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澄枝 |
---|
|
|
任期 1996年6月8日—2000年5月20日 |
总统 | 李登辉 |
---|
行政院院长 | 连战 萧万长 |
---|
前任 | 郑淑敏 |
---|
继任 | 陈郁秀 |
---|
|
|
出生 | (1939-02-17) 1939年2月17日(85岁) 日治台湾高雄州楠梓庄 |
---|
国籍 | 中华民国 |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
配偶 | 谢孟雄 |
---|
儿女 | 4女 |
---|
|
|
- 实践家政经济专科学校校长
(1978年-1983年)
- 味全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
(1979年)
- 国际崇她社台北三社社长
(1986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妇女工作会副主任
(1989年3月4日-1993年9月1日)
- 实践家政教育文化基金会执行长
(1991年-)
- 实践家政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
(1991年-)
- 国民大会(第二届)代表
(1992年-1996年)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妇女工作会主任
(1993年9月1日-1996年)
- 太平洋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
(1995年-)
- 中华儿童福利基金会儿童才艺发展中心扶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5年-)
- 国民大会(第三届)代表
(1996年-1999年)
- 中华民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理事
(1996年-)
-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委员
(1996年6月25日-)
- 行政院妇女权益促进委员会召集人
-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97年-2000年6月)
- 实践大学副校长
(2000年5月-)
- 中国国民党(第十六届)副主席
(2000年6月-)
- 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副主席
(2005年8月-)
|
|
林澄枝(1939年2月17日—),台湾政治人物,高雄市桥头区人,前副总统谢东闵长媳,是中国国民党史上首位女性副主席(2000年-2006年)。曾任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实践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常委。廿三岁时嫁给前中华民国副总统谢东闵的儿子谢孟雄。三十九岁时担任谢东闵创办的实践家政专科学校校长,是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大专女校长。1989年,50岁的林澄枝得到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赏识,由学术界步入政坛,曾出任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妇女工作会副主任(1989年-1993年)主任(1993年-1996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1996年-2000年)、实践大学副校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00年-2006年)、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等职。
家世
林澄枝为高雄市桥头区仕隆人,出身桥头世家林氏,祖父林温如于十六岁时中举秀才,清朝朝廷赐与其“下马碑”荣誉。父林东淦早年留学日本,为早稻田大学桌球校队主将,后任教职担任高雄高商校长廿六年。母叶镜月熟读四书五经。林澄枝为三女,幼名“嫣嫣”,上有两姐;长姐郭林欣欣为台南市私立郭综合医院总裁郭国铨夫人、二姐林喜喜为新北市汐止区私立长安综合医院院长苏柳田夫人。[1][2]
林澄枝与夫谢孟雄育有四女,分别为长女谢文宜、次女谢文安、三女谢文心、四女谢文珊。
参考文献
|
---|
党魁 | | 主席(1894-1895) | |
---|
总会长(1895-1905) | |
---|
| 会长(1904-1905) | |
---|
| 总理(1905-1912) | |
---|
| 理事长(1912-1913) | |
---|
| 总理(1914-1919) | |
---|
| 总理(1919-1925) | |
---|
| |
---|
| |
---|
| |
---|
总裁(1938-1975) | |
---|
| |
---|
主席(1976年至今) | |
---|
注1:1905年并入的 光复会于1910年正式脱离同盟会,故不列入表中。 注2:1927-1935年间,中国国民党采取 集体领导制,不设 最高领导人职位。 注3:“总理”与“总裁”两个职位,已经延续成为孙文和蒋中正两人逝世后的追赠称号。 注4:汪兆铭于1939年所担任的“中常会主席”,系“汪伪国民党”之“中常会主席”,汪兆铭逝世后,陈公博代理之。 |
| |
---|
副党魁 | 中常会副主席(1935-1938) | |
---|
副总裁(1938-1939) | |
---|
副总裁(1957-1965) | |
---|
第一副主席(1993-) | |
---|
副主席(1993-) | |
---|
|
---|
荣誉主席 | 荣誉主席(2005-2015) | |
---|
注1:本列表收录荣誉主席。该职位为荣誉职,不具有实权。连战于2005年担任,吴伯雄于2009年担任。2015年荣誉主席职务废除。
|
|
---|
|
---|
1948年依据《 总统府组织法》设立,由 总统聘任,无定额,无聘期限制,一般为终身任职; 1996年改为有给职、无给职者各不超过15人,聘期不超过总统任期;2008年不再聘任有给职资政;2010年修法后均为无给职。 |
1948-1996年 | |
---|
1996年以后 | | 1996.5 (26人) | |
---|
1997.5 (27人) | |
---|
1998.5 (29人) | |
---|
1999.5 (28人) | |
---|
|
---|
| 2000.5 (28人) | |
---|
2001.5 (23人) | |
---|
2002.5 (30人) | |
---|
2003.5 (28人) | |
---|
2004.5 (27人) | |
---|
2005.5 (26人) | |
---|
2006.5- 2008.5 | 从缺 |
---|
|
---|
| 2008.5- 2008.12 | 从缺 |
---|
2009.1 (13人) | |
---|
2010.1 (14人) | |
---|
2011.1 (24人) | |
---|
2012.8 (21人) | |
---|
2015.3 (27人) | |
---|
|
---|
| 2016.5– 2016.11 | 从缺 |
---|
2016.11 (20人) | |
---|
2018.5 (17人) | |
---|
2021.2 (26人) | |
---|
2022.9 (27人) | |
---|
|
---|
| 2024.5– 2024.7 | 从缺 |
---|
2024.8 (27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