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广州市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坐标23°07′43.662″N 113°15′32.3136″E / 23.12879500°N 113.258976000°E / 23.12879500; 113.258976000 (广州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廣州市

23°07′43.662″N 113°15′32.3136″E / 23.12879500°N 113.258976000°E / 23.12879500; 113.258976000 (广州市)

广州市
廣、穗
地级市
广州市风光
上:广州塔与远处的海心沙珠江新城建筑群
中上:六榕寺五羊石像石室教堂
中下:镇海楼陈家祠
下: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
綽號:羊城、花城、仙城、省城
地图
图中阴影部分为广州市
廣州市在中國廣東省的地理位置
廣州市在中國廣東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23°07′N 113°15′E / 23.117°N 113.250°E / 23.117; 113.250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設立前214年(番禺县
1921年(直辖市
1954年(地级市
1984年(副省级市
政府駐地越秀区府前路1号[2]
下级行政区11个市辖区
政府
 • 市委書記郭永航
 • 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衍诗
 • 市長孙志洋
 • 政協主席李贻伟
面积
 • 地级市7,434.4 平方公里(2,870.4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省第12位(佔全广东省4.03%)
 • 建成区(2019[3]1,324.17 平方公里(511.26 平方英里)
海拔21 公尺(69 英尺)
最高海拔1,210 公尺(3,970 英尺)
最低海拔0 公尺(0 英尺)
人口(2022)
 • 常住1,873.41萬人
 • 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广东省14.82%)
 • 密度2,512人/平方公里(6,51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9)1,785.66[3]萬人
 • 城镇(2021)1,609.6724萬人
 • 城區常住(2019)1,352.36[3]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话
 • 方言粤语广府片[4][5]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510000
電話區號20
車輛號牌粤A
年均温21.5~22.2 ℃
年降水1,926.2毫米
年日照1,597.7小時
行政区划代码440100
舊稱番禺、南武城、楚庭、任嚣、南海、仙城、兴王府、省城、广东省城、粵東省城
城市定位全球城市、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6]
城市稱號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精神务实、求真、宽容、开放、创新[註 1]
国内生产总值(2022)¥29,754.00亿(复核)(全省第2位,佔全广东省22.30%)
人均¥153,270(全省第3位
22,594美元(汇率)
HDI(2023)0.942 极高 [9]
網站www.gz.gov.cn
市象征
动物画眉(1985年至今)[11]市鸟
木棉花(1982年至今)[10]

广州市,通称广州,简称广,别称羊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和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廣州市為中國大陸和廣東對外的商贸中心兼综合交通枢纽[6],是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超大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聯合指揮部亦駐紮該地[12]

广州擁有2200多年以上的建城史,是嶺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1982年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3]。广州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和中国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及科教中心,也是近代中國革命的策源地和現代文明的重要搖籃[14]。广州在南越国南汉两个时期曾短暂作为地方割据政权的都城,进入现代后于1921年建立市政廳機構,開創了中国大陆的市政建制[15]

因自古以来多远离大一统中央政权核心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16],广州作为中国南方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自建城以来一直保持着繁荣,是世界上少数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之一。广州从三国时期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且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17][18]。明清时期广州更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中国垄断性的商业中心、世界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于1957年成为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地[20]改革开放启动后,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经济随之得到高速发展,其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长期保持第一至今[21][22]

因为位于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中心的缘故,广州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23]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24]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25],獲譽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26]。广州被中国国务院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和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27],连续入选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路国际大都市名册,2018年曾被评为全球第27名[28],2020年则维持世界一线城市,全球排名第34名[29]。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30]。由广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庆市清远市部分地区组成的广州都市圈,是中国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都市圈城市之一[31]

名稱

广州市
上:繁體字“廣州”;下:簡化字“广州”
繁体字 廣州
简化字 广州
郵政式拼音 Canton[32]
英语名称
英语 Guangzhou/Canton/Kwangchow[註 2]

溯源

pān城(亦称任嚣城)是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称[33],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军征服岭南,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和禺山上(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的一座城池,其名称一直沿用至民国[34]。公元226年和246年吳國兩次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合浦以西仍稱「交州」,合浦以东取交州刺史部原治所广信之“廣”而稱「廣州」[35],包括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註 3],治所在番禺。這是兩廣分治之始[註 4],亦是「广州」得名之始[36],但當時的廣州僅為管轄區,约等同于现之广东省。自唐朝始,设广州府,成為广府由來[37],1921年正式设广州市,番禺城才第一次正名为“广州市”[38]

别称

“五羊城”、“羊城”、“穗城”此等广州的別名來自于五羊传说。相传有五位仙人穿着五色衣裳骑着五色羊,手执“一茎六出”的穀穗来到广州城,将谷穗交给城中人后,飞升而去,而五羊则化为石。故广州也简称为“穗”[39]。广州適宜種植花卉,進而衍生出廣州花市,广州也享有花城的別稱。2017年,有調查表明81.02%的市民最喜歡“花城”的別稱[40]

广州自唐代起就是广州府的府城,清代后是廣東省的省城,因此省城亦成為廣東人對廣州城的通稱[41]古时廣州还有“南武城”[註 5]、“楚庭”[42][43]、“番禺”[34]、“南海”[44]等稱謂。

譯名

1860年德国绘制的广州全图,以粤语拼音标注地名。粵式拼法目前在港澳仍然被廣泛使用

Canton」之稱最早見於意大利耶稣会傳教士利玛窦的日記《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當時該詞指廣東。此後,士丹頓所著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英语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龍思泰所著的《早期澳門史》(An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Portuguese Settlements in China)、威廉·亨特所著的《廣州番鬼錄》(The 'Fan Kwae' at Canton)與《舊中國雜記》(Bits of Old China)均使用該詞指代廣州。由於廣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又因1841年以前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政策,使廣州成為清朝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45],「Canton」一詞作為廣州的稱呼名揚世界。[46]

1957年汉语拼音方案出台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普通话拼音统一汉族人口聚居城市及地名的英文譯名,取消国民政府以往根据各地语言特点而设定的传统英文名。广州的对外正式用名被改为“Guangzhou”并使用至今。[47]不過由於傳統稱謂認受度較高,部分半官方機構主辦的活動仍使用「Canton」的译名,如廣府文化節[48]广交会廣州白雲國際機場IATA代碼[49]广州塔就採「Canton」作為標準譯名[50]

历史

先秦至三国

赵眜的陵墓——广州南越文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

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广州一带就有“百越人”活动[51]春秋战国时期,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泛称为岭南,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52]。在周朝,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53]:1[54]春秋末期越国为楚國所灭,宰相公师隅带领越国臣民南迁至广东,建城南武,即今广州[55]

广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以海上商貿為主要特色,有“三朝十帝”[註 6]的建都史[56]:58。公元前219年,秦王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军力攻取岭南。越人杀死屠睢,任嚣獲派为主将。公元前214年,攻佔岭南,选址白云山和珠江之间南越人聚居的高地(番山)修築番禺城[註 7](史称任嚣城),为廣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52]。前204年,秦末南海郡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53]:3。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都城[33]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朝征服南越国,设立九郡,其中南海郡治仍设在番禺[57]三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骘重迁州治回番禺,扩建城郭,后称为步骘城[58]。后陆胤任交州刺史时,由于州治番禺临海,缺少淡水而凿甘溪引水入城北,并建水塘储水,解决了番禺城的用水需要[59]

两晋至隋唐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北部战乱频仍,汉人大量移入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另有一定数量的汉人迁入岭南,促进了广州一带的经济开发。海外贸易中心由交趾转移到广州,广州港的海上贸易日趋繁荣[60]。广州亦是当时海外各国与中原进行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枢纽。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大秦使者循海道由广州登陆,到达京城洛阳。同年,印度僧人迦摩罗尊前来广州,建立首座佛寺仁王寺;东晋时高僧昙摩耶舍由海道来广州,建立王园寺,即今光孝寺。此后的中外佛教交流也大多经由广州[61]

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出發,西至歐洲,東至日本

隋唐时期的广州仍然维持着海上贸易中心的地位。隋文帝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唐显庆六年(66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总管海路邦交以及外贸[62]。自中唐以后,西部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受到阻断,“海上丝路”代而兴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枢纽之一,广州的繁盛景象一度达到顶峰。自开辟从广州到爪哇阿拉伯的航道之后,海上商船来往十分频繁[63][64]。唐政府采取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外商可在中国自由贸易,聚集在广州的外商有十多万人[65]。此时,广州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并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不仅是全国最大贸易港,也是世界贸易大港,更同时是中西文化宗教的交流重地,各国高僧、传教士陆续经由广州来到中国。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军攻占广州,杀害在广州的众多“蕃商”[66],广州的海外贸易受到重创[67]

五代至宋元

917年,刘龑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这是广州在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此时广州的财政收入主要仍靠对外贸易。开宝四年(971年),北宋太祖趙匡胤灭南汉国,废兴王府,复称广州,属岭南道,并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由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陷于停顿,两宋海运皆十分兴盛。北宋时广州仍为最大贸易海港,前来广州贸易及朝贡的国家超过唐代,达五十余国。至道三年(997年),北宋设广南东路,广州属之并为治所。南宋中期以后,泉州港超越广州港成为第一大港[61]

交替之际,广州成为宋军与元军最后争夺之地,在战乱中遭到严重破坏,对外通商陷于停顿。1278年(至元十五年),为江西行中書省轄广东道及广州路治[68]。1279年崖山之役后,元政府确立了在广州地区的统治;同年,元政府派遣广东招讨使出使俱蓝,招谕印度半岛东南亚国家前来通商朝贡。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广州始恢复市舶司的设置。元代的广州仍为仅次于泉州的全国第二大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贸易同样繁荣,航道通往亚、欧、非洲各国,来广州贸易的国家达到一百四十余个[69]

明清时期

1805年油画描绘广州十三行外贸易特区的丹麦、西班牙、美国、瑞典、英国、荷兰夷館
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广州街道

明朝初期,一改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实行海禁,广州成为向大部分国家唯一开放的通商港口,重新成为全国第一大港[70]。1368年(洪武元年)改广州路为广州府,为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治。嘉靖年间,葡萄牙舰队入侵广州,发生屯門海戰西草湾之战,明政府在战败葡人后封锁广州。但葡萄牙人转而占据澳门,基本垄断广州的对外贸易。1567年(隆庆元年),由于沿海倭寇逐渐平定,明朝开放海禁,默许私人对外贸易,广州海外贸易不斷发展,广州专门为外商服务的牙行也不断扩大。万历以后出现专门代理外商的买办商人“十三行”,市舶司的外贸具体业务也为牙行所操纵[70]。1650年,滿清為了壓制反清勢力在廣州屠城,史稱庚寅之劫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一度成为唯一對西方國家开放的通商港口,史称“一口通商”,由广州十三行垄断大部分中国的对外贸易[71][53]:27,广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三大城市(次於北京及伦敦[72]。1840年夏,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五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开通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73]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辟为自由港,逐渐代替广州成为货物的集散地[74]。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广东巡抚投降,外人委员会成立,广东政府成为傀儡政府[75]:17。英法两国在1861年起占领沙面岛达80多年[76][53]:47

晚清革命到民國

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于此地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出岭南画派,为辛亥革命积蓄巨大能量。但1910年新军燕塘起义以及1911年黄兴等人发起的黃花崗起義都以失败告终[56]:87、89[77]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省城各团体咨议局于11月宣布独立,并推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成立广东军政府。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废广州府。孙中山在广东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1917年8月,约百名原在北京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行使中华民国行政权,展开護法運動。后因“非常国会”倒向桂系,迫使孙离开广州。同年设立广州市政公所[78]。1918年10月,市政公所宣布拆除全部城墙,开辟旧城墙基为马路。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暫行條例》公佈實施,广州市政厅成立,廣州正式建市,成为中国首个[79]。1921年4月,非常国会声称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在广州就职[78]

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是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会址

中國國民黨1924年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0]。同年孙中山在长洲岛创办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81]。1925年爆发历时16个月的省港大罷工,期间示威人士被镇压,史称沙基慘案[82]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年在广州正式成立[83]。1926年蔣中正在廣州东校场带领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同时,毛泽东彭湃等人在这里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骨干力量[84]。1927年四一二事件發生期間,李濟深在广州戒严,持续逮捕处决两千多名共产党员[85]。12月,廣州暴動爆发,广州苏维埃政府在成立三天后被镇压[86]

海珠桥

1929年至1936年为陈济棠主政广州时期,广州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城市發展显著,留下海珠桥中山纪念堂國立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酒店等著名建筑[87]。1930年,广州曾一度升格為特别市,但同年改回省辖市陈济棠在1936年发动两广事变,最後失败逃往香港。粤汉铁路也在同年修通。[88]抗日战争爆发後,1938年10月12日,日军由大亚湾的小桂、岩前、范和、平海登陆进攻广州,10月21日广州正式沦陷[89][90],之后人口由超过120万迅速减至30万,绝大部分逃至香港[91]香港沦陷后的1942年发生粮荒,又有逾46万人回穗[92]

二戰後到共和國

廣州市在廣東省的位置(1946年尚未升格為院轄市
1948年的廣州市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广州
1953年的廣州市

1945年9月,國民革命軍进入广州,广州光复。[93]1947年3月29日,国民党第六届三中全会决议通过广州市改为特别市;同年7月1日,广州市復為院轄市(直轄市[94]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的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长江,中华民国政府南京南迁广州,廣州市成為中華民國首都至10月13日為止[95]

1949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廣州戰役,同日國军撤退并炸毁海珠桥。此後广州由中国共产党统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96];此后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陆续有大量人员偷渡英屬香港,史称“逃港潮”,此情况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所好转。[97]1954年6月19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广州併入廣東省建制,改為省轄市[98]。1956年,当局开始推行公私合营,充公所有私人经营的商号,其中有企业迁至澳门香港等地;[99]亦有部分私立和民办学校迁往香港办学[100]。1957年,广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此后每年都举办两届,巩固了广州作为中国重要外贸城市的地位[101]文化大革命於1966年发生後,市内陷入混亂狀態,名胜古迹遭到毁坏[102]

經濟再開放

改革开放后,广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居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广州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和当地优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較快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由1980年的第六位前进到1992年的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巩固与提高[103]。1984年10月,划为国家计划单列城市。1998年,当局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发展规划[104]

在21世纪,「廣佛同城化」成為討論的熱點議題,電視台、電台、電信等相互落地,兩地人民交流更加密切[105]。200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开幕。2010年11月,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为广州再次成功举办综合大型运动会[106]。2016年,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107],2017年末,广东省政府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公告,广州被委以發展成继上海、深圳後中國第三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任[108]。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被定位为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中一个中心城市,明确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方向。[24]

廣州的寬景圖(攝於天河路)
廣州夜景的寬景圖(攝於白雲山

地理

地质地貌

广州最高峰天堂顶(右)及其卫峰

广州位于东经112°57′至114°3′,北纬22°26′至23°56′之间,市域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109]。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地形复杂,有中低山地丘陵地、岗台地、冲积平原滩涂五种土地类型。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区与惠州市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市区有獲譽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1]

广州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占全省总数的31.5%,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110]

气候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從其北部穿過,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为21.7~ 23.1摄氏度之间,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923毫米[111],最多年降雨量为2637.8毫米(2016年)[112],最少年降雨量为1239.5毫米(1990年)。由于广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因此在冬季,广州的降雪机率极低,但因為极地大陆气团南下的關係,冬季溫度有時相當低。在明清两代长达400年的小冰期内,广州至少出现了11次降雪[113];而近代曾出现的降雪纪录分别在1928年1月31日[114]、1967年12月29日和2016年1月24日[115]

广州有确切气象纪录的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0.0℃(1957年2月11日和1999年12月23日),也有-5.0℃的非正式记录(1893年1月18日),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1℃(2004年7月1日),也有39.2℃的非正式记录(2014年8月1日)[116]。最多高温日数为65日(2014年)[117],最少高温日数为0日(1975年)。全年中,3月气温回升,多出现回南天,4至6月为雨季,受冷暖空气交汇及季风槽影响,多暴雨,7至9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高温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为晴朗干燥的秋季,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1]

广州市气象数据(常规数据自1981年统计至2010年,极端数据自1961年统计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8.4
(83.1)
29.4
(84.9)
32.1
(89.8)
33.3
(91.9)
38.8
(101.8)
40.1
(104.2)
43.9
(111.0)
41.6
(106.9)
39.6
(103.3)
36.2
(97.2)
33.4
(92.1)
29.6
(85.3)
43.9
(111.0)
平均高温 °C(°F) 19.0
(66.2)
20.7
(69.3)
22.8
(73.0)
26.5
(79.7)
30.5
(86.9)
32.0
(89.6)
33.7
(92.7)
33.5
(92.3)
32.1
(89.8)
29.7
(85.5)
25.3
(77.5)
21.0
(69.8)
27.2
(81.0)
日均气温 °C(°F) 14.1
(57.4)
16.4
(61.5)
18.9
(66.0)
22.7
(72.9)
26.4
(79.5)
27.9
(82.2)
29.4
(84.9)
29.1
(84.4)
27.9
(82.2)
25.1
(77.2)
20.2
(68.4)
15.6
(60.1)
22.8
(73.0)
平均低温 °C(°F) 10.8
(51.4)
13.5
(56.3)
15.9
(60.6)
20.0
(68.0)
23.3
(73.9)
25.1
(77.2)
26.3
(79.3)
25.9
(78.6)
24.7
(76.5)
21.6
(70.9)
16.5
(61.7)
12.0
(53.6)
19.6
(67.3)
历史最低温 °C(°F) 0.1
(32.2)
1.3
(34.3)
3.2
(37.8)
7.7
(45.9)
13.7
(56.7)
18.8
(65.8)
21.6
(70.9)
20.9
(69.6)
15.5
(59.9)
9.5
(49.1)
4.9
(40.8)
0.0
(32.0)
0.0
(32.0)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44.3
(1.74)
67.9
(2.67)
94.9
(3.74)
183.5
(7.22)
285.6
(11.24)
315.0
(12.40)
240.0
(9.45)
230.8
(9.09)
200.9
(7.91)
70.5
(2.78)
38.4
(1.51)
29.4
(1.16)
1,801.2
(70.91)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7.5 11.2 15.0 16.3 18.3 18.2 15.9 16.8 12.5 7.1 5.5 4.9 149.2
平均相對濕度(%) 68 75 76 79 77 79 75 76 72 66 64 63 73
月均日照時數 118.5 71.6 62.4 65.1 104.0 140.2 202.0 173.5 170.2 181.8 172.7 166.0 1,628
可照百分比 35 22 17 17 26 35 49 43 46 51 52 50 37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18][119]

水文

广州塔塔顶看珠江

广州市位于西江东江北江的下游,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全市河流属珠江水系,包括珠江三角洲和北江两个二级水系,主要归属珠江三角洲水系。其中东北部以山区河流为主,主要河流有流经从化区、花都区和白云区的流溪河,流经增城区的增江、东江北干流及白坭河等;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交织成的河网。河网区主要水道总长度416公里,其中前、后航道纵贯广州市城区。珠江入海有八大口门,其中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口门在广州市境内,其河川径流分别注入伶仃洋。珠江口海岸线522公里,浅海水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120]

广州市的湖泊主要为人工湖,境内水库及各类蓄水工程1322宗,总库容11.1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即流溪河水库,总库容为3.8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为4.12亿立方米。市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修建的人工湖泊有20多个,兼有调洪与观光游览功能;其中东山湖麓湖流花湖荔湾湖白云湖等5湖总面积5.7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6平方公里[121]。廣州城內由五代時開鑿六脈渠,貫通城內外河道密布,在晚后城市逐步拆城墙、开马路一系列工程下,老城内河涌也就逐渐湮没,在2010亞運後如東濠涌等獲當局重新開發作為休憩觀光地[122]

生物

广州市生物种类繁多。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基本是次生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已极少。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多,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首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保护品种[1]。果树以热带、亚热带品种为主,是荔枝龙眼黄皮乌榄橄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广州市的陆地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北部边界天堂顶,包括蟒蛇穿山甲苍鹰等,水生野生动物主要有中华白海豚花鳗鲡中华鲟[123]

行政区划

广州市现辖11个市辖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现时的广州市区主要位于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历史上的广州城区面积一直在扩张;由建城伊始的越秀区、东山区,直至清代的西关,民国时候的河南(今海珠区西北方一带),以至20世纪末的白云芳村天河与21世纪开始的番禺区、萝岗区。2005年調整行政區劃後,未来广州市区或将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南部(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萝岗区(不包括中新廣州知识城九龙镇)的城市延伸地区,面积约1310平方公里[124]

广州市在2005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撤销东山芳村两区,东山区并入越秀区;芳村区并入荔湾区。同时新设立南沙、萝岗两区。南沙区由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加上原番禺區的部份村落組成;萝岗区则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原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和增城市的部分组成[125]。新区机构在同年9月末正式挂牌。至此,东山区和芳村区已不复存在,但部分地名、机构名称则继续保留。此次调整也引起广泛争议,不少人担心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称呼逐渐被人淡忘。[126]

2005年区划调整前的原市区设置如下:

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萝岗区和原黃埔區,建立新黄埔区从化增城撤市设区。这亦代表着广州辖下已没有县级市[127]

广州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128]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129]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8][130]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129]
街道办事处
440100 广州市 Guǎngzhōu Shì 7,434.40 18,676,605 越秀区 510000 142 34
440103 荔湾区 Lìwān Qū 59.10 1,238,305 石围塘街道 510360 22
440104 越秀区 Yuèxiù Qū 33.80 1,038,643 北京街道 510030 18
440105 海珠区 Hǎizhū Qū 90.40 1,819,037 江海街道 510300 18
440106 天河区 Tiānhé Qū 137.38 2,241,826 天园街道 510665 21
440111 白云区 Báiyún Qū 795.79 3,742,991 景泰街道 510405 20 4
440112 黄埔区 Huángpǔ Qū 484.17 1,264,447 萝岗街道 510700 16 1
440113 番禺区 Pānyú Qū 529.94 2,658,397 市桥街道 511400 11 5
440114 花都区 Huādū Qū 970.04 1,642,360 花城街道 510800 4 6
440115 南沙区 Nánshā Qū 783.56 846,584 南沙街道 511458 3 6
440117 从化区 Cónghuà Qū 1,974.50 717,684 街口街道 510900 3 5
440118 增城区 Zēngchéng Qū 1,616.47 1,466,331 荔城街道 511300 6 7

交通

广州火车站

广州交通发达,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以人民路高架东濠涌高架为代表的高架桥广园快速路华南快速路为代表的快速路内环路、外环路(广州环城高速)、二环高速(广州绕城高速)为代表的环状路共同对广州的道路交通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私家车太多、道路通行能力低等原因,交通挤塞成为广州市內最常见的问题之一[131]。公共交通方面,广州市內已有地鐵快速公交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轨电车等各種運輸方式。2007年1月,广州市政府全面禁止在市区内驾驶摩托车[132]。但在2021年11月,广州市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133],允许市民骑行电动自行车。广州长途汽车直达香港和澳門(實際上直達珠海),繁忙的长途汽车每年会从城市中的不同载客点(主要为酒店)接载旅客至香港和澳門[134]

廣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鐵路航空樞紐城市之一,旅客能乘坐火車飛機到達中國國內各大主要城市,而來往廣州和國外的國際航線更遍布世界各地。根据《福布斯》2014年的客货运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广州客运、货运指数均排名全国第一[135]

城市轨道交通

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驶出坑口站
海珠有轨电车

1997年,广州开通地铁1号线,是继北京、天津和上海之后第四个拥有地下铁道系统的中国大陆城市。截至2023年12月29日,广州地铁共有16条营运路线,运营里程为653千米,位于中国内地第三名[136]。广州地铁现时已经成为广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21年全年累计客流超过28亿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61%[137]。为更好地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广州市仍在大规模扩建地铁。截至2022年6月,广州在建地铁线路达到10条,合计201.9公里[138]

而广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海珠有轨电车已在2014年12月31日开通试运营[139]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也在2020年12月开通运营。[140]未来广州市将会有多条有轨电车线路覆盖各区[141]

路面公共交通

广州BRT岗顶站

广州的士(出租車)在1978年开启“扬手即停”的经营模式,结束了“路上空驶的士不载人”的局面[142],而广州巴士(公共汽車)也在1993年率先实施无人售票[143],这些创新的举措迅速地在全中国大陆推行开来[144]

2010年引进的广州快速公交运输系统属世界第二大快速公交系统,曾被评为BRT的金牌标准[145]。其日常载客量可达100万人次,高峰时期每小时单向客流高达26,900人次,仅次于波哥大的快速交通系统[146],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辆巴士,每个站平均每小时进站公交达到350辆。师大暨大站包括桥梁在内的站台是世界最长的BRT站台,长达260米[147]。2018年,广州市的公共汽车营运路线共有1,251条,总里程达2.3万公里,市区的公交线网密度超3.9公里/平方公里[148];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519.4公里,公交车辆1.5万辆;2019年7月,广州市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达627万人次[149]

广州市区的出租车公共汽车在早期主要使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燃料[150],后期陆续更换为油电、气电混合动力甚至是纯电动的车辆。其中公共汽车在2017年开始大规模投放纯电动公共汽车,随后所有投放或更换的公交车均为纯电动汽车[151]。2018年广州中心六区的纯电动巴士已达1.1万辆,基本实现了公交电动化,电动公交车投入规模居全球第二[152]

航空

广州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白云区花都区交界,2004年8月5日正式投入运营[153],是中国大陆第三繁忙的机场,粤港澳大湾区第二繁忙的机场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亦为中国大陆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该机场取代原先位于市中心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航空需求的旧机场。机场现有两座航站楼和三条飞机跑道,成为中国国内第三个拥有三跑道的民航机场[154],比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预计的2023年落成早8年。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九元航空龙浩航空等航空公司的樞紐機場[155]聯邦快遞的亚太转运中心亦设在机场内[156]。2019年,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3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94个,已有超过8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此运营,同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338.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2万吨,年起降量达49.1万架次[157][158]。2020年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造成的全球影响下,白云机场以较佳的恢复水平实现旅客吞吐量4,376.8万人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159][160]

铁道运输

广州南站候车大厅

广州是中国大陆四大铁路枢纽之一,主要车站有广州站广州南站廣州東站广州白云站。另外还有广州北站庆盛站等车站。广州站是京广铁路北京-广州)、廣深鐵路(广州-深圳)、广茂铁路(广州-茂名)和广梅汕铁路的终点站,而广州南站是京广高速铁路(广州-北京)、廣深港高速鐵路广珠城际铁路南广铁路贵广客运专线的始发站[161]广九直通车从广州东站开出,直达香港紅磡站[162],总长度约182公里,车程在两小时内。2009年末,武广客运专线投入运营,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小时[163]。2011年1月7日,广珠城际铁路投入运营,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164]。2019年12月,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2020年11月30日,廣清城際一期、新白廣城際鐵路一期投入運營[165]。由广州南站乘坐高速铁路至深圳北站至少需35分钟起[166],至香港西九龍站至少需要47分钟[167],至上海虹桥站至少需要6小时38分钟,至北京西站至少需要7小时16分[168]

航运

一艘停靠在天字码头廣州水上巴士

广州港位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漢武帝征服南越後,即派使者沿百越人所開航路,拓展了橫越孟加拉灣斯里蘭卡的航線,標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開端並成為始發港[169],延至現代,也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广州港主要由黄埔港和南沙港两大港区组成,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170]。2018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91万标箱,居国内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五位。[171]马士基、达飞、地中海、中远海运等全球前21名班轮巨头均进驻广州港。[172]

除去需提前預約的「如約」航線,在市区运营的廣州水上巴士共有9条航线,作為市民过江重要方式及廣州市公共運輸的補充力量[173]。除此之外,珠江上还有各类渡轮线路,用于近江居民直接渡江;其中南沙码头和莲花山码头间每天都有高速雙體船往返,亦有往返香港的客、货轮[174]

经济

广州自古已是华南地区著名的商埠[175],拥有2000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1970年代末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广州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国务院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广州是中國大陸首个进入“发达”状态的城市[176]。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604.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也是首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省会城市[177]。2012年9月,南沙区廣州南沙新區獲批,成為第六個國家級開放開發新區。[178]2021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GDP达15万元。GDP总量为中国第4,人均GDP水平与葡萄牙相当,购买力平价水准已和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相当[179][180]

广州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变化[129]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1 2022
生产总值(亿元)[註 9] 2,492 3,204 4,450 6,081 8,366 10,640 13,194 16,135 18,559 21,002 25,019 28,232 29,754

农业

廣州增城盛產荔枝

广州市內雨水充潤、土地肥沃,市区曾经有非常广大的农业用地。两千年前就已经有水稻种植的记载。宋代的广州擁有中国較大的米市,蔬菜水果、糖蔗、花卉也享有盛名。由于曾长久作为中國主要港口,广州引进多种优良作物品种。二十世纪上半叶,交通发展造成外地农产品入侵以及战争的影响下,广州农业增长缓滞。1950年代初中期农业产量大幅增长,但后期的“大跃进”以及其后的文革严重打击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随着广州发展为大城市,逐渐形成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农业格局,政府的方针为服务城市,富农利民,鼓励出口创汇。具体措施为降低产粮比例,增加蔬果蛋奶等农副产品比例,致力发展林牧渔业[181]。广州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在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7.61亿元[182];但随着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增长,农业所占的经济比重在逐渐下降:1978年广州市农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67%,1990年下降至8.05%,2010年仅为1.78%。[183]

城市發展和工业化进程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農耕用地迅速萎縮。清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府登记在册的田地山塘总面积为1062.32万亩;1978年广州的耕地面积为374.22万亩,到2020年减至只有131.75万亩[129]。目前,廣州種植農産品的地方主要在白云、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和增城。1990年农业人口有250.46万人,2014年为76.13万人[註 10][184]。广州著名的農業特產有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以及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為首的四大嶺南佳果等各類熱帶生果[185]

工业

珠江新城是广州市的重要金融区

古代廣州的手工业非常發達,船舶业、冶铸和五金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中成药业、陶瓷业、美工等都享誉全国。广州清初所产棉花,以轻暖出名,于广州十三行之财富积累也有助推。由于本埠棉布价廉物美于英国布,出口甚多。巨大利益驱使棉花来料加工迅速兴起。广州纺织业带之形成,带动相关行业的兴盛[186] 。1870年代起,清廷展开洋务运动,广州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清朝末期,广州附近已经集中大量各种輕工業工厂[187]。民國開始,廣州輕工業快速發展,對外貿易大幅增长,使廣州成為當時中國較為發達的城市。1929年至1936年,陈济棠主粤时建立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对广东经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8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国有化。1950年代及1960年代时,工业有所恢复,但文化大革命再次严重冲击广州工业生产,工业发展减慢。但其间仍在政府扶持下建立重工業体系。1975年后,政治局面好转,政府大力扶持日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广州工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980年代后期,广州市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89]

1990年代起乃至2000年以后,广州市政府力图改变产业构成,加大扶植重工業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已成为21世纪初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190]。汽车产业为广州市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支撑了广州市的主要GDP占比和财政收入[191]。在该产业方面,相继成功吸引日本三间主要汽车制造企业投资设立工厂,令广州在数年间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2017年,广州市汽车产量达310.8万辆,产量居全国第一[192]江南地区最大的广州市陈田汽配市场位於市郊,广州同时亦是国内出产日本汽车最多的城市[193]。广州主要的石化企业有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广州珠江化工集团和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广州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位[194],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全年产值2,643亿元[195]

广州在近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城市之一[196]。早在1991年3月,广州就成立了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7]201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推动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奠基,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现已引进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冷泉港實驗室等研发项目和机构。[198]2011年,广州国际生物岛(官洲岛)正式开放,定位为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推动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截至2016年有132家企业签约落户。[199]2017年3月,广州宣布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从三大支柱产业到“IAB“计划的升级。[200]2018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1.1万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三。[201]

商业

廣交會展館空中走廊
夜晚的上下九路步行街
天环广场夜景

六朝时期的广州对外贸易已相当兴旺,外国海商“久停广州,往来求利”[202]。隋唐时期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到顶峰,外国人数量一度达到全城人口的30%以上,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经过元朝的短暂沉寂后,两朝广州再次崛起,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成为具垄断地位的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开埠后,随着全国逐渐开放,广州逐渐失去对外贸易中心地位[203],但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204]

韓戰後中华人民共和国被世界多國实行經濟封鎖及货物禁運的情况下[205],广州在1957年4月成功举办首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拓展與東南亞貿易並爭取有關商人的支持,成为新中国通向世界大门的窗口[206];此后每年均举办春、秋两届,2007年开始更增加进口展区并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现时每届展会均吸引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万客商,是共和國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成功的国际展会。截至2022年第130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5万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900万人。[207]隨着琶洲展館四期即將落成,展會能力将躍居世界第一。[208]

改革开放後的广州百货业蓬勃发展,1980年代起友谊商店专门为港澳及外宾销售电器等入口商品,西湖路灯光夜市则是平民的热门去处。而地处沿江西路江边的南方大厦就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百货商店,更创立中國大陸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209],和华夏百货形成人民南商圈,是上下九传统西部商圈的延伸,後者在1995年成立步行街。位于北京路的新大新公司广州百货大厦业务亦蒸蒸日上,马路後来也辟为步行街。超级市场萬客隆吉之島1996年在广州开设中國大陸第一家分店,随后香港7-Eleven百佳超級市場OK便利店等广州人熟悉的超市及便利店品牌陆续进入广州。因受交通压力及天河新区发展影响,90年代尾的人民南商圈开始衰落,成为电子服装批发集散地,城市商圈向东部新区转移。到21世纪,以天河城天環廣場正佳广场太古汇万菱汇为代表的天河路商圈,成为广州的中心商圈。[210]

政治

民國時期廣州市市徽木棉花之形,最上方有廣州市名牌,底色為藍色,中華民國國徽居中,象徵國民革命;五「羊」字環繞,外圍有黃色稻穗環,取自五羊城典故
清末至中華民國初年,廣州曾發生眾多革命事件,所以先烈路葬有大量中國國民黨及國民革命軍先烈的墓園。圖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从古至今,广州基本上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秦末为南越国都城,汉朝征服南越国后立番禺为南海郡治。汉末郡治迁至龙湾与古坝之间(今番禺沙湾附近)。三国时,吴国迁郡治回番禺,后又设为交州治所。交广分治后为广州治所。晋、南北朝沿用南海郡,番禺为郡治。隋文帝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唐代分全国为十道,其中岭南道治所设在广州。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广州为岭南东道治。五代时期广州为南汉国国都。宋初复设岭南道(后改为广南东路),广州为治所。明朝广州为广州府城,由番禺县南海县两县分管,亦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驻地。清军占领中原后,南明绍武帝在广州建都,不久南明灭亡,清朝的广州成为广东省会、广州府城及番禺与南海县治。两广总督衙门、广东巡抚衙门、广东布政司、广东按察司都在广州南海縣界內[211]

清朝末期,广州爆发数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其中最大的为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省独立,11月10日成立军政府。12月初,广东临时省议会成立,公布21岁以上广东籍人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会由120名议员组成,通过比例选举制产生。其中女性议员须占10名,开中国妇女参政先河[212]。1913年4月,广东省议会成立,罗晓峰任议长[75]:19。1918年10月,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1921年2月广州正式设市,成立广州市政厅,孙科任市长[213]:143

1917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以及西南各省的国会代表两次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7月4日成立广州市市政府,实行市政委员会制,伍朝樞任市政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广州市实行市长制[214]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广州,28日成立广州市军事管理委员会,叶剑英任主席[213]:169。目前广州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架构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市政府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运作,政府驻地越秀区[215]。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216]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亦駐紮該地[12]

地方首长

广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广州市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广州市委员会
职务 书记 主任 市长 主席
姓名 郭永航 [217] 王衍诗[218] 孙志洋[219] 李贻伟[220]
民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籍贯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 山东省阳谷县 吉林省扶余市 山东省阳谷县
出生日期 1965年10月(59歲) 1963年9月(61歲) 1974年5月(50歲) 1965年11月(58—59歲)
就任日期 2021年12月 2022年1月 2024年1月 2021年1月

社會運動

2005年中国反日示威活动,示威人士聚集在日本駐廣州总领事馆所在地——花园酒店门前,有公安在场戒备

作为近代革命发源地[221],广州自民國時期就是中国社会运动的中心,每次全国性社会运动都有广州民众的响应和参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最早有1925年至1926年在广州和香港同时举办的省港大罷工[222]廣州市民在1989年發起活動,聲援天安門民主運動,数萬人聚集在海珠区主干道集會[223]。6月4日發生六四事件後,廣州爆發大遊行、罷工、罷市,交通癱瘓,持續至6月5日[224]。1999年的全国反美活動,有數十萬群眾、學生在市內游行示威,抗議北约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馆,同時駐廣州美國領事館也受到部分激進示威人士破壞[225]。2005年的全国反日示威,也有數十萬人在主幹道游行,不過廣州封鎖消息,大學和中學也禁止學生游行。[226]

2010年7月25日广州“齐撑粤语大行动”现场

2010年7月逾千市民在地铁江南西站出口聚集举行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请愿活动,为广府文化发出自己的呼声。事后中國大陸傳媒封锁消息,广州亦屏蔽香港电视相关的新闻片段。[227]而8月1日于广州人民公园的撐粵語集会被当局强力阻挠,民众被逼转移路线,当至北京路南段时被大量警察包围,集会人士被押送上大巴带离,在东山体育场等地接受问话[228]。当局将活动定性为“非法集会”,出动大批公安阻止,扣查多名集會人員和记者[229]

2012年8月,随着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不断发酵,反日游行示威在中国各地爆发,包括广州,但其中一部分演变为恶意破坏事件,包括任意打砸其他市民的日本产汽车等恶劣行为[230]

由於中國大陸信访制度允许民众直接到上级政府部门表达诉求,广东省人民政府东风中路的正门就经常有本省不同地方的请願人士到来希望得到省政府帮助。[231]2014年初较为重大的请願群体,有禽流感期间因强行关停街市而蒙受损失的省内家禽业者[232],还有反对石化项目茂名落地的在穗茂名青年[233]

市政工程

创卫及创文

广州市自1990年开始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简称“创卫”),于2008年成功取得该“称号”。1998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称“创文”),2011年成功。“创卫”期间,广州市区的卫生情况有显著改善,如清理城区卫生死角、城中村、污水处理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234]。相关负责官员称“创卫”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35],“创文”是“民心工程”[236]。本地传媒《南方都市报》就曾質疑及批評此類工程花費巨额公共财政,屬形式主义和行為扰民等;两项工程历年来共花费的公共财政数以十亿计,难以细算。[237]

亚运相關工程

廣州英雄廣場的亞運會會徽花壇

位于广州新城的亚运村主体工程于2008年5月全面动工、2010年8月建成,总用地达到110.9公顷,总投资超过41亿元[238]。在广州亚运来临之际,广州市政府于2010年之前完成大量城市规划工程,当中包括主干道“四位一体”综合整治、老城区迎亚运环境整治、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场馆周边和重点区域整治和迎亚运绿化改造专项等,完成多条道路升级改造,并为大部分临街骑楼及历史建筑翻新及居民楼房顶店铺门面整饰,体现城市特色[239]。但这些亚运工程亦引起不少争议。这期间有多条完好的马路被翻新,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就曾质疑越华路在半年里开挖六次、换了五次地砖[240]。除此之外,临街骑楼与历史建筑时破坏原本但历史与艺术感;而临街几千座大厦公寓统一装修时,不少窃贼通过腳手架进入上百户居民家盗窃。[241]

微改造

2016年,广州市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242]。随后,市政府开始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首先改造的,是198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及位于广州城区核心的229个老旧小区。[243]。广州市对基础设施、市政设施、街道外立面及公共环境实行改造,提升街区的品质[244]。有的社区将闲置工地改造为小广场[243]、小公园[245]。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成立了“微改造建设委员会”,经由设计师出方案,居民提出意见,设计师加以修改,最终形成微改造定制方案。有的街区成立了“共同缔造工作坊”,由居民、高校专家、艺术家和设计团队组成。截至2021年8月底,广州市的521个项目(667个小区)已完成改造[246]。不过,有些微改造存在缺乏后续维护,设计不实用的问题[247]

社会

人口

2023年广州市各区人口数据[248]
区划名称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万人)
总计
(万人)
比重
(%)
城镇人口
比重(%)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广州市 1882.70 100.00 86.76 2,530 1056.61
荔湾区 113.30 6.01 100.00 19,113 80.48
越秀区 96.00 5.58 100.00 31,036 117.01
海珠区 176.83 9.68 100.00 20,153 110.98
天河区 223.80 11.90 100.00 16,295 109.36
白云区 366.68 19.61 81.41 4,636 122.89
黄埔区 122.21 6.37 94.37 2,474 70.44
番禺区 282.29 14.98 90.81 5,318 120.52
花都区 172.87 9.09 70.82 1,762 90.54
南沙区 96.79 4.79 75.02 1,149 56.32
从化区 73.26 3.87 53.89 368 66.33
增城区 158.67 8.13 74.81 946 111.74

2021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1011.53万人,城镇化率为80.81%,市区[註 11]常住人口1112.6万人,外来人口占总数46.2%[248]。广州是中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之一[249],人口多数集中在旧城区,中心四区(越秀、荔湾、天河、海珠)平均常住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9456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越秀区则达到每平方公里31,036人,为人口密度最低的从化区的80倍以上[129]

广州市的年出生率自2001年来一直在9.6‰以下,自然增长率在4.3‰以下。市民预期寿命81.34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0]。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亦日益突出。截止2018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9.2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25%,其中旧城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已超过25%;[184]而2020年老年人口已超过200万[25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市民男性较女性为多,2010年末男女性别比为109.46,男性比女性多出573,694人[252]。其中,0至14岁年龄段性别比例失调现象严重,达到115.62,预示未来广州性别比例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53]

广州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常住人口的98.3%左右,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29万人[254],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土家蒙古布依族等9个民族[255]。广州市高速發展的經濟與高就業機會吸引大量外地人口前來,在2018年外地人口就达到全市人口50%,如何妥善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是市政府的艱巨任務[256]

外地人口

廣州市作為大城市,有大量外地人士湧入廣州工作,但「本地人」与「外地人」存在部分矛盾,同時亦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257]。2014年,广东省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要求控制广州、深圳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258]

2018年统计数据表明,广州户籍人口为912万人,而广州登记在册流动人口967.3万人,广州流动人口已经反超户籍人口。青壮年占绝大部分,20-50岁占85%,大专以上学历占12%。其中白云区、番禺区、天河区的流动人口超过百万。番禺区登记在册流动人士就有111.7万人,流动人士户籍地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性别比例看,男性稍多,占总数53.5%。[259][260]2019年农民工占广州流动人口比例达到70%,大部分是男农民工[261][262]

外籍人口

被称为“广州黑人街”的宝汉直街

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作為對外貿易的窗口,再加上靠近香港澳门的原因,来自北美、日韩、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外籍人士众多。而在这其中又是以非洲裔黑人居多,因此廣州被獲譽为第三世界的“首都[263]。其主要聚居于環市東路淘金坑建设新村一带以及天河区天河北路为中心一带大厦外企办事处;番禺区的某些楼盘,如祈福新村、丽江花园等亦有较多外国人。[264]

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2019年统计显示,在广州登记居住的外籍人士为8.3万人,其中临时居住的2.3万人,常住半年以上的为6万人,日韩、欧美国家人员占大多数,有13,000多名登記的是来自非洲的外籍人士[265];约1万人来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虽无大规模定居,但常出现于小北-登峰一带的商业区貿易;棠景街也有较多韩国人。2019年,出入广州口岸外国人290余万人次,其中有35万人次来自非洲国家,大部分为同一人反复出入境,多数是由于签证允许逗留时间较短或商务需求,而非移民。[266]近年來廣州的治安問題時有涉及到廣州黑人,引起廣州民間的不滿。而针对于因大量外籍人士入境广州所造成的“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问题,广州公安机关内部建立了四支执法服务队伍来處理此事;2008年起,广州于居住超过200名外国人的社区建立“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以应对“三非”外国人问题。[266]

语言

长久以来,广州绝大部分地方通行的语言主要为广州话,基本上属于粤语广府片。廣州城主要有西關和東山口音[267],而建置屬於外郊的從化、花縣、番禺等的粵語也各具特點。因此广州也就形成以粵語为载体的包括粵劇粵曲南音咸水歌等在内的“粤语文化”。廣州話中除粵語中所含的詞語之外,還吸收不少潮州話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广州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词汇亦受到英语影响。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部分人口及白云区小部分人口通行客家话,白云区亦有个别居民点讲潮汕话[268][269]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大量市外及广东省外的人口急剧涌入。因省、市籍族群不同,所操语言種類眾多,以及年輕人長期受普通話作教學媒介及推广普通話之影響[270],目前广州在语言交流上整體上粵語和普通话為主;因此在许多大型公众场合,普通话为主导语言。有部分场合会加上粤语或英语广播,而族群内部仍多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部分外来人口为融合当地文化会以粤语与当地人交流[271]。虽然21世纪初以来配合行政手段的人口結構和語言環境變化,使普通話逐漸衝擊粵語的強勢地位,但受到本土文化以及香港地緣的支撐、以及廣州民间近年来发起检讨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以着手保护粤语,使粵語在当地仍有一定的地位[272][273]。2016年起廣州一帶出現多個粵語網絡及综艺節目和網絡歌手,使粤语的关注度再度提高。[274][275]

教育

中山大学南校区北门牌坊

廣州教育歷史始於西漢末年。三國時期,騎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辦學。宋朝設有番山書院。清朝時,設有府學宮,為廣州最高學府,另設有縣學宮番禺學宮南海學宮。除此之外,民間自行籌辦義學與社學。清末年間,力圖改革風氣日盛,洋務派於同治三年在廣州開設同文館,以培養翻譯人才,大量教會學校也在此時成立,並在後來成立港澳分校,分別是培正培道培英協和真光康有為在光緒年間開辦萬木草堂,以教授新學。當時書院林立,著名的有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粤语越華書院圣心书院羊城書院学海堂菊坡精舍應元書院廣雅書院[276]

广州是中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早在1866年,广州就有了中国的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博济医学堂[277];在1888年也有了格致书院,后成为民国时期13所中国基督教大学之一的岭南大学。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了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和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分别培育国家建设国民革命专门之政治和军事人才,对中华民国历史具有深远影响,享有“文校中大,武校黄埔”的美誉。[278]除此之外,勷勤大学光华医学院广东国民大学广东工业专门学校等院校在民国时期亦有着重大影响力。[279]

1949年后,解放军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陆续接管所有的学校的校舍或组织,陆续合并或撤销教会学校,其中部分学校迁至澳门香港等地,部分公立和私立学校也在1950年代院校调整时期进行调整及撤并。[280]在现代,广州等高等教育依然发达。广州高等教育人口共有288万,占人口比例约20%[281];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0余所,是岭南地区高校最密集的城市之一。[282]广州的全国著名学府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当局以巨资兴建的广州大学城也在2004年投入使用。[283]广州有10所市属高等院校,其中两所本科院校分别是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284]

体育

天河体育中心
广州足球俱乐部前主场:越秀山体育场

广州地区体育运动源远流长,是中国较早发展近代体育的地方[285]。广州每年都会举办广州马拉松粤语廣州馬拉松、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横渡珠江粤语橫渡珠江和“市长杯”系列赛等覆盖各年龄段的大小赛事。[286]广州还曾举办过1987年第六届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287]1991年第一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288]、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89]第十六届亚洲(夏季)运动会第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290]等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主要有越秀山体育场天河体育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广州足球公园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花都區體育中心粤语花都區體育中心黄埔体育场英东体育场增城体育场燕子岗体育场宝岗体育场廣州市工人體育場粤语廣州市工人體育場[291]

广州市职业运动俱乐部
运动项目 所属联赛 等级 队名 主场
足球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次級 广州队 花都區體育中心粤语花都區體育中心
足球 中国足球乙级联赛 三級 广东广州豹 黄埔体育场
篮球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顶级 时代中国广州 天河体育馆
排球 中国排球联赛 顶级 恒大女排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
棒球 中国棒球联赛 顶级 广东猎豹 天河体育中心棒球场
羽毛球 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 顶级 广东粤羽 天河体育中心
电子竞技守望先锋 守望先锋联赛 顶级 广州冲锋 天河体育中心

广州市羽毛球队是全国知名强队,从1978年起就获得单独组队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292]。在足球方面,广州足球俱乐部(2010-2014年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14-2020年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在2011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首次为广州队夺得全国規模的足球比赛冠军[293],并在之后连续6年,9年8次获得冠军(2011-2017年、2019年);除此之外还夺得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国足协超级杯冠军,2013年2015年亚冠联赛冠军以及2013年2015年世界俱乐部杯殿军[294]

医疗卫生

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是中国大陆最早的西医医院

广州是中国大陆医疗卫生水平較为发达的城市,市內醫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與廣州市內的多間醫科院校和藥廠共同構成完整的醫療體系,经常收治广东省内其他医院送至的危重病人。2020年全市共有38家三级甲等医院,专业分工较为全面[295]。其中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眼科医局建立于1835年,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296]。作为中国中心城市,廣州市的醫療保險便民服務已覆蓋全市[297][298]

製藥業在廣州同样發達,陳李濟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制药厂[299]。而王老吉敬修堂潘高壽何濟公是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品牌,現統一由廣藥集團管理[300]

宗教

光孝寺是广州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

廣州的宗教歷史源遠流長,漢傳佛教(於255年傳入)、道教(於306年傳入)、伊斯蘭教(於唐初傳入)、天主教(於明末傳入)、基督新教(於清初傳入)五大宗教一應俱全;截至2020年末,經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登記及允許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已達82處,其中佛教23处、道教10处、伊斯兰教4处、天主教7处和基督教38处[301]。由於廣州本具外貿港口之地位,除道教属中國本土宗教之外,其餘均由外國传入,包括隨商而來的祆教瑣羅亞斯德教)。[302]

广州五大宗教近10间重点寺观教堂均分布于广州旧中轴线上,显示出宗教文化与广州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人文景观[302]。2020年,广州市有信教群众90余万人,其中佛教徒约56万人,道教徒约20万人,伊斯兰教徒8万人,天主教基督徒约2.9万人,新教基督徒6.7万人,外国人信徒约5万人。经宗教团体认定的专门从事宗教职业的人员(宗教教职人员),包括比丘比丘尼道士阿訇牧师神父修女等共450人[301]

传媒

2010年竣工使用的广州塔為世界第二高塔

廣州的言論比中國大陆其他地區較開放。從理论上来说,廣州的傳媒與中國大陆其他傳媒一樣,受到中國共產黨的监管与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上,广州傳媒比其他城市的傳媒更为灵活,亦即“打擦边球”[303]。相对开放的言论[304],使得广州傳媒与其制造的话题时常成为全国关注的对象,也多次引发大规模讨论。[305]且广州的本土方言节目分布广泛,基本上大多数频道都有使用粤语广播和主持節目。[306]

广州的广播事业可追溯至1929年5月启播的广州特别市无线电播音台,而广东电视台的前身广州电视台就在1959年启播[307]。现今广州的广播电视机构有省属的广东广播电视台(含原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东电台)和市属的广州广播电视台,其大多数频道使用粤语广播,近年来普通话节目比例也在增加。广东电台旗下的珠江经济台是全国首家经济广播电台[308];南方台旗下的经济频道前身广东经济电视台是中国大陆首家商业电视媒体[309]南方衛視更是中国大陆唯一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上星的粤语电视频道[310]。广州市各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在晚上七点到九点的黄金时段主要以社会新闻、民生类节目为主,与国内其他电视台在该时段密集播放综艺、娱乐、连续剧等节目相比,予人“更具社会责任”的感觉[311]。广州共有广州有線廣東有線2间有线电视公司使用数字电视形式传送节目。两司在2007年起開始由模擬电视逐步地轉向数字电视[312],并在2010年起逐步推广高清电视服务。广州的有线电视还提供部分经过滤审查的境外电视频道,包括香港无线电视旗下的免费电视频道翡翠台明珠台,以及卫星电视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澳亚卫视中文台[313]

广州是中国大陆报刊发行較发达的城市[314],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三大报业集团,三大集团之间多有商业竞争和观点争鸣。《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日发行量都超过100万份,此外还有《南方日报》、《新快報》、《信息时报》等报纸每日发行。曾于广州各地铁站免费派发的《羊城地铁报》是中国大陆第一份免费地铁日报,惟该报于2018年12月休刊。除报纸外,广州还发行多份周报,其中包括得到中國大陸民众认可、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南方周末》,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更接受《南周》的独家专访[315],而2013年的《南周》新年特刊被删改事件曾引发国际传媒广泛报道[316]。广州的杂志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南风窗》、《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等时政社会类杂志被不少中國大陸居民认可,具有全国影响力[317]

建筑

秦汉时广州就是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筑城和建造宫室的技术早有发展。明代后期到清代,西方近代文化逐渐传入,由于广州在对外贸易中长期是唯一对外通商港口,以及周边的澳门、香港先后为葡、英所租占,使广州成为西方建筑文化最早传入中国的城市。鸦片战争后,沙面租界的出现使广州有成片西方风格的建筑[318]。在19世紀以來,城市建造經歷西洋建築風格的傳入、傳統建築復興及現代主義建築風潮等時代,令當地建築呈現融合本土特色、傳統中國建築體系主題特色和西方建築特色的面貌[319]

传统和近代建筑

历史上的广州大北门

广州在时期,曾有18座城门,主要分布在今越秀区。1920年广州大举开路时全部清拆,现时只剩下西门口等遗址,而由城门衍生出来的地名如大东门西门口小北路(小北门)等仍然使用至今[320]。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修葺和保护传统建筑,如修复五仙观广州城隍庙等,但部分文物建築仍然受到強拆和破坏。在2009年,开发商强拆东山新河浦保护区内的小洋楼,在文化及建筑专家联名上书至市长后才被紧急叫停[321]

骑楼

上下九路的骑楼

骑楼是岭南一带常见的建筑形式,广州骑楼的大规模建造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民国11年(1922年)《广州市内不准建筑骑楼之马路表》和民国19年(1930年)《取缔建筑章程》的引导下形成持续到现今的格局[322]。20世纪90年代时期,当局先后清拆中山路宝华路解放路六二三路一帶的骑楼,造成历史建筑的破坏,主干道上大部分老字号亦被迫结业[323]。到21世纪,当局开始限制骑楼街区的拆迁,在《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里,保护骑楼街区便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惟部分騎樓,如恩宁路北京南路一德路万福路等地的騎樓,在舊區重建和地鐵工程當中仍面臨遷拆危機,其去留亦引發社會上激烈的討論[324]。2021年,當局擬出台新政,在老城区范围内,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325],也加強包括騎樓在內老建築的翻新、維護等支持力度[326]。像恩寧路永慶坊)一帶騎樓,在政府投資改造工程下獲得系統化維護和翻新[327]

书院

陈家祠

北京街曾矗立自清末以來中国最大古书院群。大小马站古书院群,分布于北京路西边的大小马站、流水井街巷两侧约2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早年曾保留书院12间[328],现存书院6间。其中小马站西侧3间(曾家祠濂溪书院和见大书院);流水井两侧3间(西侧庐江书院、考亭书院,东侧冠英家塾)。由于广州书院多数已经日久失修,部分已经相当破落,广州市政府计划拨资修缮书院[329]。在广州,较有代表性的书院祠堂建築是陈家祠[330]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的三道大门,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第二道趟栊门

西关大屋位于旧城区西关一带,主要由清代豪门富商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古老大屋”。西关大屋因各种原因,日久失修,多数已经相当破落。随着旧城改造,越来越多的旧楼被发展商清拆,即使有数十年历史的西关大屋也不能幸免。现时龙津西路逢源路一带比较集中的典型西关大屋民居已划为“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331]

东山洋楼

环市东路华侨新村的别墅群和东山新河浦一带的小洋楼是广州近代建筑史的代表。宣统三年(1911),广九铁路通车后,有侨民和本地富商于此地以欧美风格建造民居。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军、政、官僚亦纷纷在此修建别墅、官邸,因此,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东山成为广州的政治前台。[332]

现代建筑

广州的天河北CBD高楼林立
廣州新中軸線

廣州經濟發達,90米以上的高樓超過400棟,150米以上的高楼数目与密度均排在中国大陆甚至世界城市的前列。高楼群主要集中在天河区越秀区,并随着广州都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兴建。中心商务区珠江新城,正在规划18栋200米以上的高楼,150米以上的高楼50栋左右[333]。其中,具代表性的高楼有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俗称东塔,530米[334])、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俗称西塔,443米)、中信廣場(391米)、中华国际中心(269米)和广东电信广场(260米)等。而广州塔的塔身主体450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也成为仅次東京晴空塔的世界第二高的电视觀光塔[335]

宗教建筑

六榕寺塔
石室圣心大教堂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悠久的通商口岸,广州保留许多珍贵的宗教建筑,大部分密集分布在旧城区内,五大宗教各有至少一座建筑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共9项[註 12],此外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註 13]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佛教的光孝寺六榕寺塔,天主教的石室圣心大教堂沙面露德圣母堂,伊斯兰教的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基督新教沙面堂以及道教的五仙观南海神庙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有代表性的为石室圣心大教堂,1863年兴建,1888年落成,是全球四座全石构的哥德式教堂之一[336]

文保單位

經歷多年本地建築發展,廣州積累眾多歷史古蹟尤其建築方面,也有相當數量獲得保護評定。截至2019年,广州市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428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33个[337],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7个[338]。南越王墓建于西汉时期,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已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339]。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历史,还有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大佛寺等。近代革命史迹有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340]

文化

曲艺戏剧

粤剧

粵劇,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兩廣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民国时期达到繁盛的顶峰,並且國共內戰時有粵劇藝人遷往香港。後來一度受到文革摧残,但改革开放后再次得到重视,重新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发展[341]

在廣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塚》、《紅了櫻桃碎了心》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红线女羅品超[342]

飲食

1889年创立的旧式茶楼──蓮香樓
烧味拼盘

廣州的飲食業發達,全市飲食企業多達數萬家。在市區,店家普遍經營「三茶兩飯一宵夜」(早茶下午茶夜茶午飯晚飯消夜),全日供應幾乎沒有中斷。這使得廣州市每年的餐飲零售總額高達上千億元,人均消费常年居中國大陸各主要城市之首[343]。廣州每年舉行「廣州國際美食節」,促進飲食業的發展。[344]

广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代表性城市,传统本地菜以广府菜为主。广州位于珠江口,因此海鮮河鮮也是常见的菜色。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湿热易上火的环境使饮涼茶成为广州人常年的生活习惯。[345]廣州菜選料龐雜,在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被介绍的粤菜就有5457种之多,著名菜式有五蛇羮、烤乳猪及龙虎凤、冬瓜盅、老火汤。、煎、炸等是粤菜餐馆最普遍的烹调方法,因为这些方式烹调时间短,符合保留原味的烹调哲学[346]早茶是广州饮食文化最有名的标签之一,广式点心是广州人饮早茶的标配。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347]

作为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著名侨乡,廣州的飲食也呈现出融会贯通、風格多樣的特点。一方面,广州菜善于借鉴外来菜系的用料和烹饪手法,如上汤焗龙虾、盐焗海螺等菜品即是西餐中“焗法”在广州菜中的体现[348]。另一方面,广州菜也对周边国家的饮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越南粉相传原型是起源于广州的沙河粉,在20世紀初由廣東人传入越南[349]。改革開放以來,广州饮食国际化的趋势加强。外地餐飲企業在廣州設分店,异國風味食肆繁多,中國大陸最初的一批東南亞菜大廚就在此發圍[350],市面除了有專做南亞風味的印度餐廳,也有適合中東人士的穆斯林餐廳。[351]2018年,世界知名美食年鉴《米其林指南》发布首版《米其林指南广州》,标志着广州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亚洲第九个获得米其林指南评鉴的地区[352]

民俗

2019年越秀西湖花市

广州每年一度於新年春節之前舉辦特別的迎春花市,供市民購買賀年年花及各式用品。在明万历年间,广州已经出现花市。清中叶后,广州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上市品种也越来越多。1919年后因城墙拆除和“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而更兴旺。一般春节前的三四天花市就会开始,到农历除夕的午夜收市[353]越秀公园、文化公园、烈士陵园流花湖等公园,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重要组成部分;[354]荔枝湾公园内还有广州唯一的水上花市,开创了与传统花市有别的新形式。[355]

传统工艺

广彩盖罐

广州独有的传统美术工艺有“三雕一彩一绣”,三雕指牙雕、玉雕和木雕,一彩一绣是指广彩广绣[356]其中,广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彩从清康熙年间开始生产,后创制出著名的珐琅彩;广雕以象牙雕刻中的镂空、透深技艺闻名[357];广州玉雕与北京、扬州、上海齐名,獲公认为玉雕界四大“门派”之一“南派”之首,工艺源远流长,造型典雅秀丽,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通雕座件、镂雕玉球、组合镶嵌等新工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358]。另外还有广州榄雕、广州砖雕、广州骨雕以及家具工艺等等。由于年轻一代多不愿继承学习,传统工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州工艺有广绣、象牙雕刻、广州玉雕、广州榄雕、灰塑、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和广彩瓷烧制技艺[359]

旅遊

连接珠江两岸的海心桥

广州是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现有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州塔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动物园、黄花岗公园、越秀公园、广州烈士陵园、陈家祠、正佳广场华南植物园等2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60]。“羊城八景”是指廣州历代列出的8個旅遊景點,不同历史时期的“羊城八景”并不一致。2011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组织评选的“羊城新八景”为:塔耀新城珠水流光云山叠翠越秀风华古祠流芳荔湾胜境科城绵绣湿地唱晚[361]

公园

流花湖公园
余荫山房

广州市公園分佈廣泛,下轄十一个区均有分佈。2009年起,除少数公園(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广州动物园等),廣州市區各主要公園均為免費入園[362]。其中,开辟於1917年的人民公園,為廣州第一個綜合性公園[56][註 14],也是廣州市第一個免費公園[364]

除作為市民休憩用地之外,有的公園具特殊意義。如越秀山越秀公園就有廣州地標五羊石像黄花岗公园內有多位革命者的墓;廣州中山紀念堂為紀念孫文逝世而建立;海心沙亚运公园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举办地。此外,也有公園具各種文化功能,突出的有廣州文化公園廣州兒童公園广州雕塑公园粤语廣州雕塑公園等等。而各人工湖公園,則更兼具城市濕地的調節功能[365];其中,建於1958年的東山湖公園荔湾湖公园流花湖公園麓湖公园,並稱廣州四大人工湖公園。2011年開園的白雲湖公園海珠湖公園成為廣州市新增的大型人工湖公園[365]。市內公園也常開設花展、畫展、燈展等展覽以使公園活動更為豐富。2013年开始,广州各区均陆续建设儿童公园,面积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366]。不過,廣州个别免費公園內部仍有需收費才能入內的景點,此現象引起市民爭議[367]

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的博物馆主要有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南越王博物院广东美术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等。[368]

广东省博物馆是廣州市乃至广东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其籌建於于1957年,現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369],館址位于珠江新城,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7.27万余件(套),其中馆藏中的书画、古陶瓷两类文物,在数量和质量上居全国博物馆中前列。馆藏精品有信宜铜盉(西周)、千金猴王砚等。而广东出土文物与金木雕、端砚的收藏最为丰富,也最具地方特色,尤其注重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民俗文物的收集[370]

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珍藏了目前最古老來自廣州的文物。博物院位于解放北路867号,是在第二代南越赵眜陵寝原址上修建的遺址博物馆。博物院占地面积为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院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由综合陈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个空间组成。院藏“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等文物,這些文物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社会生活諸多方面[371]

对外交流

广州的对外交流始于汉朝,源于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环东海北上最先抵达的外国港口即为福冈[372]。历经多个朝代后,航运商业仍旧相当发达,至今与多个国家交流頻繁。[373]

领事机构

美国领事馆位于珠江新城的新馆舍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美国率先于1979年在广州重设领事馆,之后外国驻穗领馆不断增加,至2023年4月共有68個国家在广州设有总领事馆[374],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许多国家在广州设领后,与广东的经贸往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375]。大多数领馆的领区除广东之外还包括广西福建海南,有部分还包括湖南江西,甚至云南贵州等省。[374]

友好城市

1979年,日本福冈市成为广州第一个友好城市[376]。截至2023年2月,广州已与67个国家的102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国际友好城市38个,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64个[377]。广州流花湖公园建有法兰克福玫瑰园,内有该市赠送的歌德半身青铜塑像;而溫哥華唐人街内立有广州赠送的云石中华门牌坊[378]

注释

  1. ^ 该城市精神仅为提案,尚未正式制定。不过在1990年,广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广州市委常委会制定了广州市市风和广州人精神[7][8]
  2. ^ 相關地位參見广州地名#Canton
  3. ^ 一說包含高粱郡,見《晉書・地理志》
  4. ^ 指广东与广西历史上第一次分治。
  5. ^ 越国在前306年,为楚国所灭,国相公师隅带领越国百姓往南迁徙至广东,并在广东建南武城。
  6. ^ 三朝:南越南漢南明;十帝則是三朝的十位皇帝
  7. ^ 「番禺」古亦作「蕃禺」
  8. ^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9. ^ 2018年及以前的年份的数据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2020年的数据是初步核算的数据。
  10. ^ 2015年以前,户籍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015年开始户籍人口按所在区域城乡属性分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11. ^ 狭义的广州市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
  12. ^ 佛教:六榕寺塔光孝寺;天主教:石室圣心大教堂沙面露德圣母堂;基督新教:沙面堂;伊斯兰教:怀圣寺光塔先贤清真墓;道教:五仙观南海神庙
  13. ^ 佛教:大佛寺大殿萝峰寺万寿寺;道教:仁威庙五岳殿
  14. ^ 一说黄埔公园[363]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广州概况-自然地理.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2. ^ 广州市2019年政区. 行政区划网. [202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3. ^ 3.0 3.1 3.2 3.3 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020-10-12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4. ^ 中國語言地圖集,商務印書館,2012,ISBN 978-7-100-07054-6
  5. ^ 广州方言.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6. ^ 6.0 6.1 广州定位升级 从华南中心城市变为国家中心城市. 羊城晚报. 2016-02-20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7. ^ 确立“广州市市风”和“广州人精神”.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8). 
  8. ^ 广州精神:务实、求真、宽容、开放、创新.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7-31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9. ^ 杨永恒等 (编).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译出版社. : 205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10. ^ 彭建新. 红棉何时被定为广州市花. 南方都市报: GA10.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11. ^ 画眉:文人墨客笔下的广州“市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州日报.2017-03-28.
  12. ^ 12.0 12.1 五大战区司令部驻地公开 管辖省份曝光. 环球网. 2016-02-02 [2016-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1). 
  13. ^ 1982年·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公布. 人民网. 2014-02-12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4. ^ 廣州今昔. Applied Social Studie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9-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15. ^ 广州历史沿革. 广州城市建设档案馆.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16. ^ “千年商都”广州的关键转折点. m.thepaper.cn. [202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3). 
  17. ^ 中国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中文导报. [2019-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3). 
  18. ^ 回望海丝 探寻广州千年外贸管理史.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日报. 2022-10-31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19. ^ 东方第一港 2000多年长盛不衰. 和讯网新闻频道.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0. ^ 广东外贸新变局“云上”广交会来了. 中国经济周刊. 2020-04-15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21. ^ 陆妍思. 改革开放40年,广州的种种“先行一步”. 新浪财经. 新快报. 2018-12-18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22. ^ 林小昭. 省会城市经济大数据:11城GDP破万亿,10城首位度超30%. 第一财经. 2022-04-12 [2023-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23. ^ 大海. 打造泛珠三角经济区. 珠江经济. 2004, (8): 16-19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4. ^ 24.0 24.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央广网. 2019-02-19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5. ^ 李鑫. 金融大咖告诉你,“一带一路”如何实现共享共赢. 广州日报大洋网. 2019-11-25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8) (中文(中国大陆)). 
  26. ^ 广州——中国“南大门”. 楚天金報. 2008-05-07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27. ^ 广州市.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28. ^ GaWC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8. www.lboro.ac.uk.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29. ^ GaWC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20. www.lboro.ac.uk.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30. ^ 2016 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 (PDF). [2017-06-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1-21). 
  31. ^ 广东最新规划:佛山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广佛18条地铁将相连. 深圳特区报. 2022-08-06 [202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5). 
  32. ^ 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7. 
  33. ^ 33.0 33.1 甄人(主编); 饒展雄、唐文雅、熊方生(副主编) (编). 《广州之最》.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 ISBN 7-218-01149-7. 首次在廣州地區建立的割據政權 
  34. ^ 34.0 34.1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广州市志·建置志》.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8 [2011-08-16]. ISBN 7-80592-6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35. ^ 甄人(主编); 饒展雄、唐文雅、熊方生(副主编) (编). 《广州之最》.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 4. ISBN 7-218-01149-7. 廣州之名取自交州刺史部原治所廣信 
  36. ^ 陈大震; 吕桂孙. 《南海志》. 吳黃武五年,以交趾、日南、九真、合浦為交州,割南海、蒼梧、鬱林三郡立為廣州,州名自茲始。 
  37. ^ 鄧端本、歐安年、江立夫、麥國良. 《嶺南掌故》. 廣州: 廣東旅遊出版社. 1997: 18. ISBN 7-80521-751-3. 唐在廣州設中都督府,外國人簡稱“廣府” 
  38. ^ 李穗梅. 孙中山《实业计划》开广州城市近代化先河(图). 中新网. 广州日报. 2011-03-28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实施,标志着广州正式建市。孙科为首任市长。广州建市,开创了中国都市建制的先河。广州市政厅成为广州地方政府建置史上首个市政府。 
  39. ^ 张励. 廣州重修五仙祠記. 广州五仙观. 宋代. 
  40. ^ 何道岚. 广州城市“花名” 市民最爱“花城”. 广州日报. 2018-03-06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41. ^ 41.0 41.1 朱哲夫. 轰动一时的省城四奇案. 广州文史网.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省城,是解放前老百姓對廣州的俗稱 
  42. ^ 通历. 唐朝. 周夷王八年楚子熊渠伐揚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 
  43. ^ 黃佐. 《廣東通志》. 明朝. 楚亭郢在番禺 
  44. ^ 林贵添; 骆永彬. 广州设“市”考. 中国广州网. 2005-08-24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在广州市未设置前,广州城是分属南海县和番禺县的 
  45. ^ 梁国昭. 不必禁止广州Canton译名的使用. 热带地理. 2009, 29 (2): 197–198 [202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46. ^ 何有贵. 从“Canton”到“Guangzhou” 道不尽广州两千多年变迁史. 广州日报. 2017-12-01. 
  47. ^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 騰訊網. 2009-07-03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48. ^ 2019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11月22日开幕. 广之旅国际会展.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49. ^ 专访 | Canton:属于世界的品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韵味岭南》微信公众平台. 2017-09-02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50. ^ 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规范:广州不再按粤语翻译成Canton. 广州日报. 2018-11-07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 
  51. ^ 广州并非南蛮之地飞鹅岭遗址4000年历史作证.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2003-12-13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2. ^ 52.0 52.1 魅力广州 - 文化广州 - 历史沿革. 广州市政府. [201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53. ^ 53.0 53.1 53.2 53.3 广州市政厅. 《广州市沿革史略》. 廣州. 1924. 
  54. ^ 鄧端本、歐安年、江立夫、麥國良. 《嶺南掌故》. 廣州: 廣東旅遊出版社. 1997: 16頁. ISBN 7-80521-751-3. 嶺南種植五穀的技術,就是由楚國傳入的。 
  55. ^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一.广东二》:「……阖闾子孙避越岭外,筑南武城。后楚灭越,越王子孙避入,始兴令师隅修吴故南武城是也……」
  56. ^ 56.0 56.1 56.2 李祯荪(主编); 吴家华(副主编); 黄继胜(副主编) (编). 《名城广州小百科》.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2年10月. ISBN 7-306-00553-7. 
  57. ^ 汉书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58. ^ 《水经注》:“建安中,吴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南海,见土地形势,观尉佗旧治处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林麓鸟兽,于何不有?……骘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迁州番禺,筑立城郭”。
  59. ^ 《三国志卷六十一》:州治临海,海流秋咸,胤又畜水,民得甘食
  60. ^ 黄菊艳. 六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档案. 2006年, (5): 34–36. 
  61. ^ 61.0 61.1 王育民. 第十六章 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2017-08-13]. ISBN 97871071108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62. ^ 古寺铭刻圣人言 高塔千年保真身. 南方都市报. 广州图书馆. 2006-08-31 [201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63. ^ 《册府元龟》卷五四六
  64. ^ 《唐大和尚东征传》载:天宝九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船深六、七丈”。大历五年,李勉任岭南节度使时,海舶岁至四千余艘。其中“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
  65. ^ 唐宋時代市舶司制度.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3). 
  66. ^ 阿拉伯人无名氏. 《中国印度见闻录》. 中华书局. 2001-01-01: 95-97. ISBN 9787101029444. 
  67. ^ 张金铣. 略论五代广州的中外经济交流. 岭南文史. 1993, (1): 11–14. 
  68. ^ 杨万秀; 钟卓安. 第六章 都市经济的繁荣与城市建设的发展. 广州简史(修订版).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12. ISBN 9787218105116. 
  69. ^ 略论元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中評社. 2006-06-01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0. ^ 70.0 70.1 黄启臣. 明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0年, (04期)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71. ^ 鄧端本、歐安年、江立夫、麥國良. 《嶺南掌故》. 廣州: 廣東旅遊出版社. 1997: 88頁. ISBN 7-80521-751-3. 由於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鴉片戰爭前只准廣州一口通商 
  72. ^ Top 10 Cities of the Year 1800 [1800年世界10大城市]. About.com. [200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3) (英语). 
  73. ^ 上海港志--總述.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在开港后短短十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便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上海港从此开始了其作为中国第一大港的历史。 
  74. ^ 冯邦彦. 百年利丰:广州千年商港创办的伊始岁月. 2012-01-06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鸦片战争以后,香港取代广州、澳门成为外商对华贸易的第一中转港 
  75. ^ 75.0 75.1 邸长云, 吴群继.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编. 《广东省志·政权志·大事记》.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ISBN 7-218-04262-7. 
  76. ^ 王文泉. 《廣州的洋行與租界》.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2: 1頁. ISBN 7-218-00980-8. 
  77. ^ “三·二九”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广州日报. 2011-03-28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78. ^ 78.0 78.1 李禎蓀(主編),吳佳華、黃繼勝(副主編) (编). 孫中山在廣州三次建立政權. 《名城廣州小百科》.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90頁. ISBN 7-306-00553-7. 
  79. ^ 孙中山建设近代都市的理想与实践.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80.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四年一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81.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四年五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82.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五年六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83. ^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 一九二五年七月. 《廣州百年大事記》.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84. ^ 李禎蓀(主編)、吳佳華、黃繼勝(副主編) (编).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名城廣州小百科》.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96頁. ISBN 7-306-00553-7. 
  85. ^ 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 新华网. 中国经济网. 2007-05-17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86. ^ 1927年12月11日 广州起义爆发. 新浪历史. 2010-10-21 [2011-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87. ^ 陈济棠时期下的广州基建. 大洋网. [201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88. ^ 粤汉铁路的历史. 腾讯网. [201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6). 
  89. ^ 1938年广州战役与广州沦陷经过. 抗日战争纪念网. 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90.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民国时期. 广州市志·卷一·大事记.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9: 267. ISBN 7-80592-957-2. 
  91. ^ 广州沦陷期的畸形繁荣. 羊城晚报. 金羊网. 2005-06-09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4). 
  92.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民国时期. 广州市志·卷一·大事记.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9: 278. ISBN 7-80592-957-2. 日军侵占香港后,香港发生严重粮荒,由香港、九龙回籍难民,至是日已逾46万人。至6月又有8000人抵穗 
  93. ^ 林子雄. 抗战胜利后广州如何优待日俘?. 腾讯网文化频道. 2015-08-12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94. ^ 刘寿林. 52.广州市政府职官年表. 民国职官年表.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13207. 
  95. ^ 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都”广州. 澎湃新闻. 2019-12-16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96. ^ 李禎蓀(主編)、吳佳華、黃繼勝(副主編) (编). 廣州解放. 《名城廣州小百科》.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2: 102頁. ISBN 7-306-00553-7. 
  97. ^ 广州人逃港纪事:万人冲击火车站惊动中央. 南方都市报. 新浪历史.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98. ^ 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 人民日報. 1954-06-20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99. ^ 7年爭拗終結 判大股東敗訴 廣州蓮香樓商標歸國有.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3-10-10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100. ^ 那些源自广州的香港老字号. 中国网络电视台.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01. ^ 四度易址,“晴雨表”因时而进;八方客至,“第一展”融通全球. 羊城晚報. 2021-10-15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102. ^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面内乱.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2011-10-26 [201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103.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廣州市志·卷首.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0: 439 [2010-08-29]. ISBN 7-80655-2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104. ^ 廣州十二年「大變」全城升級迎接亞運. 文汇报. 2010-06-30 [201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3). 
  105. ^ 耿旭静. 广佛同城明年基本实现. 廣州日報. 2011-09-06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9). 
  106. ^ 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解放军报. 2010-11-13 [201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107. ^ 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广州政府门户. [201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108. ^ 广东省人民政府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 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 2017-12-12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109. ^ 自然地理. 中国广州政府.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110. ^ 广州市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增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2015-05-27 [201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111. ^ 自然地理. 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4-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6). 
  112. ^ 2016年广州市气候公报. 广州气象. [2017-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5). 
  113. ^ 明清400年小冰期 广州曾降雪11次. 《广州日报》. 2016-01-23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114. ^ 雪花六出現羊城 誰說嶺南不飛雪.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06-12-30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115. ^ 广州全城多处降雪 广州塔顶现厚厚积雪. 南方网. 2016-01-24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116. ^ 2014年广州市气候公报 (PDF). 广州天气. [2016-01-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3-16). 
  117. ^ 65天!今年广州高温天数破纪录. 信息时报. 2014-09-29 [201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118.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简体中文)
  119.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1981-2010). 中国气象数据网. 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2011-12-02]. 
  120.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地理环境志 第二章 气候 水文. 《广州市志:1991-2000 第一册》.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10: 489. ISBN 978-7-5462-0466-6. 
  121. ^ 碧水白云湖 泛舟赏菊花. 羊城晚报. 2011-11-29 [2016-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122. ^ 庞彩霞. 为了“绿色亚运”的承诺. 经济日报. 2010-11-24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123.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地理环境志 第四章 自然资源. 《广州市志:1991-2000 第一册》.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10: 512. ISBN 978-7-5462-0466-6. 
  124. ^ 广州中心城区面积拟扩容1倍以上. 南方都市报. 2011-12-20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125. ^ 广州行政区划重大调整. 汕头都市报 (新浪网). 2005-05-23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126. ^ “西关小姐”会不会消亡?(图). 金羊网-羊城晚报(广州) (网易新闻). 2007-03-14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127. ^ 广州行政区划重大调整 新广州市辖总面积超过上海. 南方日报. 2014-02-14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1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5). 
  129. ^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广州市统计局. 广州统计年鉴2021.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11-06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130. ^ 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各区人口情况. 广州市统计局 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05-18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7). 
  131. ^ 广州治堵不限牌不限行不收拥堵费 不再提限公车. 羊城晚报. 2011-08-02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32. ^ 广州今日起市区24小时禁摩 半月后将实行查扣. 新浪网. 2007-01-01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6). 
  133. ^ 重磅!广州电动自行车启动登记上牌,办理流程→. 广州日报大洋网. [202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134. ^ “行在广州”:空间流动与都市治理.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2014 [2017-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135. ^ 福布斯2014客货运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 福布斯中文网. [2017-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136. ^ 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广州地铁. 2023-12-29 [2024-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9). 
  137. ^ 李天研. 里程全国第三、客运量第二,广州地铁年报新鲜出炉. 广州日报. 2022-06-24 [202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138. ^ 李天研. 全国最大城际站亮相. 广州日报.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139. ^ 广州首条有轨电车线路今日通车. 广州地铁. 2014-12-31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140. ^ 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重磅好消息 首列电车今日上线调试. 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微信公众平台. 2019-09-20 [201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141. ^ 广州市城市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设11条有轨电车新线. 大洋网. 2017-07-21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142. ^ 20世纪初,广州街头有“的士”. 广州日报. 2018-11-26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43. ^ 广州公交集团昨日挂牌成立. 新快报. 2017-12-31 [2019-11-25]. 
  144. ^ 广州在内地首创出租车“扬手即停”. 人民网. 2015-10-13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145. ^ 广州BRT获评2013年BRT系统“金牌标准”. 中新网.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46. ^ Case Study of the Guangzhou BRT. International Public Transport Conference 2010. [201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3). 
  147. ^ 广州BRT捧回联合国“灯塔奖”. 金羊网. 2012-12-06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148. ^ 庞祎玢. 广州市绘制高品质公共交通发展蓝图. 羊城交通广播电台. 2020-12-18 [2020-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149. ^ 广州交通运输月报〔2019〕第7期.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 [2019-05-07]. 
  150. ^ 广州明年初可用上车用压缩天然气. 南方网 (广州日报). 2014-08-11 [2014-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151. ^ 今年广州市推广逾10000辆纯电动公交车. 广州日报. 2018-05-14 [201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152. ^ 数说2018年广州市交通运输行业. 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 2019-05-06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153. ^ 广州新白云机场正式运营(图). 新京报 (新浪网). 2004-08-06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154. ^ 白云机场建成第三跑道,城轨将直达机场. 大洋网. 2014-09-29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155. ^ 机场概况. 白云机场.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156. ^ 联邦快递位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全新亚太区转运中心进行首次试航. FedEx. 2008-12-17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中文). 
  157. ^ 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 中国民航报. 2019-12-14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1). 
  158. ^ 白云机场2019年年度报告. 上交所.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1). 
  159. ^ 白云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一 - 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160. ^ 白云国际机场股份. 机场概况. [202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161. ^ 叶树峰. 广州市铁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探究. 《基层建设》. 2016, (2) [201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162. ^ 广九直通车时刻表(广州-香港). 广九直通车售票中心.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163. ^ 武广高铁正式运行. 凤凰网. 2009-12-26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164. ^ 广珠城际铁路将正式开通 车票提前开售. 中新网. 2011-01-05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165. ^ 定了!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11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啦!. 广东城际.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166. ^ 下月起乘坐广深港高铁直通湖南湖北. 广州日报. 2012-02-01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 
  167. ^ 广深港高铁9月23日全线开通 广州南站到西九龙站票价215元.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1-08-24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 
  168. ^ 广州外事. 广州往返北京、武汉、长沙时长进一步缩短. 腾讯网. 2024-06-15 [2024-07-05]. 
  169. ^ 文光华. 中国文化风采录·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94522504. 
  170. ^ 广州港总体概况. 广州港务局. 2018-08-24 [201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171. ^ 钟尚玲. 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居全球港口第五位. 广州日报大洋网.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中国大陆)). 
  172. ^ 广州港有望跻身世界港口前三. 大洋网. 2017-06-17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173. ^ 鹤洞大桥封闭后首个工作日:水巴“早开晚收”方便两岸市民出行. 廣州日報. 2021-08-17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174. ^ 黄裕勇. 香港赤鱲角机场开通广州南沙港渡轮航线抢客. 大公报 (民航资源网). 2009-07-14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175. ^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商埠重镇和对外口岸. 中国城市发展网. 2007-12-06 [201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2). 
  176. ^ 广州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内地城市中首过发达线. 新华网. 2007-01-04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177. ^ 历史性的跨越——2010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南方报业网. 2011-01-29 [201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178. ^ 广州南沙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 人民日報-人民网. 2012-09-16 [201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0). 
  179. ^ 广深珠指数看齐准发达国家. 南方日报. 2016-12-30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180. ^ 2021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 2022-03-27 [2022-09-16] (中文(中国大陆)). 
  181.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广州市志·农业志》.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6.1: 53. ISBN 7-80592-289-6. 
  182. ^ 广州市统计局. 2020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02-01 [202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83. ^ 陈彩霞 蔡人群 陈升忠.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7): 184-187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84. ^ 184.0 184.1 广州市统计局. 广州统计年鉴2019.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12-06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185. ^ 广州都市农业旅游深度开发探讨. 热带地理. 2005-09 [201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186. ^ 曾昭璇. 第三章 明、清时期广州城历史地理. 广州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187.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一、沿革. 《广州市地方志·工业志》. [2013-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188. ^ 黄菊艳. 《日军侵粤与广州工业化进程的中断》. 《广东社会科学》. 2005, (4) [201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189.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广州市志·工业志》.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8: 32. ISBN 7-80592-577-1. 
  190. ^ 广州经济三大支柱产业. 广州视窗. 2007-08-22 [201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9). 
  191. ^ 新能源汽车带领广州下半年经济提速. 羊城晚报. 202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2). 
  192. ^ 2017年广州汽车产量超310万辆 居全国城市之首. 央广网.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93. ^ 谁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哥大:广州PK上海. 新快报. 2009-08-05 [2017-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194. ^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 广东省统计局. 2020-10-09 [202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195. ^ 温国辉. 工业. 《广州年鉴》2020年: 195.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9). 
  196. ^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年内望达30个. 新华网.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97. ^ 广州高新区获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中国经济网.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98. ^ 中新广州知识城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高地. 南方都市报·奥一网.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99. ^ 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岛5年 成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腾讯新闻.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00. ^ 从三大支柱产业到IAB计划 广州发展动能升级. 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201. ^ 广州新增高新企业数量全国第三. 南方网广州新闻.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202. ^ 慧皎:《高僧传》卷一
  203. ^ 樂正. 近代上海的崛起與廣州的失落 (PDF). CUHK. [2016-11-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3). 
  204. ^ 用数据说话,谁说广州跌出一线城市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11-24 [201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205. ^ 广交会为何被喻为中国外贸走出国门的“风向标”?. 凤凰卫视. 2016-02-22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2). 
  206. ^ 广交会展开中国开放历史画卷. 中国青年报. 新浪新闻.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07. ^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概况-关于广交会.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2021-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208. ^ 吴璇. 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规划获通过 将1小时到香港. 新快报. 2014-06-20 [201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209. ^ 南大集团. 广百集团. [2015-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9). 
  210. ^ 朱晓秋. 广州天河路商圈2020年将成万亿级商业门户. 《南方日报》. 2016-11-10 [201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1). 
  211. ^ 历史政区 > 清朝 > 广东省. 中国行政区划网. [201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212. ^ 朱晓秋. 广州军政府:实践中山治国理想. 《广州日报》. [201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7). 
  213. ^ 213.0 213.1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广州市志·政府志》.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0. ISBN 7-80655-215-4. 
  214. ^ 孙颖. 从封建府治到现代市政 清末民初广州市政变革. 《南方都市报》. 2013-07-02 [2017-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215. ^ 越秀概况 > 地方特点.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 2022-02-28. 
  216. ^ 广州市. 广东省旅游局.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217. ^ 郭永航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218. ^ 广州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单 王衍诗当选主任. 中国经济网.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219. ^ 梁红. 孙志洋任广州市副市长、代市长. 南方日报. 2023-10-09 [202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220. ^ 李贻伟当选广州市政协主席 黄伟林、何汝诚、李小琴当选副主席. 中国经济网. [2021-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221. ^ 广州:革命策源地遍布红色地标. 广州日报. 人民网广东频道. 2019-10-10 [201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222. ^ 广州:大革命时期中国工运中心. 搜狐新闻中心. 2005-06-06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23. ^ 殷玉生. 六四情侣:于世文和陈卫的故事. 殷玉生回憶錄. 2015-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 (中文(中国大陆)). 
  224. ^ 1989年政治风波在广州. 广州市情网. [200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225. ^ 穗三万人示威深宵未散. 苹果日报. 华夏文摘. 1999-05-11 [2009-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5). 
  226. ^ 广州反日游行. 联合早报. 2005-04-11 [201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7). 
  227. ^ 广州2000人上街集会“撑粤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早報網,2010年7月26日。
  228. ^ 广州“撑粤语”游行活动 被当局定性为“非法集会”. 联合早报. 2010-08-03 [201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中文(简体)). 
  229. ^ 港穗逾千人游行保粤语被指为非法集会.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0-08-02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 (中文(简体)). 
  230. ^ 廣州拘至少11名反日示威滋事者. Now新闻. 2012-09-17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香港)). 
  231. ^ 广东省信访局关于启用广东省人民来访接待厅的通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32. ^ 广东禽业千人上访省政府抗议H7N9不公对待. 家禽科学. 2014, (3): 58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33. ^ 茂名PX抗议活动扩展至广州. 金融时报. 2014-04-02 [201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5) (中文(简体)). 
  234. ^ 全国公示完毕 广州十八年心血"创卫"成功. 南方都市报. 2008-03-26 [201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35. ^ 广州: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中国文明网. 2012-01-11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市交通工委副书记 萧史明:广州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对于和我一样全程参与创文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着力改善交通民生…… 
  236. ^ 广州市要让创文工作成为民心工程 幸福工程. 凤凰网新闻. 2011-04-02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王晓玲主持会议并讲话。……王晓玲指出……把创建的过程作为让群众得实惠的过程,提高创建工作的实效性,使创建工作成为幸福工程、民心工程。 
  237. ^ 广州“创文”花了多少钱?. 南方都市报 (新浪新闻). 2011-04-22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238. ^ 亚运会运动员村赛后将成商品房. 新快报. 2007-10-10 [201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239. ^ 迎亚运人居整治工程促广州蝶变. 南方日报. 2010-06-02 [201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240. ^ 广州越华路半年开挖6次 政协委员称应问责. 羊城晚报. 腾讯新闻. 2010-05-15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41. ^ Red roofs invade Chinese city, angering residents. 美联社 (U-T San Diego). 2010-05-21 [201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242. ^ 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243. ^ 243.0 243.1 广州微改造:让老城魅力常在. 经济日报. 2018-04-25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244. ^ 广州492个老旧小区完成微改造 惠及54万户家庭173万居民.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20-12-28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245. ^ 社区事 大师做 街区“边角料”蝶变,淘金路有了“榕树头广场”. 广州日报. 2021-11-05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246. ^ 王美苏;蒋模;莫郅骅;冯芸清. 微改造“绣花” 老城焕发新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1-10-26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247. ^ 广州一小区微改造所铺地砖遭破坏,居民:改造后维护谁来管?. 南方都市报. 2021-02-05 [202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英语). 
  248. ^ 248.0 248.1 2023年广州市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 广州市统计局. 2024-04-01 [2024-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6). 
  249. ^ 全国人口密度深圳超北上广排第一 未来或继续升高. 一财网.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250. ^ 广州人均预期寿命达81.34岁 超全国平均水平4.84岁. 新快报.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9). 
  251. ^ 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四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广州市统计局. 2021-05-18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6). 
  252. ^ 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 2011-05-17 [2019-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253. ^ 广州户籍人口性别比趋正常. 南方都市报. 新浪网. 2008-04-04 [201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254. ^ 广州市常住人口超1200万 近百万姓“陈”. 大洋网. 2011-12-24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255. ^ 广州风貌-人口民族. 广州市政府网站. 2021-03-18 [202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256. ^ 来穗人员967.33万,多属80后、90后. 南方都市报. 2018-06-27 [202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257. ^ 农民工居住报告:深圳广州①-难获城市住房保障,转向城中村. 澎湃新闻. 2018-05-02 [2022-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258. ^ 严格控制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南方都市报. 腾讯网. 2014-07-11 [2014-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259. ^ 广州流动人口达837万 超过常住人口(图). 广州日报.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260. ^ 广州非户籍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人口战略从“控制”转为“争夺”. 金羊网. 2018-06-26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261. ^ Migrants In Guangzhou. CRIENGLISH.com. 2008-01-25 [201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62. ^ 《广州社会蓝皮书》:广州流动人口增量和流量领跑全国. 信息时报. 2021-09-08 [202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7). 
  263. ^ 广州一不小心成了“第三世界”首都?. 新周刊. 2008-11-05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264. ^ 李志刚, 薛德升.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 (PDF). 《地理学报》. 2008, (2) [2012-1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1-06). 
  265. ^ 广州警方发布2019年上半年全市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情况. 广州市公安局. 2019-07-17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266. ^ 266.0 266.1 曾璇; 杨辉, 市公安局:非洲人在穗问题被放大 外国人犯罪率不高, 羊城晚报, 2014-11-24: A6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267. ^ 廣州. 你要懂的大灣區. 12 记录于. 2018-08-12. 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第一台 (粵語). 
  268. ^ 伍巍; 詹伯慧. B2-1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 汉语方言卷.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12: 160–165. ISBN 978-7-100-07054-6. 
  269. ^ 第七节 方言人口情况. 白云区志. 白云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270. ^ 張釗. 冼村小学普粤之辩. 南方都市報. 2012-05-14 [201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0). 
  271. ^ 深圳特区30年成就双语城市. 羊城晚报. 2008-12-04 [201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2). 
  272. ^ 劉林. 廣東話vs普通話:當香港的語言遇上政治. BBC中文网. 2017-06-29 [201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73. ^ 池偉添. 粵語的政治:統戰、推普和穗港兩地的粵語保育.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15-04-20 [201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274. ^ 严炤琪. 粤语短视频《粤知一二》的受众需求浅析.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 (22)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275. ^ 《粤语好声音》经纪人专访|云菲:传承与推广粤语歌,更具意义!. 广东电视珠江频道微信公众平台.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76.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广州市志·教育志》.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9: 5 [2009-07-15]. ISBN 7-80592-9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277. ^ 中国最早的西医学府:博济医学堂(186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2008-01-02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278. ^ 黄义祥. 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 广州文史.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79. ^ 第五章 高等教育. 广州文史.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80. ^ 第十五章 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 广州文史.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81. ^ 广州高等教育人才288万 占人口比例20%. 广州日报. 2019-01-18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82. ^ 广州市大专院校一览表(部分). 广州政府门户网. [201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9). 
  283. ^ 广州大学城投入使用. 大洋网. 2009-08-13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3). 
  284. ^ 广州市属高校名单. 广州市教育局.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285.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广州体育事业变化发展的朴实志卷——介绍. 《广州市志·体育志》.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7: 13 [2015-05-03]. ISBN 7-80592-60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286. ^ 广州赛事活动. 广州市体育局.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287. ^ 广东成功举办九运会启示录. 新快报.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288. ^ 第一届女足世界杯发展回忆录:1991年中国世界杯. 东方体育.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89. ^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穗隆重开幕.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90. ^ 首届广州亚残运会树立骄傲丰碑 实现文明新跨越. 新华社. [201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291.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将迎来“大变身”. 广州日报. 2022-05-18 [2022-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292. ^ 今年代表广东参加全国赛 谢杏芳张洁雯为奥运转会. 南方网. 中新社广东分社. 2007-03-14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0). 
  293. ^ 广州足球沉浮18载终迎春天 恒大造首冠犹胜甲a盛世. 新浪体育. 2011-09-30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294. ^ 简介. 广州足球俱乐部.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295. ^ 2020年广州市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简报.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04-12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296. ^ 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眼科医局成为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 广州市地方志. 2008-01-02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1). 
  297. ^ 番禺医保卡纳入市级统筹范围 全城都能刷. 金羊網. 2011-03-02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8). 
  298. ^ 广州6月进入全民医保时代 外来工子女也可参保. 新快报. 2008-05-19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299. ^ 中国最老的制药企业. 医药网. 2008-09-24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6). 
  300. ^ 广药集团:国企老字号驶入现代化快车道. 经济参考报.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2). 
  301. ^ 301.0 301.1 广州概况 > 宗教信仰.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302. ^ 302.0 302.1 宗教概述. 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303. ^ 社评:有必要冷静思考《南方周末》事件. 环球时报. 2013-01-04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304. ^ 广州媒体发达得益于借鉴香港媒体成功经验. 信息时报. 2007-06-14 [201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0). 
  305. ^ 刘彤. 由南方报系发展看媒体人对新闻理想的坚守. 新闻传播. 2015, (11): 27-28. 
  306. ^ 广州再挺粤语:广州永不会沦陷 粤语依然坚挺. 南方网.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07. ^ 《广州市志·广播电视志》.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308. ^ 广东电台:“珠江模式”20年跨越式发展. 人民网传媒. 2006-12-21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309. ^ 闫涛. 广东经济电视台的“取胜法宝”. 新经济. 2001, (01)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7). 
  310. ^ 上海是否需要“方言电视频道”?. 《东方早报》. 2009-02-19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311. ^ 彭柳 钟嘉荣. 粤语民生电视新闻的现状和发展. 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2012, (5). 
  312. ^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铺开 频道有所调整. 搜狐网. 2007-04-16 [201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3). 
  313. ^ 境外电视频道对广东本地电视新闻傳媒和节目的影响. 人民网. [201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0). 
  314. ^ 北京广州报刊发行市场的差异. 浙江在线网. [201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315. ^ 奥巴马接受南方周末的独家专访. 南方周末网. 2009-11-18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30). 
  316. ^ Keith B. Richburg. Chinese journalists mount rare protest over an alleged act of government censorship. 《華盛頓郵報》. 2013-01-05 [201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英语). 
  317. ^ 杂志订阅:2016上半年时政新闻类杂志销量排行榜. 杂志网. 2016-10-19 [2016-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 
  318. ^ 清代西方建筑文化在广州的传播交流. 广州地情网.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319.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广州市志·城建卷·建筑志》.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5-7: 346. ISBN 7-80592-265-9. 
  320. ^ 一幅穿越2000年的地图. 广州日报. 2013-10-16 [2017-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321. ^ 广州东山洋楼拆迁叫停 已拆的别墅群拟复建. 南方都市报. 南方报业网. 2009-09-18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6). 
  322. ^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30-136 [2019-10-10]. ISBN 9787302089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4) (中文). 
  323. ^ 骑楼街与2/3老字号消亡. 金羊网-新快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324. ^ 广州恩宁路骑楼历史. 信息时报.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6). 
  325. ^ 广州拟出新政:城市更新行动中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 廣州日報. 2021-10-22 [2021-11-05]. 
  326. ^ 广州首次为城市更新立法 将加大对微改造的支持力度. 南方都市報. 2021-07-08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327.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州永庆坊:“微改造”里的大幸福. 中國央視-新聞聯播. 2020-07-18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328. ^ 廣州年內對全国最大古書院群落進行保護開發. 南方日報. 新浪网. 2003-04-21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9). 
  329. ^ 大小马站的百年书院群. 信息时报. 搜狐网. 2013-04-18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330. ^ 广州陈氏书院的“七绝”装饰艺术. 广州文史.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31. ^ 龙津西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 广州市情网. 2014-08-05 [201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332. ^ 东山老洋楼. 南方网. 2014-01-08 [201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3). 
  333. ^ 广州不宜再建超高层建筑. 广东建设报. 金羊网. 2007-04-06 [201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5). 
  334. ^ 广州东塔突破400米 与西塔、广州塔“三塔鼎立”. 新快报. 2014-01-08 [201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0). 
  335. ^ 日“天空树”新东京塔超广州塔成世界第一高塔. 新浪城市. 2011-03-02 [201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5). 
  336. ^ 一组广州历史建筑的“正装照”,南都记者带你打卡. 南方都市报. 2019-09-24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337. ^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广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21-06-24 [202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338. ^ 广东新增174处省级文保单位 革命文物保护成焦点. 广州日报. 2019-08-02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39. ^ 南越国遗迹和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丝绸之路 (甘肅蘭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2年, (24): 第43頁 [2024-08-28]. ISSN 1005-3115 –通过中国知网. 
  340. ^ 广州概况-历史文化.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5). 
  341. ^ 粤剧 南国红豆最相思.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9-06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342. ^ 香港战后至七十年代粤剧发展初探(1945--1970). 广州文史. [201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343. ^ “食在广州”这数据全国第一!广州人均年餐饮消费额超7300元. 南方都市报. 2019-07-30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344. ^ 孙晓霞. 广州国际美食节发展探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13): 157-158. 
  345. ^ 陈辉. 夏天排寒多晒太阳. 金羊网 (羊城晚报). 2013-07-06 [201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346. ^ 粤菜 CANTONESE CUISINE. 美丽中国.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347. ^ 美味的广州.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348. ^ 清代中前期 西餐率先传入岭南. 新浪广东.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349. ^ 越南河粉:融會東西的美味結晶. Nom Magazine.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350. ^ 东南亚:广州蕉叶咖喱炒蟹. 大洋网. 2019-04-26 [201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51. ^ 李辉. 刘祥雨. 广州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建议. 科技经济市场. 2009, (03): 103-105 [201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52. ^ 首届 《米其林指南广州》出炉. MICHELIN Guide.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353. ^ 闻名中外的广州花市. 广东文化网. 2008-12-10 [200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3). 
  354. ^ 广州西湖路:漫步在时光幻影中. 南方日报 (新浪网). 2011-12-22 [201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9). 
  355. ^ "水上花市"2月7日重现荔枝湾 擦亮千年花市招牌. 南方日报. 东方网. 2013-01-23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56. ^ 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 历史悠久并在近代得以长足发展. 新快报. [201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57. ^ 巧夺天工的“三雕一彩一绣”. 广州市情网. 2015-04-21 [2019-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358. ^ 广州玉雕.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4-07-16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359.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1-05-23 [201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2). 
  360. ^ 广州市旅游局关于印发广州市A级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督导小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广州市旅游局. 2017-05-03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361. ^ “羊城新八景”揭晓 四处新景入选注解十年蝶变. 羊城晚报. 2011-05-19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362. ^ 全杰. 公园明起免费 准备好了吗. 广州日报. 2009-06-30 [201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6). 
  363. ^ 甄人(主编); 饒展雄、唐文雅、熊方生(副主编) (编). 《广州之最》.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 ISBN 7-218-01149-7. 
  364. ^ 人民公园:广州市第一公园 古城中轴南起点. 羊城晚报.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65. ^ 365.0 365.1 曾妮. 羊城人工湖进入“2.0时代”. 南方日报. 2011-11-29 [201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0). 
  366. ^ 广州建成儿童公园群:一座城和它的13个儿童公园. 中国文明网广州站. 2015-06-09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367. ^ 子在渊. 公园围蔽收费谁给的权?. 广州日报. 2012-02-17 [201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3). 
  368. ^ 广州市博物馆名录.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 2018-11-29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369. ^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201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370. ^ 广东省博物馆历史沿革与概况. 广东省博物馆. 2010-07-06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371. ^ 南博简介.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201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372. ^ "廣州友好城市之日本福岡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評論新闻网. 于2010年12月4日查阅.
  373. ^ 苏明. 广州港口物流业发展对策探析——基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 商业经济. 2016, (8): 59-61. 
  374. ^ 374.0 374.1 外国驻广州领事馆一览表.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375. ^ 驻华领事馆变迁映射中国之变 中国外交愈发自信. 搜狐. 2008-12-29 [201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1). 
  376. ^ 广青交2019日本巡演落下帷幕 青少年使者传递中日友好心声.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19-07-27 [201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77. ^ 广州市国际友好城市一览.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23-02-15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378. ^ 温哥华(加拿大).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15-11-16 [201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外部链接

基本资料
地图及卫星照片
照片
旅遊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15》,出自房玄齡晉書
新頭銜 南越首都
前204年—前111年
繼任者:
新頭銜 大越首都
917年
繼任者:
新頭銜 南漢首都
918年—971年
繼任者:
前任者:
天兴府
南明行在
1646年12月11日—1647年1月20日
繼任者:

(政權滅亡)
前任者:
南京市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首都
1949年4月23日—10月14日
繼任者: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