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 | 西晋 |
---|
使用状况 | 安徽省和县 |
---|
西晋 | 历阳郡 |
---|
南北朝 | 历阳郡(宋) 历阳郡(齐) 历阳郡(梁) 历阳郡(北齐) 历阳郡(陈) 历阳郡(北周) |
---|
隋朝 | 和州→历阳郡(607年) 改称为和州(620年) |
---|
唐朝 | 和州→历阳郡(742年) 改称为和州(758年) |
---|
历阳郡,晋朝到唐朝的郡。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时设置历阳郡,治所在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包括今安徽省和县、含山县。北齐时,在辖区内置和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废除历阳郡。大业初年,又置历阳郡,统历阳和乌江两县,户八千二百五十四。
唐朝天宝、至德年间,一度将和州改为历阳郡。下辖历阳县 乌江县、含山县。
- 唐朝历阳郡太守
参考资料
|
---|
|
|
注释 |
---|
注1:列出西晋 建兴四年( 316年)(此前已沦陷者列出沦陷前的名称)及东晋 义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国。带#者为《晋书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体字者为西晋所废置的州、郡;下划线者为东、西晋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于史无记载其封国何时被撤销,其封地在西晋末的建置仍按“国”处理),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东晋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淮南地区 | |
---|
淮北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
江汉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巴汉地区 | |
---|
蜀中南中地区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位置不详 | 新蔡郡(内史575-589) | 晋熙郡(内史575-589) | 巴东郡(内史586-589) | 临江郡(内史586-589) | 新兴郡(内史583-589) | 岳山郡(内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齐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后梁 广运元年(586年)、陈 祯明二年( 588年)的实州、实郡。下划线者为南朝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