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地六三郎
持地六三郎 持地 六三郎 | |
---|---|
朝鮮總督府 | |
遞信局長 | |
任期 1919年8月20日—1920年6月1日 | |
君主 | 大正天皇 |
總督 | 齋藤實 |
政務 總監 | 水野鍊太郎 |
前任 | 職位創建 (原因:由遞信局長官改制) |
继任 | 竹内友治郎 |
遞信局長官 | |
任期 1917年6月6日—1919年8月20日 | |
君主 | 大正天皇 |
總督 | 長谷川好道→齋藤實 |
政務 總監 | 山縣伊三郎→水野鍊太郎 |
前任 | 池田十三郎 |
继任 | 職位廢止 (原因:改制為遞信局長) |
總督官房土木局長 | |
任期 1912年4月1日—1917年6月6日 | |
君主 | 明治天皇→大正天皇 |
總督 | 寺內正毅→長谷川好道 |
政務 總監 | 山縣伊三郎 |
前任 | 職位創建 |
继任 | 宇佐美勝夫 |
臺灣總督府 | |
民政部通信局長 | |
任期 1909年7月30日—1910年12月27日 | |
君主 | 明治天皇 |
總督 | 佐久間左馬太 |
民政 長官 | 大島久滿次→宮尾舜治(代理)→內田嘉吉 |
前任 | 鹿子木小五郎 |
继任 | 鈴木三郎 |
民政部總務局長(代理) | |
任期 1906年11月26日—1907年4月1日 | |
君主 | 明治天皇 |
總督 | 佐久間左馬太 |
民政 長官 | 祝辰巳 |
前任 | 中村是公 |
继任 | 大島久滿次 |
國語學校校長(代理) | |
任期 1906年9月17日—1907年5月21日 | |
君主 | 明治天皇 |
總督 | 佐久間左馬太 |
前任 | 田中敬一 |
继任 | 本庄太一郎 |
民政部內務局學務課長 | |
任期 1909年10月25日—1910年12月27日 | |
君主 | 明治天皇 |
總督 | 佐久間左馬太 |
民政 長官 | 大島久滿次→宮尾舜治(代理)→內田嘉吉 |
內務 局長 | 川村竹治→龜山理平太 |
前任 | 職位創建 |
继任 | 小川尚義(代理) 正任:隈本繁吉 |
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長 | |
任期 1903年12月17日—1909年10月25日 | |
君主 | 明治天皇 |
總督 | 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 |
民政 長官 | 後藤新平→祝辰巳→無→大島久滿次 |
總務 局長 | 石塚英藏→中村是公→自己(代理)→大島久滿次→山田新一郎 |
前任 | 佐藤弘毅(代理) 正任:松崗弁 |
继任 | 職位廢止 (原因:改制為民政部內務局學務課長) |
民政部總務局地方課長 | |
任期 1903年12月9日—1909年10月25日 | |
君主 | 明治天皇 |
總督 | 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 |
民政 長官 | 後藤新平→祝辰巳→無→大島久滿次 |
總務 局長 | 石塚英藏→中村是公→自己(代理)→大島久滿次→山田新一郎 |
前任 | 中村雅治 |
继任 | 職位廢止 (原因:改制為民政部內務局地方課長)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慶應三年八月十八日( 1867年9月15日) 江戶幕府東山道陸奧國 |
逝世 | 1923年8月16日 大日本帝国千葉縣安房郡北條町 | (55歲)
儿女 | 高橋親吉(婿) |
母校 | 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1893年) |
专业 | 大藏省官僚、內務省官僚、政治人物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持地 六三郎 |
假名 | もちじ ろくさぶろう |
平文式罗马字 | Mochiji Rokusaburō |
持地六三郎(もちじ ろくさぶろう,1867年9月15日—1923年8月16日),日本東山道陸奧國(今福島縣)人,朝鮮總督府遞信局長。
生平
1867年(慶應3年)生,1893年(明治26年)於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進入大藏省任職,開始日本公務員生涯。1900年(明治33年)之後,前往台灣,任臺南縣書記官,明治35年(1902年)轉任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參事官。1906年擔任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校長,1907年2月曾帶領學校師生赴大屯山賞雪。明治42年(1909年)升任臺灣總督府通信局長,之後轉任朝鮮總督府土木局長,大正6年(1917年)起任職朝鮮總督府遞信局長官[1],大正12年(1923年)去世。
對臺灣原住民政策的影響
明治35年(1902年)7月6日賽夏族南獅里興社頭目日阿拐因製腦糾紛,包圍南庄支廳企圖焚街以驅逐製腦者與住民,史稱南庄事件,隨後遭日本軍隊及警察討伐,同年8月底平息。時任臺灣總督府參事官的持地奉命調查,明治35年(1902年)12月提出「關於蕃政問題的意見」之復命書,對臺灣原住民及其土地的法律地位,以及總督府處理原住民問題的政策方向影響重大,主要方針有「先威後撫」、「北進南守」。明治36年(1903年)3月臺灣總督府民政部下設臨時蕃地事務調查掛,至明治40年(1907年)4月調查掛撤廢為止,持地一直任調查掛掛長。[2]
華南臺灣籍民學校的成立
明治40年(1907年)11月,時任臺灣總督府學務課長的持地六三郎在視察中國華南地區之後,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台灣人子弟教育問題之件」的意見書,建議依臺灣公學校的學科課程,在華南設立日本學校以便當地臺灣籍人民的教育工作。這意見促成華南臺灣籍民學校的成立,包含成立於明治41年(1908年)福州的東瀛學堂、明治44年(1911年)廈門旭瀛書院以及大正4年(1915年)汕頭東瀛學校,而教師由臺灣總督府派遣[3]。
參考資料
- ^ 『官報』第1454号、大正6年6月7日。
- ^ 林一宏. 《日本時代臺灣蕃地駐在所建築之體制與實務》 (PDF) (学位论文). 中原大學,2017年.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07).
- ^ 蔡蕙光. 《台湾総督府による台湾籍民学校の成立 : 東瀛学堂・旭瀛書院・東瀛学校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Establishment of Taiwanese School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学位论文). 《東京大学日本史学研究室紀要》 東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2012年.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