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縣,有時也寫作候官縣,中國舊縣名,歷史上轄境大致為現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區和閩侯縣的一部分,長期隸屬於福建福州府,與閩縣分轄福州府治,形成一府兩縣的局面。清代,侯官縣轄4坊、61都,統114圖。清末廢鄉、都,建區,侯官縣分為22區,與閩縣分治今閩侯縣以及福州城內區、浦東浦西區(南台)和上渡區,其中城內區分為:東段(宦貴巷一帶)、西段(西門大街一帶)、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帶)、中段(總督口、小龍湫一帶)、南段(南大街、楊橋巷、南后街、光祿坊一帶)五段。[1]
建制沿革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東冶縣改名侯官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縣東部地置原豐縣,原豐列為首邑。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原豐與侯官合並,稱東部侯官。隋開皇九年(589年)東部侯官改稱原豐縣,開皇十二年(592年)原豐縣改稱閩縣。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析閩縣置侯官縣。武德八年,侯官縣並入閩縣。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再分閩縣置侯官縣,元和三年(808年)再並侯官入閩縣,元和五年(810年),復析閩縣置侯官縣。
閩龍啟元年(933年),改侯官縣為閩興縣。閩永和元年(935年),閩興縣復名侯官縣。明萬歷八年(1580年),懷安縣(析自閩縣)並入侯官縣。民國元年(1912年),閩縣、侯官縣合並為閩侯縣,侯官縣建置從此取消。[1][2]
國主
孫吳侯官國(260年)
侯官國(260年)[3]
|
以會稽王降封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侯官侯 |
|
孫亮 |
260年 |
|
自殺,國除
|
東晉、南朝宋侯官國(411年—479年)
侯官國(411年—479年)丨食邑1000戶[4][5]
|
以討盧循之功封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侯官縣開國侯 |
|
孫處 |
411年追封 |
生前為新夷縣五等侯
|
2 |
侯官縣開國侯 |
|
孫宗世 |
411年—? |
孫處子
|
3 |
侯官縣開國侯 |
|
孫欽公 |
|
孫宗世子
|
4 |
侯官縣開國侯 |
|
孫彥祖 |
?—479年 |
孫欽公子
|
齊受禪,國除
|
南朝陳侯官國(556年—563年)
侯官國(556年—563年)丨食邑500戶[6]
|
以應接之功封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侯官縣開國侯 |
|
陳寶應 |
556年—563年 |
|
謀反,國除
|
職官
知縣
注釋
- ^ 《重纂福建通志》僅收錄至袁萬里,後續知縣見於《閩侯縣志》。
參考文獻
- ^ 1.0 1.1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 ^ 閩侯縣志,方志出版社,2001.12,ISBN 7-80122-636-4
- ^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有司以聞,黜為候官侯,遣之國。」
- ^ 《宋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九》:「義熙七年四月,季高卒於晉康,時年五十三。追贈龍驤將軍、南海太守,封候官縣侯,食邑千戶。」
- ^ 《宋書·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候官侯相,前漢無,後漢曰東候官,屬會稽。」
-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二年,封候官縣侯,邑五百戶。」
-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八,清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 ^ 《閩侯縣志》,卷之六十職官五,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歐陽英、陳衍、劉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