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日占时期
昭南特别市 昭南特別市 | |||||||||||
---|---|---|---|---|---|---|---|---|---|---|---|
1942年—1945年 | |||||||||||
地位 | 大日本帝国军事占领 | ||||||||||
首都 | 新加坡 | ||||||||||
常用语言 | 日语、华语、福建话、马来语、淡米尔语、英语 | ||||||||||
政府 | 占领军政权 | ||||||||||
历史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 太平洋战争开始 | 1941年12月8日 | ||||||||||
• 英国投降 | 1942年 2月15日 | ||||||||||
• 盟军空袭新加坡 | 1944年11月-1945年5月 | ||||||||||
• 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15日 | ||||||||||
• 新加坡由英属马来亚军政府接收 | 1945年 9月12日 | ||||||||||
• 新加坡成为直辖殖民地 | 1946年4月1日 | ||||||||||
货币 | 香蕉票 | ||||||||||
| |||||||||||
今属于 | 新加坡 澳大利亚( 圣诞岛) |
新加坡日占时期 | |||||||
日语名称 | |||||||
---|---|---|---|---|---|---|---|
汉字 | 昭南特別市 | ||||||
| |||||||
日语别称 | |||||||
汉字 | 昭南島 | ||||||
|
历史系列条目 |
---|
新加坡历史 |
新加坡主题 |
新加坡日据时期[1](英语:Japanese occupation of Singapore),也称新加坡日占时期[2],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时大日本帝国占领新加坡的时期:由1942年2月15日海峡殖民地政府投降起,至1945年9月12日在新加坡政府大厦举行日军无条件投降仪式为止。
新加坡原为英国殖民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展开对东南亚的侵略。日军在1942年1月31日占领整个马来半岛,英方开始新加坡保卫战。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当日,驻新加坡英军向日军投降,日占时期开始。日本占领新加坡后,日军将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将之改名为昭南岛(意指南方光明之岛,或昭和天皇在南洋获取的领土)。在行政上,新加坡则成为大日本帝国的一部分,为“昭南特别市”。因此,新加坡日据时期也称为昭南时代[3][4]。
日本占领
白思华中将在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向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投降。约130,000名[来源请求]印度、澳大利亚和英国士兵成为战俘,许多被遣送到缅甸、日本、朝鲜、满洲国兴建铁路。部分关押在樟宜监狱且在囚禁中死亡,还有俘虏被日军用“地狱船”载到其它地区劳役,比如修建泰缅铁路或到北婆罗洲山打根(Sandakan)进行死亡行军,有些人在海运途中丧生。[5][6] 被俘虏的印度士兵中有大约30,000人加入支持印度独立的印度国民军,其中约7,000人于缅甸战役中与盟军作战,其余的在樟宜帮日军看守俘虏。[7]同年2月18日,日本占领当局[谁?]宣布将新加坡改称为“昭南”。军政府时期结束后,“昭南占领地政府”正式成立,由大达茂雄担任第一任昭南特别市市长,内藤宽一是第二任市长。
伤亡
在马来亚和新加坡为期70天的战役中,盟军一共有8,708人阵亡或受伤,130,000人被俘,日军一共有9,824人伤亡。[8]
星华义勇军
肃清
日军占领新加坡后,第25军被分配到菲律宾、新几内亚等其它战线,留守新加坡的主要军事机构是日军宪兵队。当时因为中日两国正在交战,日军认为新加坡和马来亚一带的华人对其统治构成威胁,同时也想对之前参加过抗日活动的华人以及任何持有反日情绪的人进行报复,因此大量地集中了当地华人,“检证”其中的亲英或反日人士,在肃清大屠杀中杀害了25,000至55,000名年龄介于18岁至50岁之间的男性华人。[9][10] 这些遇害者被日军带到岛上的荒芜地点和偏远地区,如樟宜海滩(Changi Beach)、榜鹅(Punggol)和实乞纳(Siglap),用机关枪或步枪系统化地射杀。新加坡的其它种族也未能幸免。在接下来的3年8个月内,新加坡居民在日军的统治下遭受了巨大苦难。[11]
物资短缺
教育
1942年,英军投降后,为推广日语,日军开办昭南日本学园。阮斐娜在她的著作《帝国的太阳下:日本的台湾及南方殖民地文学》中提到日军在东南亚的日语推广,新加坡最为成功[12]。此外,日军亦设立“昭南第一日本人学校”[13](日语:昭南第一日本人学校,今新加坡日侨学校[14])。
1943年7月1日起,日军为加强日语普及,禁止英语的各类通信,包含明信片与书信。仅有学务用书和军方认可的书可以使用英文。[15]
印度国民军
占领的结束
自占领后,新加坡盟军一直干扰日军的攻击目标。1943年,英军发动杰维克行动(Operation Jaywick),即日方的昭南港爆破事件,摧毁日军港口船只。[16]另一方面,林谋盛等人为盟军在新加坡建立情报网。[17]1944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受美军轰炸。
1945年,原英军计划9月发动急潮行动[18],但日本在遭受两颗原子弹打击后投降,故计划作罢。随着日本的投降,占领结束。
1945年9月12日,日本军政府在政府大厦举行无条件投降仪式后,新加坡正式回归大英帝国殖民地政府的统治。战后,随着非殖民化运动和民族主义的发展,当地居民政治情绪日益高涨,有些人开始认为英国殖民地政府不再有能力管辖和保卫海峡殖民地。[19]
争议
2017年2月,新加坡的一个纪念二次世界大战的展览馆,因名称使用了日本占领期间称呼新加坡的名称“昭南”(Syonan),引发公众抗议。新加坡资讯部长雅国指出“这绝非我们的用意(引发伤痛),我为名称带来的伤痛道歉;我们必须尊重曾于日本占领期间遭逢不幸、失去亲属者的感受。”,而将名称改为“日据”(Japanese Occupation)。[1]
影视作品
- 电视剧
- (英文)The Heroes(1988年)澳大利亚与英国合制
- (中文)烈血青春(1991年)新加坡
- (英文)Heroes II: The Return(1991年)澳大利亚
- (中文)曲终魂断(1996年)新加坡
- (中文)和平的代价(1997年)新加坡
- (中文)何日军再来(2001年)新加坡
- (英文)A War Diary 战争日记(2001年)新加坡
- (英文)樟宜(2001年)澳大利亚
- (中文)星月传奇 Echoes of Time (2015)新加坡
- (中文)灵魂摆渡·南洋传说 (2021)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合制
- 电影:
- (日语)南十字星(1982年)日本与澳大利亚合制
纪念建筑与历史遗址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 1.1 二戰展覽館名 新加坡改稱日據時期. 中央社. 2017-02-18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4).
- ^ 林立. 亦詩亦史:描述新加坡日佔時期的舊體詩集《血海》 (PDF). 清华学报. 2017-09, 47 (3): 547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18).
- ^ Abshire, Jean. The History of Singapore. ABC-CLIO. 2011: 104 [2023-12-18]. ISBN 978-03133774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1).
- ^ Giggidy, Kevin; Hack, Karl. Did Singapore Have to Fall?: Churchill and the Impregnable Fortress. Routledge. 2004: 132 [2023-12-18]. ISBN 0203404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1).
- ^ Dennis, Peter; Grey, Jeffrey; Morris, Ewan; Prior, Robin; Bou, Jea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ustralian Military History 2nd. Melbour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26, 431–434. ISBN 978-0-19-551784-2.
- ^ Kinvig, Clifford. River Kwai Railway: The Story of the Burma-Siam Railroad. London: Conway. 2005: 39. ISBN 978-1-84486-021-0.
- ^ Warren, Alan. Britain's Greatest Defeat: Singapore 1942. London: Hambeldon Continuum. 2007: 276 [2002]. ISBN 978-1-85285-597-0.
- ^ Wigmore, Lionel. The Japanese Thrust. Australia in the War of 1939–1945. Series 1 – Army IV.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1957: 382 [13 July 2015]. OCLC 3134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15).
- ^ Hall 1983,第211–212页.
- ^ WaiKeng Essa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 February 2015. 'Justice Done? Criminal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in the Chinese Massacres Trial Singapore, 1947’ Genocide Studies Program. Working Paper No. 18, 2001. Wai Keng Kwok, Branford College/ Yale university
- ^ Church, Peter (编). A Short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5th. Singapore: John Wiley & Sons. 2012. ISBN 978-1-118-35044-7. 已忽略未知参数
|loc=
(帮助) - ^ Kleeman, Faye Yuan. Under an Imperial Sun: Japanese Colonial Literature of Taiwan and the South.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3-09-30: 43 [2022-02-15]. ISBN 978-0-8248-25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英语).
The most successful was the Japanese school in Singapore. A month after the British surrendered (February 15, 1942), Japan renamed the island Shonan (literally "illuminating the south") and founded the famous Shonan Japanese School (Shōnan Nihon Gakuen 昭南日本学园)
- ^ シンガポール日本人学校-A BRIEF HISTORY.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 ^ シンガポール日本人学校 - The Japanese School Singapore. www.sjs.edu.sg.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 ^ 英语通信禁止,台湾日日新报,1943年1月15日
- ^ 篠崎护‘シンガポール占领秘录-戦争とその人间像’原书房、1976年。
- ^ Force 136 (Operation Gustavus in Malaya) | Infopedia. eresources.nlb.gov.sg.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 Park, Keith (August 1946). Air Operations in South East Asia 3rd May 1945 to 12th September 194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War Office. published in "No. 39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London Gazette (Supplement). 13 April 1951. pp. 2127–2172.
- ^ Singapore – Aftermath of War. countrystudies.us. U.S. Library of Congress. [5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