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鲁阁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鲁阁战争
五年理蕃计划台湾抗日运动的一部分

5月30日,从花莲港出发,前往得其黎的警察队
日期1914年大正3年)5月17日—8月28日
地点
结果 台湾总督府胜利,设置新城支厅、内太鲁阁支厅,太鲁阁族被迫迁至平地管理
参战方

 大日本帝国

太鲁阁族

指挥官与领导者
大日本帝国佐久间左马太
大日本帝国内田嘉吉
大日本帝国龟山理平太
瓦蛋·拉瓦
西巴·瓦旦
哈鹿阁·纳威
参战单位

警察讨伐队

台湾守备队
兵力
13335人 约2350-3000(青壮年)
伤亡与损失
364人 不明

太鲁阁战争[1]德路固语Tnegjyalan Truku),又称太鲁阁事件[2]太鲁阁战役[3]大日本帝国称之为太鲁阁讨伐(日语:太魯閣討伐タロコとうばつ[4][5]太鲁阁族亦称作抗日战争德路固语Tmgjiyal mrata Nihung),是1914年5月17日至8月28日之间,大日本帝国与台湾太鲁阁族之间爆发的战争,亦是二十世纪台湾本岛最大的一场战役。当时日本为彻底压制台湾生蕃,以建立其统治威信,并有效控制太鲁阁地区庞大的自然资源,故而主动展开有计划的军事讨伐。此事件为五年理蕃计划中最受重视,也是最后一场战役。

日本费时二年筹备此次战争,期间多次进行探勘与观测,并描绘周详的地图。战事长达三个月,动用的军、警、人伕数量,运送补给线长度与军需耗费,皆为五年理蕃计划相关战役之最。由于这项军事行动的财源是经日本明治天皇首肯与帝国议会批准,加上佐久间左马太总督之尊亲征,因此普遍被视作一场战争,也是日本征服东台湾的历史性战役[2]

日方战前准备

蕃地调查与理蕃道路之修筑

在日本人的印象中,太鲁阁族台湾原住民族之中最为凶猛的族群,其与日本关系宛如两个独立且敌对的国家,其次,太鲁阁地区,尤其是内太鲁阁,直到日本统治台湾的17年之后,仍然是一片空白,甚至,连素有“台湾蕃通”之称的“森丑之助”都没进去过,1906年(明治39年),花莲港支厅长警部大山十郎一行23名遭到杀害,自1910年以来,日本对太鲁阁地区进行过多次蕃地及蕃情的调查,先有三次尝试性的探勘之后,始有1913年9月至11月的“太鲁阁讨伐之准备探勘”,共组成合欢山能高山得其黎溪及愚屈、巴托兰等四个地区的探勘队,次年,日方又展开第五次的探勘行动,而在每次的探勘行动中,探勘队亦负有开凿、修筑道路之使命。综合这几次的探勘结果后,日方遂刊行出版《太鲁阁事情》一册,并分发给太鲁阁蕃地肃清准备之工作人员,先让他们了解欲攻打地区的地理环境,以避免重蹈在“新城事件”发生时,因不熟悉地形而攻打失败的覆辙。

台湾史上最大的山难

虽然日方展开了多次的探勘行动以及动员了军警、脚伕、赛德克族“托洛库群”,但因为太鲁阁族的地域性强,加上地势险峻及天灾,使得日本方在探勘也吃了很大的苦头。1913年3月22日因为一场寒流来袭,使得“合欢、奇莱北峰方面探险队”一夜之间冻死或坠崖死亡者多达89人,当时测量探险队队长野吕宁,事后把这件事记述非常详细,1913年3月,台湾高山还笼罩在酷寒的天气之下,身为测量技师的野吕宁明知此时不宜上山,然而五年理蕃计划已经到最后阶段了,在“角板山之役”、“李栋山之役”这两场大型的战役后,剩下最后,也是最棘手的“太鲁阁战争”。对于前述的战役,无论是角板山、李栋山,早在清朝时代就已经有汉人进去采樟,其中,台湾巡抚刘铭传更数度进攻角板山,所以,那个地方的形势,日本能够确实掌握,虽然刘铭传曾发动太鲁阁战役,然而太鲁阁地区却是一片空白,可以说是军事上的黑暗地带,在战争开始之前,如果没有确实的地理资料,可以想见,日军将陷入盲目作战,因此尽管时机不宜,野吕宁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山。

太鲁阁蕃及其他一般蕃情调查

警察队于花莲港的营地

太鲁阁蕃及其附近之一般蕃情如下:

  1. 太鲁阁蕃(Truku):

太鲁阁蕃(内、外太鲁阁蕃及巴托兰蕃):自恃有天险,人口、武器众多(内太鲁阁主力蕃约800人,内太鲁阁深山蕃约300人,外太鲁阁蕃约1,000人,巴托兰蕃约有250人,各壮丁几乎人人皆持有枪械),经常逞凶行暴。目前太鲁阁蕃与其他蕃人(除了道泽蕃之外)均处于敌对孤立状态[2]。据守备队估计,此处原住民部落的武装有毛瑟枪村田枪温彻斯特枪火绳枪等约2,000枝,弹药则约有5万[6]

  • 其他蕃人如下:
  1. 道泽蕃(Tausa)
  2. 七脚川蕃(Cikasuan)
  3. 南澳蕃
  4. 溪头蕃-玛瑙洋社
  5. 西卡亚布、沙拉毛蕃
  6. 哈库、马磊帕蕃
  7. 万大雾社托鲁阁蕃
生蕃别 分布地区 蕃情及敌友关系
太鲁阁蕃 太鲁阁地区 曾多次讨伐但多失败、人口武器多、与其他蕃人敌对
道泽蕃 位于内太鲁阁南澳蕃之间 企图对我军反抗,但其人口及枪械为数不多。
七脚川蕃 木瓜溪隘路口鲤鱼山西南方地区 未归顺,人力武器不多、势力微弱,与太鲁阁蕃敌对。
南澳蕃 南澳 有归顺之意、但人口及武器多、频频出草、和太鲁阁蕃敌对。
溪头蕃马瑙洋社 (未书明) 去下遭讨伐、流窜薄布鲁及西那库可库溪谷、与太鲁阁蕃敌对。
西卡亚布、沙拉毛蕃 (未书名) 去下遭讨伐、大部分移居新竹厅、与太鲁阁蕃处于缔结和约状态。
哈库、马磊帕蕃 哈库(未书名) 去下遭讨伐、尚称安定,有一、两名残存者。
万大雾社托鲁阁蕃 万大雾社 对我军示好、与太鲁阁蕃处于完全敌视之状态。

[7]

完成“以隘勇线包围太鲁阁蕃”之事态

佐久间总督自接任以来,先后在北部山区降服各原住民族,并设置修筑多条隘勇线,在花莲也修筑了威理隘勇线巴托兰隘勇线七脚川事件发生之后,又筑起七脚川隘勇线。至此,包围太鲁阁族的前置工作已完成大半,而“得其黎隘勇线”修筑完成则是日方为太鲁阁战役打响的第一炮。

隘勇线 设置时间 起迄地区
威里 1907年5月16日 南自沙巴督溪(砂婆礑溪右岸),北至遮埔头(今北埔)海岸间。
巴托兰 1908年5月 自达莫南(今文兰)至牟义路(今榕树)。
七脚川 1908年12月2日至1909年2月27日 北接威里隘勇线,南迄鲤鱼尾庄(今寿丰)外四百米处。
鲤鱼尾 1910年2月2日至1910年3月25日 北起七脚川隘勇线,南迄北清水溪(今凤林)。
得其黎 1914年1月2日至1914年3月9日 南接威里隘勇线,北迄得其黎溪(今立雾)溪口。

[2]

战前建设

大正2年(1913年)9月起,日本举行太鲁阁讨伐之准备探勘,由佐久间左马太组织三队探勘队进入太鲁阁地区,包括能高山合欢山得其黎姑姑子巴托兰等地,同时也做了有计划的建设与部属,像是架设电信设备、在新城花莲之间设轻便车以载运军火,而且为了替将来抢救伤患作准备,也设置了临时病院及救护班[2]

军警干部及武力编成

军队编成

[8] 太鲁阁族因地形艰难、地区辽阔,且壮丁、枪支、弹药甚多,日方领台后,基于虽曾多次进行膺惩但终归失败的历史考量,除警察队之外尚须军队参加,互相协力,以最快速的行动给予最大的打击。确信此一祸根必能根绝,故有此次出动军队之举。军队之兵力、编组以及指挥系统如下:

第二守备队司令部司令官 萩野末吉少将
参与人员 步兵第一连队第一大队:第一、第二中队、机关枪队统小队
步兵第二联队:本部、第一、第二、第三大队、机关枪队、第二乃至第九中队、第十一、十二中队。
武力方面 山炮兵第二中队(山炮四门)

基隆臼炮中队(九公分口径臼炮四门)

后勤 第一卫生队、第一作业队、第一电话队、电信队

第二守备队的司令官是萩野末吉少将,而名单上没有第一守备队的司令官,是因为,身为总司令官的佐久间左马太,私底下想要兼任第一守备队的司令官,又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与萩野末吉少将并列,所以出现了守备队司令官出缺的怪事[1]:114

【步兵第一联队】

联队长 铃木秀五郎大佐
参与人员 步兵第一联队本部:第五、第六中队、第三大队本部、第九、第十一、十二中队、机关枪统小队
武力方面 澎湖岛臼炮小队(九公分口径臼炮二门)
后勤 第二卫生队、第二作业队、第二电话队、各地仓库员

【步兵第二联队】

联队长 阿久津秀夫大佐
参与人员 步兵第一联队本部:第五、第六中队、第三大队本部、第九、第十一、十二中队、机关枪统小队
武力方面 澎湖岛臼炮小队(九公分口径臼炮二门)
后勤 第二卫生队、第二作业队、第二电话队、各地仓库员

警察队编成

警察讨伐队主要分成“得其黎方面讨伐队”和“巴托兰方面讨伐队”,两队从东往西讨伐,总计动用十四部队(枪支数量约两千八百),各种火炮三十一门,机关枪八挺。其编组和兵力概要如下[9]:75

警察讨伐队总指挥官 民政长官:内田嘉吉
警察讨伐队副总指挥官 警视总长:龟山理平太
得其黎方面讨伐队 队长:永田纲明警视
参与人员:八部队(一部队的枪数约二百,计约千六百)
武力方面:各种火炮二十二门,机关枪六挺
巴托兰方面讨伐队 队长:松山隆治警视
参与人员:四部队(枪支约八百)
武力方面:各种火炮九门,机关枪二挺
预备队 参与人员:二部队(枪支数量约四百)
总计警察讨伐队动用人力及武器 十四部队(枪支数量约二千八百)、各种火炮三十一门、机关枪八挺

“得其黎方面讨伐队”更配合军舰在花莲沿海进行炮击轰炸来攻打外太鲁阁各社。

味方蕃

日本方也征召了赛德克族“托洛库群”与“道泽群”共约400人,担任最前线的尖兵[1]:122

脚伕

迢迢长途的运送,需要非常大量的脚伕,初步估计陆军方面需要6,800人,警察方面则是需要6,000人。脚伕的来源,由总督府警察本署保安课,向全台湾各州厅要求分派。其中,西部脚伕队由新竹、台中、南投、嘉义、台南各州厅保甲负责招募;东部脚伕队则由台北、桃园、宜兰、花莲、台东、阿猴征募。

由于运送路程的长度和困难,需求的脚伕最多时曾达到17,600人,加上许多脚伕死亡或是逃亡,在作战期间,警察本署还数度向各州厅保甲课要求在派更多的脚伕上战场。以上各路人马加起来,总共将近3万人,分别从雾社、立雾溪口和木瓜溪口进入战场,攻打壮丁总数只有约2000-3000壮丁的太鲁阁族,人数根本不成比例[1]:117

太鲁阁族方面

太鲁阁族具战斗能力的战士约总计有3000人,却没有经历完善的军事训练,也没有拥有现代化武器,而且太鲁阁族并没有为此战役进行备战,因为太鲁阁族人并不知情此战役的爆发。

在近三个月的密集战斗中,太鲁阁族人以绝对的弱势做出最大的反抗与牺牲,换取在场战上微弱的胜利机会,他们用有限的枪弹、人力与物力做出最好的发挥,虽仅靠传统打猎法、设陷阱、坠石块、擅用要塞、地形、地物、伪装掩饰、夜间行动、埋伏、游击、突袭、迂回等等战术,却往往能给予日军一番痛击,并造成敌军伤亡无数[2]:119

行动经过

5月27日,在北合欢山视察的日军高阶将领
于关原视察运补路线的佐久间左马太总督(中间白发老者)

台湾总督府为了准备进攻太鲁阁族的军事行动,持续构筑封锁太鲁阁族的隘勇线,1913年起组织太鲁阁讨伐探勘队,进行开凿道路、架设电信设备、敷设轻便车以备军火运输,设临时病院与救护班。大正3年(1914年)2月20日,花莲港警察前进部队进入太鲁阁,在得其黎溪畔兴建分遣所、隘寮、与铁条网等。1914年4月29日,太鲁阁蕃讨伐军警察队设司令部于新城北埔,1914年5月14日,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自任讨伐军司令官,设太鲁阁蕃讨伐军陆军部队司令部于南投埔里。5月17日,下令讨伐行动开始。[10][11]

战事自1914年5月30日发起,第一连队冲入巴托兰社,袭击耕作中的原住民,在机关枪、山炮队的掩护射击下,烧毁巴托兰社,并焚毁作物,进行焦土作战。

1914年5月31日,警察部队由民政长官内田嘉吉及警视总长龟山理平太率领,由得其黎三栈溪木瓜溪方面进攻;陆军部队由佐久间总督亲自率领,由合欢山奇莱主山进攻。此行动中共动员军警6235人,加上杂役工人总计达11075人,已超越才仅9千余人之原住民部落总人口数,其中有能力作战之男子也仅三千人左右。

同年6月14日,三路进兵的日军步兵协同炮兵,入侵太鲁阁最大族社古白杨社。在猛烈的激战后终于攻陷了太鲁阁的第一大社。太鲁阁族人仓皇奔逃后,留下废弃的耕地与家当,进入社中的军队开始火焚屋舍。6月21日,军队的炮兵合围于现今天祥后方山岭的太鲁阁族。6月29日荻野所率领的陆军部队,与永田所率领的警察部队会合,以破竹之势进攻。

1914年7月3日,太鲁阁蕃总头目哈鹿阁那威也率族人缴械归顺,由警察队田凡部队与陆军平冈少将所率部队协助搜取枪支。但仍然追击逃向南澳道赛方面的太鲁阁族人壮丁,展开第二次作战,松山部队对付道赛方面的太鲁阁族壮丁,而永田对付南澳方面的太鲁阁族。7月19日日军宣布完成任务,并于8月10日在西拉奥卡夫尼之军司令部举行太鲁阁族人归顺式,8月13日,撤除太鲁阁蕃讨伐军司令部。

此战役中日本警察队死伤138名,军队死伤226名,太鲁阁族伤亡人数未见于纪录。[11]。历时两个月之战事告终,8月28日台湾总督府在台湾神社举行蕃地平定奉告祭,宣告这次胜利。

其间1914年6月26日佐久间左马太于战线视察中,自断崖坠落而负伤后送救治,于隔年1915年(大正4年)8月5日过世。

太鲁阁战争期间之战役

除一般战事外,有记载的战役如下[2]:128-129

沙卡亨之役

5月30日时,第一守备队奇莱北峰线之日军,经过沙卡亨社北侧,遭遇太鲁阁战士的攻击,双方互有伤亡。6月3、4日日军强行攻打沙卡亨社,结果日军3名阵亡,重伤2名、轻伤5名。

6月6日当地抗日英雄西巴·瓦蛋袭击日军搜索队伍,日军紧急征调附近军队,双方激战多时,结果日军与脚伕各有3人阵亡,1名中尉、9名士兵受伤。11日,沙卡亨之役始告平息,日军攻占当地部落后便采取放火烧毁房舍及谷仓等手段以为报复。

卡拉宝之役

6月5日,第二守备队屏风山线深水大队之日军,有一小队到卡拉宝社东南方溪谷搜索时,遭到卡拉宝壮丁埋伏袭击,日军有1人阵亡、3人受伤。7日,日军以机枪扫射猛攻之外,该社社众随即进入山中隐匿。双方激战多日后,日军一小队自队长室岛少尉以下,悉数被太鲁阁人歼灭,于是该山头在被日军攻克后,也因此被命名为室岛山,并有立碑纪念殉难的室岛少尉及同行官兵。

西拉欧卡候尼之役

6月12日凌晨4时许,屏风山线深水大队与塔次基里溪线队伍联合突击西拉欧卡候尼社,该场战役日军共遭遇到六、七十名太鲁阁战士以其传统战术顽强抵抗。然而在日军猛烈的攻击下,太鲁阁人不敌武器装备优良的日军,黯然离开居住地,并撤退至该社东北方一公里处据险扼守,以抵抗日军从立雾溪下游的推进战略,但是最后仍被日军以山炮与机枪攻克。此役日军共1名少尉与3名士兵阵亡,1名中尉、1名下士与4名士兵受伤。

古白杨之役

在“西拉欧卡候尼之役”后,还发生了“古白杨之役”:古白杨社头目为内太鲁阁战团之首领,6月13、14日曾与日军发生激战,在日军强大火力的攻击下,太鲁阁人的抵抗终告结束。

结果与影响

台湾日日新报为纪念太鲁阁战役与佐久间总督所做之明信片

战事结束后,进行桥梁、道路及警察驻在所之整备,枪械没收和逃亡原住民族人之招抚等,并于花莲港厅下设置新城支厅内太鲁阁支厅,于海鼠山屯驻一步兵中队,警备力量进一步深入山地,对山地原住民部落彻底控制。 仅存之太鲁阁族人被集体移住平地,然后打散移居到各处,另外有部分族人被迁居至汉人居住区域。在迁居时,与当地族群采取混居政策,来破坏太鲁阁族部落的社会结构及传统文化[12]。并于各驻在所设立蕃童教育所,进行日本化教育。 鼓励发展定耕农业,设置蚕业指导所苎麻指导所烟草耕作指导所农业讲习所等,翻转太鲁阁族传统经济生活。[11]

相关作品

  • 《乐土》,朱和之著,台湾,联经出版,2016年12月。

参考资料

书目
  • 台湾经世新报社《台湾大年表》南天书局(昭和13年四版)
  • 鸿义章.《原住民重大历史事件系列丛书-太鲁阁事件》原住民族委员会. 2016年12月.
  • 徐如林、杨南郡,2016,《合欢越岭道太鲁阁战争与天险之路》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引用
  1. ^ 1.0 1.1 1.2 1.3 徐如林、杨南郡. 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 台北市: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6. ISBN 9789860488401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鸿义章(Upay Radiw Kanasaw). 太魯閣事件 1914 再版. 新北市: 原住民族委员会. 2020. ISBN 978-986-5435-35-6 (中文(台湾)). 
  3. ^ 庄天赐. 太魯閣戰役的總頭目——哈鹿閣納威 (PDF). 台湾学通讯. 2014, 82: 12–13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21) (中文(台湾)). 
  4. ^ 大正三年太魯閣討伐 記念繪はがき たろこ土產 其一. 埔里社街: 野中寫真館. 1914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通过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 (日语). 
  5. ^ 郭俊麟. 百年前太魯閣戰役地圖史料的時空校正 (PDF). 第八届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论坛——太鲁阁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 2015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05) (中文(台湾)). 
  6. ^ 近藤正己. 「殖民地戰爭」與在臺日本軍隊 (PDF). [2016-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9-13). 
  7. ^ 楢崎冬花编著. 太鲁阁讨伐志. 台南新报社台北支局, 台北. pp. 76-78.
  8. ^ 楢崎冬花编著. 《太鲁阁讨伐志》. 台南新报社台北支局, 台北. pp. 59、73.
  9. ^ 楢崎冬花. 太魯閣蕃討伐誌. 臺北市: 臺南新報社臺北支局 (日语). 
  10. ^ 台湾经世新报社《台湾大年表》
  11. ^ 11.0 11.1 11.2 戴宝村. 太魯閣戰爭百年回顧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05). 
  12. ^ 金清山撰述,太鲁阁族事件上引叙事,2006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