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澄枝 |
---|
|
|
任期 1996年6月8日—2000年5月20日 |
總統 | 李登輝 |
---|
行政院院長 | 連戰 蕭萬長 |
---|
前任 | 鄭淑敏 |
---|
繼任 | 陳郁秀 |
---|
|
|
出生 | (1939-02-17) 1939年2月17日(85歲) 日治臺灣高雄州楠梓莊 |
---|
國籍 | 中華民國 |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
配偶 | 謝孟雄 |
---|
兒女 | 4女 |
---|
|
|
- 實踐家政經濟專科學校校長
(1978年-1983年)
- 味全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
(1979年)
- 國際崇她社臺北三社社長
(1986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副主任
(1989年3月4日-1993年9月1日)
- 實踐家政教育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1991年-)
- 實踐家政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
(1991年-)
- 國民大會(第二屆)代表
(1992年-1996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主任
(1993年9月1日-1996年)
- 太平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
(1995年-)
-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兒童才藝發展中心扶幼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5年-)
- 國民大會(第三屆)代表
(1996年-1999年)
-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1996年-)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員
(1996年6月25日-)
-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召集人
-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1997年-2000年6月)
- 實踐大學副校長
(2000年5月-)
- 中國國民黨(第十六屆)副主席
(2000年6月-)
- 中國國民黨(第十七屆)副主席
(2005年8月-)
|
|
林澄枝(1939年2月17日—),臺灣政治人物,高雄市橋頭區人,前副總統謝東閔長媳,是中國國民黨史上首位女性副主席(2000年-2006年)。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實踐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常委。廿三歲時嫁給前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的兒子謝孟雄。三十九歲時擔任謝東閔創辦的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校長,是當時台灣最年輕的大專女校長。1989年,50歲的林澄枝得到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賞識,由學術界步入政壇,曾出任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副主任(1989年-1993年)主任(1993年-1996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1996年-2000年)、實踐大學副校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00年-2006年)、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等職。
家世
林澄枝為高雄市橋頭區仕隆人,出身橋頭世家林氏,祖父林溫如於十六歲時中舉秀才,清朝朝廷賜與其「下馬碑」榮譽。父林東淦早年留學日本,為早稻田大學桌球校隊主將,後任教職擔任高雄高商校長廿六年。母葉鏡月熟讀四書五經。林澄枝為三女,幼名「嫣嫣」,上有兩姐;長姐郭林欣欣為臺南市私立郭綜合醫院總裁郭國銓夫人、二姐林喜喜為新北市汐止區私立長安綜合醫院院長蘇柳田夫人。[1][2]
林澄枝與夫謝孟雄育有四女,分別為長女謝文宜、次女謝文安、三女謝文心、四女謝文珊。
參考文獻
|
---|
黨魁 | | 主席(1894-1895) | |
---|
總會長(1895-1905) | |
---|
| 會長(1904-1905) | |
---|
| 總理(1905-1912) | |
---|
| 理事長(1912-1913) | |
---|
| 總理(1914-1919) | |
---|
| 總理(1919-1925) | |
---|
| |
---|
| |
---|
| |
---|
總裁(1938-1975) | |
---|
| |
---|
主席(1976年至今) | |
---|
註1:1905年併入的 光復會於1910年正式脫離同盟會,故不列入表中。 註2:1927-1935年間,中國國民黨採取 集體領導制,不設 最高領導人職位。 註3:「總理」與「總裁」兩個職位,已經延續成為孫文和蔣中正兩人逝世後的追贈稱號。 註4:汪兆銘於1939年所擔任的「中常會主席」,系「汪偽國民黨」之「中常會主席」,汪兆銘逝世後,陳公博代理之。 |
| |
---|
副黨魁 | 中常會副主席(1935-1938) | |
---|
副總裁(1938-1939) | |
---|
副總裁(1957-1965) | |
---|
第一副主席(1993-) | |
---|
副主席(1993-) | |
---|
|
---|
榮譽主席 | 榮譽主席(2005-2015) | |
---|
註1:本列表收錄榮譽主席。該職位為榮譽職,不具有實權。連戰於2005年擔任,吳伯雄於2009年擔任。2015年榮譽主席職務廢除。
|
|
---|
|
---|
1948年依據《 總統府組織法》設立,由 總統聘任,無定額,無聘期限制,一般為終身任職; 1996年改為有給職、無給職者各不超過15人,聘期不超過總統任期;2008年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2010年修法後均為無給職。 |
1948-1996年 | |
---|
1996年以後 | | 1996.5 (26人) | |
---|
1997.5 (27人) | |
---|
1998.5 (29人) | |
---|
1999.5 (28人) | |
---|
|
---|
| 2000.5 (28人) | |
---|
2001.5 (23人) | |
---|
2002.5 (30人) | |
---|
2003.5 (28人) | |
---|
2004.5 (27人) | |
---|
2005.5 (26人) | |
---|
2006.5- 2008.5 | 從缺 |
---|
|
---|
| 2008.5- 2008.12 | 從缺 |
---|
2009.1 (13人) | |
---|
2010.1 (14人) | |
---|
2011.1 (24人) | |
---|
2012.8 (21人) | |
---|
2015.3 (27人) | |
---|
|
---|
| 2016.5– 2016.11 | 從缺 |
---|
2016.11 (20人) | |
---|
2018.5 (17人) | |
---|
2021.2 (26人) | |
---|
2022.9 (27人) | |
---|
|
---|
| 2024.5– 2024.7 | 從缺 |
---|
2024.8 (27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