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碑
下馬碑 | |||||||
越南語名稱 | |||||||
---|---|---|---|---|---|---|---|
國語字 | bia Hạ mã | ||||||
儒字 | 碑下馬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하마비 | ||||||
漢字 | 下馬碑 | ||||||
| |||||||
日語名稱 | |||||||
漢字 | 下馬碑 | ||||||
| |||||||
蒙古語名稱 | |||||||
傳統蒙文 | ᠮᠣᠷᠢᠨ ᠡᠴᠠ ᠪᠡᠭᠣᠬᠣ ᠭᠡᠷᠠᠯᠲᠣ ᠬᠦᠰᠢᠢᠡ ᠴᠢᠯᠠᠭᠣᠨ | ||||||
滿語名稱 | |||||||
滿文 |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ᡵᡝ ᡝᠯᡩᡝᠩᡤᡝ ᠸᡝᡥᡝ | ||||||
穆麟德轉寫 | morin-ci ebure eldengge wehe | ||||||
太清轉寫 | morin-qi ebure eldengge wehe |
下馬碑,別稱下馬牌,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一種碑牌。多用漢白玉、花崗岩、大理石或木材等石木材料製成。豎立在寺廟、墓陵、宮殿等莊肅建築群的正門(即南門)左右兩側,提醒路過人員從馬騾上或轎子上下來步行通過,以表示對建築物中的人物或神靈的恭敬。下馬碑是一種諭令碑,即碑文等同於帝王口諭的命令,門前有看守兵卒監督,違令者甚至會被斬首懲罰。它也是一種封建社會等級禮儀的象徵,來源於儒家思想中的五倫觀念。
分布
下馬碑主要立於以下三種建築群前:各朝各代的皇家墓陵(如明十三陵、清西陵)、祭祀或供奉先君聖祖的廟宇(如孔廟、歷代帝王廟)(宗教聖地)、帝王宮殿(如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可知最早的下馬碑在山東省曲阜市孔廟的正門前,初立於金·明昌二年(1191年),而後又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重立,保留至今。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均在其疆域上立過下馬碑,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在漢字文化圈影響到的周邊國家與地區亦有豎立下馬碑的習慣。各地下馬碑舉例有:中國大陸北京歷代帝王廟[參1]、臺灣臺南孔廟[參2]、朝鮮開城善竹橋[參3]、韓國首爾宗廟[參4]及東關王廟、琉球那霸崇元寺[參5]、日本八幡石清水八幡宮[參6]、越南河內文廟[參7]、蒙古國巴倫布蘭慶寧寺[參8]。香港與澳門歷史上雖然沒有建過孔廟或皇家陵寢,但一些傳統建築如宗祠等也有下馬碑,例如香港屏山鄧氏宗祠前就有下馬碑。
碑文
後金皇太極在位時期,建州女真人在中國東北地區使用過滿文或滿文漢文合璧的下馬碑。而後清朝康熙年間首先立滿文漢文蒙古文三文合璧的下馬碑。乾隆年間增加了藏文、察合台文和托忒文,使得現今所見文字最多的下馬碑為六文合璧的下馬碑,北京歷代帝王廟正門前左右側的兩幢下馬碑便是一例。北京歷代帝王廟正門(南門)前左右兩側各立一幢下馬碑,各刻三文。右側東下馬碑碑陽面由左向右分別刻著漢文、滿文、托忒文。左側西下馬碑碑陽面由左向右分別刻著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兩碑碑陰均有文字,各碑碑陽文字均是另碑碑陰文字。滿文別稱「清文」,即滿語書面語在清朝的書寫形式;托忒文即漠西蒙古文,今稱蒙古語西部方言,使用接近蒙古文字的托忒字母書寫;藏文別稱「番文」、「西番文」、「兩番文」,即藏語書面語在清朝的書寫形式;蒙古文簡稱「蒙文」,即蒙古語書面語在清朝的書寫形式;察合台文別稱「回文」、「回子文」、「回回文」,即今維吾爾語在清朝的書面語——察合台語的書寫形式[註1]。歷代帝王廟前的景德街早在明·嘉靖年間因興建帝王廟改為步行街[參9],是北京最早的步行街之一。
下馬碑碑文多為提醒路過人員下馬的言辭。其漢文碑文一律採用繁體字楷書縱排人工刻寫。滿文、蒙古文和托忒文同樣按照各自書寫習慣的楷體縱排人工刻寫。而藏文和察合台文則按照二語的書寫習慣橫排刻寫,各行一至三字,刻不下則按音節斷音改行刻寫。其中藏文由左向右刻寫,察合台文由右向左。滿、蒙、藏、托忒文句末有各自文字的傳統句號標點(᠈與 །),漢、察二文句末無標點。以下不完整的列出各地各文的下馬碑碑文(滑鼠懸浮詞上可獲取文字轉寫注音信息):
漢文 | 滿文 | 蒙文 | 藏文 | 回文 | 托忒文 |
---|---|---|---|---|---|
下馬 下馬碑 守令以下皆下馬 大小人員皆下馬 大小人員至此下馬碑 大小人員過此者皆下馬 官員至此下馬 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諸王以下官員等至此下馬 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
ᡥᠠᡶᠠᠨ ᡩᠠᡨᠠ ᡠᠪᠠᡩᡝ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ᡤᡝᡵᡝᠨ ᡥᠠᡶᠠᠨ ᡳᡵᡤᡝᠨ ᡠᠪᠠᡩᡝ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ᡤᡝᡵᡝᠨ ᠸᠠᠩ ᠴᡳ ᡶᡠᠰᡳᡥᡡᠨ ᡥᠠᡶᠠᠰᠠ ᡠᠪᠠᡩᡝ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ᠪᡳᡨ᠌ᡥᡝ ᠴᠣᠣᡥᠠᡳ ᡥᠠᡶᠠᠰᠠ ᠴᠣᠣᡥᠠ ᡳᡵᡤᡝᠨ ᡳ ᡠᡵᠰᡝ ᡠᠪᠠᡩᡝ ᠵᡳᡶᡳ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
ᠣᠯᠠᠨ ᠲᠦᠰᠢᠮᠠᠣᠨ ᠪᠡ ᠬᠠᠮᠣᠠᠨ ᠢᠷᠭᠡᠨ ᠡᠭᠦᠨ ᠸᠣ ᠮᠣᠷᠢᠨ ᠡᠴᠠ ᠪᠡᠬᠣ᠈ |
བལོར་པོ་ མང་མ་ རནམས་དང་ འབངས་ དམངས་ ཐམས་ ཅད་འདི་ ལ་རཏ་ལས་ བོབ་ཉིག། |
بارجه مَنسوبدار لاعینه بوير ده آط دين توش |
ᠣᠯᠠᠨ ᠲᠦᠰᠢᠮᠠᠣᠨ ᠪᠡ ᠬᠠᠮᠣᠠᠨ ᠢᠷᠭᠡᠨ ᠡᠭᠦᠨ ᠸᠣᠷ ᠮᠣᠷᠢᠨ ᠡᠴᠠ ᠪᠡᠬᠣ᠈ |
用途
人員在逾過下馬碑前,下馬出轎,或步行進入廟宇、陵墓、宮殿等建築物內,或步行走過門前到達另一側的下馬碑後方可上馬回轎。為停留馬匹的方便,客人若在殿府內過夜則有僕人遷走馬匹餵飲水和飼料,若暫留,下馬碑旁有拴馬樁供馬匹主人拴遷馬匹使用。一些較大的王府官府有專門的馬廄,不在門前立拴馬樁。北京宣武門原有一條拴馬樁胡同[註2],功能類似於現代的停車場,是進宮人士暫養馬匹的場所。離走時又有「L」形的兩台階式上馬石,方便客人登馬。明代翰林院大學士金幼孜作了一首《晚出西長安街詩》,談到出宮步行西長安街走過西長安門後便可「登鞍」上馬:
白髮蒼蒼老從官,籃輿自便懶登鞍。
京華久住郊遊少,惟有西山總耐看。[參10]
保護狀況
雖然下馬碑並不屬於石刻藝術,但由於其多為朝廷或地方衙門官方所制,石料質地以及雕刻的工匠水平都高於凡常。在古代,下馬碑的數量相對較多,因其平凡所以一直沒有引起文物保護單位的重視。經過數百年的周折,石碑數量大減,而且現存石碑多有風化、破損、斷裂等痕跡。北京歷代帝王廟的兩幢石碑在文革期間被紅衛兵以破四舊的名義從基石上搬下、砸斷並埋入地里,直至1999年10月文化部門在修繕歷代帝王廟時才被挖掘出來,移回正門兩側,恢復了原貌。現在中國各地的下馬碑都被列入保護文物名單,成為不可交易的國寶。瀋陽故宮東門外南北兩側各立一幢下馬碑,立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刻有漢、滿、蒙、回、藏五文。1999年6月21日凌晨2時許,福滿樓餐飲有限公司司機,盧志會,駕駛一輛奔馳轎車撞上北側的下馬碑,石碑倒裂,盧當場死亡。因為下馬碑不是售賣物品,所以屬於「無價之寶」,瀋陽故宮博物院方面參考鑑定小組的建議,確定被撞裂的北下馬碑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索取賠款2700萬元人民幣。2000年此案在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2005年送到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下馬碑最終以2000萬元人民幣為基數,車主賠償100萬元人民幣。2008年10月22日瀋陽故宮博物院將現代複製的一幢下馬石碑立於北碑原位置,將撞裂的原石碑放在館內保存。[參11][參12][參13]
注釋
參考資料
- ^ 北京(西城)历代帝王庙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2012年7月13日 [201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2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台南孔廟. [201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30) (中文(臺灣)).
- ^ 松都의 古蹟. 송도의 고적.. [201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02) (韓語).
- ^ 하마비(下馬碑). 돌문화관.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韓語).
- ^ 崇元寺跡. [201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9) (日語).
- ^ 下馬碑. じゃらんnet.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8) (日語).
- ^ Văn Miếu Quốc Tử Giám. Du lịch Online.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越南語).
- ^ Амарбаясгалант хийдийн төлөвлөлт, түүний архитектур (PDF).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19) (蒙古語).
- ^ 吳長元. 《宸垣识略》. 清朝.
- ^ 金幼孜. 《晚出西長安街詩》. 明朝.
- ^ 奔驰撞断故宫“下马碑”一案在沈阳开庭. 萬維讀者網引自遼瀋晚報. 2000-07-12 [2013-01-18]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沈阳故宫下马碑的前世今生(图). 中國網. 2008-10-27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5) (中文(中國大陸)).
- ^ 专家详解沈阳故宫新“下马碑”. 新華網. 2008-11-05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