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剑桥 (马萨诸塞州)
剑桥 (马萨诸塞州)属于维基百科地理主题城市类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關於條目名
英國的Cambridge譯作劍橋毫無疑問。美國的Cambridge在翻譯上,從各種搜索到的材料來看,有些混亂:大陸與臺灣均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坎布里奇和劍橋兩個名字。關於美國的Cambridge條目,以坎布里奇為名,而不是劍橋 (美國),這樣做有如下三処是符合社群已經達成的共識:
- 名氣明顯更大的佔主名(英國的Cambridge在漢語世界中名氣明顯更大,因此條目名為劍橋);
- 條目名盡量少用括號(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不用劍橋 (美國)這樣的名字);
- 以建立者建立是使用的名字作優先考慮(建立者建立時使用的名字是坎布里奇)。
因此,英國的Cambridge和美囯的Cambridge以及兩者的區分分別對應的條目是劍橋、坎布里奇及劍橋 (消歧義)。--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裡涼爽) 19:30 2006年6月3日 (UTC)
移動不適合正文的内容
Kimo的留言:
移動者:--瀑布汗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裡涼爽) 19:38 2006年6月3日 (UTC)
Cambridge 以"劍橋"作为地名,以"坎布里奇"为姓名.
地名Cambridge 翻译为"劍橋"是中国地名委员会的规范翻译,翻译为"坎布里奇"不合规范.
中国地名委员会有关Cambridge的规范翻译如下
- 英国Cambridge:劍橋
- 英国Cambridge District :劍橋区
- 英国Cambridgeshire:劍橋郡
- 美国Cambridge:劍橋
- 美国Cambridge Spring:劍橋斯普林斯
见《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第127页, 中国地名委员会编 商务印书馆 ISBN 7100007984
因此英美地名Cambridge:只能翻译为劍橋.
什么情况下Cambridge可以翻译为“坎布里奇”??
新华社编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中 Cambridge 作为人名,才翻译为坎布里奇,不作劍橋.
zh.wiki 中,不论美国或英国的地名Cambridge:必须符合中国政府的地名委员会订立的规范, 翻译为劍橋,翻译为"坎布里奇", 把人名和地名混么,是错误。
---三十年河东 02:10 2006年10月3日 (UTC)
- 其实地名大多采用音译,像剑桥这样音意合用的译法,好像才属少见。不过因为前人已经这样用了,也没有改过的必要。因为剑桥大学的知名度,剑桥一词已几乎是专有特指,大多数人只会想到英国的剑桥。比如你说旅游的时候去了剑桥,我想大家都会认为你到了英国。使用坎布里奇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歧义和混淆,在中文世界也是相当普遍的译法。即使唐戈兄认为它不合规范,将其全部从条目中抹去是否合适? 在自己移动后将条目保护是否合适?有所谓国家出版的规范,维基并不一定就“必须”采用。中文维基是为所有中文使用者所做,并不只限在大陆的中国人使用。不管有多少规范,象这个条目这样有歧义的事物总会存在。问题不可能靠反复移动条目或保护来解决,而是要靠讨论和对条目建设性的编辑来解决。- Munford 03:12 2006年10月3日 (UTC)
- 全世界至少有24个Cambridge, 单是美国就有17个Cambridged地名, 见劍橋 (消歧義).Munford兄,您认为剑桥 (马萨诸塞州)翻译为"坎布里奇",美国其他16个Cambridge, 您认为该如何翻译,起16个不同的地名 ?
--三十年河东 15:37 2006年10月3日 (UTC).
- 我觉得“剑桥”、“坎布里奇”本是两可的东西。没有太多的必要争执孰对孰错,而且多半到最后也争不清。这个条目用哪一个名字我都可以接受。只是想提醒唐戈兄谨慎使用管理员的权力,在自己参与编辑的条目中勿随便动用保护。- Munford 23:44 2006年10月3日 (UTC)
- Munford兄, "提醒唐戈兄谨慎使用管理员的权力,在自己参与编辑的条目中勿随便动用保护"云云 有什么根据? 我有
全部纪录在此, 那一次对剑桥 (马萨诸塞州)由我加"保护"? http://zh.wikipedia.org/wiki/Special:Contributions/%E5%94%90%E6%88%88 --三十年河东 01:55 2006年10月4日 (UTC).
- 抱歉,是我看错了,目前的保护是Sl在10:43 2006年6月6日作的。不过,唐戈兄在当前条目移动保护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管理员权力做移动,似有不妥。我觉得管理员作这类操作的依据应该是大家讨论的结果,而应避免仅基于个人意见。- Munford 02:31 2006年10月4日 (UTC)
- 地名的翻译有音译,意译和音意并用。至于所谓Cambridge 必须译为坎布里奇才能避,免分歧纯属多虑,大可从上下文知道所指的是英国剑桥还是美国剑桥。如果你能列出台湾将Cambridge 译为坎布里奇,可以在繁体版用,在简体版不可,是错误.--三十年河东 11:02 2006年10月3日 (UTC).
英美加同一地名,司空见惯
美国和加拿大早先都有许多英国移民,他们怀念故乡,往往把故乡地名搬过来.上述Cambridge 是一个例子
英国London,美国也有London,加拿大也有London, 三地名都必须翻译为伦敦,才能表示出后二地归宗于英国London的原意,千万不可以翻译成不同的名字.
中国地名委员会正是把英美加三个London都翻译为伦敦.---三十年河东 02:53 2006年10月3日 (UTC).
英国
- 劍橋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城,劍橋大學所在地。
- 劍橋 (英國格洛斯特郡)Cambridge, Gloucestershire
美国
- 劍橋 (馬薩諸塞州)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美國波士頓市北邊的一個小鎮,因原名作Cambridge也譯作劍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所在地。
- 劍橋 (愛達荷州) Cambridge, Idaho
- 劍橋 (伊利諾州) Cambridge, Illinois
- 劍橋 (艾奧瓦州 ) Cambridge, Iowa
- 劍橋 (堪薩斯州) Cambridge, Kansas
- 劍橋 (肯塔基州) Cambridge, Kentucky
- 劍橋 (緬因州) Cambridge, Maine
- 劍橋 (馬里蘭州) Cambridge, Maryland
- 劍橋 (明尼蘇達州) Cambridge, Minnesota
- 劍橋 (內布拉斯加州) Cambridge, Nebraska
- 劍橋村 (紐約州)) Cambridge (village), New York
- 劍橋鎮 (紐約州) Cambridge (town), New York
- 劍橋 (俄亥俄州) Cambridge, Ohio
- 劍橋 (佛蒙特州) Cambridge, Vermont
- 劍橋 (威斯康星州) Cambridge, Wisconsin
- 劍橋市 (印第安納州) Cambridge City, Indiana
- 劍橋 (賓夕法尼亞州) Cambridge Springs, Pennsylvania, USA
澳大利亞
- 劍橋 (塔斯馬尼亞州)) Cambridge, Tasmania
- 劍橋 (西澳大利亞州) Cambridge, Western Australia
加拿大
- 劍橋 (安大略省)Cambridge, Ontario
- 劍橋 (新斯科舍省金斯郡)Cambridge, Kings County, Nova Scotia
新西蘭
- 劍橋 (新西蘭)Cambridge, New Zealand
只有统统翻译Cambridge 为劍橋,才是唯一可行的译法.--三十年河东 15:46 2006年10月3日 (UTC).
Google 结果
简体
- GOOGLE 哈佛 剑桥 319,000 条 =97.5%
- GOOGLE 哈佛 坎布里奇 8150 条 = 2.5%
繁体
- GOOGLE 哈佛 劍橋 35,000 条 99 %
- GOOGLE 哈佛 坎布里奇 356 条 1 %
总计
“剑桥”、“劍橋” 354,000 97.6%
坎布里奇 8506 2.3%
以“剑桥”名 美国哈佛大学所在地Cambridge, 占绝对大多数,简体97.5% 繁体,更是压倒性的99%。 以“坎布里奇”名之者,相形之下,微不足道。
---三十年河东 17:59 2006年10月5日 (UTC)
这种搜索方法有严重的问题,因为“哈佛+剑桥”搜索出来的很多都是指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而不是指Cambridge这个地方。--鸟甲 19:06 2006年10月5日 (UTC)
- 用google 搜
- 剑桥 马萨诸塞 31800
- 坎布里奇 马萨诸塞 7070 ~18%
- 劍橋 麻薩諸塞 6300
- 坎布里奇 麻薩諸塞 605 ~10%
- Munford 23:05 2006年10月5日 (UTC)
- 鸟甲兄有道理,Munford兄的兄的搜索结果为佳---三十年河东 12:15 2006年10月6日 (UTC).
命名模式更改
個人建議將現有的“剑桥 (马萨诸塞州)”條目標題,更改為“马萨诸塞州剑桥”,以迎合中文模式。Biomedicinal(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