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劲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劲光
萧玉成
萧劲光像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任期
1979年6月—1983年6月
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任期
1950年1月—1980年1月
继任叶飞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3-01-04)1903年1月4日
 大清湖南省长沙府善化縣
逝世1989年3月29日(1989歲—03—29)(86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朱仲芷
伟涛
儿女儿子萧永定、萧伯膺、萧卓能、萧策能、萧新华
女儿萧凯
母校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红军学校
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
职业军事家
著作《萧劲光回忆录》
获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
军事背景
效忠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服役国民革命军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服役时间1925-1980
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将(1955年)
参战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原名萧玉成,男,湖南长沙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国共产党党员。

萧劲光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此后在红十一军红五军团红七军团等担任政委职位,并跟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北担任红二十九军军长、中央军委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12兵团司令员,指挥四保临江长春围困战衡宝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以及主持海军发展方针。

生平

早期生涯

1903年1月4日,萧劲光出生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乡一贫农家庭。1919年,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1920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和刘少奇等一到苏联,并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次年转入苏联红军学校[1]。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回国,到安源参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秋,奉命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6师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并率部参加北伐,参加了南昌会战、进军闽北、攻克南京等战役[2][3]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同年9月初,奉命第二次到苏联,进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学习,并于1930年毕业回国[1]。之后,萧劲光到闽西苏区,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并兼任闽西彭杨军事学校校长。1931年11月,出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12月18日,任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委[4],此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后北上开辟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5]。1932年12月30日,任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政委[1]

1933年,兼任红十一军政委,率部参加黄陂东陂战役,参与第四次反围剿战争[6]。同年4月,任闽赣省军区司令员,率部配合东方军入闽作战;8月,奉命回闽赣省军区。之后因为国军主力进入,黎川失守。10月28日,萧任红七军团政委。11月中旬,率部配合红三军团参加浒湾战斗。1934年,由于支持毛泽东主张,萧劲光被诬为“罗明路线”,并受到撤职、开除党籍、判刑五年[7]。2月初,监禁解除,到红军大学任教员,后改编为上干队并任队长。10月18日,随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935年6月,萧劲光被撤销处分、恢复党籍,并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1]。1936年3月,到达陕北后的萧劲光兼任红二十九军军长;1937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8]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参加筹备和出席洛川会议。会后,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9]。1937年12月,担任留守兵团司令员,指挥多次河防战斗,保证了中共中央的治安与防卫工作,并保护与各根据地联系畅通[10],之后率领留守兵团各部进行大生产运动[1]。1940年,其同王若飞一道为解决晋西事变阎锡山谈判,促使协定缔结[2]。1942年9月15日,萧劲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1]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947年,萧劲光和陈云在临江。

1945年10月,萧劲光奔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负责东北部队的整训工作和后方建设[1]。1946年11月,与陈云一同到南满,任南满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此后指挥四保临江战役,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局势[12],后又参与攻势。1948年5月起,萧劲光指挥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与萧华一起率部组织长春围困战,并攻占长春[13],此次战役导致长春数十万平民饿毙。在迫使长春国军投降后,南下参与辽沈战役沈阳外围作战。

1948年11月,率东北野战军四个纵队,进入山海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1月,任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进军武汉,牵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部[1]。5月17日,攻占武汉,任武汉市警备区司令员。8月4日,攻占长沙,任湖南军区司令员[14]、长沙军管会主任,并整顿改编地方武装。同年九月至十月,指挥六个军部队参加衡宝战役,全歼国军白崇禧部四个主力师,解放军部队挺入华南[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7年8月,蕭勁光陪同周恩来青岛检阅解放军海军舰艇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萧劲光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1][2]。1950年1月12日,萧劲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并兼任大连海军学校校长和政委。同时,还参与组建海军航空学校海军炮兵学校等海军学校的筹建和扩建工作。8月,主持召开了海军建军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的早期建设具体方针为“建设一支现代化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方针和开展海上破袭战的思想;并着手组建中国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初步构建中国海上防御体系。1952年4月,率代表团赴苏进行访问,解决海军的武器装备问题。1954年,萧劲光提出中国海军武器装备三个发展步骤为:争取国外援助成套材料、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进行仿制、逐步做到材料设备自给;自行设计,使用国产材料设备,完成海军武器装备研制。同年9月,萧劲光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2]

1955年1月,萧劲光领导海军部队,协同陆、空军首次对近沿海岛屿的国民党部队实行联合作战,占领一江山岛;2月,先后攻下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3月,参与领导和接收旅顺口。同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担任首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此后连任两届。1956年6月,出席海军首次党代会,提出“以空、潜、快为主,以潜艇为重点”的方针。9月,出席中共八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15]

1958年9月,在福建前线指挥了海军协同陆、空军炮击金门。1962年起,受到林彪的打击排挤。1965年3月,萧劲光仍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进行了八六海战,击沉国民党偷登部队的章江舰和剑门舰[16]。同年11月,击沉国民党海军臨淮号护卫舰、击伤山海号猎港舰(烏坵海戰或崇武以東海戰)。1967年1月,遭到错误批判,被剥夺了海军工作主持。1969年4月,出席中共九大,当选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后,萧劲光重掌海军工作,并开始主持研制包括092型核潜艇在内的核动力潜艇和导弹驱逐舰。然而此时,其又遭到了江青等文革小组成员的迫害,被强加“上了林彪贼船”罪名[17];对此,毛泽东声明:“萧劲光是终身海军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易人。”[18]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5年,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6年10月,萧劲光会见叶剑英元帅,建议尽快除掉四人帮。1977年8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对其进行政治平反[17],并于次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1月,萧劲光请退海军领导岗位;两年后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9年3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其墓地在长沙岳麓山上。萧劲光是最后逝世的大将。1989年4月16日,萧劲光骨灰由合肥号驱逐舰载护撒入东海海域。

著作

  • 《肖劲光军事文选》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
  • 《肖劲光回忆录》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
  • 《肖劲光回忆录 续集》1989年解放军出版社

家族

萧劲光妻子朱仲芷,为湖南教育家朱剑凡的女儿,1926年由蔡畅作媒结婚。1940年改嫁邢肇棠。其妹朱仲丽王稼祥。第二任妻子伟涛,1942年在延安结婚。1982年8月22日,由于文化大革命以来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发展,二人在多年分居、断绝来往后,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婚姻关系[19]

  • 儿子萧永定
  • 儿子萧伯膺
  • 儿子萧卓能。妻子李谷一[20],女儿萧一。
  • 儿子萧策能,原海南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
  • 儿子萧新华
  • 女儿萧凯
  • 萧劲光还有一个失散的长女(相传名萧燕燕[21])。1927年9月、11月,萧劲光夫妻在党组织安排下分别赴苏联学习。1930年夏,萧劲光夫妻奉命一起回国。因小女儿只有一岁多、路途遥远波折,无法带回国,只有继续寄养在莫斯科郊外的保育院[22](苏联国立第四幼儿园)[23]。1950年后蕭劲光几次赴苏联时曾寻找长女,苏政府亦积极配合,但未果。[23]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欧阳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287–291. ISBN 978-7-5483-0058-8. 
  2. ^ 2.0 2.1 2.2 2.3 2.4 2.5 萧劲光. 网易. [2010-06-15]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3. ^ 吴殿卿. 晚年萧劲光戏言:当一辈子兵提两级军衔. 央视国际. 2008-12-19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8) (中文(简体)). 
  4. ^ 吴殿卿. 在毛泽东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萧劲光大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43. ISBN 7-01-006644-2. 
  5. ^ 编审委员会(主任:杨得志).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3: 298. ISBN 978-7-5065-5396-4. 
  6. ^ 张建华; 孙盛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上. 北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10: 279. ISBN 978-7-5626-1736-5. 
  7. ^ 叶永烈.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14: 281–283. ISBN 978-7-220-09205-3. 
  8. ^ 张明金;赵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99. ISBN 978-7-5033-1940-2. 
  9. ^ 张文杰;郭辉.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八路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7: 附表1.3. ISBN 978-7-01-005024-9. 
  10. ^ 张洪涛. 刀锋 开国大将风云会 下. 沈阳: 白山出版社. 2013: 427. ISBN 7-5529-0548-4. 
  11.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79. ISBN 7-208-05733-8. 
  12. ^ 朱佳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陈云年谱(上).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471–476. ISBN 978-7-5073-0787-0. 
  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326. ISBN 978-7-5065-5401-5. 
  14. ^ 张明金;刘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0: 457. ISBN 978-7-5033-2252-5. 
  15. ^ 王琦. 历届中共中央委员人名词典 1921-1987.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2: 322. ISBN 7-80023-494-0. 
  16. ^ 马骏杰. 揭秘国共海军"八六"海战:台军作战计划漏洞太多. 世界新闻报. 2008年2月16日 [201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8) (中文(简体)). 
  17. ^ 17.0 17.1 萧劲光. 人民网. [201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7) (中文(简体)). 
  18. ^ 毛泽东:海军机关设在北京 萧劲光任海军终身司令. 人民网(转自《党史博览》). 2009年4月27日 [201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9月17日) (中文(简体)). 
  19. ^ 《萧劲光传》编写组. 萧劲光传.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 413. ISBN 978-7-8017-0995-0. 
  20. ^ 学芝、谷雨. 李谷一:歌声飘过五十年. 老年人. 2012, 6: 38. ISSN 1007-2616. 
  21. ^ 王桂云. 毛泽东在青岛发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而作 (PDF). 新崂山. 2014, (01): 47 [2019-04-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4). 据李讷后来回忆说:……我们一家就去了肖叔叔的住处。我还记得在座的有肖叔叔夫妇,还有他们的女儿肖燕燕、儿子肖卓能,以及刘道生和方强。 
  22. ^ 萧劲光大将画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44. ISBN 9787220078316. 
  23. ^ 23.0 23.1 《萧劲光传》编写组. 萧劲光传. 2018 [2019-04-06]. ISBN 97878017099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新頭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1950年1月-1980年1月
繼任:
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