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悝
李悝雕像
本名氏:李
名:悝
出生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丙戌年))
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一带)
逝世周安王七年(前395年(丙戌年))
活跃时期魏国-周朝
知名于周朝政治家法学家改革家
知名作品法经》、《李子

法家系列条目

法家人物
春秋管仲士匄子产

战国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

法家著作

kuī(前455年—前395年),又作李克李兑等,魏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中国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任魏国相邦,主持变法,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故一般认为他是法家的始祖。

变法背景

魏文侯于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继位后,已实行中央集权的制度。周威烈王四年(前422年),任李悝为相国,主持魏国变法,吴起为西河郡令,西门豹为邺县令,对政治、经济、军事进行改革。[1]

地力之教

进行“尽地力之教”,其发展农业生产,但主要为鼓励农民精耕细作,推广成功的耕作经验,提高粮食产量。[1]

行平籴法

李悝在经济方面,并且实行“善平籴”政策,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抑粮价;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旧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按照功劳和能力提拔官吏,如任命吴起为西河守,用西门豹治邺。变法后,魏国国力增强,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2]

法经制定

  • 法经》。 他还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六篇《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内容主要阐述如何维持治安、缉捕盗贼、防止人民反叛及对犯罪者的判刑等等。六篇中,〈具法〉一篇为全书的目录。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带《法经》到秦国,以该书作他变法内容的蓝本,成就了历史著名的“商鞅变法”。《法经》现仅存篇目,内容虽已失传,但仍可于《秦律》及从今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的“秦简”中反映出一部分来。[3]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记/卷074》,出自司马迁史记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参考注释

  1. ^ 1.0 1.1 杨宽著《战国史》,第一九二页。
  2. ^ 杨宽著《战国史》,第一九三页。
  3. ^ 杨宽著《战国史》,第一九四页。

参考文献

  • 司马迁著《史记.魏世家》
  • 杨宽著《战国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