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詩乘
臺灣詩乘 | |
---|---|
作者 | 連橫 |
语言 | 漢文、漢字 |
成书年代 | 1921年 |
發行信息 | |
出版時間 | 1922年 |
出版地點 | 清治臺灣 |
《臺灣詩乘》為連橫於1921年編纂、1922年出版的臺灣古典詩集,整理了鄭成功攻臺到乙未割臺期間的詩歌、歷史。
歷史
連橫於1921年出版《臺灣通史》後,同年完成了《臺灣詩乘》,加以整理、論述蒐集的臺灣史料中與古典詩有關的內容而成,於翌年出版。[1]1960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將其收錄為《臺灣文獻叢刊》第64種。[2]1992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連雅堂先生全集》,亦將其收錄。[1]
成書背景
連橫在《臺灣詩乘》的序言表示,台灣是海上荒蕪之地,祖先來此開墾,創業維艱,因此沒有詩歌。直到清朝統治後,政權更替,官員、知識分子等人才開始書寫詩歌。他認為「詩則史也,史則詩也」,感受到了「無史之痛」,故編撰此書,期望本書所蒐集的詩歌和歷史,可以振奮人心、團結群眾。如連橫在自序末所說:「讀此編者,其亦有感於變風、變雅之會也歟!」[2]:1-5
內容
《臺灣詩乘》共分為六卷,按時間順序記載了從鄭成功攻臺到乙未割臺期間的詩歌及歷史,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如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等,包含對台灣風土民情、自然景觀的描寫,及原住民族語言、風俗的記錄。[3]
《臺灣詩乘》採用類似「詩話」的筆記體裁,然而「詩話」主要從文學性角度評論詩歌作品的優劣,特意命名為「詩乘」,是為突顯「以詩述史」的特性。[1]全書約十六萬字,共收錄251位詩人、1109首詩,收錄標準為「乃集古今之詩,刺其有繫台灣者編而次之」。[3]
評價
《臺灣詩乘》是第一本相對完整的臺灣古典詩集,對臺灣民族精神發揚有重要貢獻,也為後續台灣詩集的編纂奠定了基礎。[3]而對於現代研究者來說,本書是臺灣古典詩和歷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不僅記錄了臺灣詩歌的發展脈絡,也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變遷。[4]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中華民國文化部. 臺灣詩乘.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中文(臺灣)).
- ^ 2.0 2.1 連橫. 臺灣詩乘. 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四種. 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0 [1922]. ISBN 9789570007015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程玉鳳. 台灣詩乘. 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 [2024-08-18] (中文(臺灣)).
- ^ 林士勛. 連橫《臺灣詩乘》初探. 問學. 2016, (20): 57-68 –通过Airiti Library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 台灣詩乘 - 台灣大百科全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