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龍四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鯉魚門三家村一帶,至今在山坡仍可見到打石的痕跡

九龍四山,或稱四山,是指香港九龍東部四座昔日用作石礦場的山丘及其附屬鄉村,包括牛頭角茜草灣茶果嶺鯉魚門[1]

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市區急速發展,需要大量建築石材。刻苦耐勞的客家人,把握機會從中國大陸來香港以人手開採花崗岩,俗稱「打石」[2],石礦場為「石堂」。

「四山」原本指四座打石的山丘,後來政府建立登記制度,把附近的聚居的零散村落分為現在的四條鄉村。

九龍四山就是其中之一,其「四山公所」設於茶果嶺,供村民商討採石事項及開辦義學。

沙田私塾老師所作的瀝源九約竹枝詞中,便有收句描述到四山:「……清遊忽到蘇茅坪,瞥見牛頭角又生。茜草灣前多石匠,仙歌嘹亮一聲聲……」。

四山的石材除了用於本地之外,還遠銷至廣洲,用作興建石室聖心大教堂。當時人們用木帆船把石材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

新九龍原九龍融合之前,九龍四山是九龍十三鄉其中四個鄉村。其後隨着城市發展,九龍多個鄉村也遭遷拆,現時只剩下牛池灣、茶果嶺和鯉魚門仍是鄉村。

參見

參考資料

  1. ^ 老土正傳:第四章:《四山打石誌》. 香港電台. 5月11日 [202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9). 
  2. ^ 中央圖書館舉行「九龍四山」昔日面貌講座. 政府資訊中心. 5月11日 [2010-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