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豆花,中國北方稱為豆腐脑[1],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口感近似於果凍或布丁狀食品統稱,質地比豆腐嫩軟,是一种常見小吃、甜點。依其成型方式或用劑及所呈現樣貌或口感狀態又分別稱豆腐脑。中国北方以製成豆腐脑為多,南方沒有豆腐腦,但在部分地区也有其他称谓。传统的制作方法,豆腐腦使用可食用性的石膏粉或滷水凝结,在口感上因製程技術,容易有明顯的顆粒感。现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剂,比如葡萄糖酸-δ-内酯,成功率較高、口感更细腻。[2]
各地称谓与特色
称谓 | 地域 | 味道及调味品 |
---|---|---|
豆花 | 臺灣、四川、雲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 | 在福建,甜豆花加的是冰糖水或者红糖水,鹹豆花会放上萝卜干、炸蒜丁、芫荽或芹菜、虾米以及各种卤料等,加入卤汤。对于同时销售豆花和粉丝的摊位,往往鹹豆花中会加少许粉丝。
在台湾通常加綠豆、紅豆、去皮花生等豆類,加上糖水與豆漿,也有加水果或芋圆等台灣甜點配料。基本上台灣豆花都是吃甜的不吃鹹的,只有從二戰後外省從上海傳來的鹹豆花吃鹹的。 |
豆腐花 | 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 | 在香港、澳門通常加黃糖和冰糖水、桂花糖水、薑汁,中國西南地區有加入紅油或者辣椒粉调味 |
豆腐脑[註 1] | 中国北方、湖北、安徽、江蘇、上海 、浙江 | 北方豆腐脑常加鲜香菇、干木耳、肉末汤汁勾芡成的“咸卤”调味,河南有时候会掺着当地小吃胡辣汤食用
江浙沪的豆腐脑一般和北方一样为咸豆腐脑,并加上虾皮、紫菜、榨菜丁、葱花(或者大蒜花)、酱油等配料。 湖北和安徽也称豆花为豆腐脑,但是湖北的豆腐脑一般加白糖,为甜豆腐脑。恩施部分地区豆腐脑吃法和重庆一样为辣豆腐脑。安徽则甜咸兼备。 |
老豆腐[註 2] | 晋语区及天津話地區、山东西北部 | 汤汁为酱油底,辅以辣椒油 |
豆腐生 | 浙江台州 | 甜的浇上粘稠的红糖浆,再撒点桂花;咸的放上炊皮、榨菜、紫菜、葱等 |
豆腐囝[6] | 福建(閩都地區) | 原料為黃豆、石膏、紅糖、白糖(適量)。[7] |
豆冻[8] | 福建(泉漳地區) | |
嫩豆腐 | 湖北 | 湖北地區把川渝的蘸料辣豆花叫做「嫩豆腐」 |
菜豆腐[5] | 陕西汉中 | 菜豆腐是汉中的美食,也是黄豆浆制成,只是用酸浆水点成。 |
地方特色
- 北京豆腐脑儿,有回、汉之分。回民的豆腐脑是用羊肉、口蘑渣、黄花、木耳加淀粉打卤;汉民的豆腐脑是用猪肉片打卤, 加入口蘑渣。调料有酱油、酱豆腐汁、韭菜花、辣椒油、卤虾油、芝麻酱等[9]。
- 遵义豆花面,做法为用稀释的豆浆煮面,面熟后挑入大碗,再加一块热豆花盖在面上,配上一点红油辣椒蘸着吃,也可以配合豆浆使用。红油辣椒蘸料中一般还加入猪油、豆酱、鸡丁、肉丁、鱿鱼丁、胡椒粉、花椒粉、姜末、油炸花生、葱、姜和鱼香汁等[10][11]。
- 商河老豆腐,在山东商河、德州乐陵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汤汁为酱油底,再加辣椒油。与各地豆腐脑不同,商河老豆腐并不用卤汁,主要靠酱油出味。[12]
由來
豆腐花的由來眾說紛紜,但最常說的是與漢淮南王劉安有關:[1]
- 劉安求長生不老之藥,在煉丹時以黃豆漿培育丹苗,豆汁不小心與石膏相遇,形成豆腐[13]。
無論以上是否為正確,但可以確定的是「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此有《本草綱目》為佐證;而豆花與豆腐本是同源發現的,後來隨著料理的不同才漸為分歧[1]。
1959年,河南密县打虎亭的汉墓中发现关于豆腐作坊的画像石,也佐证了豆腐的制作起源于汉代[13]。
種類
豆花主要分為甜、鹹、辣三種吃法。传统上,甜食主要分佈於華南、香港,並傳入台灣和東南亞各地;鹹食則為中國北方,辣食主要分佈於中国西南。
甜
湖北、湖南、江西一般都是在豆腐脑里面直接加白糖食用,不会加其他任何佐料,这种吃法最为保留豆腐脑(豆花)的原味。近年来也有闽台两广风味的加料豆花,不过一般视为甜品。当地早餐还是以传统豆腐脑(豆花)为主。
台湾、越南、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通常加入紅糖或黑糖水食用,或者糖水都可以。夏天通常將豆花放涼了吃,冬天則加入熱糖水食用。近年甚至出現將豆花雪藏而形成凍(冷)豆花,但由於黃糖是固態,因此一般會用糖水。有人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或是為了口感加入綠豆、紅豆、各色水果或是湯圓一起食用。
比較特別的有豆漿豆花-將糖水改成豆漿。更新穎的食法會加上巧克力糖漿、滿天星製成的「巧克力豆花」、配以芝麻糊的「黑白」或加入水果汁例如芒果汁的「芒果豆腐花」。
除了從湯汁下手外,台灣亦有將豆花本體摻入其他口味如雞蛋、巧克力等的豆花,加上原本白淨的黃豆花,就成了三色豆花。
而盛載用的木桶有極佳的保溫功能,可確保豆腐花有最佳的凝固效果[14]。
鹹
中国北方通常称豆花为豆腐脑,而南方原本没有这种称谓[15]。豆腐脑据地域及个人口味变化极多,共同点是咸。还有每碗分开上笼蒸的蒸豆腐脑。
以京津为例,“卤”的典型做法是:把木耳、花菜、香菇切丝,葱姜切末;炒锅内少许底油,下入花椒、八角炸香,然后依次加入葱姜末、木耳、花菜、香菇、豆腐丝翻炒;然后加入一调羹酱油和适量的牛肉汤或羊肉汤(没有的话用水也可以),煮开锅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后淋入水淀粉勾芡。最后把打散的鸡蛋淋入即成。
在河南,有豆腐脑与胡辣汤混合的吃法,称为“两掺儿”。
喜食辣味的地区(陕西、山西南部等地)往往加入油泼辣子作为调味。
也有用酱油、香油、熟黄豆、碎芹菜做的简易调味汁,也可加入韭菜花、蒜泥、蔥花、蝦皮、花生碎、香菜等。
对于福建,鹹豆花是加入卤料的卤汤,撒上萝卜干、虾米、炸蒜丁、香菜或者芹菜等,加入的卤料包括卤笋、卤猪大肠、卤猪肺、卤蛋、卤火腿肠、卤肉等等。一般摊位以及店家也会提供辣油给爱吃辣的顾客。
辣
在四川重庆地区,對果凍狀的豆花以北方叫法称为豆腐脑,而當地所稱的“豆花”指的是尚未壓制成形的豆腐,相比豆腐腦更為緊實,而比豆腐鬆散。
四川、重庆的豆花在食用时佐以辛辣调料,与南方的甜和北方的咸形成鲜明对比。当地习惯辣味豆花配米饭食用,是为“豆花饭”。四川豆花的蘸料复杂,以炒制的郫县豆瓣为主要风味,辅以姜、蒜、胡椒、花椒、八角等风味。[16]
原料
豆花原料很容易得到,僅有黃豆、水及凝固劑三種。水的多寡是影響濃淡要素;而凝固劑常為可食用性的石膏粉、鹽滷,還有人使用海菜粉或地瓜粉。鹽滷是海水精鍊後的產物,不同於一般的食用鹽,在日本是健康食品的代表。
燒石膏[17],學名是Gypsum,英文名是Fibrosum 或 Calcium sulfate。熟石膏的化學成分是半水合硫酸鈣(CaSO4・1/2H2O)。生石膏的化學成分是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分子内含水,呈半透明狀。若買到的是生石膏粉,可以通过炒或微波加熱的办法去除分子中的水分即可。
製作方法
豆花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俟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復降溫至80℃。
最後步驟稱為「沖豆花」,也称「点卤」(歇后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即从此得来)。意即需將少量(某些做法僅數滴)凝固劑沖入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於豆漿與凝固劑融合的溫度控制,以及沖豆花的速度與技巧。[18]
凝固劑
- 洋菜、食用膠、海藻抽取物,此類所製成的豆花,更像是豆漿風味的果凍布丁,因其加熱會融解成液態豆漿的特點,侷限只能常溫以下食用,但製作成功率極高、容易,故被廣泛使用。
- 食用石膏、鹽滷,此類所製成的豆花,加熱不會融解,故熱豆花一定需使用此類的作法,更有消費者藉由豆花店是否販賣熱豆花,來藉此判別是否為依序傳統製成的商家,並更勝饕客青睞。
- 葡萄糖酸内酯,是一种酸性凝固剂,其在水中会水解成葡萄糖酸,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酸凝固作用[2]。
參見
注释
參考來源
- 引用
- ^ 1.0 1.1 1.2 徐艳文. 烹调知识. 民间传统小吃——豆腐脑. 2017: 52–53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 ^ 2.0 2.1 张鑫平. 孙德伟,李建周,宾冬梅,陈晓华. 内脂豆花制备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0, 16 (20). doi:10.19804/j.issn1006-2513.2020.12.004.
- ^ 吴国栋. 凤翔豆花. 美食. 2003, (05): 36.
- ^ 周章. 富顺豆花. 四川烹饪. 2007, (11): 47.
- ^ 5.0 5.1 刘宝凤. 豆腐脑·菜豆腐·豆花. 烹调知识. 2014, (04): 66.
- ^ 大暑特色习俗有哪些?福州民俗专家为您一一道来. 福州晚報. [202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5).
- ^ 福州市闽菜保护——风味小吃名录. 福州晚報. [2019-12-16].
- ^ 你家乡叫豆腐脑什么? - 上游新闻·汇聚向上的力量. www.cqcb.com.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 ^ 北京地方志《民俗志》第二章 饮食民俗 P50
- ^ 刘作会. 遵义名优小吃-遵义豆花面. 遵义年鉴. 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10: 457.
- ^ 顾乃馨. 遵义豆花面. 食品与生活. 1995, 03: 17.
- ^ 商河老豆腐_本地小吃_商河在线. www.52shanghe.com. [2023-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13.0 13.1 潘春华. 花样豆腐有历史. 养生月刊. 2018, (12): 1083-1085. doi:10.13633/j.cnki.ysyk.2018.12.014.
- ^ 【利其器】點解做豆腐花,總離不開個小木桶?.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 ^ 豆花与豆腐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京报
- ^ 刘雄. 张华,陈勇,李震清,易宇文. 一种豆花蘸料的制备及其挥发性物质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22, 1 (1): 157-162. doi:10.3969/j.issn.1000-9973.2022.01.030.
- ^ 熟石膏是什麼? - 雅瑪知識. www.yamab2b.com. [202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0).
- ^ 家常豆花的做法.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 資料
- 黃婉玲、林偉民(攝影,夫). 《百年台灣古早味:尋訪真實老味道》. 臺北市: 健行文化. 2011-07-01 [2011]. ISBN 978-986-679-836-8 (中文).(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