形式:
避免暗示方言存古
要避免写出这样的句子:
- 语音上部分保留唐宋中古语音系统,完整保留了入声,平仄用韵契合唐宋诗词,词汇上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用词。
除了闽语这种很早就和中原汉语分家的方言,大部分汉语方言都“部分保留唐宋中古语音系统”。“平仄用韵契合唐宋诗词”根本不用写,而且真的吗?真的没有不规则音变?至于“词汇上保留了一定的古汉语用词”,很明显,并不存在不“保留一定的古汉语用词”的汉语。这样写不仅无法传递有效信息,还容易误导读者。
更加合适的写法是具体说明保留了哪些古的地方,例如语音上,入声、浊声母、尖团对立,词汇上,哪些常用词存古。例子可以参考英语条目。英语条目并没有写“英语保留了一定的日耳曼语言用词”这种废话:
几乎所有的日耳曼语源字汇(包括一切基本字汇,如代词、连词等)都相对来说更短、更非正式。拉丁语源的字汇通常代表更加优雅或更能显示专业造诣。但是,过多运用拉丁语源字汇,则会被认为矫饰或刻意卖弄。乔治·奥威尔的文章《政治与英语》对此作了透彻的描写。
英语使用者在选择单词时,通常可以从日耳曼语源和拉丁语源的近义字汇中挑选:如“sight”和“vision”、“freedom”和“liberty”。这些近义词之间都有微妙的差异,使用者能够自由选择组合表达不同的观点。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所用到的辞汇一般是日耳曼语源。大多数拉丁语源的字汇通常用在更加正式的讲话和文章中,比如法庭发言或者编写百科全书。在医学、化学等的许多术语也为拉丁语词源。
当然,这样写更多是与标准汉语比较。要是我们写普通话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比如说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送气不送气对立,哦还保留了肺部气流音,那这也太离谱了。所以还是要避免暗示方言存古。关于方言保留了哪些古汉语的要素,哪些要素消失或者混同,在音系等章节平实地描述即可。
避免滥建音系
是,方言的各种次方言音系确实不一样。但是每个方言点每个方言区都建一个音系章节实在是不知道在看什么。建议各ISO有代码的语言主条目建一个音系章节即可,其他次方言用模板链接过去,并说明有何不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