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有时也写作候官县,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清代,侯官县辖4坊、61都,统114图。清末废乡、都,建区,侯官县分为22区,与闽县分治今闽侯县以及福州城内区、浦东浦西区(南台)和上渡区,其中城内区分为:东段(宦贵巷一带)、西段(西门大街一带)、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带)、中段(总督口、小龙湫一带)、南段(南大街、杨桥巷、南后街、光禄坊一带)五段。[1]
建制沿革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东冶县改名侯官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县东部地置原丰县,原丰列为首邑。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原丰与侯官合并,称东部侯官。隋开皇九年(589年)东部侯官改称原丰县,开皇十二年(592年)原丰县改称闽县。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武德八年,侯官县并入闽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元和三年(808年)再并侯官入闽县,元和五年(810年),复析闽县置侯官县。
闽龙启元年(933年),改侯官县为闽兴县。闽永和元年(935年),闽兴县复名侯官县。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析自闽县)并入侯官县。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侯官县建置从此取消。[1][2]
国主
孙吴侯官国(260年)
侯官国(260年)[3]
|
以会稽王降封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侯官侯 |
|
孙亮 |
260年 |
|
自杀,国除
|
东晋、南朝宋侯官国(411年—479年)
侯官国(411年—479年)丨食邑1000户[4][5]
|
以讨卢循之功封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侯官县开国侯 |
|
孙处 |
411年追封 |
生前为新夷县五等侯
|
2 |
侯官县开国侯 |
|
孙宗世 |
411年—? |
孙处子
|
3 |
侯官县开国侯 |
|
孙钦公 |
|
孙宗世子
|
4 |
侯官县开国侯 |
|
孙彦祖 |
?—479年 |
孙钦公子
|
齐受禅,国除
|
南朝陈侯官国(556年—563年)
侯官国(556年—563年)丨食邑500户[6]
|
以应接之功封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侯官县开国侯 |
|
陈宝应 |
556年—563年 |
|
谋反,国除
|
职官
知县
注释
- ^ 《重纂福建通志》仅收录至袁万里,后续知县见于《闽侯县志》。
参考文献
- ^ 1.0 1.1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 ^ 闽侯县志,方志出版社,2001.12,ISBN 7-80122-636-4
- ^ 《三国志 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有司以闻,黜为候官侯,遣之国。”
- ^ 《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九》:“义熙七年四月,季高卒于晋康,时年五十三。追赠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候官县侯,食邑千户。”
- ^ 《宋书·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候官侯相,前汉无,后汉曰东候官,属会稽。”
- ^ 《陈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二年,封候官县侯,邑五百户。”
-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八,清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 ^ 《闽侯县志》,卷之六十职官五,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欧阳英、陈衍、刘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