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题是汉朝以来的梁国和梁郡。关于南齐时在今安徽省境设置的郡,请见“
梁郡 (南齐)”。
梁郡,中国汉朝时设置的郡,曾多次改称梁国。
历史
汉初,汉高帝将秦朝的砀郡封给了彭越,彭越之后,高帝第五子刘恢为梁王。吕后又封吕产、刘太为梁王。西汉时,梁国包括八县:砀县 、甾县、杼秋县、蒙县、已氏县、虞县(今虞城)、下邑县(今安徽省砀山)、睢阳县(今商丘市)。三万八千七百九户,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口[1]。
汉文帝继位后,四子刘揖,次子刘武先后为梁王,刘武传九王,王莽时断绝,改为陈定郡,新朝末东汉初刘永为梁王。
汉明帝以第七子刘畅为梁王,传六王,曹魏废黜。东汉梁国包括九县:下邑县、睢阳县、虞县、砀山县、蒙县、谷熟县、鄢县、宁陵县、薄县。八万三千三百户,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三口[2]。
曹魏黄初中改故梁国置,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南),曹魏梁王曹悌(232年-265年)。西晋时改梁国,下辖睢阳县、蒙县、虞县、下邑县、宁陵县、谷熟县。晋朝梁王:梁孝王司马肜(265年-302年)、梁怀王司马禧(303年-311年)、梁殇王司马悝(?-317年)、梁声王司马翘(317年-326年)、梁王司马㻱(359年-?)、梁王司马和(387年-392年)、梁王司马珍之(393年-417年)。
南朝宋初复改梁郡,移治下邑县(今安徽省砀山县)。北魏复还故治。隋朝开皇初年废。大业初年,复改宋州为梁郡。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唐朝初年废[3][4]。
注释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曹魏 咸熙二年( 265年)、蜀汉 炎兴元年( 263年)、孙吴 天纪四年( 280年)所有可考证的郡、国。标“*”者为曾置后废的郡、国。标“#”者为特殊政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西晋 建兴四年( 316年)(此前已沦陷者列出沦陷前的名称)及东晋 义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国。带#者为《晋书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体字者为西晋所废置的州、郡;下划线者为东、西晋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取最后使用的名称(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于史无记载其封国何时被撤销,其封地在西晋末的建置仍按“国”处理),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东晋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淮南地区 | |
---|
淮北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
江汉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巴汉地区 | |
---|
蜀中南中地区 | |
---|
|
|
|
|
---|
江表地区 | |
---|
沅湘地区 | |
---|
岭南地区 | |
---|
位置不详 | 新蔡郡(内史575-589) | 晋熙郡(内史575-589) | 巴东郡(内史586-589) | 临江郡(内史586-589) | 新兴郡(内史583-589) | 岳山郡(内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释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齐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后梁 广运元年(586年)、陈 祯明二年( 588年)的实州、实郡。下划线者为南朝所设置的侨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取最后使用的名称,并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开国郡公的封地分别括注“内史”、“相”及其设置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