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歌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歌仔
表记
汉字 歌仔
白话字 koa-á
台语罗马字kua-á
闽南拼音guā'ǎ
方音符号ㄍㄨㄚㄚˋ

歌仔,是中国闽南潮汕台湾及各海外泉漳话潮汕话通行地对民歌、小曲的通称。

该词在中国厦门漳州泉州,台湾,以及海外的发音为kua a,中国潮汕音kua kia,声调相同,意思都是歌、小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将闽南的歌仔(什锦歌)定名为锦歌,2006年5月20日,中国闽南锦歌被该国国务院文化部列进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台湾和海外的歌仔念谣是直接用口吟诵,或敲击梆子台语称叩仔)定节奏。

歌仔簿(歌仔册)

歌仔册

古代闽南台湾民间流行1种木刻版印刷的故事性歌仔唱本,叫做歌仔簿歌仔册,收录7字1句,4句1段的歌词(叫做句豆,就是句子的意思)。

台湾歌仔

念歌仔

台语称呼台湾歌仔的歌谣演唱(常带有故事性)这种曲艺形式做歌仔曲念歌仔歌仔念歌,歌手常常是自弹或自拉自唱,通常用台湾月琴大广弦伴奏,也有用秦琴南管琵琶(南琶)、台湾三弦或西洋(电)吉他自弹自唱或伴奏。

字面常写“台湾说唱音乐”或“台湾说唱”。

名家

常用曲调有台北哭(三空仔;卖药仔哭;滚仔哭;滚仔;卖药仔;台北;江湖调;卖药仔调)、杂念仔(杂嘴仔;杂碎仔)、倍思仔、大调仔、七字仔、改良杂碎仔(新杂碎仔;杂碎仔;杂碎调;华南杂;华南杂调,台湾叫都马调;都马,温红涂的学生邵江海发明)、阴调、吟诗调和许多歌仔戏的其他曲调(大哭调、小哭调等)。

月琴张挂2条弦,定纯4度,只有台湾恒春的《四季春》等特定曲调定纯5度。

有时会加上洞壳仔弦扬琴梆子、北鼓(班鼓;板鼓;单皮鼓;单皮)、民乐二胡喇叭弦、电吉他、电贝斯、木吉他等乐器。

大管弦壳仔弦、民乐二胡和台湾特有的喇叭弦等各种胡琴类乐器,定弦都是纯5度。

恒春

台湾屏东县恒春镇一带,有极具特色的当地民谣,使用《思想起》、《牛尾绊》、《五孔小调》、《四季春》、《平埔调》等曲调自弹自唱,有时加上大管弦壳仔弦、民乐二胡等伴奏。

名家有陈达(殁)、张新传(殁)、张文杰(殁)、朱丁顺(殁)、吴登荣等。

殊勋

杨秀卿得到台湾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和国家文艺奖,被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现文化部)指定为“重要传统艺术说唱类保存者”,她的学生是王振义 (音乐家)和月琴弹唱洪瑞珍(殁)、月琴弹唱郑美、月琴弹唱丁秀津、大广弦自拉自唱储见智、月琴弹唱林恬安等。

王玉川(殁)被台湾新北市政府登录为传统艺术说唱保存者。

福建厦门说唱

福建厦门的歌仔奏唱(现名歌仔说唱)是温红涂日本统治下的台湾传过去的,每个最主要的月琴弹唱、大广弦奏唱传人都是温先生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赐福发明了“荷叶唱”这种拿荷叶型打击乐器演唱的新型说唱。

月琴弹唱

大广弦说唱

荷叶说唱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