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华级战列舰
衣阿华级 Iowa class | |
---|---|
概观 | |
舰种 | 战列舰 |
舰名出处 | 美国州名 |
拥有国 | 美国 |
代号 | 北约代号:大棒(The Big Stick) |
前型 | 南达科他级 |
次型 | 蒙大拿级(仅图纸及模型) |
同型 | 衣阿华号(BB-61) 新泽西号(BB-62) 密苏里号(BB-63) 威斯康星号(BB-64) 伊利诺伊号(BB-65) 肯塔基号(BB-66) |
完成 | 1943年2月22日(衣阿华号) 1943年5月23日(新泽西号) 1944年6月11日(密苏里号) 1944年4月16日(威斯康星号) |
结局 | 伊利诺伊号及肯塔基号未建成,建成舰已全数退役并成为浮动博物馆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45,000吨 |
满载排水量 | 58,000吨 |
全长 | 887英尺3英寸(270.4米) 垂标间距860英尺(262.1米) |
全宽 | 108英尺2英寸(33.0米) |
吃水 | 37英尺9英寸(11.5米)(最大) |
动力 | 8座M型重油锅炉 4座西屋公司蒸汽涡轮发动机 4轴推进 最大功率212,000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32.5节 全功率:33节 轻负载:35.2节 |
续航距离 | 16,600海里(15节) 9,600海里(25节) |
乘员 | 2,700人(二战至越战时期) 1,800人(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
武器装备 | 二战至越战时期 3座三连装Mk 7型16吋/50倍径舰炮 10座双连装Mk 12 5英寸/38倍径舰炮(分别装于十座Mk.28双联装炮塔内) 20座四连装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49门厄利孔20毫米机炮 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3座三连装Mk 7型16吋/50倍径舰炮 6座双连装 Mk 12 5英寸/38倍径舰炮 32枚BGM-109战斧巡航导弹 16枚RGM-84鱼叉反舰导弹 4座 20 mm Phalanx CIWS 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 |
装甲 | 侧舷装甲带307毫米(倾斜角19度) 水密隔舱装甲287毫米 甲板装甲190毫米 炮塔正面装甲500毫米 炮塔座装甲295至439毫米 |
舰载机 | 3架水上飞机(二战时期) 3架直升机(朝鲜战争、越战时期) 8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成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新锐的一级战列舰。这一级战列舰因日本帝国投降签字仪式在其3号舰密苏里号上进行而名扬万里。同时,首舰衣阿华号因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需要,成为历史上唯一一艘有浴缸的战列舰。此外,衣阿华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至今[1]。
由于衣阿华级的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设计
1938年初,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衣阿华级战列舰,最初的工作是在托马斯·C·哈特少将带领下进行的,最初计划装12门Mk 6 16英寸/45倍径或9门Mk 1 18英寸(457毫米)舰炮;但在1938年3月31日会谈决定了该舰还要更强的装甲和更强的主机以达到南达科他级的27节速度后,18英寸舰炮方案被废弃。[2]该项研究最终转成了蒙大拿级。另一方案是由海军整备局(Bureau of Construction and Repair)设计[3],在 A.J. Chantry上校带领下进行的,提出了装12门16英寸舰炮或20门12英寸舰炮的“巡洋舰杀手”方案,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达到35节航速和15节下20,000海里航程的要求,最终确定排水量为50,940长吨(51,760吨),但是Chantry发现该方案的装甲只能承受203毫米口径的炮弹攻击。[4]最终提交出A、B、C三种改进方案,它们都加强了装甲并把副炮换成150毫米舰炮。"A" 方案最大,为59,060长吨(60,010 t),只有它还保留了4座炮塔装12门16英寸舰炮的特征。它的总功率达到277,000马力(shp)因而航速达到32.5节(60.2 km/h; 37.4 mph)。"B"方案为最小的52,707长吨(53,553 t);用225,000马力就能达到32.5节,有9门16吋舰炮。 "C"方案则增大了75,000马力来达到35节的初始要求。增加主机和增长装甲带(156米,而B方案是151米),使它达到55,771长吨(56,666 t)。[5] 1938年5月国会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要求“将美国海军实力扩充两成”。它更新了34年的文森-特拉梅尔法案和36年的海军法案,为衣阿华级建造提供了资金。[6]战列舰设计总委员会要求新战列舰不应用南达科他级的Mk 6型 16英寸/45倍径舰炮,而应用上1920年代取消的列克星敦级战巡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留下的Mk 2型 16英寸/50倍径舰炮[7]这时该舰已经超过了45,000吨的限制,达到了46,551长吨(47,298 t)当设计进入6月的最后阶段时,当海军整备局正在实现原先的炮塔座设计时,而军械局却提出了一个更大的炮塔座方案,它实际上不可能在现有的排水量下上舰。总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惊讶地问军械局“是否还有常识”幸而军械局完成了重量更小的Mk 7型16英寸/50倍径舰炮设计从而使得炮塔座维持原尺寸。[8][9]
在1980年代,为适应里根的“600艘军舰”计划,封存的4艘同型舰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主要加强舰对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10]。
动力
该级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巴布柯克-威尔科斯公司的M型锅炉可提供每平方英寸600磅的压力(4,137 kPa; 42 kgf/cm²)、过热器提供最高温度华氏875度(摄氏468度),衣阿华级的高压锅炉输出的动力效益与稳定度是二战战列舰中之首,在平常状态仅需4具锅炉便可达到27节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
为了新型舰炮与雷达所需电力,衣阿华级四座蒸汽涡轮主机舱间内都装设了2具西屋公司制造的船用涡轮发电机,船上共装设8具机组,涡轮动力来源由锅炉提供;每座发电机提供1.25百万瓦特(1.25MW)电力,最大输出电力可到10MW。
船体
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但长舰体在有效提高航速时亦会影响适航性能,尤其是在主炮齐射时,船身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巴拿马运河最高只能通过33米宽,是造成衣阿华级战列舰长宽比过大的主要原因)
武备
武装方面,安装3座三联装主炮塔,舰桥前呈背负式安装两座,烟囱后安装一座。采用Mk 7型16吋/50倍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为Mk 8型,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570毫米的垂直装甲。该炮射速为2发/分,高于当时大多数战列舰主炮[11][12]。副炮为10座双联装高平两用Mk 12 5英寸/38倍径舰炮,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对空射程6海里,由Mk.37 舰炮火控系统(Mark 37 Fire Control System)指挥射击。此外装备大量盟军制式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和厄利孔20毫米机炮。
1980年代的改造中[13],4艘同型舰装备上SPG-55F型127毫米炮瞄准雷达[来源请求][除中国大陆网络内容报导外,其他网络查无此型号相关报导,请其他编者帮助查证。查证请求]、8座4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器、SLQ-32型电子战系统、卫星通信系统、4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等新武器配备与导弹火控系统装备。至于旧有武装,3座三联装Mk 7型16吋/50倍径舰炮全数保留,拆除4座双联装 Mk 12 5英寸高平两用炮,移除全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和厄利孔20毫米机炮和移除防空射击火控设备(Mk-37 防空火控系统4套)。[1] 原来的水上飞机起重机及停放支架被拆除,换装上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以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新增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
电子装备(1980年代复役时加装)
- AN/SPS-49 2D对空搜索雷达*1
- AN/SPS-64航海雷达*4
- AN/SPS-67平面搜索雷达*1
- AN/SLQ-32(V)3电子战系统*1
- WSC-30卫星导航系统*2
- MK-36 干扰弹发射器*2(SRBOC)
- AN/SLQ-25鱼雷反制系统*1
- SPQ-9平面追踪火控雷达
装甲
衣阿华级整体防护水平在南达科他级的标准上有所加强,舷侧采用倾斜装甲,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
简史
建造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1942年8月27日首舰“衣阿华”号(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即珍珠港事件一周年时“新泽西”号(BB62)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号(BB64)下水。1944年1月29日“密苏里”号(BB63)下水。1945年8月,“伊利诺伊”号(BB65)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号(BB66)下水,但随后停建。后将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星”号上,20世纪60年代初,“肯塔基”号的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AOE;Auxiliary, Oiler, Explosives)后,整舰被拆解[14][15][16]。
二战时期
1943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完工,1943年11月“衣阿华”号运载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德黑兰会议。1944年初,“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加入太平洋舰队,“新泽西”号相继成为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和第三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的旗舰。1944年,“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完工正式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日本的海上作战,其中包括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以及炮击日本本土的战斗。1945年9月2日,时为第三舰队旗舰的“密苏里”号因成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的地点而声名远扬。
二战后
“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1949年编入预备役。1951年9月重新加入现役,参加朝鲜战争,担负炮击北朝鲜岸防目标的任务。在战争中曾出现过七架苏联米格高速飞向密苏里号但是后来转向的事。[17]1958年3月四艘衣阿华级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4月,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火力强大、能够摧毁敌人岸上目标的军舰。“新泽西”号进行现代化改装后重返现役,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1969年再次退役。
为了压制苏联海军的挑战,1980年代,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600艘舰艇海军”计划,大规模扩充海军,因为当基洛夫级巡洋舰在1984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海军眼前时,对美国政府与海军而言真的是意外的不速之客,里根政府为了正面对抗威胁,于是就将美国海军的金属巨兽衣阿华级战列舰重新服役,因为这种从二战时期留下来的装甲重型战列舰,是唯一能抵抗反舰导弹齐发攻击的战列舰。在他的支持下,四艘“衣阿华”级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舰上安装了“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方阵”近防系统,以及直升飞机平台及无人飞机弹射器,并彻底更新电子设备,换装了新式的对空、火控雷达,加装电子对抗系统。1990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由于军费减少,再次退役封存。1990年11月“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开赴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并向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导弹,随后又用16英寸舰炮轰击了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最终退役。
同型舰
衣阿华号(BB-61)
首舰衣阿华号1939年7月1日下单,1940年6月27日开工,1942年8月27日下水并于次年3月22日服役。1943年2月24日,衣阿华号从切萨皮克湾出发,沿着大西洋海岸线进行试航。8月27日,由于有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出现在挪威水域的报告,衣阿华号开往较为接近挪威的纽芬兰,以应对提尔皮茨号的威胁。10月25日返回诺服克维修。1944年移师太平洋并加入太平洋舰队,期间参与马绍尔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莱特湾海战等战役[18];1950年代参与过朝鲜战争,战后作为训练舰使用,不久进入预备役[19];1980年代重新启用[20],在1989年4月17日,衣阿华号发生炮塔爆炸事故,造成47名水兵丧生[21];1990年,衣阿华号接到退役通知;2006年3月17日从现役军舰名单中除名,并转移至萨斯湾的国防后备舰队(NDRF)的封存舰只中[22],并被宣布将会成为一座浮动博物馆[23]。2012年7月4日,衣阿华号战列舰于洛杉矶正式成为衣阿华号战列舰浮动博物馆,并于7月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座浮动博物馆也是美国本土西海岸首座浮动博物馆。[24]
新泽西号(BB-62)
2号舰新泽西号于1940年9月16日开工,1942年12月7日下水,1943年5月23日服役。试航行动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完成,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参与太平洋战争。在莱特湾海战中担任第三舰队总旗舰,炮击过硫磺岛、冲绳岛;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负责炮击岸上目标,战后也作为训练舰使用,随后进入预备役封存;1968年重启并参加越南战争,战后又进入预备役[25];1980年代响应“600艘军舰”计划再次启用[26],直至1991年2月8日接到退役通知。最后新泽西号从现役军舰名单中除名并抵达新泽西州卡姆登,成为一座新泽西号战列舰浮动博物馆。另外由于新泽西号参与了多场冷战期间的区域冲突跟战事,她是同型舰中得到最多奖章的一艘。[27]
密苏里号(BB-63)
3号舰密苏里号于1940年6月12日下单,1941年1月6日动工,1944年1月29日下水,同年6月11日服役,在纽约对开海域和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中参与过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并炮击过本州岛和北海道;1945年9月,日本投降代表团在其上签署了著名的降伏文书,宣告日本正式投降;二战战后作为训练舰使用,直到朝鲜战争后1956年进入预备役封存;1984年重新服役,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射了28枚“战斧”和759枚16英寸炮弹[28][29];1992年退役,随后转移至夏威夷珍珠港,1998年成为浮动博物馆[30][31],在珍珠港事件与遭日军偷袭沉没的亚历桑纳号战列舰纪念馆相互辉映,共同见证了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与结束[32][33]。本舰在1992年后也进行过数次大维护,最近一次在2009年10月。[34]
威斯康星号(BB-64)
4号舰威斯康星号于1942年1月25日动工,1943年12月7日下水,次年4月16日服役,在切萨皮克湾完成海试并加入太平洋舰队,主要为盟军舰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参与过进攻日本的多次战役,炮击过日本本土;朝鲜战争中负责炮击岸上目标,1956年与艾登号驱逐舰相撞导致船首损毁,1958年进入预备役,保存于费城海军船坞[35],直到1986年复出。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发射了24枚“战斧”和319枚16英寸炮弹[28];1991年9月30日退役,移至国防后备舰队直到2006年3月17日被除名。目前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瑙蒂格斯海事博物馆中。
伊利诺伊号(BB-65)
5号舰伊利诺伊号于1945年1月15日动工,同年8月11日终止建造[36],1958年被解体[37][38]。
值得一提的是,原先“BB-65”的船身编号是指派给蒙大拿号[39],在二战中由于造舰计划更改,编号“BB-65”指派给衣阿华级战列舰5号舰[40]。
肯塔基号(BB-66)
6号舰肯塔基号在1944年9月6日动工,1947年终止建造。船体在1950年下水,后因威斯康星号发生与其他舰只相撞事故,导致威斯康星号舰首毁损,故将本舰之舰首以移植方式置换至威斯康星号,其后不断有部件被拆装至其他军舰上,至1958年卖给Boston Metals公司并被完全拆解[41][42]。
同样地,“BB-66”的船身编号原先也是指派给蒙大拿级战列舰2号舰俄亥俄号[36],因造舰计划的更变编号指派给衣阿华级战列舰6号舰[42]。
流行文化
- 《新世纪福音战士》 :1995年开播的日本动画作品,在剧情中联合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有配备衣阿华级战列舰[43]。
- 《超级战舰》:一部2012年时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在剧中原本作为水上博物馆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被重新启动,以舰上的火炮对瓦胡岛的外星人通讯营地进行岸轰,并与外星战列舰交火[44]。
相关条目
- Mk 7 16英寸舰炮
- 金刚级战列舰,二战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假想敌。
- 大和型战列舰
- 基洛夫级巡洋舰,现代化型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假想敌。
参考资料
- ^ 1.0 1.1 愛荷華級戰鬥艦. www.mdc.idv.tw.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 ^ Friedman, p. 309, 311
- ^ Furer, Julius Augustus. Administration of the Navy Department in World War II.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9: 217–222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 ^ Friedman, p. 309
- ^ Friedman, p. 310
- ^ Rogers: Fastest Battleships[查无此文]
- ^ Friedman, pp. 310–311
- ^ Mark 7 16-inch/50-caliber gun. fas.org.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1).
- ^ Friedman, pp. 311–312
- ^ 密蘇里號戰艦的飛彈襲擊事件. 尖端科技 军事数据库.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Description of Gun Directors Mk.40 Mods.0 and 1. www.navsource.org.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6"/50 (40.6 cm) Mark 7. NavWeaps.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5).
- ^ 解密密苏里号战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资料,密苏里号战列舰介绍,密苏里号战列舰图片,密苏里号战列舰新闻 - 军事武器APP. www.justoper.com.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 ^ 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 AOE1. www.mdc.idv.tw.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 ^ "Sacramento".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http://www.history.navy.mil/danfs/s2/sacramento-iii.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1 February 2010.
- ^ Rogers, J. Dav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Fastest Battleships" (pdf). http://web.mst.edu/~rogersda/american&military_history/World%27s%20Fastest%20Battleships.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30 May 2010.
- ^ Uss Missouri P94
- ^ Garzke and Dulin, p. 120
- ^ DANF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0年5月27日
- ^ Garzke and Dulin, pp. 218–222
- ^ Thompson, p. 261
- ^ NDRF Fleet and Services | MARAD. www.maritime.dot.gov.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 ^ Iowa (BB-6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val Vessel Register Retrieved 30 January 2010.
- ^ 独立日美军送最后一艘战列舰被进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63.com
-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http://www.history.navy.mil/danfs/n4/new_jersey-ii.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7 May 2010.
- ^ Stillwell, 1986, pp. 243–251
- ^ . Naval Vessel Register, United States Navy. 19 July 2002. 存档副本.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Retrieved 28 January 2010.
- ^ 28.0 28.1 Polmar, p. 129[查无此文]
- ^ Stillwell 1996, p. 327[查无此文]
- ^ Naval Vessel Register, United States Navy. 19 July 2002. 存档副本. [2008-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14).. Retrieved 30 January 2010.
-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存档副本. [200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9).. Retrieved 27 May 2010.
- ^ 张淑芬. 《國史研究通訊》第九期;<銘記歷史創造未來:密蘇里號戰艦紀念館>. 台湾: 国史馆. 2015-12-01 [2021-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中文(台湾)).
- ^ Pearl Harbor Memorial - USS Battleship Missouri Memorial. ussmissouri.org.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6).
- ^ 美国海军将密苏里号战列舰拖进船厂进行维修保养_高清图集_新浪网. slide.mil.news.sina.com.cn.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 ^ Wisconsi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http://www.history.navy.mil/danfs/w10/wisconsin-ii.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7 May 2010.
- ^ 36.0 36.1 Garzke and Dulin, p. 137[查无此文]
- ^ "Illinois (BB 65)". Naval Vessel Register. 存档副本. [200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15).. Retrieved 17 January 2010.
- ^ "Illinoi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http://www.history.navy.mil/danfs/i1/illinois.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7 May 2010.
- ^ Pike, John (2008). "BB-67 Montana Class". GlobalSecurity.org.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systems/ship/bb-67.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13 January 2008.
- ^ Johnston, pp. 108–123
- ^ "Kentucky (BB 66)". Naval Vessel Register. 存档副本.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Retrieved 17 January 2010.
- ^ 42.0 42.1 "Kentucky".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http://www.history.navy.mil/danfs/k3/kentucky.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7 May 2010.
- ^ 联合国军兵器-海上兵器【Neon Genesis Evangelion设定翻译】 - 哔哩哔哩. www.bilibili.com. [2024-11-21].
- ^ 超級戰艦 精彩片段, [2023-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0) (中文(中国大陆))
参考书籍
- Friedman, Norman. U.S.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7151. OCLC 12214729.
- Johnston, Ian C.; McAuley, Rob. The Battleships. London: Channel 4. 2002. ISBN 0752261886. OCLC 5949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